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线音乐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行业整合也在加速。市场格局从海洋系、QQ音乐系、阿里系三分天下,到如今形成了阿里巴巴和腾讯对决的格局,在线音乐市场将迎来寡头博弈时代。
今年7月,QQ音乐宣布与中国音乐集团CMC,就数字音乐业务进行合并组成新音乐集团,腾讯将占控股地位。这样一来,占市场份额第一的酷狗与第二名QQ音乐将成为在线音乐的巨无霸。
据统计,2016年中国在线音乐用户规模已达5.3亿人,市场规模可达61亿元。但与庞大的用户量相比,收入数字依然小得可怜。虽然中国是数字音乐消费大国,但与人口相差几个量级的美国相比,在线音乐收入规模却差了不止几个量级,甚至处于落后的发展状态。
几家欢喜几家愁
16年前,中国在线音乐的一批先行者已用实践证明,在线音乐的付费模式在中国走不通。但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倾向于保护知识产权,大力推动正版化的背景下,在线音乐迎来了好日子。然而,在经历这场旷日持久的长跑过后,依然能够站在场上的选手却换了模样,出现了集中化的寡头趋势。这预示着在线音乐真的要迎来春天了,虽然这不免会引发一些其他问题。
QQ音乐与中国音乐集团CMC合并后,双方各自的QQ音乐、酷狗、酷我,都将在产品和品牌方面保持独立发展。QQ音乐与CMC合并之后,形成了一个音乐版权和音乐用户的巨无霸。从版权运营到内容分发,再到用户规模,均在在线音乐行业各个环节保持较强的掌控能力,并已处于相对垄断地位。
而早在2013年1月,阿里巴巴就已收购了虾米音乐组成音乐事务部,之后又收购了天天动听。2015年7月,阿里巴巴正式组建了阿里音乐集团,并先后请来高晓松、宋柯、何炅等人加入音乐集团管理层。而在过去几年,阿里巴巴对于音乐版权的争夺力度一直也没有松懈,同时也在积极发展原创音乐版权。
虽然百度在BAT中是较早涉足音乐的,但却并没有从中建立起音乐版权体系,在音乐正版化方面明显落后于腾讯和阿里巴巴。百度是线上最大的音乐分发出口,这使得其缺乏自建版权体系的必要性,因此缺位了过去几年的音乐版权争夺战。2015年底,百度音乐选择与太和音乐集团合并,走上了与腾讯和阿里巴巴截然不同的一条道路。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状况仍是由于其音乐分发出口的市场地位所决定的。
显然,网易云音乐是目前体验比较好的音乐播放器,注重用户体验和评论功能,在数字音乐的版权分销方面拥有较强实力。但网易云音乐在版权方面的动作并不迅速,并未参与过去几年的音乐版权争夺战。在腾讯和阿里巴巴斥巨资获得了过半份额的音乐版权之后,网易云音乐成为名副其实的夹心层,地位相当尴尬。2014年底,腾讯状告网易有600多首音乐侵权,2015年腾讯微信又将网易云音乐封杀,原因也是因为侵权。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化态势越来越明了,网易云音乐的前途相当令人担忧。
版权争夺战
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正版化的在线音乐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没有音乐版权的小平台极力行侵权盗版之实,而手握音乐版权的大平台则心态复杂:一方面希望正版化运动早点到来,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让正版化运动影响到自己的用户增长。
因此,盗版在线音乐平台一般会采取更多的变现手段,而正版在线音乐网站则采取“会员+广告”的盈利模式。音乐正版化并不是哪个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平台可以推动的,必须要从监管层面策动,由平台来进行配合。
腾讯和阿里巴巴是较早看到正版化趋势的两个平台,因此从2013年起,纷纷投入重金提前布局音乐版权,其中又以腾讯的动作尤其大。QQ音乐在音乐版权市场的作风堪称强悍,一度成为版权方的最大金主。腾讯高价拿下了华纳音乐和索尼音乐等20多个版权方的独家音乐版权,与版权方签署排他协议,这意味着有很多音乐只能在QQ音乐中听,在其他平台听到的都是盗版。
