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生存之本。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管理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增加,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转型,学生管理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承认学生工作的发展变化,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彰显人文关怀,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成人”和“成才”,使学生管理制度和管理实践更具科学性、导向性和亲和力,是现代大学领导和管理者的基本职责。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科学性
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是学校正常实施教育的保证。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规范学生 行为的依据,但仅有此还是不够的;它还应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制度保障,而绝对不能使之成为禁锢和束缚人的全面发展的桎梏。 换句话说,现代大学生管理制度,立足点主要不应该是控制、约束,而应该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 建立人性化的学生工作思路,必须打破学生管理工作长期存在的划一性和僵硬性,要使管理贴近大学生的思想、贴近大学生的情感、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营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学生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挖掘学生的潜在知识能力。如不少高校为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制定了转学、转系、转专业、选修课程等制度,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择时择地的选择学习形式;建立并完善鼓励学生创造发明的奖励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修订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等等。
“以人为本”是一种民主开放的管理理念,强调学生管理工作的时代性、实用性、创新性和人文性,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自创性,相信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自觉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在高校的各种权力中,学生往往是学校各种权力中的弱势群体。实行民主开放管理有利于维护学生的权力,使学生在依靠自身的权力来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这样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和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公民权力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利于锻炼 学生的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等。学生只有真正行使了应有的权力,才能有自豪感、参与欲和主动性,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
其次是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突现人情味,改善管理实践。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管理规章制度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由于管理者对制度和政策理解把握不好,或服务意识淡漠、随心所欲,态度恶劣,而遭到学生反感、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事与愿违,走向反面。可见,对学生管理的人文关怀,还必须关注管理实践,抓好对管理者的管理和教育,使他们学会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温暖人。 一句话,大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更重人情味。这实际上就是对管理者提高服务水平 和能力一种检验。在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成分越来越多的今天,大学越来越体现出服务机构的特点,大学在向学生提供体现人文关怀服务的同时,各种权力也随之作出调整,呈现出分散、多元状态。高校要真正成为教育服务机构,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好务的思想,一切从维护学生的权益和需要出发,更好地发挥人文关怀在管理中的作用。学生也是大学的成员之一,如果只是把大学生作为管理对象,强调管住学生,让学生听话,实际上是对学生人性和个性的抹杀,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独立人格,盲目服从。或抗拒管理,出现极端,或者引起某些心理障碍。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服务中落实教 育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最后是要营造人文关怀的管理育人环境。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好的校园文化是先进设施、优美环境和先进的人文内容、科学的人文管理的综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大学生管理,也不仅仅是管理者的事,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参与其中。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是要求各方面都对学生的成人和成才负责,形成合力。管理学生不是简单的管住学生、制服学生,而必须与教育学生紧密结合起来。管理以人为本,就必须在人 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上得到体现。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都不能轻视人文关怀的积极作用,不能小看思想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产生的巨大效应。全员参与营造人文关怀的管理育人环境,是现代大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育人,也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目前,大学生的素质缺陷,主要不是知识能力,而是缺乏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拼搏和奉献精神等。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育人环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
参考文献:
[1]金绍荣.“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学生管理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郑军.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刘岩.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
[4]于茝.高职院校学生柔性管理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
[5]王静.完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08.
[6]樊华强.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人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7]陈抿名.昆明理工大学学生激励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生管理;科学性
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是学校正常实施教育的保证。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规范学生 行为的依据,但仅有此还是不够的;它还应是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制度保障,而绝对不能使之成为禁锢和束缚人的全面发展的桎梏。 换句话说,现代大学生管理制度,立足点主要不应该是控制、约束,而应该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观, 建立人性化的学生工作思路,必须打破学生管理工作长期存在的划一性和僵硬性,要使管理贴近大学生的思想、贴近大学生的情感、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营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工作新局面。学生管理要体现人文关怀,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挖掘学生的潜在知识能力。如不少高校为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制定了转学、转系、转专业、选修课程等制度,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要择时择地的选择学习形式;建立并完善鼓励学生创造发明的奖励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修订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等等。
“以人为本”是一种民主开放的管理理念,强调学生管理工作的时代性、实用性、创新性和人文性,强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自创性,相信学生自主性,引导学生自觉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 在高校的各种权力中,学生往往是学校各种权力中的弱势群体。实行民主开放管理有利于维护学生的权力,使学生在依靠自身的权力来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这样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思想和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公民权力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利于锻炼 学生的组织管理、人际交往能力等。学生只有真正行使了应有的权力,才能有自豪感、参与欲和主动性,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
其次是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突现人情味,改善管理实践。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管理规章制度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由于管理者对制度和政策理解把握不好,或服务意识淡漠、随心所欲,态度恶劣,而遭到学生反感、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事与愿违,走向反面。可见,对学生管理的人文关怀,还必须关注管理实践,抓好对管理者的管理和教育,使他们学会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温暖人。 一句话,大学生管理工作一定要更重人情味。这实际上就是对管理者提高服务水平 和能力一种检验。在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成分越来越多的今天,大学越来越体现出服务机构的特点,大学在向学生提供体现人文关怀服务的同时,各种权力也随之作出调整,呈现出分散、多元状态。高校要真正成为教育服务机构,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好务的思想,一切从维护学生的权益和需要出发,更好地发挥人文关怀在管理中的作用。学生也是大学的成员之一,如果只是把大学生作为管理对象,强调管住学生,让学生听话,实际上是对学生人性和个性的抹杀,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独立人格,盲目服从。或抗拒管理,出现极端,或者引起某些心理障碍。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服务中落实教 育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最后是要营造人文关怀的管理育人环境。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好的校园文化是先进设施、优美环境和先进的人文内容、科学的人文管理的综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大学生管理,也不仅仅是管理者的事,全体教职员工都应参与其中。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就是要求各方面都对学生的成人和成才负责,形成合力。管理学生不是简单的管住学生、制服学生,而必须与教育学生紧密结合起来。管理以人为本,就必须在人 文关怀和道德情感上得到体现。无论各项制度多么完善,都不能轻视人文关怀的积极作用,不能小看思想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产生的巨大效应。全员参与营造人文关怀的管理育人环境,是现代大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育人,也是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目前,大学生的素质缺陷,主要不是知识能力,而是缺乏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拼搏和奉献精神等。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育人环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
参考文献:
[1]金绍荣.“情理”兼“治理”范式的大学生管理伦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郑军.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7.
[3]刘岩.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
[4]于茝.高职院校学生柔性管理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
[5]王静.完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探讨[D].河北师范大学,2008.
[6]樊华强.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人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7]陈抿名.昆明理工大学学生激励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