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剑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63951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0月11日,中国美术馆大厅内人头攒动,镁光灯频闪,今秋一场盛况空前的美术大展隆重登场了!被海外艺术界称为“中国毕加索”的石虎先生,经过十年自身沉淀,将一千多件精品力作集中亮相于此,为广大书画爱好者奉上一道丰盛的精神盛宴。
  “石虎书画大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主办,雅昌文化集团承办,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名家大展。出席这次展会的有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画坛学术界的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全国各大主流媒体,以及遍布各地的石虎粉丝。
  多年以来,石虎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贯通中西绘画理念,在国画、油画、诗词等领域颇有造诣,堪称技法全面,题材广泛,极具创造性的实力派画家。特别是在’85思潮以后,石虎在纷涌的潮流中,坚定选择了以中国文化为本位的道路,并执著地走到今天,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艺术成就,形成标新立异的独特风格,为中国画的蜕变和改造而积极探索,成为画坛改革派的新锐代表。
  这次展览分为书法、水墨人物、水墨山水和重彩人物等几部分,应是石虎这些年创作历程的全方位展示。特别是一些首次面世的精品力作,更是代表了画家极高的技法造诣和超前的绘画理念。这些极富学术意义的研究成果,不仅凝聚着画家的智慧和心血,而且也彰显出独树一帜的艺术精神。
  走进第一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虎的书法作品。他的书法堪称一绝,合理摄取了甲骨文、隶书、魏碑中的审美元素,用特立独行的书写形式,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无穷魅力,字里行间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他在对古代书法的探索研究中,熟悉古今之体变,通晓源流之分合,在运笔方面融入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开拓出蕴含个性气质的书法风格。他书写的汉字新奇诡异,有着抽象性的符号特征,但细细品味,又可以窥见传统书法的笔墨痕迹,整体上呈现狂放恣意、纵横奇绝的风范。
  在另外两个展厅内陈列的是石虎的水墨人物、山水作品。画家在把握传统写意精神的基础上,对其形式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他笔下的人物、山水,常常浮动着抽象迷离的朦胧之象,使画面本身更具可读性和想象力。写意与意象的结合,使画家忽略了形的存在,通过酣畅的线条,淋漓的墨韵,达到神似、妙似的畅神之境。而这样的表达多是即兴的,当画家内心激情喷涌而出时,便化作狂放的笔墨驰纵其间,最终在纵情地挥洒中,完成了对审美意象的刻画。此时,线的表现力变得尤为重要,书写性比较强,画家有意融入了狂草书法的审美元素,令线条更具跌宕起伏的飞动之势,并将抑制不住的审美情感释放出来。
  与此同时,石虎的重彩人物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石虎巧妙移植了壁画、雕塑、剪纸、戏剧等门类的多种审美元素,在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不断涌现新的创造,使作品充满丰富变化的审美特征。他笔下的人物质朴天真,敦厚稚拙,打破传统笔墨的特点,并结合西方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中国式的重彩人物作品。他多样的造型手段,代表了画家对空间、色彩与线条的全新认识,而那些极富夸张的符号性语言,则渗透了他对中国画发展的过人胆识。
  石虎的作品题材非常广泛,可以说是异彩纷呈,包罗万象。从远古文化到现实生活,从民间故事到外景写生,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山水,在石虎画作中都得到了体现。画家力求通过多变的造型和技法,表现人与自然的各个层面,从而反映出自身的创作理念和审美理想。
  石虎是一位谦虚内敛的艺术家,十年来始终远离喧躁的画坛,隐居在闹市或乡野之中,疏离于市场之外,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艺术实践之中。在此期间,他的足迹遍布海内外,对东西方绘画的理论、技法有了可更广泛的认知,从而开阔了既往的审美视野,得以用全新的视角解读中国画的深刻内涵,在内容和形式上赋予更多的创造性。在创作态度上,他摒弃了任何功利性和商业化的因素,完全以纯粹、纯净的心态创作每一幅作品。经过多年的沉寂和打磨,终以与众不同的全新面貌展现于世人,同时也为自己呕心沥血打造的“十年一剑”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12年10月21日
