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永红:
尊重学生选择权,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未来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将调动一切资源,建设“课程超市”,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一所学校,完全可能因为某项、某几项精品课程而在区域内获得更多优质生源的认可。而作为教师,不仅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还要在兴趣课、体验课、活动课的开设上有新作为。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强力推动着高中教育发生深刻变革。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开展改革创新,致力培养时代新人,是教育持续焕发生机活力的应然选择。未来高中长什么样?它在学校管理机制与发展趋势、教师队伍组成与角色功能、学生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上有哪些不同?站在当下,面向未来,对高中教育进行前瞻性思考,进而做些必要的准备,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自主性与特色化:学校管理机制与发展趋势
不可否认,适度的行政干预能有效发挥其指导、组织和监督作用,对促进学校良性发展大有裨益。然而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当前学校教育在管理機制上的一大弊端,就是上级行政干预过度。从校长任命、人员聘用、招生录取、基础建设、经费收支乃至学校日常管理,政府包得过多、统得过死,行政的权威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各种文件通知、检查考评、创建活动,名目繁多、花样迭出,教师乃至学生疲于应付、难以招架。
不久的将来,在国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大背景下,上级行政干预的幅度和力度将控制在更加规范、理性的范畴与标尺之内。在遵循教育规律,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和地方性法规的前提下,学校将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学校真正成为“校长自己的学校”,校长的正当权利将得以充分保障和鲜明彰显,校长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贯彻实施自己的教育主张和办学意志。如果再往前走一步,我们甚至可以预料,高中去行政化、实现行业办学也并非纸上谈兵。与此相应,教师也将从“文山会海”中跳出来,从而真正做到专心治学、潜心从教。
当前高中教育的另一弊端是“千校一面”“校校大同”,特色发展明显不足。公办与民办、重点与非重点、示范性与非示范性,更多的是基于学校举办方式及综合办学实力的界定,而非指向教育理念、学生培养、人才质量等专项性核心指标。很多高中,在某项活动有较为新颖的设计,在某个方面有相对突出的成绩,就自诩为特色学校,而实际上要么就是米粒之珠光亮不足,要么就是以点代面,自欺欺人。当然,极少数高中在特色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但就绝大多数高中来说,不过是跟在名校后面亦步亦趋,最终“泯然众人”。
特色化发展,是未来高中立校之基、强校之道。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教育将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就近入学的录取方式将从初中推广至高中,区域内学校之间在生源方面的差距将从制度上得以有效解决。在这种形势下,一所高中要打响名气,就要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走出自己的路子,在人才质量上匹配时代所需,从而赢得群众的认可。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并不等于压制个性,众多名气较为普通的高中在新高考下反而赢来了弯道超车的良机。而未来高中学校间的竞争,在于这条道路选得有多新、有多准,就会走得有多稳、有多远。
灵活性与多样化:教师队伍组成与角色功能
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教师行业内流动性不强。当前公办高中教师主要分为在编、校聘教师两类,前者占据主体地位,学校师资队伍总体稳定。加强教师系统内调动,促进教师校际流动,口号喊了很多年,但目前教师的流动基本上死水一潭,学校难免会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给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教学组织带来了极大冲击。
未来,高中教师配置将变得灵活,教师会在一定区域内一定程度上流动起来。根据学校实际需要,部分教师工作的学校将不再固定,同一位教师有可能在同一学年(期)分赴不同高中执教。新高考要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基于学生兴趣的课程,而有些课程不一定是中学教师可以胜任的,学校就会引进校外人力资源,以满足教学实施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值得关注的是,未来教师压力将明显增大,学校在教师聘任上真正实现能者进、庸者退。
当前的教学,主要实行学科包干制。教师的中心工作是学科教学,关注点在学科知识的有效传达上。一位教师,能全面落实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就堪称合格了;如课堂高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考出高分数,那就足够优秀了。但教育从来不只有“教”,教师理当做到教书育人两手抓,但遗憾的是,今天大部分教师重“教”不重“育”。
未来高中教师的角色功能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组织者,而必须承担更多育人方面的工作。从近期看,新高考背景下,考试科目由“固定组合”走向“多元选择”,现行行政班级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被解构,学生会真正地“流动”起来。这给管理增加了不少难度,光靠班主任一人承担育人重任显然力不从心。其次,学生对考试科目的选择有赖于各学科教师的指导,每位教师都有责任成为学生的“职业分析师”“生涯规划师”,引导学生作出基于兴趣特长和职业愿景的个性选择。再次,教师应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报以持续高度的热情,在学生的三年高中生活中成为他们的成长导师和成长伙伴。总有一天,教师的举荐信将同国外教育一样,在学生升学上发挥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只有真正陪伴过学生成长的教师,才能为学生做出公允全面的评价。
选择性与泛在化:学生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
