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德育教育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ire6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德育教育,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渗透的方法研究,丰富德育渗透的教学方法,创设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教学情境,有效挖掘语文课本知识渗透德育内容,组织德育教育活动,加强德育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高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做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学习语文对学生文化知识提升的同时,要加强德育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提高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因为小学生具有一定可塑性,心理和身体发展不够成熟,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强德育教育,为学生未来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和保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必要性
  (一)提升学生对语文中德育的认知
  小学语文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是满足学生需求,符合时代发展的做法,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因此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能力和素养,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语文知识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性。现在很多语文教师因为传统教学形式的制约,不注重语文知识中的德育内容挖掘,导致学生心理发展和素养提升方面存在问题。所以,为加强学生对语文中德育教育内容的认识,要尽快对语文知识进行挖掘,提升学生对语文中德育教育内容的认知,不断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丰富语文教学方法
  在语文中有效挖掘德育教育内容,能够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尊敬师长、热爱集体等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行为习惯和文明语言内涵等。德育教育内容的融合可以丰富语文教学课堂,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内容的挖掘和融入,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基本素养和道德认知,使学生能够长远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德育渗透的方法
  (一)创设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一定艺术性和鲜明性,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语言能力等,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新时代发展历程中,教师不能再使用传统教学形式,要将抽象、复杂、无趣的语文知识生动化、形象化,结合语文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情境,为学生营造能够激发思维和潜力的教学氛围,在其中积极渗透和融入德育教育内容。在语文知识中渗透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不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发展特点和兴趣设计教学内容,设置符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长久发展。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我们奇妙的世界》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世界的新奇和风景等,通过五颜六色的世界吸引学生的眼球,为学生构建良好教学氛围,然后引导学生回想周围奇妙世界,进而为学生播放一组破坏环境的图片,使得学生在感官上形成强烈对比,能够激发学生无尽的遐想。教师紧接着告诉学生造成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进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激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共同保护环境,为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奠定基础和保障。总之,在学习语文知识中,教师要借助任何可能的资源和信息进行德育教育内容的挖掘,提升学生自身德育教育内容和素养,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在社会上生存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二)有效挖掘语文课本知识渗透德育内容
  语文课本知识设计时就融合了很多德育教育内容,编辑者将很多德育资源和信息纳入到语文课本知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详细认真的挖掘课本知识内容,在自身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进行充分挖掘和提炼,加深对语文课本的钻研。进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挖掘的德育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在语文德育教育内容基础上进行延伸,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素养,全面整体的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我不能失信》时,教师可以借助语文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和分析,将学生带入到适当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诚实讲信用的案例和资源,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知识中,与作者达成共识,产生一定的情感變化,加深对课本的了解。进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回顾生活,寻找与之相符合的内容和事件,将身边诚实讲信用的例子拿出来进行分享,通过不断讲解和介绍,学生会自我意识到诚实守信的重要性,进而能够发挥语文知识中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在语文知识讲解中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学生,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和学习。因此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内容和环节,有效挖掘出德育教育内容,再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和德育内容的了解,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等,锻炼学生,使其能够具有高尚的品质和修养,提升学生思想意识,使得学生在小学时期不断树立正确价值观,以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三)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内容渗透
  语文教师要加强教学效果,要经常为学生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积极带领学生进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兴趣和特长,拓展学生语文知识面和能力,将文化素养积极渗透其中,将德育教育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使得学生体验到真实生活中德育教育内容,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自身理解和掌握,自我在活动中积极探索,有效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帮助学生确立能够直接反驳和对抗外界不良影响内容,抵御腐朽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将德育内容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心中。教师可以将语文课本内容设计为主题展开研究和分析,也可以在学生阅读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为学生组织德育教育内容演讲,绘制手抄报等不同活动,使得学生感受语文知识中德育教育内容的魅力。教师也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摄影展览活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自身道德品质等。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亲自为学生设计一些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年纪设计不同活动,借助多媒体、音乐等内容作为衬托,结合语文知识为学生组织红歌演唱、革命历史事件介绍、红军战士朗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体情怀,通过活动充分发挥语文知识的价值和作用,将德育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使其铭记于心,以自身行动证明德育教育内容的掌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知识中融合了大量德育教育内容资源和内容,教师要意识到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性,专注每一个切合点进行有效的渗透和挖掘,提升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认识。教师要充分挖掘德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德育思维,提升德育教学效果和质量,引领学生走向正确道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三观,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策略[J].读书文摘(中),2017(4).
  [2]韩金月.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实施策略[J].语文天地,2015(17).
  [3]刁万英.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有效渗透[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7).
  [4]杨聪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6(5).
  [5]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5(6).
  [6]郑月飞.阅读教学的“联系”观[J].小学教学研究,2015(10).
  [7]杜志四.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要贯彻“三个面向”精神[J].江苏教育,1984(24).
  [8]刘玉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层次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S1).
  作者简介:刘艳华,女,1971年生,河北任丘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通过对肖培东老师的《美丽的颜色》一课进行案例概述和案例分析,发现肖培东老师的自读课教学艺术特点为以下四点:以学生为主,设置有效的课堂“主问题”;真诚具体及时
【摘要】数字科技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种可能性,作为语言教学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形式之一,语言教学中的写作教学至关重要。高中生是微时代背景下最具活力的团体之一,利用各样微媒介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完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全新方式,让写作教学伴随着微媒介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时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数字
为说明语言表达对公文结构和语言逻辑的影响,本文特分析一则通告。[原文]关于野外火源安全管理的通告为有效预防森林火灾,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
【摘要】传统的小学作前指导,粗略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零指导”或“简指导”,另一种 是“精指导”。不难看出,两种做法都有可取之处,但都存在着欠推敲的地方。择其善而从之。近几年,我通过实践尝试,从这两种方法的中间摸索出一条作前指导有效方法,我称之为作前指导“三步曲”。  【关键词】乐一乐;说一说;试一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小学作
【摘要】语文素养作为一种综合表现,“不仅表现为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本文聚焦快速高效阅读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离不开一定的阅读量,而阅读量的积累离不开快速高效阅读,笔者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重点研讨快速高效阅读对提高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性作
【摘要】传统的古诗词教学都会将诗词的诗句和字眼进行着重的讲解和诠释,不能真正地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和感染力,审美意蕴被拆解,使学生无法切实感受到诗词的深层含义和中国文化的博大魅力。本文就如何提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总结得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中职古诗词;审美愉悦;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职
【摘要】苏轼并没有继续描绘净美的夜晚和内心的陶醉,而是写陶醉中的活动,而这活动也只是一个引子而已。“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曲吟唱了月下对美人的思念。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借鉴。  【关键词】苏轼;文学;赤壁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清代的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赞叹苏轼的前
【摘要】小说《朗读者》中,作者采用回忆性叙述模式,通过运用两种不同的人物视角——全知视角和限制性视角的不断转换,成功地表现了德国战后第二代人反思历史问题时徘徊于理智与情感之间的矛盾,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及其原因。  【关键词】回忆型叙述模式;叙述视角转换;叙述效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朗读者》是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
【摘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同志无私奉献和爱党敬业的先进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学习雷锋同志的思想,能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细品《雷锋的微笑》,能感受到雷锋精神的伟大,雷锋笑对他人,笑对生活,是雷锋智慧的集中展现。本文就综合分析了细品《雷锋的微笑》的理解和感悟,并从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时代
20世纪80年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在中国研究成功,以“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为特征的报业第一次技术革命在全国迅速展开,其主要优点是减轻了排版工人的劳动强度,美化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