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社区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方法按照《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的要求,对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地区1.1万0~14岁儿童中发现的哮喘患儿120例,建立儿童支气管哮喘社区管理模式:在社区建立患儿档案、通过哮喘热线、网络互动建立医患联系,对患儿及家长反复进行健康教育、使患儿坚持规范用药,定期复诊。对实施社区管理前和管理1年后儿童哮喘患者的规范用药、病情监测、发作次数、抗生素使用、医疗费用、家长误工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纳入社区管理后,使用全身激素(19.4%)与管理前(68.3%)比较明显减少(χ2=51.9,P<0.01),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76.5%)及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79.6%)控制药物与管理前(4.2%、10.0%)比较明显增加(χ2=121.6、106.0,P<0.01)。纳入社区管理后,哮喘年发作次数(0.5±0.7)、抗生素使用天数(2.3±2.3)、治疗费用(元)(2.8±1.3)、家长因患儿哮喘误工天数(4.9±1.4)、C–ACT评分(23.3±2.3)、最大呼气流量占个人最佳值百分比(91.9±8.2)较管理前(4.6±2.3、16.2±6.1、5.7±2.9、10.9±3.6、15.2±3.3、71.7±1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08、21.395、8.881、15.467、–20.344、–9.341,P均<0.01)。16例(13.3%)进行了双向转诊。最初失访率为18.3%,通过电话及网络督导分析原因,进行再教育,使部分患儿回归管理中,失访率最终降为9.2%。
结论将儿童支气管哮喘纳入社区管理,是哮喘控制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