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园的旧时梦

来源 :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吴冠中的画作,诗意浓郁,抒情唯美,缠绵恬静。梦幻般地将田舍家园的新红旧绿、自然风光的旖旎多姿、随缘小景的纯真情趣倾注画面,画中摇曳着画家坦荡和率真的情感。技法上调和中西,承接古今。尊重个人意志,体现人文关怀,强调营造意境和美感。将纯粹个人情感的自由和解放作为绘画表达的主体,并极富文学气质,这是吴冠中画作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诗意;唯美;安谧;纯洁;融汇中西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你读过木心的这首诗,《从前慢》吗?说是在过去,人家往箱子上挂一把锁,对方就明白了。那把锁可能什么作用都不起,但那是一种“对话”,对方明白了。这是两个有教养的人之间的“对话”。对话的方式,隽永、含蓄。对话间的感情,在波澜不惊中,暗含着浓烈的爱意和深刻的懂得。那是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悠远和绵长。在中国美术界,也有一位画家,他笔下的画作,带给人的情思,亦如鸿雁来时、无限思量般,耐人寻味……
  他,就是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
  《夕阳兮晨曦》和《池塘人家》是吴冠中极具诗意的两幅作品。《夕阳兮晨曦》画面布局极简,唯黑白二色铺陈。黑色,代表夜色宁静、深邃。漆黑一团的夜色中,唯星星和月亮闪烁其间,雄浑,辽阔。一掬清辉的夜色下,大地已被唤醒。朦胧的清晨,半轮旭日,即将东升,天地破晓,万物向新。画面的黑、白二色,不尽然是纯黑、纯白;有浓有淡,渐变衔接。黑白对比之下,月亮、星星着色亮黄;与红日的半抹红,点缀整幅画面,有了神采和质感。画面唯其简单,才彰显画家功力,不重技巧,重味道。《池塘人家》大有法国巴比松画派之梦境意味,画面安静、唯美,宛如远离世俗的归隐桃园。画作布局轻巧、圆融,一衣带水的弧线,分开了水面与岸边。岸上,民居三座,掩映着绿意葱茏的嫩草和枝叶;枯树四株,横斜逸出,垂向水边。画面尽是景致,未有人声,一派清丽、素雅的景象。此作将西方油画的表达形式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意境两相融合,使画面具有别样的美感。
  《双燕图》和《秋瑾故居》是吴冠中水墨画现代化的代表作。《双燕图》横向构图,一分为二。下面是碧波湖面,上面是水乡民宅。宅院,仅用水墨勾勒出线条轮廓,就此搁笔。倘若未有民宅前的一株树和一抹河堤作出点睛之势,画面可谓,仅残留下,横平竖直。然而就是简简单单的这几笔,道尽了中国水墨画的精神风骨。要的,就是这股劲儿,一枝清浅。空谷回音,有韵无声。宅院上方,飞过两只小燕儿,生动活泼的,仿佛听得到燕语呢喃。《秋瑾故居》更为简约,画面高度概括,凝练成一个“工”字形。“工”字上面一横,是故居宅顶;下面一横,是地面;中间一竖,算作大门。水墨画的黑白两色,搭配物象结构的横竖三笔,居然跳脱出个故居面貌,真是让人拍案叫绝。画家这里将西方油画的抽象思维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结合成横竖天地和黑白世界。画作个性张扬,大胆。此时此刻,没有了任何掣肘,画家彻底解放了。读画,读得是画家的思想及其看世界的眼光和气量。
  《墙上秋色》和《狮子林》是画家擅用线条,经营物象的代表作。《墙上秋色》是表现秋日老墙,挂满藤蔓时的壮丽景象。此画风,介乎具象和抽象之间。画作没有一片叶子,所有藤条,均由线画。纵横交错,绵密重叠,蜿蜒盘旋。浓与淡、粗与细的墨色线条,交织成了墙壁上植被的辉煌。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狂野,绚烂。《狮子林》三分写实,七分抽象。用来回游走的线,串联起园林里的怪石林立,洞壑群峰。迂回曲折,宛转起伏,九曲十八弯。石上的斑点,意象为岭、峰、谷、坳,神秘变幻。树丛、亭台乃为具象写实之笔。此画,游走在概念与实体之间。《江南居》是画家擅用块面,组织物象的代表作。此画为左右构图,中间淡墨扫出一汪河水。沿河两岸,民居错落有致。画家视点,应站位于桥头,俯视民居。用焦墨的块面,表现民居的院顶;用枯墨的块面,皴出民居墙体的一方侧面;再用白色块面,表现墙体的另一侧面。如许,将墨色的深浅不一,写意为江南水乡的民宅、院落。简约不简单,风味十足。高度概括物象,大俗跃然大雅。
