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多媒体的形式,将枯燥抽象的小学数学教学进行重构。创设多种有效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潜能、思维能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利用自己的教学实例予以辅证和说明,以期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广泛的被推广和使用,取得更好地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动逼真 兴趣 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138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课堂,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之需,教学改革之需。数学学习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概念、枯燥的计算、烦琐的应用题、抽象的几何知识等展示出来,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还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可提供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并且富有挑战性的信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创设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生动画面的同进,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时,就事先录制了一个商店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一位同学正在买学具,学具上标明了价格,同学给出了钱,售货员又找了他多少钱?这样让学生直观感知了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参与积极,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挖掘自主性培养的潜能
自主性能力像其他素质一样潜存于每一个学生身上,要有意识去开发,挖掘。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求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巩固“求圆柱的表面积”时,出示练习题“有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20厘米,高10厘米,求它的表面积是多少?”练习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分,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强,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学生讨论后,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出示一个圆柱體,按学生的方法在电脑上演示,把它展开,侧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上下变成了两个圆,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的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了。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潜能就会滋生、发展并得到落实。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有了内在驱动力,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化静态为动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是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以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期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数学的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展、创新的过程。按照认识的一般规律,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必须经历一个从感性经验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向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客观的,典型的间接经验(感性材料),架起一座从形象思维到达抽象思维、从感性经验到达理性认识的桥梁,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由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把推导的过程制成现代教育技术课件来配合教师的讲解,教师讲到哪儿,画面的那一部分便闪动着提醒学生注意,无须教师做过多的讲解,学生便一目了然,自己归纳出梯形面积的公式。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本环节的难点被轻松化解,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即突破教学难点,还提高了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化抽象为直观作用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素质,教师们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发展学生的全面能力。
【关键词】生动逼真 兴趣 课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138
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课堂,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之需,教学改革之需。数学学习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直观形象、色彩鲜明、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生动逼真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概念、枯燥的计算、烦琐的应用题、抽象的几何知识等展示出来,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还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由于现代教育技术可提供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并且富有挑战性的信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我们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达到直观、生动、形象的效果,创设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观看生动画面的同进,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快乐。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时,就事先录制了一个商店的动态情景视频,视频中一位同学正在买学具,学具上标明了价格,同学给出了钱,售货员又找了他多少钱?这样让学生直观感知了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更加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整节课学生都保持愉悦的心情,参与积极,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挖掘自主性培养的潜能
自主性能力像其他素质一样潜存于每一个学生身上,要有意识去开发,挖掘。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创设富有变化而且能激发学生求异感的学习情境,启发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求异,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巩固“求圆柱的表面积”时,出示练习题“有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20厘米,高10厘米,求它的表面积是多少?”练习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怎样分,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强,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在学生讨论后,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出示一个圆柱體,按学生的方法在电脑上演示,把它展开,侧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长20厘米,宽10厘米,上下变成了两个圆,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的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了。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潜能就会滋生、发展并得到落实。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有了内在驱动力,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化静态为动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是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以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期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数学的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展、创新的过程。按照认识的一般规律,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必须经历一个从感性经验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向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客观的,典型的间接经验(感性材料),架起一座从形象思维到达抽象思维、从感性经验到达理性认识的桥梁,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例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由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过程是教学的难点,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如果把推导的过程制成现代教育技术课件来配合教师的讲解,教师讲到哪儿,画面的那一部分便闪动着提醒学生注意,无须教师做过多的讲解,学生便一目了然,自己归纳出梯形面积的公式。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本环节的难点被轻松化解,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即突破教学难点,还提高了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化抽象为直观作用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素质,教师们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让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发展学生的全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