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林业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林业成人高等教育是在函授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存,脱产、函授、夜大学和自学考试等多形式,专科、本科和专升本等多层次的成人教育体系,并为林业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性人才。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林业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学生管理等方面仍面临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教学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办学要求。林业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没有固定的教学场地,办学条件较差,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近几年来,由于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许多学校的校舍面积、教学用房、运动场地等达不到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此,有些学校的成人脱产教学基地和夜大学教学点只能设在校外。脱产教学基地设在校外数十公里的偏僻地带,远离市区和学校,交通不便;教学区内没有卫生医疗设施,缺乏图书资料;周边缺少商业、金融、邮电和娱乐等社会公共服务,学生购物、取存款、邮寄信件、看病就医极为不便。同时,学生长期居住和生活在“世外桃源”,缺乏文化娱乐活动和人际、信息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课程设置缺乏特色,不符合成人教育规律。近几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过去单一的函授教育发展到集函授、夜大学、脱产、自学考试与远程教育为一体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而课程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问题,已经成为成人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目前,多数学校的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是套用普通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不符合成人教育的规律和成人学生的特点,不能完全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3.教材建设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知识载体,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成人教育的教材选用和建设存在不少问题。调查表明,目前,成人教育学院普遍缺乏自己编写的成教版教材,大部分专业采用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内容陈旧、知识老化、理论与实践脱离,达不到现代成人教育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且有些教师不按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选用教材,随意指定参考书。
4.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邓小平明确指出,一所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但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成人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有些学校的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偏高,与普高的教师相比,学历层次偏低;许多学校缺少甚至没有专任教师,长期依托普高本科的教师办学,大批外聘教师。在扩大招生规模之前,成人教育的大部分教学工作由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承担,而扩招后由于普高本科的教学任务加重,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再承担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给成人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困难。为了维持教学,学校只能到社会上临时招聘教师。由于招聘的教师良莠不齐,确实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5.思想教育不够深入,学生管理有待加强。成人教育的学生的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学生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积极要求进步,乐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成人教育的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有的学生思想素质不高,是非不分,美丑不辨,不讲文明,不讲公德;有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的功利性极强;有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个别学生整天无所事事,不认真学习,不愿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二、对林业成人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成人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林业成人高等教育得到健康而持续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必须正确处理和妥善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地建设。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成人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社会就业矛盾,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对成人教育的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要加强脱产教学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配备一定的卫生医疗、图书资料和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优化课程设置,确保教学质量。从一般意义上讲,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与学生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来源广泛,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社会生产和学生成长的需求,结合成人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来完善课程结构,形成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林业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突破行业局限,面对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以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本着“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必要的调整。要拓宽课程设置的口径,加强专业技术课程,增加必要的实习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要求。
3.结合成人教育特点,不断加强教材建设。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与现状,在缺少自编教材的情况下,教材建设需要分步推进。首先要选择一批优秀教材供教学使用,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要尽快制定教材建设规划,组织力量编写、出版成人教育版的教材。成人教育的基础课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明确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材应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整合和重组,更新教材内容,加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逐步形成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
面向未来和现代化建设,林业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就业的要求,充分体现成人教育的自身特点,把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然而,就林业成人高等教育而言,在短期内建立一支专职的教师队伍是不现实的,而且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应该开拓多种渠道,从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师中聘任兼职教师。学校要对其任教资格给予认定,经考核合格者方可任教。对招聘教师不仅要求学历层次,而且也要注重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招聘的基础上,学校应拿出适当数量的编制,充实成人教育的专任教师,从根本上解决成人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专业课和骨干课程的教师,应该由学校的专任教师担任。师资队伍建设,要统筹规划,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学校要对在成人教育学院任教的专兼职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实际,帮助和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奋斗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责任编辑:丁文虎]