  1919年,吴冠中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普通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他考入无锡师范学校;毕业后,入读省立高级工业学校电机科。次年,他跨专业、投考并就读林风眠主持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跟随潘天寿、常书鸿、李超士、关良等名家学习中西绘画。1946年,他以全国美术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留学,次年赴法国巴黎。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吴冠中在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课余到巴黎大学旁听法国文学。跟随苏弗尔皮,吴冠中不仅学到西方艺术的精华,更领悟到艺术的真谛。即,“艺术是一项疯狂的事业”,在纯洁心灵中孕育,需要从艺者全身心去燃烧自己。激情浓烈的梵高,成为吴冠中的偶像。学成回国,吴冠中原本计划一展抱负,但在当时美术界极左风潮、苏联巡回画派一统江山的语境下,受到主流文化圈的排挤,才华受到压制。此外,他生性耿直,心口如一,不矫饰、不逢迎、不伪装,无法融入当时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吴冠中被迫辗转于多所大学任教,并为规避政治风险,改人物肖像画为创作风景题材。探索风景油画创作的民族化,成为吴冠中画风的第一阶段。热爱文学,是画家心中不灭的火焰。这期间,他在创作风景油画中,将浓郁的诗意沁入作品,画风求意境、求美感。格调清新俊逸,高雅纯洁。技法上,他把西方油画颜色丰富、情感外向,与中国传统绘画讲求精神和内涵、注重韵味和意境结合起来。作品呈现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味道,温润有余情。由于生长在江南,对江南水乡的创作,是画家一生流连的题材。白墙黛瓦,荷塘新绿,田间水牛,小桥流水,初春弱柳,都成为画家笔下天然的模特儿。作品弥漫着诗意的浪漫和文学的芬芳。创作风格的底蕴,沉淀着吴冠中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上世纪70年代始,吴冠中画风第二次飘移,致力于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他运用中国传统绘画工具和材料,表现时代精神;打破中国传统绘画因循守旧、裹足不前的壁垒,在技法和精神上,双重创新。点、线、面,灵活自在地运用,是典型吴家特色。构思别致,布局巧妙,章法自由,是画家画外的思想。将眼中物象,概括、简化为点、线、面要素,有了抽象画风的象外意趣。变革中国传统绘画性格内敛,为青春飞扬。点,即斑斑墨块儿,成为了千家房舍,或是万户窗口。线,如春蚕吐丝。游丝,绵密、柔韧,化作了树上的枝条、山脉的弯曲、园林的怪石,抒写了画家细密、敏感的情思。面,高度概括、简化为院落和民居,既有西方抽象画的想象空间;兼具留白意象,也有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东方余韵。精神上的创新,是把中国传统绘画,一旦上山、千年不下的隐士之风,赋予时代精神。有活力、有朝气,入世,贴近民生,接了地气。在水墨画颜色运用上,多用原色、简单色、清澈干净色,再次彰显画家文学修养之底色,气质淡雅。在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浮游,吴冠中坚持“风筝不断线”原则。亦即,允许创作时运用抽象表达方式,但意象不能脱离普世大众的理解和审美极限。画家溢满的人文情怀,是作品创作的精神基底。激情和浪漫,是艺术家的养料。天性激情澎湃的吴冠中,热爱梵高,更崇拜鲁迅。他曾言:“我负丹青,丹青负我。”“丹青负我”之意,就是此生未能如愿以偿,像鲁迅一样是个文学家。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怀抱文人情结,迷恋文学,写作不断。写作,将他浓烈和荡漾的情感,经文字梳理,转化为逻辑和条理,形成笔下清新流动的语言。辅助思考,提升修养,优化情感。同时,艺理相同,书面语言又助益于绘画语言,相辅相承,使作品具有了沉郁的文学性和抒情性。意境,一咏三叹。
  备受争议的“笔墨等于零”是吴冠中醒目的艺术观点。此观点的内涵,是画家主张孤立的笔墨技巧,不是艺术的真谛,价值低至于零。艺术真正的价值和能量,是创作者创作时真实和饱满的感情。技法是思想感情的奴隶,为其服务;随思想感情之变化,笔墨之变化,可谓创新。他认为:“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感情。艺术是感情的事业,情之传递是艺术的本质,一个情字了得。艺术的失落同步于感情的失落。”据此可以看出,吴冠中笔墨之外对艺术实质的深沉思考。吴冠中的画作,诗意浓郁,抒情唯美,缠绵恬静。梦幻般地将田舍家园的新红旧绿、自然风光的旖旎多姿、随缘小景的纯真情趣倾注画面,画中摇曳着画家坦荡和率真的情感。技法上调和中西,承接古今。尊重个人意志,体现人文关怀,强调营造意境和美感。将纯粹个人情感的自由和解放、作为绘画表达的主体,并极富文学气质,这是吴冠中画作永恒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人生只能有一次选择,我支持向自己认定的方向摸索,遇歧途也不大哭而归,错到底,作为前车之鉴。”吴冠中在说出这句话时,气壮山河,铁骨铮铮,与他江南人瘦小的身影,形成反差。不由让人想起梵高的狂热和鲁迅的脊梁。画家走了,带着他此生对艺术的执着和燃烧殆尽的激情,一起走了。然而,画家的灵魂留下了,他对中国艺术的贡献留下了。生前,画家争议不断,屡遭排挤。然而,公道自在人心。历史会给予这位纯粹的艺术家一个理性的公断。无论众评是什么,都无法阻挡画作中,迎面刮来的情感飓风。风里,吹拂着画家对江南的回顾和田园的翘首。风里,摇漾着画家早春的喜悦和晚夜的惆怅。凝眸中,总有故园,江南水乡的依稀身影。故园旧梦,原本就是,心之眷恋。
