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的优势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它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但是,当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的“多媒体依赖
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怎样将多媒体应用的恰到好处,是考验一名语文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形式 情境 互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二十多年来教学方式转变的重大事件。它以丰富的画面感和音乐质感,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颠覆了传统的“黑板+粉笔+课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已经成为考验一个教师教学多元化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更能够在高度乏味的应试知识积累过程中,让课堂丰富、生动起来。
一、多媒体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必备手段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学生、教学的三位一体,重视教学和学习的情感体验过程。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以学定教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是将新课改教学目标实现的鲜活表现。
首先,多媒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由于面临高考压力,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高考考点的解析和硬性记忆上,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经历用来将教学要点阐释的明朗且易于理解。除却部分语文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之外,大多的课堂教学倾向于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的罗列和灌输。这就让高中语文教学从情感教育功能弱化为知识的简单传授。但是,新课程改革标准却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1]而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以生动的图像质感,让教学内容以生动的形式呈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参与意识,从而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其次,多媒体技术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关键,只有学生兴趣的有效投入,才能让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介入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读写模式,画面和声音的使用能够很好地制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丰富。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如果只是枯燥的背诵难免乏味,多媒体的介入则能以画面的形式,将语言难以企及的场景再现,便于记忆的同时,让想象力有了承载。“这种全方位多媒体运用,展示着的语文教师气质的美,将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课文解读文本的同时,以一种轻松自然的心情愉悦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从而获得美的陶冶。”[2]
二、高中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具有诗意和情境的直观性,但是高中语文教学毕竟不是艺术赏析和课堂活动,它更多的是文化传承和人文素养的养成教学,单纯的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取的。
其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要避免形式主义倾向。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并不是因为多媒体契合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而是因为多媒体教学是当前的大趋势,利用的是多媒体营造的热烈气氛和华丽效果。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让学生过足了“眼瘾”,而知识的有效传承则相对缺失。这就让语文课堂教学表现出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所必须承载的考点知识教学是一种灾难。
其二,对多媒体的过度应用,往往容易忽视教师与学生的现实互动。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互动性的诗意效果。“所谓师生互动是指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平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间民主、平等的相互交流关系。”[3]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往往容易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学生的思维容易局限于多媒体呈现的影音内容上,课堂听讲按照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走,交流大多停留在学生和多媒体课件形成的交流空间上,这让师生之间的现实交流相对缺乏。
其三,多媒体教学在营造诗意影音图像的同时,却容易限制学生的心理想象空间。语文教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语文文本的解读,这也是结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所谓的“文本已死”的意义所在。高中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语文文本的解读,引领学生的价值理念和情感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将语文教学文本进行了图片、音乐、文字的个人解读,然后以影音的形式再现给学生,学生的想象空间往往会被龟缩在教师的解读范围内,这也是多媒体解读的误区所在。如《边城》教学中对翠翠这一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本来翠翠是个多维而立体的形象,而教师使用多媒体,用简单的三言两语将其形象概括了。学生是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可就是不知如何理解。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多媒体理性应用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必须明确,多媒体教学知识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语文教學目标的实现才是根本。高中语文教学承载着考点的有效解读和价值理念引导的双重责任。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语文知识的教学与多媒体的展示有效结合起来,不能为了迎合教学时尚而使用多媒体,或者因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繁琐而有意回避使用多媒体。
其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要少而精,不能让多媒体教学囊括所有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相比较其他学科门类在应用多媒体时具有先天的优势,这是因为语文教学涉及的想象空间和诗意画面借助影音的直观表达相比较语言更具有生动性。然而,语文教学毕竟不同于艺术教学,它在培养学生语文涵养的同时,必须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对门槛考试的要点和考点进行系统的梳理的解析,这也是多媒体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再次,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必须体现“效率”。语文教师在既定的教学过程中既然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那就必须对所选用的影音资料进行详细的甄别和构思。毕竟教师的文本解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方式和接受效果,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理解偏颇,不仅不能达到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更容易让学生的理解走向歧途,这是多媒体教学使用的大忌。例如,在《论语》的教学过程中,将网络漫画中滑稽、幽默的孔子形象应用的多媒体课件中,不仅不能增强《论语》名句的理解,而且会让课堂教学浮于喧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淑微.用活多媒体,激活语文课——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1).
[3]王艳.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2).
