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的内涵,从人本思想方面来阐述对湖南省耒阳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本校)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对本校体育特长生的课堂教学管理及课余训练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以人为本;教育管理
本校各个项目的体育特长生,多年来为学校和各兄弟校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的各类体育赛事,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学生主人翁意识教育,团队意识教育,爱校教育以及为学校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为学校打造品牌等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不懈的努力。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不仅是学校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它对学校的体育工作、体育教学以及课外活动都能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学体育工作者,有责任与义务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究。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体育训练。体育特长生长时间、大强度的课余体育训练要求对他们的教学管理、方式及手段有别于其他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坚持进行“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顺应人的天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中心,必须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活动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以人为本”的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的内涵包括三层含义:
(1)“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独立意志和有独立追求的社会人来看待,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全新的视角考察学生的发展,要把教育和学生的幸福,学生的自由,学生的尊严,学生的最大价值综合联系起来,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发展。对于体育特长生更应如此,他们作为学生中的一部分,在学校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而且他们为学校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自身的价值。
(3)“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感。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感情影响着思考方向,理性决定着思考结果。作为教育工作者,做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工作,特别要注意方式与方法,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它具体表现为:以鼓励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宗旨,以爱为基石,正确地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积极开发学生的心智,提升学生的德性和人格。
二、高中体育特长生“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教学方面
体育特长生的特点是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坚持课外运动训练。由于大强度及长时间的训练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基于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把他们单独编成教学班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校应该区别对待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教育,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教学。
1.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领导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决策者、协调者和指导者。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体育工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特长生高考升学也是为高校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要把体育特长生的教学与训练工作纳入高考工作计划,由分管体育工作的校级领导主抓,各年级组主管督查,各年级体育教师具体实施,学校定期检查训练计划,深入课堂教学,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实现学生由学习的客体到主体的转变
体育特长生一方面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导致其对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课余训练导致精力不充足,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会不集中,学习效果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即使平时完成艰苦训练任务很累,文化学习也不能放松,要从平时做起,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地提高成绩,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1)由于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不应该和其他文化生安排同样的教学进度,应该要区别对待。教师还要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特长生一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但是由于文化基础,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体育特长生一般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教师应该抓住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创造条件让他们主动学习,使他们先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进而促使其全面发展。
(2)由于不同时期的训练目的不一样,导致训练时间也不一样,在教学中,课堂教学应该根据训练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体育特长生要肩负为学校参加体育比赛的任务,而很多市、省级比赛都是在正常的教学时间段进行,那么在学生需要为参加比赛而进行更多、更大的训练阶段,由于训练时间长及训练强度大,导致学生的精力不充沛,睡眠不充足,在这一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时间进行适当调整。以学生为主,更加注重体育学生的教学效果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
(二)课余体育训练方面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目的一方面是要为学校参加体育比赛夺取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是要通过训练在体育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行体育训练,要求教练从选材到训练计划的制定等许多活动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使学生能通过训练取得好的成绩。
1.体育特长生的选材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选材一是通过学校的特招政策由初中生直接招为体育特长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招生的政策,如采取降低文化录取成绩,适当给学生一些训练补贴等方法。二是在高中阶段选择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对于这种选材要注意时间一定要早,尽量在高一阶段完成,另外要注意学生自己的兴趣,很多教练为了提高升学率,一味以文化成绩来作为选择学生的标准,完全不考虑学生以后的发展。
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
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的制定是实现训练目的的基本保证,在训练过程中,教练既要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不同阶段的训练目的不同,这要求教练要能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高中体育特长训练一般以年级为单位,这导致了被训练的学生多,带训练的教师少的局面,更多时候都是一个教师带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学生同时进行训练,由于学生的专项不同,运动能力差异也较大,导致学生的训练效果不好。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训练成绩将其分成几个训练群体,根据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做到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通过训练都能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
3.重视学生的心理训练
无论是参加体育比赛还是高考体育测试,心理因素对最终的体育成绩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训练阶段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对其进行心理训练。由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练一方面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坚毅品质的培养,使其充满信心,精神饱满地参加体育训练。高中学生一方面生活经历少,思想单纯,心理承受能力不高,另一方面学生好动、冲动,情绪起伏比较大,这都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除了一些常规的如模拟训练、实战训练、适应训练等训练方法外,教练还要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及应变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余体育训练都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教育系统采取积极有效、针对性强的措施来改善,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 杨铁黎,陈钧.学校课余训练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 管格,邱晋军.高中体育特长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8(9).
[4] 马允乐.浅谈体育特长生的学习与训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4).
[5] 吴悼.“以人为本”辨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版),2001(1).