更有钱的阿里巴巴拿到了滚石唱片、寰亚、BMG等多家知名唱片公司歌曲的独家版权,不过从版权的获取量方面看,还是要比腾讯差太多了。QQ音乐与CMC合并之后,目前腾讯手握在线音乐市场超过50%的音乐版权,阿里巴巴则手握超过10%的音乐版权,已形成较高的集中度,后续市场演变主要就看这两家的走向了。
腾讯拥有最广义的用户,也有最强大的音乐分发渠道。从市场占有率来看,QQ音乐即便从去年开始扩大商业化程度,也完全能成为腾讯体系内一个利润丰厚的业务。但QQ音乐并没有扩大商业化步伐,而是稳扎稳打,持续坚定地对音乐版权进行投入。其目的在于两点,首先是推动正版化进程,其次是进一步巩固市场主导权,而跟随者阿里音乐等也只能按照腾讯这个节奏跟下去。
正版化迎来契机
监管方最近几年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倾向是日益收紧的,在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废掉P2P下载之后,又积极推动视频内容的正版化。目前,在网上已很难找到盗版视频,各家视频网站都在力推正版视频。对知识产权政策方面的收紧,迟早有一天会来到在线音乐产业,而这一天在人们印象中却来得那么快。
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下发《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这个历史上最严的新规定要求,2015年7月31日前无版权音乐作品全部下线,这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共需要下线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220余万首。
音乐正版化带来的一个直接效应就是,音乐销量在过去一年中上升了63.8%,在线音乐正在摆脱过去的固有印象,逐步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但需要看到的是,曾让腾讯和阿里翘首以盼的正版化运动,并没有解决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数字音乐用户,但平均付费率不到2%,中国数字音乐在全球150亿美元的大盘中仍只占一个相对弱小的位置,排名在20名以外,市场发展程度仍然落后太多。 正版化带来的另一个效应是,腾讯和阿里等平台方囤积独家版权以获得超额收益的打算落空,必须要改变策略再战。正版化之后,腾讯虽然获得包括酷狗和酷我在内的CMC,占据了主导的市场地位,但仍无法显著提升用户的付费意愿,必须要开创更新的商业模式以应对未来。腾讯目前已开始将独家版权授权出去,单给老对手网易云音乐的转授权就达150万首,各家也都纷纷放弃独家版权策略,转而走向转授权的方向,以减轻财务压力。
因版权大战而提升了3~5倍的音乐版权价格,在正版化推动的大背景下,未来是保持稳定的增速,还是出现回落态势,关键要看腾讯和阿里平台的运营能力。版权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则意味着在线音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而依靠过去老套的会员、广告等传统模式,商业模式这个局是打不开的。
纷繁的商业模式
QQ音乐之前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提供正版音乐的服务吸引用户,之后再通过销售绿钻会员等方式从中获取收益。腾讯有自己的强大会员体系,做这些事情是不难的;但对于网易云音乐这类平台来说,仍只能靠用户量和活跃度等指标来实现一定程度的消费转化。网易推出的原创音乐发行付费模式,在目前看来,还并不成熟,只能满足一些头部需求。
阿里音乐的商业模式则相对复杂一些。虾米主打原创音乐,与一些原创音乐人合作,确保是独家正版音乐,再将这些音乐与自己的电商平台结合在一起。例如邀请音乐人在淘宝上开店,来销售自己的小众音乐获取收入。同在杭州的音悦台,则直接将视频音乐表演搬到App中,让用户付费观看。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正版化到来之后并没有使得在线音乐产业步入成熟发展阶段,只是促进了行业整合与集中。目前,整个产业都处于商业模式探索阶段,各家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还没有谁找到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商业化道路。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要看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腾讯如何行进,而腾讯目前选择的方向,自然还是要从用户身上打开局面。
