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但与此相悖的是,很多审计专业毕业生又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造成这种人才供需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相违背。本文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对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优化审计实务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审计实务;教学优化;教学实践
截至2014年4月,我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8247家,其中拥有20名以上注册会计师的有1014家,仅占12.30% ,从该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居多,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从成本和应用角度考虑,更倾向招聘高职院校毕业生,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审计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市场。一方面高职院校审计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审计专业毕业生又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表现在学生缺乏职业认同感、教材内容不配套、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方面。
1.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职业认同感。虽然学期伊始,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过专业介绍,专业课教师也对大家进行了职业引导,但通过调查发现,该专业大部分学生毕业前对于审计是做什么的,审计程序是怎样的,毕业后又能从事哪些与审计相关的工作仍是一知半解。大部分学生毕业前没有清晰的就业方向,职业认同感严重缺失。
(2)教材内容不配套。审计实务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很多高校均开设了这门课程,但不同的高校对这门课程要求是不同的,选用的教材也不同。对于研究型院校,应注重原理、准则和规范的介绍,应选用注册会计师方向或社会审计与国家审计理论融合的教材,而对于高职院校,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则应该选用偏重审计实务的教材。
(3)教师专业胜任能力不高。审计难,一难教,二难学,都因为其理论空洞枯燥,实践又离教师和学生太远,所以教师想要讲好这门课,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经验。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都是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的,这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不能将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效果不理想,授课时只能照本宣科,对审计案例不能信手拈来,导致学生难以对审计工作有深刻的认识。
(4)学生实践流于形式。在课程设计上,学院为审计专业学生安排了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但种种原因却导致审计实践仅仅流于形式。首先,校内综合实训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一周内,而学院又没有配套的实训软件,实训过程只能是习题式的案例练习,从而缺乏必要的会计凭单及实际业务的处理过程,学生也难以对审计工作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其次,审计专业面临学生多教师少的难题,100多个学生由一个老师指导,在一周的时间内组织完实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改善审计实务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1)加强职业引导。培养职业认同感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新生入校时,可以聘请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来做职业引导,也可以组织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参观,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感性认识。
(2)加强教材开发。审计实务课程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在教学中如果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应逐步开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材,教材尤其要体现实践性,才能真正培养用的上得人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要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学院的校外兼职教师,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的修订、实训工作的指导等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利用教师自身或学校的资源,采取脱产与业余相结合的方法,组织青年教师下企业参加业务实践,积累工作经验。
(4)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学院要加强校企合作,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学院应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订单培养班,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利用实习基地,实施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能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达到一毕业就能上岗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苑富强.浅析审计实务教学难题及解决途径[J].会计之友,2009(03):83—84.
[2]王玉翠,王春颖.审计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6).
(作者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审计实务;教学优化;教学实践
截至2014年4月,我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8247家,其中拥有20名以上注册会计师的有1014家,仅占12.30% ,从该数据可以看出在我国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居多,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从成本和应用角度考虑,更倾向招聘高职院校毕业生,这就意味着高职院校审计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市场。一方面高职院校审计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审计专业毕业生又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表现在学生缺乏职业认同感、教材内容不配套、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等方面。
1.审计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职业认同感。虽然学期伊始,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对学生进行过专业介绍,专业课教师也对大家进行了职业引导,但通过调查发现,该专业大部分学生毕业前对于审计是做什么的,审计程序是怎样的,毕业后又能从事哪些与审计相关的工作仍是一知半解。大部分学生毕业前没有清晰的就业方向,职业认同感严重缺失。
(2)教材内容不配套。审计实务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很多高校均开设了这门课程,但不同的高校对这门课程要求是不同的,选用的教材也不同。对于研究型院校,应注重原理、准则和规范的介绍,应选用注册会计师方向或社会审计与国家审计理论融合的教材,而对于高职院校,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则应该选用偏重审计实务的教材。
(3)教师专业胜任能力不高。审计难,一难教,二难学,都因为其理论空洞枯燥,实践又离教师和学生太远,所以教师想要讲好这门课,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经验。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都是本科或硕士研究生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的,这些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不能将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效果不理想,授课时只能照本宣科,对审计案例不能信手拈来,导致学生难以对审计工作有深刻的认识。
(4)学生实践流于形式。在课程设计上,学院为审计专业学生安排了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但种种原因却导致审计实践仅仅流于形式。首先,校内综合实训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一周内,而学院又没有配套的实训软件,实训过程只能是习题式的案例练习,从而缺乏必要的会计凭单及实际业务的处理过程,学生也难以对审计工作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其次,审计专业面临学生多教师少的难题,100多个学生由一个老师指导,在一周的时间内组织完实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改善审计实务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1)加强职业引导。培养职业认同感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新生入校时,可以聘请企业一线实践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来做职业引导,也可以组织学生去会计师事务所参观,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就业方向,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感性认识。
(2)加强教材开发。审计实务课程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在教学中如果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好的帮助。所以应逐步开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材,教材尤其要体现实践性,才能真正培养用的上得人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要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学院的校外兼职教师,参与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教材的修订、实训工作的指导等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利用教师自身或学校的资源,采取脱产与业余相结合的方法,组织青年教师下企业参加业务实践,积累工作经验。
(4)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学院要加强校企合作,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学院应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订单培养班,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利用实习基地,实施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能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达到一毕业就能上岗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苑富强.浅析审计实务教学难题及解决途径[J].会计之友,2009(03):83—84.
[2]王玉翠,王春颖.审计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06).
(作者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