[6] 程洁.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以人为本;教育管理
本校各个项目的体育特长生,多年来为学校和各兄弟校的交流与合作,为学校的各类体育赛事,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学生主人翁意识教育,团队意识教育,爱校教育以及为学校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提升,为学校打造品牌等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不懈的努力。中学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不仅是学校的问题,也是全社会的问题,它对学校的体育工作、体育教学以及课外活动都能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学体育工作者,有责任与义务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究。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体育训练。体育特长生长时间、大强度的课余体育训练要求对他们的教学管理、方式及手段有别于其他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坚持进行“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在教育过程中把人放在第一位,主张以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顺应人的天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中心,必须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活动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以人为本”的体育特长生教育管理的内涵包括三层含义:
(1)“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有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独立意志和有独立追求的社会人来看待,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全新的视角考察学生的发展,要把教育和学生的幸福,学生的自由,学生的尊严,学生的最大价值综合联系起来,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发展。对于体育特长生更应如此,他们作为学生中的一部分,在学校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而且他们为学校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自身的价值。
(3)“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感。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感情影响着思考方向,理性决定着思考结果。作为教育工作者,做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工作,特别要注意方式与方法,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它具体表现为:以鼓励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宗旨,以爱为基石,正确地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积极开发学生的心智,提升学生的德性和人格。
二、高中体育特长生“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思想的具体措施
(一)课堂教学方面
体育特长生的特点是既要学习文化知识,又要坚持课外运动训练。由于大强度及长时间的训练导致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基于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可以把他们单独编成教学班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校应该区别对待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教育,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体育特长生的文化教学。
1.学校领导的重视
学校领导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决策者、协调者和指导者。校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到体育工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特长生高考升学也是为高校输送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要把体育特长生的教学与训练工作纳入高考工作计划,由分管体育工作的校级领导主抓,各年级组主管督查,各年级体育教师具体实施,学校定期检查训练计划,深入课堂教学,及时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2.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实现学生由学习的客体到主体的转变
体育特长生一方面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导致其对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由于课余训练导致精力不充足,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会不集中,学习效果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文化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即使平时完成艰苦训练任务很累,文化学习也不能放松,要从平时做起,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地提高成绩,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1)由于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不应该和其他文化生安排同样的教学进度,应该要区别对待。教师还要根据体育特长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体育特长生一般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学习成绩搞上去,但是由于文化基础,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原因,他们的目标往往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体育特长生一般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教师应该抓住他们的这个心理特点,创造条件让他们主动学习,使他们先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进而促使其全面发展。
(2)由于不同时期的训练目的不一样,导致训练时间也不一样,在教学中,课堂教学应该根据训练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体育特长生要肩负为学校参加体育比赛的任务,而很多市、省级比赛都是在正常的教学时间段进行,那么在学生需要为参加比赛而进行更多、更大的训练阶段,由于训练时间长及训练强度大,导致学生的精力不充沛,睡眠不充足,在这一阶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时间进行适当调整。以学生为主,更加注重体育学生的教学效果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教学进度。
(二)课余体育训练方面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训练目的一方面是要为学校参加体育比赛夺取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是要通过训练在体育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行体育训练,要求教练从选材到训练计划的制定等许多活动都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使学生能通过训练取得好的成绩。
1.体育特长生的选材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选材一是通过学校的特招政策由初中生直接招为体育特长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招生的政策,如采取降低文化录取成绩,适当给学生一些训练补贴等方法。二是在高中阶段选择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对于这种选材要注意时间一定要早,尽量在高一阶段完成,另外要注意学生自己的兴趣,很多教练为了提高升学率,一味以文化成绩来作为选择学生的标准,完全不考虑学生以后的发展。
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
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的制定是实现训练目的的基本保证,在训练过程中,教练既要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不同阶段的训练目的不同,这要求教练要能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高中体育特长训练一般以年级为单位,这导致了被训练的学生多,带训练的教师少的局面,更多时候都是一个教师带十几甚至二十几个学生同时进行训练,由于学生的专项不同,运动能力差异也较大,导致学生的训练效果不好。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训练成绩将其分成几个训练群体,根据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做到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通过训练都能取得很好的训练效果。
3.重视学生的心理训练
无论是参加体育比赛还是高考体育测试,心理因素对最终的体育成绩的影响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训练阶段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对其进行心理训练。由于体育特长生的训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练一方面要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坚毅品质的培养,使其充满信心,精神饱满地参加体育训练。高中学生一方面生活经历少,思想单纯,心理承受能力不高,另一方面学生好动、冲动,情绪起伏比较大,这都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除了一些常规的如模拟训练、实战训练、适应训练等训练方法外,教练还要能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及应变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教育管理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余体育训练都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教育系统采取积极有效、针对性强的措施来改善,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 杨铁黎,陈钧.学校课余训练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 管格,邱晋军.高中体育特长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科教文汇,2008(9).
[4] 马允乐.浅谈体育特长生的学习与训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4).
[5] 吴悼.“以人为本”辨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版),2001(1).
[6] 程洁.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