在互联网用户增量日渐枯竭之际,跑马圈地已宣告结束,将自己获得的用户群体进行精细化运营才是正途。在网上,目前获取盗版数字音乐的渠道越来越窄,但即便全面正版化,也还有个付费意愿和付费习惯在里面起作用,有些用户是永远也不会为数字音乐付费的,至少在现有的分发条件下不会。腾讯想的办法是增加可视化内容,为音乐提供互动直播等增值服务,从粉丝经济入手去获取收益。
过去20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被免费服务给惯坏了,具体到在线音乐这个产业上,对很多用户来说就是免费就听,收费就跑,宁可一家一家换平台去听歌,也不愿付一点钱去获得更好的体验。归根到底,在线音乐并非刚需,甚至在娱乐产业中也没有建立起如视频一样的市场地位。利用流量和用户群体来进行变现,对于腾讯这类平台来说就是自寻死路,但经营好粉丝经济,从粉丝经济中寻找出路,算是个靠谱而广受认同的方向。
目前,已有一些平台开始为明星建立粉丝社区,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吸引粉丝拥入,并从线上和线下各种渠道开发商业模式。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是,不管商业模式的开拓如何进行,在线音乐都不可能走回过去的老路了。用户付费需要更多场景,需要满足更多需求,这绝不是个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在线音乐平台面临的商业化困难,还是很多的。
未来的难题
目前,在整个中国音乐产业中,互联网化的部分只占了10%左右,长期依靠盗版侵权音乐发展起来的在线音乐,还面临着一个重树信誉、改变形象的过程。在美国,音乐产业的规模要远高于影视和图书产业,而在中国,整个市场受损的状况应该不是短期内可以纠正过来的。虽然美国也曾经历过很多次在线音乐盗版风波,如Napster被关闭,但中国市场的受损状况明显要比美国更为严重。
在去年正版化新规出来之后,很多人认为这是给在线音乐带来的一个大机会,殊不知伴随着机遇而来的,更多是挑战。前两年腾讯等平台因过度看好在线音乐市场而在版权市场花出重金,把版权价格推升了好几倍,目前看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来进行消化。如果市场还没发展到那个阶段,高昂的版权费用等于是透支了市场的商业前景。
QQ音乐与CMC合并,也不能不说与这些情况有极大关系。版权争夺到一定程度之后,合并就成为一件必然的事情,这有助于双方降低版权成本,在财务上进行止血。在通过合并保持住市场主导地位之后,接下来必然要做的事情是加强运营能力,探索出在线音乐行之有效的全新商业模式。所有人都明白,市场份额和用户数并不能代表成功的商业化能力,与之前的投入相比,大平台对规模化利润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正版化新规尘埃落定之后,在线音乐的集中化趋势不会改变,直到这个市场显现出效率为止。小的在线音乐平台会越来越少,最终剩下3~4家大型的在线音乐平台,这是个可见的未来。不过当前的状况对于版权方来说十分有利,渠道集中起来之后,版权方的定价权将会旁落,渠道对内容的控制力将会增强,集中化趋势也许会遭遇版权方的暗中阻击。
从在线音乐平台来说,或许未来并不是由它们主导的,现在首要该做的事情就是探索商业模式,打破传统商业模式的禁锢,为整个音乐产业注入活力。粉丝经济是个非常好的方向,对平台方的运营能力和用户聚集能力会提出相当大的考验,谁能把这块做好谁就能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
