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于课堂教学之中,能够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历史教学重难点
当今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也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读、写、算的学习方式已经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新式教学的平台,信息技术也“从技术上升为文化”? ,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在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阅读教材、讲解教材、提问回答等进行。其基本形式为:
教师……讲解教材……板书结构;
学生……回答问题……反馈信息。
这种沿袭了数千年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它的长处,但也有其无法克服的缺点。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下,仅依靠教师“一言堂”的讲解是很难表达丰富的历史知识的,而多媒体技术凭借声音、图片、影象、动画、文字等多管齐下的优势,为历史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拓展传播信息的范围,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那么,在具体实践中,怎样操作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呢?我总结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吸引力对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这实际上就是指出: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形式的新颖、有趣。教师应当从增强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样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有时使用小黑板、模型、实物等以静态形象为主的媒体辅助,学生在学习中常感到单调、死板、乏味、枯燥、僵化。教学效果不好。而多媒体技术却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提供信息,设置情境来展现生动、直观、真实而又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运用文字、图像和音响真实的再现风云变幻的精彩历史瞬间,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史实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从而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之前的厌学转变为爱读、爱看也爱听。
如必修二专题二的“国民党统治后期的经济政策”内容,由于涉及到政策,内容比较枯燥无味,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不能把课堂活跃起来,因而教学效果也不好。对此,我考虑到中学生比较喜欢看一些动画片,而在课件中适当制作一些动画,也许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精心制作了一个课件,如介绍国统区物价暴涨的情况,讲到“1936年100元法币可买一头牛,而1947年连一盒火柴都买不到”时,用庞大的牛慢慢变成小小的火柴的动画效果,使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国统区经济崩溃的现状。并在其中插入两段影片进行对比,一段是反映国统区人民生活困苦、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一段是反映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人民敲锣打鼓踊跃参军的片断,让学生通过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从而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知识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这个特点使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对历史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就增加了难度。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介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困难。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做到视听并用,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处理抗日战争中的“20世纪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示意图”,这段内容涉及的战争多而杂,仅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清头绪。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其静态设计成动态。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向学生直观形象的突出重难点,并在图上相应的位置附以战争名称的文字字样,用鼠标点击的同时伴随爆破声音效果。这样就将战争的进程和战役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内容就形象直观地刻印在学生的脑海里。随着课件的展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日本发动的众多侵华战争。从而轻松地突破了20世纪日本侵华战争这个难点。与此同时,学生还锻炼了读图获取历史信息、独立思考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再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属于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单方面告诉学生四条路线,学生也难以弄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行到底到达了哪个洲、哪个地区,以及位于地图的什么位置等问题。所以,这就需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了,在我精心设计的课件中,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再配以我的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反应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也能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能一味贪求内容的丰富多彩,而是必须结合教学重难点,对已有的素材大胆取舍,并巧妙设计运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帆,《拿什么吸引学生:名师营造课堂气氛的经典细节》,九州出版社,2006年1月.
【2】于冬、陈晓慧、马捷,《论教师对电教媒体的监控能力》,《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3.期.
【3】黄华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历史教学重难点
当今社会是学习化社会,也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与传统的读、写、算的学习方式已经融合在一起,从而构成了新式教学的平台,信息技术也“从技术上升为文化”? ,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途径。在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阅读教材、讲解教材、提问回答等进行。其基本形式为:
教师……讲解教材……板书结构;
学生……回答问题……反馈信息。
这种沿袭了数千年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它的长处,但也有其无法克服的缺点。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下,仅依靠教师“一言堂”的讲解是很难表达丰富的历史知识的,而多媒体技术凭借声音、图片、影象、动画、文字等多管齐下的优势,为历史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拓展传播信息的范围,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那么,在具体实践中,怎样操作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呢?我总结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吸引力对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这实际上就是指出: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形式的新颖、有趣。教师应当从增强学生学习的吸引力入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样才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有时使用小黑板、模型、实物等以静态形象为主的媒体辅助,学生在学习中常感到单调、死板、乏味、枯燥、僵化。教学效果不好。而多媒体技术却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提供信息,设置情境来展现生动、直观、真实而又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运用文字、图像和音响真实的再现风云变幻的精彩历史瞬间,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使枯燥的历史概念、历史史实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从而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之前的厌学转变为爱读、爱看也爱听。
如必修二专题二的“国民党统治后期的经济政策”内容,由于涉及到政策,内容比较枯燥无味,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不能把课堂活跃起来,因而教学效果也不好。对此,我考虑到中学生比较喜欢看一些动画片,而在课件中适当制作一些动画,也许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精心制作了一个课件,如介绍国统区物价暴涨的情况,讲到“1936年100元法币可买一头牛,而1947年连一盒火柴都买不到”时,用庞大的牛慢慢变成小小的火柴的动画效果,使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国统区经济崩溃的现状。并在其中插入两段影片进行对比,一段是反映国统区人民生活困苦、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一段是反映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人民敲锣打鼓踊跃参军的片断,让学生通过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从而轻而易举的理解了知识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
历史是人类过去的实践活动,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重演。这个特点使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对历史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就增加了难度。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历史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介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带来了困难。而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做到视听并用,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处理抗日战争中的“20世纪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示意图”,这段内容涉及的战争多而杂,仅凭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理清头绪。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其静态设计成动态。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向学生直观形象的突出重难点,并在图上相应的位置附以战争名称的文字字样,用鼠标点击的同时伴随爆破声音效果。这样就将战争的进程和战役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内容就形象直观地刻印在学生的脑海里。随着课件的展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日本发动的众多侵华战争。从而轻松地突破了20世纪日本侵华战争这个难点。与此同时,学生还锻炼了读图获取历史信息、独立思考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再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属于比较抽象的内容,教师单方面告诉学生四条路线,学生也难以弄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行到底到达了哪个洲、哪个地区,以及位于地图的什么位置等问题。所以,这就需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了,在我精心设计的课件中,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再配以我的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反应很好,大多能讲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也能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不能一味贪求内容的丰富多彩,而是必须结合教学重难点,对已有的素材大胆取舍,并巧妙设计运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帆,《拿什么吸引学生:名师营造课堂气氛的经典细节》,九州出版社,2006年1月.
【2】于冬、陈晓慧、马捷,《论教师对电教媒体的监控能力》,《电化教育研究》,2000年3.期.
【3】黄华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