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产业与劳动力就业分析

来源 :今日湖北·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产业的含义界定
  第三产业,又称劳务或服务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经济范畴,包括的行业多,涉及的范围广。目前,关于第三产业的定义,无论是在国外经济学界还是在国内经济学界都还没有取得权威性的一致意见。
  我国国内当前被广泛提及和运用的是1985年5月,国家统计局在《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中将第三产业分为两大部门和四个层次的分类。两大部门是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四个层次分别是: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我国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就业规模的影响
  第三产业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主要可以从对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本节主要从产三产业对劳动力就业规模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
  ·对就业规模的促进效应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对就业的促进效应表现为,随着产业结构变动,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成为我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部门。表1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比重的变化。
  表1 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比重变动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所占份额从1978年的28.19%降到2010年的10.10%,下降了18.09个百分点,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弱化;第二产业占GDP得比重从1978年的47.88%变动到2010年的46.75%,总体变化不大;第三产业占GDP份额从1978年的23.94%升至2010年的43.14%,总体上有所上升。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基本符合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即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70.5%下降到2010年的36.70%,下降了33.80个百分点,意味着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不断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从1978年的17.3%、12.20%上升到2010年的28.70%、34.60%,分别上升了11.40个百分点和22.4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比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幅高出11个百分点。
  总的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而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趋于上升;从改革开放到1995年期间第二产业的就业规模大于第三产业,但从1996年开始第三产业的就业规模一直高于第二产业,所有相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增长较快;且从趋势上看第三产业的就业规模将会达到并超过第一产业。
  ·对就业规模的抑制效应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就业的抑制效应,主要体现在: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弹性高于第一、第二产业,但是就业弹性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弹性概念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一般说来,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以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就业产值弹性是衡量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大小的指标,即一个时期内就业变化率与值变化率的比值。具体来说,就是指各产业产值增长率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就业增长率的大小,其实质是对某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的变动幅度。从理论上来说,当实际就业量能够灵敏地反映劳动力需求变化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两者基本上同步变化,就业产值弹性系数的变化比较平缓。就业产值弹性越大,单位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水平就越高,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作用就越明显;反之,单位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水平就低,即使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也不会对就业造成较强的拉动,此时依靠经济增长解决就业问题不会产生明显效果。即系数大,说明吸纳就业能力强,系数小,则说明吸纳就业弱。
  由表2可以看出,各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相比而言,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最小,表明有大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流出;第三产业在最近30多年间,就业弹性高于其他两个产业,但是就业弹性逐年下降,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在发展中其就业吸纳能力也不断弱化。
  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第三产业对就业规模的影响和发展现状的分析,对提高我国劳动力就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其中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府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打破垄断,加大经济开放的程度,在服务产品生产和供应领域引入全面竞争。比如,我国传统体制下将科技、教育、文化等完全当作国家的福利性单位,导致大量民间资本被排除在外,抑制了其发展,如果将原来由财政负担的事业性、福利性服务单位逐步推向市场,那么将促进单位自我服务部门社会化,以市场机制促进服务企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其次,加快取消服务行业的所有制歧视和内资歧视。很多地方政府在采取发展战略时,往往将有形的产出部门尤其是第二产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将第三产业视为从属部门,使其发展受到了人为的抑制。因此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过来,将发展目标从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的提高上来,认清第三产业巨大的就业吸纳潜力和第三产业瓶颈制约经济和就业的严重后果。
  最后,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合理引进外资,鼓励创新。外资第三产业采用的高科技和先进服务设施,合理引进的话,将带动中国第三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国内外服务业间的人才竞争和交流也有利于提高我国服务业人员的素质。这样,我国第三产业在改革开放前长期闭关锁国中形成的落后的服务经营管理方式将会得到根本改变,第三产业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将会显著提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将逐步缩小。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要做到正确,深入,有创意.教师解读文本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范畴,感悟的外延,收获的程度.朱自清的(苏教版八年级上)是一篇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单一靠农民自发发展农业已经不太可能,这需要我国政府在农业集约化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大有所为,尤其是基层政府,创新政府行为方式,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的良性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集约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直接制约了先进耕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导致了农村耕种很难适应市场经济集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在于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如果学生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他是不可能主动参与的。即使在形式上表现出在做这件事,那也是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迫不得已。因此,教学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我认为: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学习兴趣 导入
战略转型拓展新境探索明确新常态发展新理念.对于邗建集团而言,创新是引领公司发展的第一动力,重点是实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双突破,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全面、有效运营,完善
期刊
中医常常说到“气血”二字,这里所说的“气”是指阳气。据《黄帝内经》记载,人体运行应与自然界阳气的昼夜变化一致,正如《素问·生气通天伦篇》所言:“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则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人体只有正常作息,才可以保证身体健康。  养生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在从早到晚的生命活动中,必须遵循天道的变换。所以说,养生也要“掐
期刊
藿香,又名广藿香、鲜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分,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有“夏日良药”之誉。中医认为,藿香性味辛、微温,入脾、胃、肺经,有芳香
21世纪伊始,教育部就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问题发出紧急通知,并召开了全国电视工作会议,说明了中央和教育部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减负增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我们作为化学教师,要深化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做“减负增效”的践行者,千方百计做好“减负增效”工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  如何才能切实做到减负增效呢?关键在于课堂有效性地提高,也就是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规律,凭借各种教学手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最根本的问题是经济结构失衡和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特别是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比例不断下滑,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据此中央提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宏观调控目标。现阶段,强调扩大内需,就是为了让经济增长的方式由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从根本上解决好中国经济自身的结构性问题和发展方式问题,走科学发展道路。  消费需求
2011年7月19日上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金融出版社协办的《薛暮桥文集》出版发行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面对新常态、新机遇和新挑战,当务之急,企业决策层要树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打破传统观念,转变思路,投身改革。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状况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