当前是消费升级时代,用户的付费意愿正在不断上升,正版化进程也在持续进行。也许到了某个时间节点,中国用户会被培养出健康而有序的在线音乐消费习惯。但这并不是现在就能实现的目标,它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线音乐平台的运营、创新、产品等能力都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才有可能屹立到最后。这相当于是一场长跑,只有跑到最后的才能称之为胜利者。
今年7月,QQ音乐宣布与中国音乐集团CMC,就数字音乐业务进行合并组成新音乐集团,腾讯将占控股地位。这样一来,占市场份额第一的酷狗与第二名QQ音乐将成为在线音乐的巨无霸。
据统计,2016年中国在线音乐用户规模已达5.3亿人,市场规模可达61亿元。但与庞大的用户量相比,收入数字依然小得可怜。虽然中国是数字音乐消费大国,但与人口相差几个量级的美国相比,在线音乐收入规模却差了不止几个量级,甚至处于落后的发展状态。
几家欢喜几家愁
16年前,中国在线音乐的一批先行者已用实践证明,在线音乐的付费模式在中国走不通。但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倾向于保护知识产权,大力推动正版化的背景下,在线音乐迎来了好日子。然而,在经历这场旷日持久的长跑过后,依然能够站在场上的选手却换了模样,出现了集中化的寡头趋势。这预示着在线音乐真的要迎来春天了,虽然这不免会引发一些其他问题。
QQ音乐与中国音乐集团CMC合并后,双方各自的QQ音乐、酷狗、酷我,都将在产品和品牌方面保持独立发展。QQ音乐与CMC合并之后,形成了一个音乐版权和音乐用户的巨无霸。从版权运营到内容分发,再到用户规模,均在在线音乐行业各个环节保持较强的掌控能力,并已处于相对垄断地位。
而早在2013年1月,阿里巴巴就已收购了虾米音乐组成音乐事务部,之后又收购了天天动听。2015年7月,阿里巴巴正式组建了阿里音乐集团,并先后请来高晓松、宋柯、何炅等人加入音乐集团管理层。而在过去几年,阿里巴巴对于音乐版权的争夺力度一直也没有松懈,同时也在积极发展原创音乐版权。
虽然百度在BAT中是较早涉足音乐的,但却并没有从中建立起音乐版权体系,在音乐正版化方面明显落后于腾讯和阿里巴巴。百度是线上最大的音乐分发出口,这使得其缺乏自建版权体系的必要性,因此缺位了过去几年的音乐版权争夺战。2015年底,百度音乐选择与太和音乐集团合并,走上了与腾讯和阿里巴巴截然不同的一条道路。从根本上来说,这种状况仍是由于其音乐分发出口的市场地位所决定的。
显然,网易云音乐是目前体验比较好的音乐播放器,注重用户体验和评论功能,在数字音乐的版权分销方面拥有较强实力。但网易云音乐在版权方面的动作并不迅速,并未参与过去几年的音乐版权争夺战。在腾讯和阿里巴巴斥巨资获得了过半份额的音乐版权之后,网易云音乐成为名副其实的夹心层,地位相当尴尬。2014年底,腾讯状告网易有600多首音乐侵权,2015年腾讯微信又将网易云音乐封杀,原因也是因为侵权。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化态势越来越明了,网易云音乐的前途相当令人担忧。
版权争夺战
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实现正版化的在线音乐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没有音乐版权的小平台极力行侵权盗版之实,而手握音乐版权的大平台则心态复杂:一方面希望正版化运动早点到来,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让正版化运动影响到自己的用户增长。
因此,盗版在线音乐平台一般会采取更多的变现手段,而正版在线音乐网站则采取“会员+广告”的盈利模式。音乐正版化并不是哪个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平台可以推动的,必须要从监管层面策动,由平台来进行配合。
腾讯和阿里巴巴是较早看到正版化趋势的两个平台,因此从2013年起,纷纷投入重金提前布局音乐版权,其中又以腾讯的动作尤其大。QQ音乐在音乐版权市场的作风堪称强悍,一度成为版权方的最大金主。腾讯高价拿下了华纳音乐和索尼音乐等20多个版权方的独家音乐版权,与版权方签署排他协议,这意味着有很多音乐只能在QQ音乐中听,在其他平台听到的都是盗版。
更有钱的阿里巴巴拿到了滚石唱片、寰亚、BMG等多家知名唱片公司歌曲的独家版权,不过从版权的获取量方面看,还是要比腾讯差太多了。QQ音乐与CMC合并之后,目前腾讯手握在线音乐市场超过50%的音乐版权,阿里巴巴则手握超过10%的音乐版权,已形成较高的集中度,后续市场演变主要就看这两家的走向了。