其他文献
2013年7月至8月,是张可欣在泰国的修行期,他在地处僻静乡村的萨满那寇塔拉姆寺修行。此间,张可欣将他修行及道场的“纪念照”上传到了网络上,这种看似与静心修为完全相悖的快速传播方式,也在小范围内引发了一些争议:只身“出家”于海外的一个乡村庙宇,是艺术家自身遇到坎坷后对现实的一种短暂逃避?还是通过对于修行道场的标榜来制造一个艺术的秀场?  而笔者认为,张可欣的这种行为其实是缘自中国商品化社会人类思想
期刊
自否法则是艺术创作的第四法则,其主要特征是对自我的状态进行直接的否定,以消解因为创造、因为立场、因为艺术、因为文化而形成的习性和惯性的陈套。如果这个否定不仅是针对艺术家本人,而且是针对一个思潮和“正确的”真理的话,那么自否法则的作用就是对现代社会人的自由的根本捍卫,因为它是对争取自由本身都在直接地不间断地警惕和怀疑。  在艺术创作中,当代艺术的双重价值穿越了国家和文化的界限,越来越为整个人类范围所
期刊
一九八○年生于山东泰安,职业艺术家,现居上海。  展览  二○一四年,『学院新方阵』(先锋当代艺术中心,北京);『节点—二○一四明圆水墨艺术年度邀请展』(明圆美术馆,上海);『多项选择提名展』(玺美术馆,北京);『游园—先锋春季沙龙展』(先锋当代艺术中心,南京)。  二○一三年,『第八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关山月美术馆,深圳);『上海艺博会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上海世贸商城,上海);『中国戏剧人物
期刊
我是一个尊重内心感受和赋予激情的画家,有细腻,丰富的情感。习惯用纯净的眼光看世界。尽管这个世界并不单纯,我也能从中获取最为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艺术养料。用心血去咀嚼和消化,净化着单纯和善良的心灵,不断地追求真善美,在丰富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建立艺术创作的直接性和纯粹性。  在我看来,表现客观世界和表现自我应该是合二为一,互为表里的。无论我所创作的《蒙古贵人》还是《时尚女郎》系列都代表了我主观世界的美好愿
期刊
中国当代的艺术充满活力和冲击。这是一个艺术风云不断、新意迭出的时代,艺术家与其艺术创造了不同凡响的视觉语言和视觉形象,也开启了新的历史趋向。艺术家生逢其时,幸也!  姬子作为艺术家,与艺术有着一生的亲和与对弈—让画面超越其媒介的物质性而成为生命价值的寄托和载体。姬子从事绘画艺术,凡五十多年,对于绘画在这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的际遇变化了然于心,其追求的目标志在高远,既吸收现代艺术理念,也别样重新反思中国
期刊
主办单位:武汉美术馆  出品人:樊枫  总策划:刘宇  策展人:陈孝信  展览时间:2013年11月26日-2014年1月5日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文化全球化进程和整个艺术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的背景下,蔚然兴起了关于传统水墨画革故鼎新和水墨进入当代艺术问题的争辩,在当代,水墨性话语如何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文化语境相契合,水墨艺术如何完成自身的现代转型,艺术家如何通过本土语言面向世界、影响世界,
期刊
少时学友,曾互勉共进,谈笑案头间,结碗筷之谊。岁月蹉跎,一别数载转瞬间,感岁月沧桑,别我兄弟情。思君,念去时峥嵘岁月不再……  回首懵懂的青春岁月,众兄弟各怀“鸿博”之志,缘聚中等师范。舞象年华,虽涉世未深,却激情澎湃、意气风发,艺术的种子在这个群体不断地萌发和成长起来。大家都在为梦想、“真理”而奋发进取,为艺术的“真谛”而拼搏探索。加存,用一颗朴实的心勤勉地涂写着他的追求,厚道的为人和对绘画的赤
期刊
阿纳托尔·法朗士带着轻妙的诙谐说:“如果我是造化神,我愿把我的青春放在人生最后。”  兆琳过早的感悟,游离了她青春的短暂,无论她对美的向往,还是表述的障碍,都超乎了她岁月的极限。她怀疑和疑问下的真正意图虽近乎迷茫,但她感到了痴力,时刻忘不掉的呼吸。于是她渴望穿越人生的屏障,琐累的现实,还自己自由自在。  当她懂得“难”时,她可能最害怕生命的磨砺与心酸会让她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在我的视野里,画画并
期刊
濛莎姑娘拿来一批她画的画,真的好,好得不得了,好得没法说.她能把自己的心情、愿望淋漓尽致地捧到你面前,她的技巧都从心中流出,就是情感的流动,所以真挚、动人,不可重复,不依傍人。去指导她就等于毁了她。可以研究她、学习她,但不能模仿她。她自己开辟了一条独一无二的路子,也不能有二。我衷心祝贺她的成功!
期刊
光·荫—汪钰元2013作品展  2013.10.19-2013.12. 5  Homeless画廊(上海)  展览集中展出了艺术家汪钰元的十余幅国画和水彩作品,其中包括了他的“白桦恋”系列,“彩荷”系列和“江南水乡”系列等经典作品。他的创作手法,是将习以为常的风景,节选出特定的片段,运用带有浓烈情绪的笔触,单纯及略微夸张的色彩,引导公众进入他制造出的一种意境内,体味出作品背后的艺术家对往日时光的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