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相对湿度对烟蚜茧蜂繁育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bo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烟蚜茧蜂在大棚内的繁育数量及田间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在育苗大棚内栽培烟株繁殖烟蚜茧蜂,研究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烟蚜茧蜂繁殖数量及释放到烟田的防治效果。[结果]蚜虫的繁殖速率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以空气相对湿度为70%处理效果最优,处理第30天蚜虫数量达到14 616.7头/株;接种烟蚜茧蜂后,烟蚜数量先增加后减少,在接种烟蚜茧蜂15 d后达到峰值,以空气相对湿度为70%处理烟蚜数量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接种烟蚜茧蜂后,僵蚜逐渐增多,以空气相对湿度为70%处理最优,在25 d后僵蚜数量达到11 231.7头/株;各处理在放蜂12 d后防效最佳,但各处理间防效无显著差异。[结论]为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空气相对湿度;烟蚜茧蜂;烟蚜;繁育;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088-03
  Influence of Humidity on Reproduction of Aphidius gifuensis
  LIU Qiong1, MA Jianguang1, DING Fuzhang2 et al
  (1. Weining Branch, Bijie Tobacco Company of STMA Guizhou Province, Weining, Guizhou 553100; 2. Guizhou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Guiyang, Guizhou 55002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biological control between different treatments after A. gifuensis were released. [Method] Tobacco was used as host plant to breed A. gifuensis, 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humidity on the number of M. persicae and A. gifuensis which were breed in greenhouses were studied. [Result] The number of M. persicae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among them the treatment of 70% humidity was the best, and the number of M. persicae reached 14 616.7 per plant after treatment for 30 d. After M. persicae had been inoculated parasite, the number of M. persicae showed a trend of decrease after increase at the first, and got the maximum after 15 d, among them the treatment of 70% humidity was the best. After M. persicae had been inoculated parasite, mummified aphid quantity increased gradually, among them the treatment of 70% humidity was better than other treatments,and the number of mummified aphid reached 11 231.7 per plant after treated for 25 d. A. gifuensis had been released 12 d later, and control effect of all treatments reached the maximum,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treatment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application in controlling M. persicae by using A. gifuensis.
  Key words Humidity; Aphidius gifuensis; Myzus persicae; Reproduction;Control effect
  目前,我國烟田植保主要依靠化学防治,化学防治虽能快速高效地杀灭害虫,但也容易杀死天敌,并带来“3R”问题[1-3]。烟蚜茧蜂是烟蚜的优势天敌[4-5],规模化饲养烟蚜茧蜂,释放成蜂或僵蚜到烟田,可降低田间烟蚜虫口基数,能够达到防治烟蚜、保护天敌、维护农田生态等多重目的[6-10]。国内一些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烟蚜茧蜂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在探索烟蚜茧蜂繁育方法上获得丰富经验[11-15]。烟蚜茧蜂的繁育受环境温度、湿度、寄主植物、栽培措施、蜂蚜比等因素的影响[16-23]。笔者通过在育苗大棚内栽培烟株繁殖烟蚜茧蜂,研究了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烟蚜茧蜂繁殖数量及释放到烟田的防治效果差异,旨在为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试验安排在贵州省毕节市烟草公司威宁县分公司科技园进行。   1.2方法
  1.2.1不同空气相对湿度对烟蚜繁育效果影响试验。
