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为例,结合语文教学实际,从转变理念、优化教材、改进教法、拓展学习、科学评价等方面阐述了对语文课程改革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课程改革;理念;教材;教法;拓展;考核
语文课“是中等职业院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它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审美情趣、学会社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的基础,对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目前,职业院校都在大规模地进行课程改革,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这些改革大多数侧重在专业课程上,文化课的课程改革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始,而文化课教学表现出的一些状况又着实令人担忧。语文的教学亦如此,无论是教材的选择、教学的实施,还是教学方法、考核办法,都与之前没有多大区别,相较于专业课程改革,相较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改革,都有很大的差距,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但有一点必须强调,语文课程改革,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不能轰轰烈烈走形式,而应该要潜下心来,从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行之有效地开展这项活动。
一、打破传统观点,更新教育理念
过去,职业院校在语文教学理念上一直存在两种偏颇:一是忽视语文教学的功能,甚至有人认为语文课可开可不开,他们的理由是职业院校重“技”,语文教学与专业没有多大关系,是浪费课时,因此语文课就成了各种专业课间的一种调剂,有时更用来填补专业课安排剩余下来边边角角的空缺。二是语文课是“公共课”,无论什么专业,什么学历起点,什么学制都可以是共通的教材、教法、考法,都是老师字、词、句、章地“嚼烂”,学生听、记、背、考地循环,而语文综合能力能有多大的提高,似乎不在考虑之内。
现在,我们要进行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从打破传统观点、更新教育理念入手,重建语文教学模式。过去把语文教得太“语文”,现在我们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意识地增加其文化积淀,充实其文化底蕴,提升其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过去的语文教学侧重知识传授,现在我们不仅要发挥语文课程开放性的特点,而且要发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过去的语文教学,都有点“照本宣科”,现在我们要充分利用当今社会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学、用语文的快乐,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点
一本语文教材全校通用,一张卷子全校统考,语文课是“公共”了,但效果却弱化了。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提升其语文能力,突出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实中一本通的语文教材不可能针对或涵盖所有专业特点设置内容,也不可能一个专业开发一种语文教材,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要求各系部的语文教师都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寻找一种途径,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这样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是有用的,语文是有趣的,是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践和思考,我们发现以现有的教材为基础,整合、优化出贴近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的教学内容,变“教材”为“学材”,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立足院系特点优化学材,不同专业不同角度
同样的内容,在不同专业讲授,我们可以做不同角度的设计。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说明文的名篇,文章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的堆叠配合、花草树木的选择搭配、近景远景的层次设计以及各角落细节、色彩调配等角度介绍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这样一个内容,在不同系部讲授时,就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进行设计,从不同专业角度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建筑设计”专业担任语文教学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通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课件制作,在这个制作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对苏州园林的设计特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完成语文学习的同时,他们也掌握到了苏州园林的设计精髓。再如在“旅游专业”授课的老师,可以做这样的设计,在完成语文课的基础教学后,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绘制导游图,撰写导游稿,然后进行模拟导游,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专业能力、语文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结合专业方向整合学材,不同专业不同取舍
同样的内容,在不同专业讲授时,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取舍增删。“合同”是应用文单元的一节重要内容,其中有些内容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如“聘用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等。这类合同,每个系都应该作为重点讲授,教师多讲,学生多练,还可以师生一起多元涉猎,收集资料,以保证“熟能生巧”。这种广普性的学习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就应该进入延伸学习了,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特色,进行针对性的提高学习。如“室内装饰”专业的可增加“家居装修工程合同”的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可增加“商品购销合同”的学习,“物流”专业的可增加“仓储合同”、“运输合同”的学习。反之,有些合同,有些专业就可以一带而过,淡化处理,甚至索性不讲,如“运输合同”之于“动漫专业”,“委托合同”之于“机电专业”等等。这部分内容我们必须做一个科学的选择分配,该详的详,该简的简,该增的增,该删的删。
三、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
过去的语文课,老师总是担任一号角色,课前精心撰写讲搞,课上细致入微地讲析,掌握着课堂的话语权,这种嚼烂了喂的做法,使得学生没有主动思考与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渐渐地学生也就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了负担。现在我们要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有效互动,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探究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依然需要老师的精细分析、精辟论述、精彩点拨。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既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讨论,也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师生的共同协作、共同探究。这样的“教学相长”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下面试以《项链》一文的教学来说明这一做法。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材已有过多种版本,而《项链》是多个版本都录用的一篇名文。结构布置巧妙,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再加上教者的精心设计,讲授起来也颇能吸引学生,但细究起来就会发现,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学生的所得究竟有几何?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悲剧成因,鉴赏艺术手法,讲多少遍都是这个套路。现在再讲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感受作品的精巧构思,同时完成“你认为造成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的思考,引导学生从人物的社会地位、社会风气、个性几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要求学生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发散性的讨论——“如何看待奢侈享乐、拜金的社会风气?”“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厄运?”“爱美心与虚荣心之辨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引导学生理解到名著的精髓,又启发学生积极向上地生活,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说,就有了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拓宽学习渠道,引导自主学习
