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掌握准确而又迅速地选择最简单的解题方法,这是新时期物理创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力求解题方法的最优化是十分必要的,是符合“教是为了不教”的科学教学原则。
关键词:物理学;高中;综合问题
物理学有许多内容,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等等,力学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是力和运动的关系。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解决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问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物理规律,是解决力学综合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解答物理习题的依据是物理定理、定律等,若选用的方法恰当,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因而,在解题时不但要审清题意,明确物理过程,找出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注意恰当选用规律、公式,尽量使已知量与待求量直接包含在所选规律之中。这就要求深刻理解各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熟练掌握物理规律。
1.一般情况下,若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动力学问题,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2.研究某一物理过程的力学问题时,物理规律的选用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若物体受到的各个力均是恒力,且又直接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问题,应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2)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而涉及运动时间的问题,如打击一类问题,因作用时间极短且冲力随时间变化,则应用动量定理求解。
(3)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的问题,无论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一般利用动能定理求解;若该问题中物体只有重力做功和弹力做功,则采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4)对于碰撞、反冲一类问题,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5)利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解题时还需注意的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矢量表达式,而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是标量表达式;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研究的是物体系统,还必须注意动量守恒的条件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二、认真审题,明确研究对象,正确分析它的受力情况
通过仔细审题,才能弄清题意,确定所研究的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进一步明确选用哪种方法解题。
例:如图1所示,A、B、C为三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叠放于水平桌面上。水平恒力F作用于木块B上,三个木块以共同速度V沿水平桌面匀速移动,则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 )。
A.木块C作用于木块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2F/3
B.木块C作用于木块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
C.地面对木块C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3
D.地面对木块C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解:因为三个木块A、B、C一起做匀速运动,它们受到的合力为零,加速度均为零,所以当我们分析木块C作用于木块B的静摩擦力大小时,可将两个木块A、B视为一个整体,取这个整体为研究对象,对它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木块C作用于木块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CB=F,故选B。
当我们分析地面对木块C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时,可将三个木块A、B、C视为一个整体,取这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地面对木块C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C=F,故选D。
三、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抓住物体的运动特征,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
物体的运动常包含着几个运动过程,而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又往往遵循不同的物理规律。因此只有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抓住物体的运动特征和受力特征,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才能选用恰当的物理规律,找到简捷的解题方法。
四、灵活选用力学规律解决力学综合问题
解决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问题一般有三种方法:①从力的角度分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②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题;③从动量的角度分析,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解题。在求解有效的前提下,规律的选择顺序是: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或动量定理)→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这是因为应用守恒定律来解决问题是最简捷的。动能定理(或动量定理)可以解决变力、曲线运动问题,而这类问题在高中阶段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是难以解决的。
分析物理过程时,要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正确思考、推理,明确各过程之间联系和制约关系,综合归纳出物理过程所遵循的规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而不必分析某一阶段的运动情况时,可通过整体研究运动的全过程解决问题。例如:运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動量守恒定律时,不必追究运动过程的细节,这对于处理变力问题及难以分析运动过程的问题时,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其实,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但这并不等于说物理解题方法是杂乱无章的,这就是物理解题方法中的辩证法。而如何从“多种多样”中选“优”,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归纳、综合,学会灵活运用。总之,师生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物理题目的实际出发,探求优化物理解题方法。路漫漫其修远兮,盼同仁们共求索。
关键词:物理学;高中;综合问题
物理学有许多内容,如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等等,力学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力学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是力和运动的关系。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解决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问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深刻理解、熟练掌握物理规律,是解决力学综合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解答物理习题的依据是物理定理、定律等,若选用的方法恰当,就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因而,在解题时不但要审清题意,明确物理过程,找出已知量与待求量之间的关系,而且要注意恰当选用规律、公式,尽量使已知量与待求量直接包含在所选规律之中。这就要求深刻理解各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熟练掌握物理规律。
1.一般情况下,若研究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动力学问题,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2.研究某一物理过程的力学问题时,物理规律的选用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1)若物体受到的各个力均是恒力,且又直接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问题,应采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
(2)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而涉及运动时间的问题,如打击一类问题,因作用时间极短且冲力随时间变化,则应用动量定理求解。
(3)对于不涉及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和时间的问题,无论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一般利用动能定理求解;若该问题中物体只有重力做功和弹力做功,则采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
(4)对于碰撞、反冲一类问题,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5)利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解题时还需注意的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是矢量表达式,而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是标量表达式;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研究的是物体系统,还必须注意动量守恒的条件及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二、认真审题,明确研究对象,正确分析它的受力情况
通过仔细审题,才能弄清题意,确定所研究的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进一步明确选用哪种方法解题。
例:如图1所示,A、B、C为三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叠放于水平桌面上。水平恒力F作用于木块B上,三个木块以共同速度V沿水平桌面匀速移动,则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 )。
A.木块C作用于木块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2F/3
B.木块C作用于木块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
C.地面对木块C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3
D.地面对木块C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
解:因为三个木块A、B、C一起做匀速运动,它们受到的合力为零,加速度均为零,所以当我们分析木块C作用于木块B的静摩擦力大小时,可将两个木块A、B视为一个整体,取这个整体为研究对象,对它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木块C作用于木块B的静摩擦力大小为:FCB=F,故选B。
当我们分析地面对木块C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时,可将三个木块A、B、C视为一个整体,取这个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3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地面对木块C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C=F,故选D。
三、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抓住物体的运动特征,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
物体的运动常包含着几个运动过程,而在不同的运动过程中又往往遵循不同的物理规律。因此只有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抓住物体的运动特征和受力特征,建立清晰的物理情景,构建物理模型,才能选用恰当的物理规律,找到简捷的解题方法。
四、灵活选用力学规律解决力学综合问题
解决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问题一般有三种方法:①从力的角度分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②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用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解题;③从动量的角度分析,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解题。在求解有效的前提下,规律的选择顺序是: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或动量定理)→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这是因为应用守恒定律来解决问题是最简捷的。动能定理(或动量定理)可以解决变力、曲线运动问题,而这类问题在高中阶段应用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是难以解决的。
分析物理过程时,要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正确思考、推理,明确各过程之间联系和制约关系,综合归纳出物理过程所遵循的规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而不必分析某一阶段的运动情况时,可通过整体研究运动的全过程解决问题。例如:运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動量守恒定律时,不必追究运动过程的细节,这对于处理变力问题及难以分析运动过程的问题时,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其实,高中物理力学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但这并不等于说物理解题方法是杂乱无章的,这就是物理解题方法中的辩证法。而如何从“多种多样”中选“优”,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归纳、综合,学会灵活运用。总之,师生都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物理题目的实际出发,探求优化物理解题方法。路漫漫其修远兮,盼同仁们共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