林业成人高等教育是在函授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存,脱产、函授、夜大学和自学考试等多形式,专科、本科和专升本等多层次的成人教育体系,并为林业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性人才。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林业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条件、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学生管理等方面仍面临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教学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办学要求。林业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没有固定的教学场地,办学条件较差,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近几年来,由于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许多学校的校舍面积、教学用房、运动场地等达不到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此,有些学校的成人脱产教学基地和夜大学教学点只能设在校外。脱产教学基地设在校外数十公里的偏僻地带,远离市区和学校,交通不便;教学区内没有卫生医疗设施,缺乏图书资料;周边缺少商业、金融、邮电和娱乐等社会公共服务,学生购物、取存款、邮寄信件、看病就医极为不便。同时,学生长期居住和生活在“世外桃源”,缺乏文化娱乐活动和人际、信息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2.课程设置缺乏特色,不符合成人教育规律。近几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过去单一的函授教育发展到集函授、夜大学、脱产、自学考试与远程教育为一体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而课程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问题,已经成为成人高等教育能否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目前,多数学校的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基本是套用普通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不符合成人教育的规律和成人学生的特点,不能完全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3.教材建设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知识载体,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成人教育的教材选用和建设存在不少问题。调查表明,目前,成人教育学院普遍缺乏自己编写的成教版教材,大部分专业采用普通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材,内容陈旧、知识老化、理论与实践脱离,达不到现代成人教育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且有些教师不按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选用教材,随意指定参考书。
4.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邓小平明确指出,一所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但在现实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成人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有些学校的教师数量不足,师生比偏高,与普高的教师相比,学历层次偏低;许多学校缺少甚至没有专任教师,长期依托普高本科的教师办学,大批外聘教师。在扩大招生规模之前,成人教育的大部分教学工作由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承担,而扩招后由于普高本科的教学任务加重,许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再承担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给成人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困难。为了维持教学,学校只能到社会上临时招聘教师。由于招聘的教师良莠不齐,确实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5.思想教育不够深入,学生管理有待加强。成人教育的学生的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学生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积极要求进步,乐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成人教育的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有的学生思想素质不高,是非不分,美丑不辨,不讲文明,不讲公德;有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的功利性极强;有的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个别学生整天无所事事,不认真学习,不愿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二、对林业成人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成人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肩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使林业成人高等教育得到健康而持续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必须正确处理和妥善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地建设。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成人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社会就业矛盾,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大对成人教育的投入,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要加强脱产教学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配备一定的卫生医疗、图书资料和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优化课程设置,确保教学质量。从一般意义上讲,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与学生自身的特点密切相关。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来源广泛,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社会生产和学生成长的需求,结合成人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来完善课程结构,形成符合成人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林业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必须突破行业局限,面对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以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本着“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对现行的课程设置进行必要的调整。要拓宽课程设置的口径,加强专业技术课程,增加必要的实习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变化的要求。
3.结合成人教育特点,不断加强教材建设。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与现状,在缺少自编教材的情况下,教材建设需要分步推进。首先要选择一批优秀教材供教学使用,以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转。在此基础上,要尽快制定教材建设规划,组织力量编写、出版成人教育版的教材。成人教育的基础课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明确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材应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和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整合和重组,更新教材内容,加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逐步形成适合成人高等教育特点的教材体系。
面向未来和现代化建设,林业成人高等教育的教材建设必须充分体现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就业的要求,充分体现成人教育的自身特点,把素质教育、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地融合起来,使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得到发展,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然而,就林业成人高等教育而言,在短期内建立一支专职的教师队伍是不现实的,而且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学校应该开拓多种渠道,从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师中聘任兼职教师。学校要对其任教资格给予认定,经考核合格者方可任教。对招聘教师不仅要求学历层次,而且也要注重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招聘的基础上,学校应拿出适当数量的编制,充实成人教育的专任教师,从根本上解决成人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专业课和骨干课程的教师,应该由学校的专任教师担任。师资队伍建设,要统筹规划,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学校要对在成人教育学院任教的专兼职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实际,帮助和引导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确立奋斗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责任编辑:丁文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