职业院校的语文课程改革原则,是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强化服务专业课程功能。这就凸显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不仅要重视“学得”,更要注重“习得”。我们要将课堂内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当代社会所提供的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多渠道、多方向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体验学用语文的快乐。
(一)引导学生利用丰富资源,探究学习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阅读中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怎么处理,以往都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其他学生帮助解答。这样做,就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从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进而寻求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从多元的立体的渠道去收集丰富的信息支撑他们的创新思想。当学生自发地去解决一些靠书本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会很有兴致,于是他们就会积极合作,就会才思敏捷,从而始终处于一种自主探究的状态。
(二)帮助学生拓展实践平台,自主学习
要培养语文能力,课堂教学是有限的,还要开辟更广阔的第二课堂。比如演讲、朗诵比赛,这会让学生在改变语音面貌、提升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比如主题征文,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又能为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一个绝好平台;比如课本剧、生活剧汇演,既能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增强社会观察力,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当然,这都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凡此种种,都能让学生在语文的“习得”路上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
五、重建评价体系,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进行语文学习的评价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考试分数是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学生成绩又是测评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这就使得教师、学生都把考试高分当作追求的目标。这样的教育质量观势必会导致忽视甚至放弃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重新构建语文课程评价体系,科学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变单一考核为综合考核
新的评价体系,应放弃原来那种单纯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考核,而要转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综合评价。既要有期中、期末的总结考核,也要有天天、周周、月月的过程考核;既要有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考核,也要有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方法、效率考核等;既要有学生课本、课堂的学习能力的考核,也要有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考核。比如文学名著的赏析,既可以客观试题的形式考核相关的常识点,又可以主观试题的形式指导对作品的挖掘;既可以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来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开放性地让学生来改编名著进行表演,让他们在改编中理解人物、环境、情境以及思想内涵,在表演中提高体味生活、欣赏作品的能力。这就是一种综合考核。
(二)变单一笔试为“口笔”兼顾
关于“语文”,叶圣陶曾说过:“彼时国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那么语文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双向能力。过去我们是只见“文”不闻“语”,片面强调“文”的教学,考查考核几乎更是全“文”。许多学生卷面成绩优异,可是开起口来吞吞吐吐、思维混乱、语无伦次。在现今这个开放的时代,口语表达的作用尤为突出,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份额,在考核中,在传统的笔试之外加上口试也就成了必须。
综上所述,只有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渠道、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大胆改革,才是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出路。
关键词:语文;课程改革;理念;教材;教法;拓展;考核
语文课“是中等职业院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它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独立审美情趣、学会社会人际交往、提高人文素质与职业素养的基础,对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目前,职业院校都在大规模地进行课程改革,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这些改革大多数侧重在专业课程上,文化课的课程改革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始,而文化课教学表现出的一些状况又着实令人担忧。语文的教学亦如此,无论是教材的选择、教学的实施,还是教学方法、考核办法,都与之前没有多大区别,相较于专业课程改革,相较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改革,都有很大的差距,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但有一点必须强调,语文课程改革,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不能轰轰烈烈走形式,而应该要潜下心来,从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行之有效地开展这项活动。
一、打破传统观点,更新教育理念
过去,职业院校在语文教学理念上一直存在两种偏颇:一是忽视语文教学的功能,甚至有人认为语文课可开可不开,他们的理由是职业院校重“技”,语文教学与专业没有多大关系,是浪费课时,因此语文课就成了各种专业课间的一种调剂,有时更用来填补专业课安排剩余下来边边角角的空缺。二是语文课是“公共课”,无论什么专业,什么学历起点,什么学制都可以是共通的教材、教法、考法,都是老师字、词、句、章地“嚼烂”,学生听、记、背、考地循环,而语文综合能力能有多大的提高,似乎不在考虑之内。
现在,我们要进行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必须从打破传统观点、更新教育理念入手,重建语文教学模式。过去把语文教得太“语文”,现在我们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有意识地增加其文化积淀,充实其文化底蕴,提升其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过去的语文教学侧重知识传授,现在我们不仅要发挥语文课程开放性的特点,而且要发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过去的语文教学,都有点“照本宣科”,现在我们要充分利用当今社会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学、用语文的快乐,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点
一本语文教材全校通用,一张卷子全校统考,语文课是“公共”了,但效果却弱化了。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提升其语文能力,突出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实中一本通的语文教材不可能针对或涵盖所有专业特点设置内容,也不可能一个专业开发一种语文教材,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要求各系部的语文教师都要以专业为突破口,寻找一种途径,巧妙地把语文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这样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是有用的,语文是有趣的,是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践和思考,我们发现以现有的教材为基础,整合、优化出贴近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的教学内容,变“教材”为“学材”,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一)立足院系特点优化学材,不同专业不同角度
同样的内容,在不同专业讲授,我们可以做不同角度的设计。叶圣陶的《苏州园林》是说明文的名篇,文章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的堆叠配合、花草树木的选择搭配、近景远景的层次设计以及各角落细节、色彩调配等角度介绍了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这样一个内容,在不同系部讲授时,就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进行设计,从不同专业角度来进行教学。例如,在“建筑设计”专业担任语文教学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通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课件制作,在这个制作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对苏州园林的设计特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完成语文学习的同时,他们也掌握到了苏州园林的设计精髓。再如在“旅游专业”授课的老师,可以做这样的设计,在完成语文课的基础教学后,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绘制导游图,撰写导游稿,然后进行模拟导游,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专业能力、语文能力都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结合专业方向整合学材,不同专业不同取舍
