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视点:
2007年8月的贡嘎山,玉龙西山谷正修公路,仁宗海、巴王海大坝已建成,以往清净的遍地野花的无人山谷已余数不多。老贡嘎寺新建亮红色铁皮的新经堂,吉普车小道已通到这里。环河沟的挖沙工程川流不息,山区北麓的康定新城建设如火如荼……蜀山之王,越发不平静。横断山区的人类工程与扩散,预示着什么样的开发呢?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这本应是最美丽的季节,当然,在现在的贡嘎山,这是到处高山小野花灿烂绽放的季节。在莫溪沟、燕子沟,海拔3500米以上的区域,是一面色彩斑斓的花地。但没有什么力量,再能恢复在“开发”来到这里以前的那种大自然天然的生命力当中。这衰老的贡嘎美好,已经是贡嘎山最后的退居的困境。
贡嘎山已经走入困境当中,甚至用严重的词语来描述,那个在伊甸园的天然下的贡嘎,已经死亡了。其实,类似的困境已经不断出现在贡嘎、康定地区:折多河,康定河、雅拉河、大渡河,许多河段都是白色砾石袒露,而水都进入了暗流人工管道,钻山到另一个低处去冲击发电机组了。工程泛滥,过度挖虫草,地球变暖而导致的严重冰川退缩… 天然下的贡嘎已经死亡了。
按道理,这些河流是属于贡嘎地区的,水电应该由当地人决定是否开发,但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由人民作自己决策的美好愿望,在一些地方是未能实现的。而建好的水电工程,收益却由总部在大山之外的大水电集团带走了,而山区当地政府公共资金、当地百姓的收益却未见到。如果当地人因为卖地皮或有点短期收入,或者少数人被解决了一点就业,这地方无疑要被包装为一个工程样板、形象工程。类似的困境不仅出现在贡嘎山,而在纵深广大的横断山区,这样的现象,在每一个省(云南、四川、西藏)都屡见不鲜,在每一个乡镇都有类似的例子。
在我们这里,如果有人对不恰当“开发”或冠以“开发”名义却实质找利益集团发财之路的作一个质疑,就会有许多人跳出来说,你在反对“开发”,你妄图想使当地人依旧在贫困当中……这是令人可悲的情绪和不假思索的冲动。我想没有人反对开发也就是潜台词下的“恰当而和谐的开发”。
而政府中一些官员也清醒认识到一些本质现象,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坦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已到支撑的极限,环境和生态问题已经不是什么隐约逼近的危机”,而是一个已到眼前的危机。西部大开发多年,现在到处都叫嚷“开发”——这当然是党、政府的宣传部门和执政部门在到处宣扬的口号与信息。实际上,开发贡嘎山区、开发藏区旅游以及横断山脉,开发一词被曲解了。一些当地政府把山区、自然保护区给盆地及山区以外的商业公司,商业公司给某些政府部门交钱,这地方就被开发了。这是典型的世态。而当地永久居民最后却受益最少,甚至没有,甚至有的收入退步、生活困难。而外来利益集团挣钱走了,不管其挣钱与否与当地人没有关系。政府收到承包费用,但最后这些费用到底多少用于当地公共建设、当地人的公共支出?这从来都是一些官员说了算的。一些地方官员及水电工程人,仍固执地认为“水电是清洁廉价的能源,应最大限度地加以开发利用,不应让河水白白地流掉”。
而固执的他们拥有习惯性拍脑袋决策权,而大集团有财力和不加收敛的利益最大化的自私愿望,最后的结果是,开发似乎永远不是当地人的事情。比如四姑娘山的日隆、海螺沟等。而当地山区百姓受益的地方有,如九寨沟、丽江,但代价也很大。而海螺沟都是政府(政府也收益少)及旅游公司收益了。开发不是当地百姓的开发,是那些人和他们的队伍的开发。有人提出异议,有人就会被一些权力机构封喉。在公开信息的场所,永远是正确、光明的。没有异议的存在。
贡嘎山的困境,是人类的困境,也是那些生物、河流的困境。更重要的是,我们还陷在一个思想逻辑的困境。一些人生活在不为外界所知的环境里,即使身处其间,也由于被谎言所包围,很难认清自己及周围人的非人状况,以为生活本来就该是这样。
俄罗斯有谚语说:“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但为什么我们都能看到贡嘎山的困境,我们却一无所为?我们都能看到西部冰山的困境,我们却沉默和一无所为?面对现实,许多人都往往是轻盈地转身,面对贡嘎山,更多人是对它环境的细腻感受以及诗歌描述,但对困境的真相却漠不关心。我们所有的人都学会了镇静中的虚饰和欺骗。
当年,怒江水电大坝困民意,民间NGO和潘岳一类的官员的奔走,而宣告一种工程的废止,这其实是一种公共决议的尝试。或许,这也是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先声?这是贡嘎山困境中的一线亮光。
这道亮光,这种审慎开发的嫩芽能否继续成长,它应该成长,它应该对抗另一种开发,那只看到一些集团钱财的开发,而那个开发不是我们公共利益的开发,是他们的开发。亮光需要对抗集团利益……这是贡嘎山困境中的希望,也是横断困境中的希望。
2007年8月的贡嘎山,玉龙西山谷正修公路,仁宗海、巴王海大坝已建成,以往清净的遍地野花的无人山谷已余数不多。老贡嘎寺新建亮红色铁皮的新经堂,吉普车小道已通到这里。环河沟的挖沙工程川流不息,山区北麓的康定新城建设如火如荼……蜀山之王,越发不平静。横断山区的人类工程与扩散,预示着什么样的开发呢?
