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分目标有三个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从以上分目标看出,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相比,是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了德育的功能。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典型的综合科,涉及的知识五花八门,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法律、历史等。要想教好并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对于我们这些兼教者确实不易。基于农村的现状,没有专业的政治教师,只能用我们这些教语文的,那么就会出现课被挤占的情况。虽然从上到下进行了质量抽测,好像成绩还不错,但没有让孩子们充分意识到这门课的时效性。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修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人格。要想教好这门学科,学校、教师、学生的思想认识都要一致:品德课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高尚品质,是全面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是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我们的任务是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学会学习。有德无才的人是有用的人,有德有才的人是最优秀的人,无才无德的人是无用的人,有才无德的人是最可怕的人。可见,品德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如何上好这门课呢?要上好这门课程,应该要树立以下新的观念。
一、学校要重视这门学科
合理安排课程,不能让一个教语文的兼教几个班级思品,心有余而力不足;应排除万难,也应科学调节,让教者深知这门课的重要性。要正确评价,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教者的积极性。本人教六年级语文和六、七年级思品都是一等奖。跟其他副科一样,没有奖励,教与不教一个样,严重挫伤教师积极性。我是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认真教学的,可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点呢?学校在这方面,应该有一定的奖励机制。
二、教师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者承揽了这门课,就要义不容辞地上好,清楚熟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内容,依标据本,知道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者熟悉教材,课前活动要及早安排,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在组织活动時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才会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去探索。课堂教学要很好地体现出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互整合。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学生们上课时很爱回答问题,他们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要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比如,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处理和运用,可以引发有价值的争论,并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后得到延伸,引发新一轮发现和探究。
四、教师教学时要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社区方面的就让学生到敬老院等体验生活;联合国知识就从网上下载一些信息进行补充。老师对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内容多作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立足而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延伸拓展,让学生动起来,让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
教者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兴趣,采取多样方式,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我们的孩子定会成人成才。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下圩中心校)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典型的综合科,涉及的知识五花八门,物理、化学、地理、生物、法律、历史等。要想教好并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对于我们这些兼教者确实不易。基于农村的现状,没有专业的政治教师,只能用我们这些教语文的,那么就会出现课被挤占的情况。虽然从上到下进行了质量抽测,好像成绩还不错,但没有让孩子们充分意识到这门课的时效性。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才能修炼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健康人格。要想教好这门学科,学校、教师、学生的思想认识都要一致:品德课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高尚品质,是全面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是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我们的任务是先教会学生做人,再教学生学会学习。有德无才的人是有用的人,有德有才的人是最优秀的人,无才无德的人是无用的人,有才无德的人是最可怕的人。可见,品德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如何上好这门课呢?要上好这门课程,应该要树立以下新的观念。
一、学校要重视这门学科
合理安排课程,不能让一个教语文的兼教几个班级思品,心有余而力不足;应排除万难,也应科学调节,让教者深知这门课的重要性。要正确评价,与绩效挂钩,充分调动教者的积极性。本人教六年级语文和六、七年级思品都是一等奖。跟其他副科一样,没有奖励,教与不教一个样,严重挫伤教师积极性。我是从对学生负责的角度出发,认真教学的,可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点呢?学校在这方面,应该有一定的奖励机制。
二、教师要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者承揽了这门课,就要义不容辞地上好,清楚熟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内容,依标据本,知道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者熟悉教材,课前活动要及早安排,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在组织活动時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学生才会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去探索。课堂教学要很好地体现出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互整合。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学生们上课时很爱回答问题,他们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就要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比如,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正确的处理和运用,可以引发有价值的争论,并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活动在课后得到延伸,引发新一轮发现和探究。
四、教师教学时要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社区方面的就让学生到敬老院等体验生活;联合国知识就从网上下载一些信息进行补充。老师对教材中提供的教学内容多作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立足而不拘泥于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延伸拓展,让学生动起来,让品德与社会课活起来。
教者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兴趣,采取多样方式,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达到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我们的孩子定会成人成才。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下圩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