  试验在12个养蜂小温棚(简易小棚规格为3.0 m×3.0 m)内进行。3月1日移栽,烟苗品种为“云烟97”,每棚栽烟20株,按照每隔7 d追肥一次,追肥以0.4%的复合肥-尿素(复合肥、尿素各占50%)肥液浇足,此外每2 d浇一次清水以保障烟株肥嫩。4月20日烟株长至团棵期进行烟蚜接种,撕取载蚜叶,使每个小叶片载蚜10头左右,选取烟株较大的3片烟叶放接蚜叶,接蚜量为50头/株。接蚜后设置4个处理对小棚进行水分控制,保证处理1、2、3、4的空气相对湿度范围分别在80%±5%、70%±5%、60%±5%和50%±5%,各处理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下限时补浇清水,每处理3次重复。接蚜后各处理选择10株烟株标记定株,每5 d调查各处理的蚜虫数量。
  1.2.2不同空气相对湿度对烟蚜茧蜂繁育效果影响试验。
  先在长、宽、高分别为35.0、1.7、2.0 m的四连体大棚里进行盆栽烟苗繁殖烟蚜,待烟株蚜量达到2 000头以上,随机选择烟株长势和蚜虫量基本一致的盆栽烟株移至小温棚中(简易小棚规格为3.0×3.0 m),每棚放置烟株20盆,设置4个处理对小棚进行水分控制,控制方法与“1.2.1”相同,每处理3次重复。按照1∶100的蜂蚜比接入烟蚜茧蜂,各处理选择10株烟株标记定株,每5 d调查一次各处理活蚜和僵蚜的数量。
  1.2.3烟蚜茧蜂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6月15日,在威宁县黑石镇河坝村释放烟蚜茧蜂,按照烟田3万头/hm2的烟蚜茧蜂量挂放“1.2.2”中处理1(对照)、处理2、处理3、处理4的僵蚜叶,每个处理安排1 hm2烟田,不设置防治空白对照,田块间距在500 m以上。放蜂后每3 d调查一次防治效果,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株,分别调查各处理平均单株烟蚜量、寄生蚜量(含僵蚜)、寄生率,计算防治效果。
  1.3数据处理
  采用DPS统计软件对各处理繁殖的蚜虫数量、僵蚜数量、防治后的田间蚜虫寄生率及防效进行方差分析。
  寄生率=寄生蚜量/总蚜量×100%
  防治效果=(对照蚜量-处理蚜量)/对照蚜量×100%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空气相对湿度对烟蚜繁育效果的影响
  由表1和图1可知,各处理的蚜虫量均随着时间推移而大幅增加,接蚜5和10 d后,各处理蚜虫数量无显著差异,接蚜15 d后,处理间蚜虫数量变化出现差异,以空气相对湿度为70%的处理(处理2)蚜虫量最大,15、20、25和30 d蚜虫数量分别为3 537.0、6 870.3、9 183.0和14 616.7头/株,除25 d与空气相对湿度为60%的处理(处理3)相当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空气相对湿度为60%的处理(处理3)蚜虫量其次,空气相对湿度为50%的处理(处理4)蚜虫数量最低,说明蚜虫的繁殖速率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以空气相对湿度为70%最优。
  2.2不同空气相对湿度对烟蚜茧蜂繁育效果的影响
  由表2可知,从蚜量来看,接种烟蚜茧蜂后,各处理的烟蚜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接种烟蚜茧蜂15 d后达到峰值,之后逐步下降,各处理仍以空气相对湿度为70%的处理(处理2)烟蚜数量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处理;从僵蚜数量来看,接种烟蚜茧蜂5 d后开始发现少量僵蚜,而后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僵蚜数量迅速增加,25 d后各处理的僵蚜量均超过8 000头/株,以空气相对湿度为70%的处理2最大,达到11 231.7头/株,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空气相对湿度为60%的处理3其次,空气相对湿度为80%的处理1和空气相对湿度为50%的处理4最少。
  2.3烟蚜茧蜂田间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从烟蚜寄生率来看,除处理4随放蜂日数逐渐增加外,其他3个处理随着放蜂日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放蜂第3天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放蜂第6天处理3和其余处理差异显著,比处理4寄生率高;放蜂第9天处理3与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放蜂第12天处理3和处理1、2差异显著,和处理4差异不显著;放蜂第15天处理1寄生率最低且和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防治效果来看,除处理1随放蜂日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小外,其他3个处理均随放蜂日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各处理在放蜂后第12天达到峰值,处理1、2、3、4最大防效分别为49.60%、
  46.93%、49.13%和47.03%,之后分别逐步下降,各处理
  3结論与讨论
  空气相对湿度对烟株繁育烟蚜和烟蚜茧蜂有很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烟蚜和烟蚜茧蜂的繁殖速率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以空气相对湿度为70%更适合烟蚜和烟蚜茧蜂的增殖。在接蜂25 d后,空气相对湿度为70%各重复的僵蚜数量均大于10 000头/株,繁蜂数量稳定。因此,控制好空气相对湿度有利于烟蚜茧蜂繁殖数量的提高。
  从最后的烟蚜茧蜂繁育调查结果来看,以空气相对湿度为70%的处理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烟蚜和烟蚜茧蜂的繁殖,其原因是:空气相对湿度过高,容易诱发蚜霉病导致烟蚜和寄生蚜数量减少,影响最终的烟蚜茧蜂繁殖效果;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影响寄主植株的营养平衡,可能会阻碍烟蚜和烟蚜茧蜂对寄主植株的营养供给。
  处理1、2、3、4在放蜂后第12天达到峰值,其最大防效分别为49.6%、46.93%、49.13%和47.03%,与吴兴富等[24]的放蜂20 d后最高防效为93.5%、李明福等[25]的最高防效为89.3%、崔宇翔等[26]的防效为82.0%的结果相差甚远,原因是前人试验或多次放蜂或与农药防治结合,而该试验仅放蜂1次。此外,试验当年田间降雨量过大,可能会影响田间防效,试验未开展放蜂效果与降雨量关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范进华,梁保德.烟叶主要害虫生态管理(EPM)技术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10,16(4):98-102.
