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本文为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列举了六条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 写作能力 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总体上看,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仍不尽人意,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令人堪忧。在小学生中,怕写、厌写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生写起作文东拼西凑,缺乏真实情感,假话空话连篇。在教师中,怕教、厌批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因此,作为小学教师,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依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重新认识小学生习作的意义,“对症下药”,让学生在充满生机、趣味的习作过程中,感受到习作所带来的快乐、充实和收获。
一、亲近社会,激发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农村的孩子由于所处环境的因素,他们的见识确实少了一些。但老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参观教育基地、游览山色、为村民做好事、到田间体验收获的快乐等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引导学生的心灵去观察感受,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给学生真切的感受,撞击出他们心灵的火花,激起他们写作的欲望。
二、减少束缚,倡导自主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需要一种自由的习作氛围,“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愉悦的课堂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表达。老师要减少命题作文,多一些只给范围的开放性较强的作文,减少束缚,增加作文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减少束缚,解放学生。
三、降低要求,积极鼓励
要让学生不怕作文,教师首先应该降低习作要求,不要动不动“结构框架不合理”、“描写方法太单一”、“语句太平淡”之类的评语。只要语句通顺,叙述清楚就是好作文。哪怕全篇文章就一段写得好,老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并积极鼓励。相信学生看到等级“A”和“D”时,绝对是两种心情。降低要求使学生增强了习作的信心,教师再积极鼓励表扬,学生一定会爱上作文。这样由低到高,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适当指导,放飞个性
我们要改变原来的指导方式,由“师本”变为“生本”,要通过各种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把学生带入写作过程。教师的指导应在激发兴趣,勾起表达的欲望上下功夫。教师要将写作指导贯穿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不要仅仅进行写前指导。学生的作文,由于个性有差异,水平不一致,就不能用同一尺度去衡量。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正确认识自我,大胆表现自我,积极塑造自我,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就给他们营造一个放飞个性的良好环境。
五、重视阅读,积累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注重语言积累,是习作的重要基础。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写作也一样,只有阅读过大量的课外优秀习作,学生才能从中取得丰富的知识,写起文章来才会才思如泉涌。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积累。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需要指出:教师也要注意阅读积累,不然,用现在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句话——你就OUT了!
六、认真修改,逐步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学生而不是老师来修改作文,这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要引领和指导学生利用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修改、同桌对改、个人自改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实现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语文教学最高境界: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习作能力“自求得之”。
总之,习作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笔者愿与全国同仁一道,继续探索,为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李争平 丁志鹏 主编《小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王锦萍 主编《新课程教学方略》(语文).现代教育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年版。
4.张化万 主编《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
5.金煜程《作文,因“情境”而精彩》.《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2期。
6.杨万胜《写作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新课程》2010年,第6期。
关键词:小学生 写作能力 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总体上看,目前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仍不尽人意,尤其是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令人堪忧。在小学生中,怕写、厌写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生写起作文东拼西凑,缺乏真实情感,假话空话连篇。在教师中,怕教、厌批的现象也不在少数。因此,作为小学教师,笔者认为很有必要依据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重新认识小学生习作的意义,“对症下药”,让学生在充满生机、趣味的习作过程中,感受到习作所带来的快乐、充实和收获。
一、亲近社会,激发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农村的孩子由于所处环境的因素,他们的见识确实少了一些。但老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参观教育基地、游览山色、为村民做好事、到田间体验收获的快乐等实践活动,唤起学生对自然的感情,引导学生的心灵去观察感受,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样给学生真切的感受,撞击出他们心灵的火花,激起他们写作的欲望。
二、减少束缚,倡导自主
在作文教学中首先需要一种自由的习作氛围,“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愉悦的课堂中无拘无束,敢说敢写,自由表达。老师要减少命题作文,多一些只给范围的开放性较强的作文,减少束缚,增加作文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减少束缚,解放学生。
三、降低要求,积极鼓励
要让学生不怕作文,教师首先应该降低习作要求,不要动不动“结构框架不合理”、“描写方法太单一”、“语句太平淡”之类的评语。只要语句通顺,叙述清楚就是好作文。哪怕全篇文章就一段写得好,老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并积极鼓励。相信学生看到等级“A”和“D”时,绝对是两种心情。降低要求使学生增强了习作的信心,教师再积极鼓励表扬,学生一定会爱上作文。这样由低到高,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适当指导,放飞个性
我们要改变原来的指导方式,由“师本”变为“生本”,要通过各种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把学生带入写作过程。教师的指导应在激发兴趣,勾起表达的欲望上下功夫。教师要将写作指导贯穿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不要仅仅进行写前指导。学生的作文,由于个性有差异,水平不一致,就不能用同一尺度去衡量。要让学生在作文中正确认识自我,大胆表现自我,积极塑造自我,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就给他们营造一个放飞个性的良好环境。
五、重视阅读,积累素材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注重语言积累,是习作的重要基础。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写作也一样,只有阅读过大量的课外优秀习作,学生才能从中取得丰富的知识,写起文章来才会才思如泉涌。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积累。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都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需要指出:教师也要注意阅读积累,不然,用现在使用频率较高的一句话——你就OUT了!
六、认真修改,逐步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学生而不是老师来修改作文,这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师要引领和指导学生利用师生共议共改、小组合作修改、同桌对改、个人自改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实现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语文教学最高境界: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习作能力“自求得之”。
总之,习作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笔者愿与全国同仁一道,继续探索,为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李争平 丁志鹏 主编《小学新课标资源库》(语文卷).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王锦萍 主编《新课程教学方略》(语文).现代教育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年版。
4.张化万 主编《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语文出版社2002年版。
5.金煜程《作文,因“情境”而精彩》.《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2期。
6.杨万胜《写作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新课程》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