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校企共建产业学院群

来源 :在线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u_0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突出海洋特色,坚持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技能培训、社会服务并举的办学格局。作为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的二级培训机构,国际船员专修学院主要提供国际国内航线各类海船船员考取证书的培训及证书再有效等业务。培训项目齐全,包括从普通船员到高级船员的一系列岗位适任培训、专业合格证培训、特殊合格证培训以及再有效培训,可以完成船员职业的终身培训。国际船员专修学院获得福建省产业学院试点项目。
  合作类别: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合作范式:探索二级管理机制,规范学校治理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办学,成立国际船员专修学院、特种船员培训学院、远洋渔业船员培训中心。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大师工作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营造真实的企业文化氛围。
  实施过程:
  以“校企双聘”模式,促校企人才双向流动。逐步建立教师动态管理机制,遵循职业教育规律,进一步完善“校企双聘”模式,探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本地区发展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进一步吸引行业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工程师到学校担任教师、产业导师,争办“大师工作室”。
  面向新产业,创新专业集群建设。学校主动适应国家、省、市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围绕产业办专业、产业转型调专业”为指导思想,敏锐把握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对接产业的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调整和改造传统专业,积极培育和增设新专业,做到人才培养上的前瞻性,提高专业布局对产业发展支撑度的同时,也赢得了就业市场的先机,形成专业建设的先发优势。现已形成主要涵盖海洋工程类、交通运输类、装备制造类、现代服务类、经济管理类、教育与体育类、家政服务类、艺术类等八大专业群。
  调整二级学院专业设置,按产业学院的规格建设。对标福建省产业学院建设标准,加强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到2022年,争取1—3个学院成为福建省产业学院。作为福建省首批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国际船员专修学院要高标准建设成为“福建省示范性产业学院”。到2024年,把所有二级学院建设成为产业学院。
  改革“以院建群”的做法,转型为“以群建院”。比照“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标准,重构专业群和调整二级学院,集中资源把海洋类专业群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专业群,为2024年成为“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校”打下坚实基础。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寻求产业链头部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走产业研究院引领下的产业学院发展之路。
  以“六融合”推动建设“最好的X学院”。学校大胆创新,突破以学历文凭为主的传统制度,建设“学历教育课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程+竞赛”体系。创建课程与培训、校内外评价整合的机制,打通各种渠道。创置课证融合、赛证融合、站证融合、制证融合、课程与培训融合,以及校内外评价融合等“六融合”推动模式。
  未来展望:
  开展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動计划。学校将着手实施组建“1+1+X”办学联盟行动,建立稳定的合作办学联盟,实现中职→高职→本科的招生、升学一条龙有效配合,提高办学层次。开展中小企业办学联盟建设,充分发挥高职“现代学徒制”“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势,聚合带动行业各类中小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建立若干个按行业类别建设的“泉州海洋学院XXX中小企业办学联盟”。推动高水平涉海专业群建设,强化内培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对接国家和泉州地区海洋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涉海专业群特色更加鲜明,行业优势更加明显,有效提高学校及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加强与石狮市政府、产业链头部企业、高水平人才团队的合作,通过“政行企校”联动,促进产业和教育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聚集融合、优势互补,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共同申办高水平产业研究院。
  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产教融合在产业提质增效中的作用日益突显,是人力资源高效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校长柏定国表示,学院将继续聚焦产业创新升级,深化多元合作,进一步搭建校企无缝对接的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在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设施共用、信息共通、责任共担等方面积累更多经验,为海洋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红利,努力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制造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近现代职业教育因船而起,希望未来职业教育大发展也因船而兴。”
其他文献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认为,推动未来教育发展,应该始终遵循三条主线——为学习者创设“真实世界”,激励和驱动学习者自主学习,促进教育和社会的系统性整合。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教育的未来发展成为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关注热点。教育正在发生哪些变化?未来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未来学校生态和未来教育该如何建设?在近期举办的2020未来学校生态大会暨第五届学校(基础教育
期刊
近两年,产教融合已成为政府、高校、产业等各方的工作重心之一,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推进产教融合改革。但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限制,校企脱节现象,如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仍未形成稳定互惠的长效机制,上热下冷的“一冷一热”,以及需求无共鸣等痛点难点仍然存在。  破解产教融合的痛点,提示着改革攻坚、深入持续的发展方向。改革攻坚、突破瓶颈,离不开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共同发力。通过交流与探讨,相关专家与
期刊
面对现阶段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和谐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等核心战略目标,各行各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传统单一的面授学习或远程学习的继续教育培训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对行业人才培养高质高效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继续教育逐渐形成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支持服务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新型模式——混合式学习模式。本研究通过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理论系统进行梳理,基于普通高校网络教育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行业人才培养
期刊
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对于促进和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公民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生命与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永恒追求。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梦想,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未成年人保护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
期刊
校企合作痛点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产教融合深入持续发展的“拦路石”。要找准从概念改革、口号改革升级到行动实施路径中的痛点,并聚焦痛点找到校企双方合作共赢的平衡点。  解决好校企合作中的现实问题是推动产教融合深入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参与讨论的专家、普通高校、职业院校、产业代表一致认为,虽然国家已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但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 仍然存在“校企合作脱节”“
期刊
技术赋能教育,对全球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内容的边界正不断拓展,教育不再单纯依靠课堂、书本,互联网的海量知识正在为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教育教学技术与方法也在不断拓宽创新空间。依托于技术的慕课以及2020年那场史上最大规模的在线学习实践,就是很好的例证。基于此,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形成共识:前沿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等产生革命性影响,也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
期刊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处于人类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面向未来,教育应该如何变革?新型学习应该如何来组织?慕课与在线教育到底改变了教育的哪些方面?疫情暴露出校园教育的哪些问题,给教育带来哪些变化?要回答这些新时代的命题,需要对未来教育进行高屋建瓴的思考和新的探索。  前不久举办的首届世界慕课大会,围绕这些新时代命题,达成了几项共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慕课和在线教育的研究;教育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学校、产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