  [2] 杨曙辉,宋天庆.关于我国化学农药使用相关问题的理性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1):42-45.
  [3] 孙洪武,陈志石,牛宜生.无公害农业: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现实选择[J].农业科技管理,2003,22(4):11-13.
  [4] 陈家骅,官宝斌,张玉珍.烟蚜与烟蚜茧蜂相互关系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6,3(1):8-12.
  [5] 王夸平,高福宏,詹莜国,等.烟草漂浮育苗繁育烟蚜茧蜂的影响因素探讨[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5):1043-1049.
  [6] YANG S,YANG S Y,ZHANG C P,et al.Population dynamics of Myzus persicae on tobacco in Yunnan Province,China,before and after augmentative release of Aphidius gifuensis[J].Biocontr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19(2):219-228.
  [7] 任广伟,秦焕菊,史万华,等.我国烟蚜茧蜂的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00(1):27-30.
  [8] 邓建华,李天飞,吴兴富,等.烟草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J].烟草科技,2007(7):45-48.
  [9] 邓小刚,吴伟,杨松,等.烟蚜茧蜂:规模繁殖与应用[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10] 邓建华,吴兴富,宋春满,等.田间小棚繁殖烟蚜茧蜂的繁蜂效果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1):66-69.
  [11] 蒋杰贤,王冬生,张沪同,等.桃蚜茧蜂繁殖与利用研究[J].上海农业学报,2003,19(3):97-100.
  [12] 李宏光,刘春明,吴伟,等.漂浮苗高效繁殖烟蚜茧蜂方法:中国,CN102334468[P].2012-02-01.
  [13] 何伟,杨中义,张发明,等.一种漂浮育苗小棚饲养烟蚜茧蜂的方法:中国,CN102388842[P].2012-03-28.
  [14] 商胜华,陈庆园,徐卯林,等.贵州烟区烟蚜发生及其预测模型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2010,36(5):86-91.
  [15] 吴兴富.烟蚜茧蜂繁殖利用概述[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06-308.
  [16] 马丽娜,刘映红,王雅静,等.寄主植物对烟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8(1):74-76.
  [17] 楊硕媛,邓小刚,余砚碧,等.烟蚜茧蜂规模繁殖中烟蚜越冬寄主筛选[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4):81-83.
  [18] 忻亦芬,李学荣,王洪平,等.用萝卜做桃蚜植物寄主繁殖烟蚜茧蜂[J].中国生物防治,2001,17(2):49-52.
  [19] 吴兴富,魏佳宁.温度对烟蚜茧蜂发育,生殖的影响[J].动物学研究,2000,21(3):192-198.
  [20] 贾芳瞾,易忠经,杨在友,等.不同蜂蚜比的蜂蚜同接对规模化繁殖烟蚜茧蜂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4,35(3):56-60.
  [21] 蓝江林,贺福德.温度、光周期和相对湿度对棉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Ashmead)]发育及繁殖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328-330.
  [22] 侯茂林,王福莲,万方浩.栽培措施对烟田前期烟蚜和烟蚜茧蜂种群数量的影响[J].昆虫知识,2004,41(6):563-565.
  [23] 陈永年,文礼章,潘桐.烟蚜生长、发育、繁殖和存活与温湿度关系的研究[J].中国烟草,1992(3):18-23.
  [24] 吴兴富,赵立恒,魏佳宁,等.烟田烟蚜茧蜂的活动规律及对烟蚜的防治效果[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4):327-330.
  [25] 李明福,张永平,王秀忠.滇西北高原烟蚜茧蜂繁育及田间防治蚜虫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11,26(S2):123-128.