当前高中教育,学生学习资源不够丰富,可选择性不强。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先提供“菜谱”,学生再对照菜谱点菜,而不是先由学生报菜名,学校再根据学生意愿下菜。很多高中的兴趣课、体验课、活动课,依据的是学校现有师资力量和教学场地,而非学生个人意愿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在班级设置上,很多学校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快班、慢班,或者实验班、平行班两个层次,学生所有科目只能选择在同一层次。而实际上,同一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学习能力和成长需要是不尽相同的,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的个性需求。
尊重学生选择权,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未来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将调动一切资源,建设“课程超市”,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一所学校,完全可能因为某项、某几项精品课程而在区域内获得更多的认可。而作为教师,不仅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还要在兴趣课、体验课、活动课的开设上有新作为。班级设置上,随着现有行政班级模式被解构,快班和慢班、实验班和平行班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将不复存在。同一学科将分成多个层次,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目标高校、职业愿景选择不同班级上课。举例来说,同一学生语文可能在第一层次班级上课,但数学有可能在第二层次班级上课。
当前高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手段相对固化。时间上,主要集中在上学时间,尤其是课堂;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校内,尤其是教室;对象源头上,主要通过教师和课本获取知识。学生有学习冲动的时候,不一定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不一定能获得教师的及时指导;相反,学习意愿不强的时候,却只能坐在教室里被动学习,其学习效率自然大打折扣。这就大大压缩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飞速发展,学生可以在自己想要的时间和空间内向教师和课本之外的对象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终端设备来接入学习资源。而这些信息的提供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学习成为一种自我导向的过程,其学习效率将得以大大提升。未来教育将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将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不断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容、渠道和方式。
时代性是学校的固有特性,每个时代的学校都带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新的时代必然会塑造出新的学校形态,管理机制与发展趋势、教师队伍组成与角色功能、学生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等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加强研究,早做准备,我们才能跟得上时代步伐,建设好具有时代特性的学校,培养出具有时代气质的新人。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研究型高中建设的校本探索与实践》(课题批准号XJK18AJC005)研究成果/阶段性成果。
尊重学生选择权,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未来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将调动一切资源,建设“课程超市”,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一所学校,完全可能因为某项、某几项精品课程而在区域内获得更多优质生源的认可。而作为教师,不仅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还要在兴趣课、体验课、活动课的开设上有新作为。
时代浪潮滚滚向前,强力推动着高中教育发生深刻变革。精准把握时代脉搏,积极开展改革创新,致力培养时代新人,是教育持续焕发生机活力的应然选择。未来高中长什么样?它在学校管理机制与发展趋势、教师队伍组成与角色功能、学生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上有哪些不同?站在当下,面向未来,对高中教育进行前瞻性思考,进而做些必要的准备,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自主性与特色化:学校管理机制与发展趋势
不可否认,适度的行政干预能有效发挥其指导、组织和监督作用,对促进学校良性发展大有裨益。然而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当前学校教育在管理機制上的一大弊端,就是上级行政干预过度。从校长任命、人员聘用、招生录取、基础建设、经费收支乃至学校日常管理,政府包得过多、统得过死,行政的权威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各种文件通知、检查考评、创建活动,名目繁多、花样迭出,教师乃至学生疲于应付、难以招架。
不久的将来,在国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大背景下,上级行政干预的幅度和力度将控制在更加规范、理性的范畴与标尺之内。在遵循教育规律,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政策和地方性法规的前提下,学校将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学校真正成为“校长自己的学校”,校长的正当权利将得以充分保障和鲜明彰显,校长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贯彻实施自己的教育主张和办学意志。如果再往前走一步,我们甚至可以预料,高中去行政化、实现行业办学也并非纸上谈兵。与此相应,教师也将从“文山会海”中跳出来,从而真正做到专心治学、潜心从教。
当前高中教育的另一弊端是“千校一面”“校校大同”,特色发展明显不足。公办与民办、重点与非重点、示范性与非示范性,更多的是基于学校举办方式及综合办学实力的界定,而非指向教育理念、学生培养、人才质量等专项性核心指标。很多高中,在某项活动有较为新颖的设计,在某个方面有相对突出的成绩,就自诩为特色学校,而实际上要么就是米粒之珠光亮不足,要么就是以点代面,自欺欺人。当然,极少数高中在特色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但就绝大多数高中来说,不过是跟在名校后面亦步亦趋,最终“泯然众人”。
特色化发展,是未来高中立校之基、强校之道。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教育将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就近入学的录取方式将从初中推广至高中,区域内学校之间在生源方面的差距将从制度上得以有效解决。在这种形势下,一所高中要打响名气,就要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走出自己的路子,在人才质量上匹配时代所需,从而赢得群众的认可。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并不等于压制个性,众多名气较为普通的高中在新高考下反而赢来了弯道超车的良机。而未来高中学校间的竞争,在于这条道路选得有多新、有多准,就会走得有多稳、有多远。