同样的内容,在不同专业讲授时,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取舍增删。“合同”是应用文单元的一节重要内容,其中有些内容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都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如“聘用合同”、“房屋租赁合同”等。这类合同,每个系都应该作为重点讲授,教师多讲,学生多练,还可以师生一起多元涉猎,收集资料,以保证“熟能生巧”。这种广普性的学习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就应该进入延伸学习了,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特色,进行针对性的提高学习。如“室内装饰”专业的可增加“家居装修工程合同”的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可增加“商品购销合同”的学习,“物流”专业的可增加“仓储合同”、“运输合同”的学习。反之,有些合同,有些专业就可以一带而过,淡化处理,甚至索性不讲,如“运输合同”之于“动漫专业”,“委托合同”之于“机电专业”等等。这部分内容我们必须做一个科学的选择分配,该详的详,该简的简,该增的增,该删的删。
三、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
过去的语文课,老师总是担任一号角色,课前精心撰写讲搞,课上细致入微地讲析,掌握着课堂的话语权,这种嚼烂了喂的做法,使得学生没有主动思考与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渐渐地学生也就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了负担。现在我们要变教师唱独角戏为师生有效互动,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探究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依然需要老师的精细分析、精辟论述、精彩点拨。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既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讨论,也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师生的共同协作、共同探究。这样的“教学相长”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和学习能力。下面试以《项链》一文的教学来说明这一做法。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材已有过多种版本,而《项链》是多个版本都录用的一篇名文。结构布置巧妙,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再加上教者的精心设计,讲授起来也颇能吸引学生,但细究起来就会发现,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学生的所得究竟有几何?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揭示悲剧成因,鉴赏艺术手法,讲多少遍都是这个套路。现在再讲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首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感受作品的精巧构思,同时完成“你认为造成玛蒂尔德悲剧命运的原因是什么?”的思考,引导学生从人物的社会地位、社会风气、个性几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要求学生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发散性的讨论——“如何看待奢侈享乐、拜金的社会风气?”“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厄运?”“爱美心与虚荣心之辨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引导学生理解到名著的精髓,又启发学生积极向上地生活,对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说,就有了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拓宽学习渠道,引导自主学习
职业院校的语文课程改革原则,是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强化服务专业课程功能。这就凸显了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和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不仅要重视“学得”,更要注重“习得”。我们要将课堂内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当代社会所提供的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多渠道、多方向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体验学用语文的快乐。
(一)引导学生利用丰富资源,探究学习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阅读中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怎么处理,以往都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其他学生帮助解答。这样做,就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从现实生活中去体验,进而寻求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从多元的立体的渠道去收集丰富的信息支撑他们的创新思想。当学生自发地去解决一些靠书本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会很有兴致,于是他们就会积极合作,就会才思敏捷,从而始终处于一种自主探究的状态。
(二)帮助学生拓展实践平台,自主学习
要培养语文能力,课堂教学是有限的,还要开辟更广阔的第二课堂。比如演讲、朗诵比赛,这会让学生在改变语音面貌、提升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比如主题征文,既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又能为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一个绝好平台;比如课本剧、生活剧汇演,既能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增强社会观察力,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当然,这都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凡此种种,都能让学生在语文的“习得”路上学到真知识,掌握真本领。
五、重建评价体系,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进行语文学习的评价也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长期以来,考试分数是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学生成绩又是测评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这就使得教师、学生都把考试高分当作追求的目标。这样的教育质量观势必会导致忽视甚至放弃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重新构建语文课程评价体系,科学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变单一考核为综合考核
新的评价体系,应放弃原来那种单纯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考核,而要转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综合评价。既要有期中、期末的总结考核,也要有天天、周周、月月的过程考核;既要有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的考核,也要有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方法、效率考核等;既要有学生课本、课堂的学习能力的考核,也要有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的考核。比如文学名著的赏析,既可以客观试题的形式考核相关的常识点,又可以主观试题的形式指导对作品的挖掘;既可以用闭卷考试的形式来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开放性地让学生来改编名著进行表演,让他们在改编中理解人物、环境、情境以及思想内涵,在表演中提高体味生活、欣赏作品的能力。这就是一种综合考核。
(二)变单一笔试为“口笔”兼顾
关于“语文”,叶圣陶曾说过:“彼时国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那么语文课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双向能力。过去我们是只见“文”不闻“语”,片面强调“文”的教学,考查考核几乎更是全“文”。许多学生卷面成绩优异,可是开起口来吞吞吐吐、思维混乱、语无伦次。在现今这个开放的时代,口语表达的作用尤为突出,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的份额,在考核中,在传统的笔试之外加上口试也就成了必须。
综上所述,只有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的专业发展为本,进行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渠道、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大胆改革,才是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改革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