腾讯拥有最广义的用户,也有最强大的音乐分发渠道。从市场占有率来看,QQ音乐即便从去年开始扩大商业化程度,也完全能成为腾讯体系内一个利润丰厚的业务。但QQ音乐并没有扩大商业化步伐,而是稳扎稳打,持续坚定地对音乐版权进行投入。其目的在于两点,首先是推动正版化进程,其次是进一步巩固市场主导权,而跟随者阿里音乐等也只能按照腾讯这个节奏跟下去。
正版化迎来契机
监管方最近几年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政策倾向是日益收紧的,在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废掉P2P下载之后,又积极推动视频内容的正版化。目前,在网上已很难找到盗版视频,各家视频网站都在力推正版视频。对知识产权政策方面的收紧,迟早有一天会来到在线音乐产业,而这一天在人们印象中却来得那么快。
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下发《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这个历史上最严的新规定要求,2015年7月31日前无版权音乐作品全部下线,这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内,各网络音乐服务商共需要下线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220余万首。
音乐正版化带来的一个直接效应就是,音乐销量在过去一年中上升了63.8%,在线音乐正在摆脱过去的固有印象,逐步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但需要看到的是,曾让腾讯和阿里翘首以盼的正版化运动,并没有解决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虽然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数字音乐用户,但平均付费率不到2%,中国数字音乐在全球150亿美元的大盘中仍只占一个相对弱小的位置,排名在20名以外,市场发展程度仍然落后太多。 正版化带来的另一个效应是,腾讯和阿里等平台方囤积独家版权以获得超额收益的打算落空,必须要改变策略再战。正版化之后,腾讯虽然获得包括酷狗和酷我在内的CMC,占据了主导的市场地位,但仍无法显著提升用户的付费意愿,必须要开创更新的商业模式以应对未来。腾讯目前已开始将独家版权授权出去,单给老对手网易云音乐的转授权就达150万首,各家也都纷纷放弃独家版权策略,转而走向转授权的方向,以减轻财务压力。
因版权大战而提升了3~5倍的音乐版权价格,在正版化推动的大背景下,未来是保持稳定的增速,还是出现回落态势,关键要看腾讯和阿里平台的运营能力。版权价格一路水涨船高,则意味着在线音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而依靠过去老套的会员、广告等传统模式,商业模式这个局是打不开的。
纷繁的商业模式
QQ音乐之前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就是利用提供正版音乐的服务吸引用户,之后再通过销售绿钻会员等方式从中获取收益。腾讯有自己的强大会员体系,做这些事情是不难的;但对于网易云音乐这类平台来说,仍只能靠用户量和活跃度等指标来实现一定程度的消费转化。网易推出的原创音乐发行付费模式,在目前看来,还并不成熟,只能满足一些头部需求。
阿里音乐的商业模式则相对复杂一些。虾米主打原创音乐,与一些原创音乐人合作,确保是独家正版音乐,再将这些音乐与自己的电商平台结合在一起。例如邀请音乐人在淘宝上开店,来销售自己的小众音乐获取收入。同在杭州的音悦台,则直接将视频音乐表演搬到App中,让用户付费观看。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正版化到来之后并没有使得在线音乐产业步入成熟发展阶段,只是促进了行业整合与集中。目前,整个产业都处于商业模式探索阶段,各家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还没有谁找到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商业化道路。不过在这个问题上,还是要看在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腾讯如何行进,而腾讯目前选择的方向,自然还是要从用户身上打开局面。
