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给学生讲长征——学科德育视角下的长征教学:回到历史现场 增进政治认同

来源 :上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符号。开展长征教学,不仅要思考怎样避冤当下存在的对长征抽象化、标签式和教条化的现象,还原其眞实立体的原貌,促进对长征内涵的理解,还要思考其与学科德育的关系。只有立足史学本体特征,眞正回到历史现场,才可能切身体悟长征并准确理解长征内涵和长征精神,进而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的政治认同。
其他文献
李琳之先生在《元中国时代》前言中写道:"本书揭示了元中国时代——从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800年,这500年史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线索,理顺了尧舜古国和先夏、早夏以及古三苗等古国酋邦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梳理出了夏朝起源、建立、发展,直至夏中晚期都邑二里头城址‘国上之国’广域王权的出现这段历程的主脉,从而在更大的框架上尝试着重新建立属于这五百年的古语体系。"
期刊
文学的创作不仅依赖于天赋和练习,更依赖于历史变动所赋予的人的生存体验。每一代人都有他们面对着的既定的历史材料,他们必须对此作出必要的反应,才能找到自己的出路(陈晓明:《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生的双雪涛成长于沈阳市铁西区一个工人家庭,少年时代的双雪涛亲眼目睹了九十年代下岗潮给家庭和个人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期刊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自2017年秋季开始统一使用后,各地学者和一线教师纷纷对其的使用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有学者在2017年统编版初中教材使用之初就指出:"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重视教师讲授、轻视学生活动的倾向,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型学习等进行教学,创设学生历史学习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设历史情境,打造"历史现场",让历史课上出历史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中,已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共
期刊
历史教学不仅是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以挖掘教科书、分析史料、总结史论等方式来达成预设的目标,还应该遵循知行合一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现场,探寻历史足迹,感知历史脉搏,激发学习兴趣,以此促进学生养成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正确价值观念。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笔者开展了增城抗战史迹寻踪活动,带领学生追寻东江纵队抗战根脉,试图在历史教学中根植家国情怀,使历史教学呈现无限魅
期刊
"历史理解"是指今人要从历史的角度上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历史是不可重复的,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往往都是通过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即史料(文本及实物等)或者史家的历史叙述得来的。这就可能会存在两种情况。第一,历史遗留之"史料"往往只是蛛丝马迹,且随处散落,导致我们难以看清历史原貌。第二,不同社会环境和对象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同
期刊
神州疆索,炮火连天,弹痕遍地,一寸山河一寸血。侵略者的铁蹄踏破中华国运,却挡不住春风应律,鼓荡起春花春草由南中国向浩瀚北国的铺张跟蔓延。这是1945年的春天。中国的春天生长在战斗里。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已经进行到第14个年头,对日寇的大反攻指日可待。在这个关键性的历史时刻,同宗同祖的中国人同时召开两个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大会。
期刊
"历史"拥有"史实""史录""史评"三种面相。所有发生在、存在于特定时空中的人与事就是历史。"史实"指过去发生的所有事情,具有唯一性的特点。置身于"历史现场"的亲历者、目睹者或耳闻者,"如实"地记录,可称之为"史录",即"书写的历史"——历史记载或历史传说。"史录"不可能提供完全"真实"的"史实",但它们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感知、探究历史,成为后来者的传统资源和文化资本、精神源泉。阅读者、阐释者再度复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机构中承担工程建设的是项目部,项目部是整个企业最核心不可缺少的群体,同时也是独立完成建设生产的个体。项目部的管理、技术、施工人员组成及其工作特点,是影响着项目党建工作有效助推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本文将通过对项目部党建工作的实际了解接触,思考其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2019年9月,高中历史统编版教科书在我市全面启用,统编版教科书的内容理解和教学实践,成为当前区域教研的重中之重。也恰在同一学期,我区举办每四年一次的"普陀杯"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评优活动。为借助区域评比这一平台推进统编版教科书的实践,本次评比以统编版教科书为实践载体,以促进上海市二期课改经验与
期刊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指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近年来,在有关劳动教育的研究中,学者们较多关注学校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创新,提倡依托当地产业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