  [26] 崔宇翔,胡小曼,李拂琳,等.烟蚜茧蜂繁育及对烟蚜的防治效果探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2(2):343-34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阐明乌鳢、斑鳢、月鳢核基因序列(ITS)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ITS序列研究鳢属系统进化关系。[方法]利用PCR扩增3种鳢的ITS,经克隆、拼接得到ITS全长后进行分析。[结果]乌鳢、斑鳢和月鳢ITS全序列长度为902、 927、902或903 bp。3种鳢ITS的G+C含量较高,约占72%。3种鳢之间核苷酸差异明显大于种内,明显的差异性ITS片段可以鉴别3种鳢。采用NJ和ML方法建立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超甜玉米新品种“晋超甜1号”的适宜栽培技术。[方法] 试验以“晋超甜1号”玉米新品种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密度、施肥量、肥料与密度叠加效应栽培试验及相关调查、统计试验,得出适合该新品种种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结果]研究表明,种植“晋超甜1号”合理的栽培条件为施肥量1 528 kg/hm2、密度67 500株/hm2;分期播种经济效益排序为:早春小拱棚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正常春播。[
期刊
摘要 2011年鄂爾多斯市成为全国采矿临时用地改革政策试验示范首批试点,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临时用地,移土采矿,及时复垦,还地于民”。该研究介绍了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效,指出鄂尔多斯采矿临时用地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政策试点的市场风险测评与应对机制不完善,后期管护得不到保障,试点矿区审批系统性不强。鉴于此,根据国土资源部采矿用地方式改革其他试点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改革现行采矿用地供应方式、用
期刊
摘要‘宁运3号’是南京农业大学葫芦科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亲本M002146253104与B006103919811进行杂交配制,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筛选获得的综合性状优良的黄瓜新品种组合,于2012年获得了品种权。该品种可以进行爬地栽培,免除搭架,适合规模化的机械化生产。为了更好地推广应用该品种,文章在多年制种实践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其配套的网室人工制种技术。  关键词‘宁运
期刊
摘要首先,分析了造成蔬菜连作障碍的原因;然后,介绍了用于克服蔬菜连作障碍的土壤生态修复技术;最后,对土壤生态修复技术在克服蔬菜连作障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蔬菜连作障碍;土壤生态修复技术;自毒物质;应用  中图分类号S344.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070-01  蔬菜连作障碍是设施栽培生产中亟待解决的最主要的瓶颈问题之一,造成蔬菜病害严重、产量和质
期刊
摘要 以中水集团为例,结合国家的相關政府补助项目,对其远洋渔业在新阶段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通过比较分析2010~2015年的数据可知,中水集团的远洋捕捞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渐趋合理,产业链不断延长,但不容忽视的是其毛利率出现了下滑,企业越来越依赖于政府的补助。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扶植、人才培养与后备渔场开拓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以促进远洋渔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远洋渔业;经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赭曲霉毒素A毒素的替代ELISA检测。[方法]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赭曲霉毒素A模拟表位,得到赭曲霉毒素A(OTA)模拟表位序列为IR(V)PMV(L)XX (X为任意氨基酸),化学合成法体外合成OTA 模拟表位肽,通过化学交联法将OTA模拟表位肽与BSA连接,做成无毒抗原,建立无毒OTA 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同样通过化学交联法将OTA多肽-BSA与HRP 相联,建立OTA
期刊
摘要[目的]降低草鱼池塘养殖生产成本,提高池塘水体利用率和综合养殖效益,增强养殖模式的抗风险能力以及示范推广作用。[方法]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开展了草苗种、泥鳅池塘双主养模式养殖试验。[结果]放养260尾/kg的泥鳅苗种180 000尾/hm2,放养2 000尾/kg的草苗种60 000尾/hm2的养殖模式,以及放养260尾/kg的泥鳅苗种120 000尾/hm2,放养2 000尾/kg的草
期刊
摘要为探索主养河蟹池塘套养翘嘴红鮊的增效技术和套养模式,在主养河蟹池塘中进行了套养翘嘴红鮊的试验。于2月底至3月初,投放100 ~ 200只/kg规格的蟹种9 000~9 750只/hm2;2月底至3月初,套养翘嘴红鮊鱼种300~375尾/hm2;3月,套养尾重150 g的大规格鲢鳙鱼种750~900尾/hm2,以白鲢为主。结果表明,平均产商品蟹1 252.5~1 275.0 kg/hm2,翘嘴红
期刊
摘要[目的] 为麋鹿小种群管理工作中麋鹿普通病的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以江苏大丰麋鹿种群为例,在麋鹿引种扩群、野生麋鹿种群恢复过程中长角血蜱寄生虫病、瘤胃膨胀、营养性衰竭症、食毛症、难产等常见普通病病例进行了总结。[结果] 在麋鹿小种群饲养管理过程中加强前期防控,对有效降低和避免麋鹿普通病的发生尤为重要。[结论] 该研究对动物园等麋鹿小种群管理起到借鉴作用,也为麋鹿的健康养殖和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