在互联网用户增量日渐枯竭之际,跑马圈地已宣告结束,将自己获得的用户群体进行精细化运营才是正途。在网上,目前获取盗版数字音乐的渠道越来越窄,但即便全面正版化,也还有个付费意愿和付费习惯在里面起作用,有些用户是永远也不会为数字音乐付费的,至少在现有的分发条件下不会。腾讯想的办法是增加可视化内容,为音乐提供互动直播等增值服务,从粉丝经济入手去获取收益。
过去20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被免费服务给惯坏了,具体到在线音乐这个产业上,对很多用户来说就是免费就听,收费就跑,宁可一家一家换平台去听歌,也不愿付一点钱去获得更好的体验。归根到底,在线音乐并非刚需,甚至在娱乐产业中也没有建立起如视频一样的市场地位。利用流量和用户群体来进行变现,对于腾讯这类平台来说就是自寻死路,但经营好粉丝经济,从粉丝经济中寻找出路,算是个靠谱而广受认同的方向。
目前,已有一些平台开始为明星建立粉丝社区,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吸引粉丝拥入,并从线上和线下各种渠道开发商业模式。一个显而易见的事情是,不管商业模式的开拓如何进行,在线音乐都不可能走回过去的老路了。用户付费需要更多场景,需要满足更多需求,这绝不是个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在线音乐平台面临的商业化困难,还是很多的。
未来的难题
目前,在整个中国音乐产业中,互联网化的部分只占了10%左右,长期依靠盗版侵权音乐发展起来的在线音乐,还面临着一个重树信誉、改变形象的过程。在美国,音乐产业的规模要远高于影视和图书产业,而在中国,整个市场受损的状况应该不是短期内可以纠正过来的。虽然美国也曾经历过很多次在线音乐盗版风波,如Napster被关闭,但中国市场的受损状况明显要比美国更为严重。
在去年正版化新规出来之后,很多人认为这是给在线音乐带来的一个大机会,殊不知伴随着机遇而来的,更多是挑战。前两年腾讯等平台因过度看好在线音乐市场而在版权市场花出重金,把版权价格推升了好几倍,目前看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来进行消化。如果市场还没发展到那个阶段,高昂的版权费用等于是透支了市场的商业前景。
QQ音乐与CMC合并,也不能不说与这些情况有极大关系。版权争夺到一定程度之后,合并就成为一件必然的事情,这有助于双方降低版权成本,在财务上进行止血。在通过合并保持住市场主导地位之后,接下来必然要做的事情是加强运营能力,探索出在线音乐行之有效的全新商业模式。所有人都明白,市场份额和用户数并不能代表成功的商业化能力,与之前的投入相比,大平台对规模化利润的需求更加迫切。
在正版化新规尘埃落定之后,在线音乐的集中化趋势不会改变,直到这个市场显现出效率为止。小的在线音乐平台会越来越少,最终剩下3~4家大型的在线音乐平台,这是个可见的未来。不过当前的状况对于版权方来说十分有利,渠道集中起来之后,版权方的定价权将会旁落,渠道对内容的控制力将会增强,集中化趋势也许会遭遇版权方的暗中阻击。
从在线音乐平台来说,或许未来并不是由它们主导的,现在首要该做的事情就是探索商业模式,打破传统商业模式的禁锢,为整个音乐产业注入活力。粉丝经济是个非常好的方向,对平台方的运营能力和用户聚集能力会提出相当大的考验,谁能把这块做好谁就能在未来占有一席之地。
当前是消费升级时代,用户的付费意愿正在不断上升,正版化进程也在持续进行。也许到了某个时间节点,中国用户会被培养出健康而有序的在线音乐消费习惯。但这并不是现在就能实现的目标,它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线音乐平台的运营、创新、产品等能力都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才有可能屹立到最后。这相当于是一场长跑,只有跑到最后的才能称之为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