  “任何花,含苞欲放时皆具庄严相。结伴旅行,比平居更见性情。别碰,油漆未干的新贵。岂是艺术家孤独,艺术品更孤独。桥,远远望去,便有坚定淡漠的使命感。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绕过岁月。”
  作者简介:
  王彧浓,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当代书画院美术师,河北省国学文化教育协会首届理事。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  周宇,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期刊
作者简介:  申大鹏,毕业于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历。2009年至今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绘画教研室。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与艺术博览会。作品多次在《画刊》、《艺术界》、《艺术当代》、《北方美术》、《Hi艺术》、《大连日报》、《中国青年报》、《艺术地图》、《艺术财经》、《艺术与投资》、《艺术经理人》、《文苑》、《东北之窗》等报刊与杂志发表。
期刊
作者简介:  申丽花,学校: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专业:美术学。
期刊
摘 要:中国油画与中国艺术并不能完全划等号,油画的民族化的趋向不仅仅是有符合中国的审美精神的传统,而是在继承油画的本体价值的基础上体现中国的精神。实现从审美主体向价值本体的发展转变,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成为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必然的选择。中国未来的油画的发展只有融入中国的文化精神才能够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格,实现在世界上的定位。  关键词:审美本体 价值本体 油画 发展路径  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期刊
作者简介:  柯长松,男,籍贯:江苏,学历:本科在读,职称:学生,研究方向:藏传文化及教育改革,单位全称:湖北文理学院
期刊
作者简介:  王萌,河南信阳人。2012年毕业于扬州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现硕士在读,师从徐邠副教授。
期刊
作者简介:  杨迪,男,1971年生于甘肃天水,1995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同年任教于天水师范学校。擅长山水、花鸟画创作,现就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硕士。  周艺,原名周艺敏,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处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硕士生,中华画院画家,中国书画杂志社特聘画家。山水作品曾获“第二届中韩优秀书画家(韩国国会)邀请展”优秀奖;2012年获韩国国会颁发“中韩文
期刊
作者简介:  齐鲁,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专业方向油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硕士。
期刊
作者简介:  潘珊珊,1989年10月出生于山东潍坊,2008年考入扬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2012年升入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就读刘亚璋教授的硕士。  2010年11月作品《千年之春》荣获扬州大学生书画摄影大赛二等奖;  2014年12月作品《山影树风》入选江苏省第五次新人美术作品展。
期刊
作者简介:  王珏,女,湖北武汉。毕业于湖北省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单位:武汉商学院艺术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