灵活性与多样化:教师队伍组成与角色功能
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教师行业内流动性不强。当前公办高中教师主要分为在编、校聘教师两类,前者占据主体地位,学校师资队伍总体稳定。加强教师系统内调动,促进教师校际流动,口号喊了很多年,但目前教师的流动基本上死水一潭,学校难免会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给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教学组织带来了极大冲击。
未来,高中教师配置将变得灵活,教师会在一定区域内一定程度上流动起来。根据学校实际需要,部分教师工作的学校将不再固定,同一位教师有可能在同一学年(期)分赴不同高中执教。新高考要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基于学生兴趣的课程,而有些课程不一定是中学教师可以胜任的,学校就会引进校外人力资源,以满足教学实施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值得关注的是,未来教师压力将明显增大,学校在教师聘任上真正实现能者进、庸者退。
当前的教学,主要实行学科包干制。教师的中心工作是学科教学,关注点在学科知识的有效传达上。一位教师,能全面落实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环节,就堪称合格了;如课堂高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考出高分数,那就足够优秀了。但教育从来不只有“教”,教师理当做到教书育人两手抓,但遗憾的是,今天大部分教师重“教”不重“育”。
未来高中教师的角色功能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组织者,而必须承担更多育人方面的工作。从近期看,新高考背景下,考试科目由“固定组合”走向“多元选择”,现行行政班级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被解构,学生会真正地“流动”起来。这给管理增加了不少难度,光靠班主任一人承担育人重任显然力不从心。其次,学生对考试科目的选择有赖于各学科教师的指导,每位教师都有责任成为学生的“职业分析师”“生涯规划师”,引导学生作出基于兴趣特长和职业愿景的个性选择。再次,教师应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报以持续高度的热情,在学生的三年高中生活中成为他们的成长导师和成长伙伴。总有一天,教师的举荐信将同国外教育一样,在学生升学上发挥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只有真正陪伴过学生成长的教师,才能为学生做出公允全面的评价。
选择性与泛在化:学生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
当前高中教育,学生学习资源不够丰富,可选择性不强。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先提供“菜谱”,学生再对照菜谱点菜,而不是先由学生报菜名,学校再根据学生意愿下菜。很多高中的兴趣课、体验课、活动课,依据的是学校现有师资力量和教学场地,而非学生个人意愿和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在班级设置上,很多学校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快班、慢班,或者实验班、平行班两个层次,学生所有科目只能选择在同一层次。而实际上,同一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学习能力和成长需要是不尽相同的,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的个性需求。
尊重学生选择权,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未来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将调动一切资源,建设“课程超市”,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一所学校,完全可能因为某项、某几项精品课程而在区域内获得更多的认可。而作为教师,不仅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还要在兴趣课、体验课、活动课的开设上有新作为。班级设置上,随着现有行政班级模式被解构,快班和慢班、实验班和平行班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也将不复存在。同一学科将分成多个层次,学生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目标高校、职业愿景选择不同班级上课。举例来说,同一学生语文可能在第一层次班级上课,但数学有可能在第二层次班级上课。
当前高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手段相对固化。时间上,主要集中在上学时间,尤其是课堂;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校内,尤其是教室;对象源头上,主要通过教师和课本获取知识。学生有学习冲动的时候,不一定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不一定能获得教师的及时指导;相反,学习意愿不强的时候,却只能坐在教室里被动学习,其学习效率自然大打折扣。这就大大压缩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飞速发展,学生可以在自己想要的时间和空间内向教师和课本之外的对象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可以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终端设备来接入学习资源。而这些信息的提供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的需求,学习成为一种自我导向的过程,其学习效率将得以大大提升。未来教育将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将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不断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容、渠道和方式。
时代性是学校的固有特性,每个时代的学校都带有每个时代的特征。新的时代必然会塑造出新的学校形态,管理机制与发展趋势、教师队伍组成与角色功能、学生学习资源与学习方式等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加强研究,早做准备,我们才能跟得上时代步伐,建设好具有时代特性的学校,培养出具有时代气质的新人。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研究型高中建设的校本探索与实践》(课题批准号XJK18AJC005)研究成果/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