户外探险观察员评论
这本应是最美丽的季节,当然,在现在的贡嘎山,这是到处高山小野花灿烂绽放的季节。在莫溪沟、燕子沟,海拔3500米以上的区域,是一面色彩斑斓的花地。但没有什么力量,再能恢复在“开发”来到这里以前的那种大自然天然的生命力当中。这衰老的贡嘎美好,已经是贡嘎山最后的退居的困境。
贡嘎山已经走入困境当中,甚至用严重的词语来描述,那个在伊甸园的天然下的贡嘎,已经死亡了。其实,类似的困境已经不断出现在贡嘎、康定地区:折多河,康定河、雅拉河、大渡河,许多河段都是白色砾石袒露,而水都进入了暗流人工管道,钻山到另一个低处去冲击发电机组了。工程泛滥,过度挖虫草,地球变暖而导致的严重冰川退缩… 天然下的贡嘎已经死亡了。
按道理,这些河流是属于贡嘎地区的,水电应该由当地人决定是否开发,但事实上,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由人民作自己决策的美好愿望,在一些地方是未能实现的。而建好的水电工程,收益却由总部在大山之外的大水电集团带走了,而山区当地政府公共资金、当地百姓的收益却未见到。如果当地人因为卖地皮或有点短期收入,或者少数人被解决了一点就业,这地方无疑要被包装为一个工程样板、形象工程。类似的困境不仅出现在贡嘎山,而在纵深广大的横断山区,这样的现象,在每一个省(云南、四川、西藏)都屡见不鲜,在每一个乡镇都有类似的例子。
在我们这里,如果有人对不恰当“开发”或冠以“开发”名义却实质找利益集团发财之路的作一个质疑,就会有许多人跳出来说,你在反对“开发”,你妄图想使当地人依旧在贫困当中……这是令人可悲的情绪和不假思索的冲动。我想没有人反对开发也就是潜台词下的“恰当而和谐的开发”。
而政府中一些官员也清醒认识到一些本质现象,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坦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容量已到支撑的极限,环境和生态问题已经不是什么隐约逼近的危机”,而是一个已到眼前的危机。西部大开发多年,现在到处都叫嚷“开发”——这当然是党、政府的宣传部门和执政部门在到处宣扬的口号与信息。实际上,开发贡嘎山区、开发藏区旅游以及横断山脉,开发一词被曲解了。一些当地政府把山区、自然保护区给盆地及山区以外的商业公司,商业公司给某些政府部门交钱,这地方就被开发了。这是典型的世态。而当地永久居民最后却受益最少,甚至没有,甚至有的收入退步、生活困难。而外来利益集团挣钱走了,不管其挣钱与否与当地人没有关系。政府收到承包费用,但最后这些费用到底多少用于当地公共建设、当地人的公共支出?这从来都是一些官员说了算的。一些地方官员及水电工程人,仍固执地认为“水电是清洁廉价的能源,应最大限度地加以开发利用,不应让河水白白地流掉”。
而固执的他们拥有习惯性拍脑袋决策权,而大集团有财力和不加收敛的利益最大化的自私愿望,最后的结果是,开发似乎永远不是当地人的事情。比如四姑娘山的日隆、海螺沟等。而当地山区百姓受益的地方有,如九寨沟、丽江,但代价也很大。而海螺沟都是政府(政府也收益少)及旅游公司收益了。开发不是当地百姓的开发,是那些人和他们的队伍的开发。有人提出异议,有人就会被一些权力机构封喉。在公开信息的场所,永远是正确、光明的。没有异议的存在。
贡嘎山的困境,是人类的困境,也是那些生物、河流的困境。更重要的是,我们还陷在一个思想逻辑的困境。一些人生活在不为外界所知的环境里,即使身处其间,也由于被谎言所包围,很难认清自己及周围人的非人状况,以为生活本来就该是这样。
俄罗斯有谚语说:“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但为什么我们都能看到贡嘎山的困境,我们却一无所为?我们都能看到西部冰山的困境,我们却沉默和一无所为?面对现实,许多人都往往是轻盈地转身,面对贡嘎山,更多人是对它环境的细腻感受以及诗歌描述,但对困境的真相却漠不关心。我们所有的人都学会了镇静中的虚饰和欺骗。
当年,怒江水电大坝困民意,民间NGO和潘岳一类的官员的奔走,而宣告一种工程的废止,这其实是一种公共决议的尝试。或许,这也是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先声?这是贡嘎山困境中的一线亮光。
这道亮光,这种审慎开发的嫩芽能否继续成长,它应该成长,它应该对抗另一种开发,那只看到一些集团钱财的开发,而那个开发不是我们公共利益的开发,是他们的开发。亮光需要对抗集团利益……这是贡嘎山困境中的希望,也是横断困境中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