(责编 张翼翔)
症”。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将怎样将多媒体应用的恰到好处,是考验一名语文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 形式 情境 互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二十多年来教学方式转变的重大事件。它以丰富的画面感和音乐质感,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颠覆了传统的“黑板+粉笔+课本”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已经成为考验一个教师教学多元化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更能够在高度乏味的应试知识积累过程中,让课堂丰富、生动起来。
一、多媒体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必备手段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学生、教学的三位一体,重视教学和学习的情感体验过程。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以学定教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是将新课改教学目标实现的鲜活表现。
首先,多媒体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由于面临高考压力,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高考考点的解析和硬性记忆上,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经历用来将教学要点阐释的明朗且易于理解。除却部分语文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之外,大多的课堂教学倾向于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的罗列和灌输。这就让高中语文教学从情感教育功能弱化为知识的简单传授。但是,新课程改革标准却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1]而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以生动的图像质感,让教学内容以生动的形式呈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参与意识,从而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其次,多媒体技术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所有学科教学的关键,只有学生兴趣的有效投入,才能让教学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介入能够改变传统教学的读写模式,画面和声音的使用能够很好地制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丰富。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如果只是枯燥的背诵难免乏味,多媒体的介入则能以画面的形式,将语言难以企及的场景再现,便于记忆的同时,让想象力有了承载。“这种全方位多媒体运用,展示着的语文教师气质的美,将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课文解读文本的同时,以一种轻松自然的心情愉悦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从而获得美的陶冶。”[2]
二、高中语文教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让高中语文教学更具有诗意和情境的直观性,但是高中语文教学毕竟不是艺术赏析和课堂活动,它更多的是文化传承和人文素养的养成教学,单纯的为多媒体而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取的。
其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要避免形式主义倾向。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并不是因为多媒体契合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而是因为多媒体教学是当前的大趋势,利用的是多媒体营造的热烈气氛和华丽效果。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让学生过足了“眼瘾”,而知识的有效传承则相对缺失。这就让语文课堂教学表现出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所必须承载的考点知识教学是一种灾难。
其二,对多媒体的过度应用,往往容易忽视教师与学生的现实互动。语文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互动性的诗意效果。“所谓师生互动是指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础,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平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间民主、平等的相互交流关系。”[3]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往往容易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思路,学生的思维容易局限于多媒体呈现的影音内容上,课堂听讲按照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走,交流大多停留在学生和多媒体课件形成的交流空间上,这让师生之间的现实交流相对缺乏。
其三,多媒体教学在营造诗意影音图像的同时,却容易限制学生的心理想象空间。语文教学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语文文本的解读,这也是结构主义大师罗兰·巴特所谓的“文本已死”的意义所在。高中语文教学就是通过语文文本的解读,引领学生的价值理念和情感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将语文教学文本进行了图片、音乐、文字的个人解读,然后以影音的形式再现给学生,学生的想象空间往往会被龟缩在教师的解读范围内,这也是多媒体解读的误区所在。如《边城》教学中对翠翠这一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本来翠翠是个多维而立体的形象,而教师使用多媒体,用简单的三言两语将其形象概括了。学生是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可就是不知如何理解。
三、高中语文教学的多媒体理性应用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必须明确,多媒体教学知识一种辅助教学手段,语文教學目标的实现才是根本。高中语文教学承载着考点的有效解读和价值理念引导的双重责任。在应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语文知识的教学与多媒体的展示有效结合起来,不能为了迎合教学时尚而使用多媒体,或者因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繁琐而有意回避使用多媒体。
其次,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多媒体课件要少而精,不能让多媒体教学囊括所有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相比较其他学科门类在应用多媒体时具有先天的优势,这是因为语文教学涉及的想象空间和诗意画面借助影音的直观表达相比较语言更具有生动性。然而,语文教学毕竟不同于艺术教学,它在培养学生语文涵养的同时,必须根据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对门槛考试的要点和考点进行系统的梳理的解析,这也是多媒体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功能。
再次,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必须体现“效率”。语文教师在既定的教学过程中既然选择使用多媒体课件,那就必须对所选用的影音资料进行详细的甄别和构思。毕竟教师的文本解读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解方式和接受效果,如果使用不当或者理解偏颇,不仅不能达到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更容易让学生的理解走向歧途,这是多媒体教学使用的大忌。例如,在《论语》的教学过程中,将网络漫画中滑稽、幽默的孔子形象应用的多媒体课件中,不仅不能增强《论语》名句的理解,而且会让课堂教学浮于喧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陈淑微.用活多媒体,激活语文课——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1).
[3]王艳.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4(2).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