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短暂而深邃的人生(下)

来源 :善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sn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黄土地上的人民,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他们身上,凝结着朴素的先进思想,这是特定社会历史、特定陕北地理形成的。黄土高原贫困、沉郁、顿挫的特征,让常年生活在此的陕北人的文化性格丰厚而内敛。他们的行为所显示出来的、更多更内在的元素是凄然、悲壮的,也是清峻、苍凉的。千百年来积淀下的质朴、善良的品格,勤奋劳作以及甘于受苦的精神,“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深深地影响着生于此长于此的路遥,并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示。
  《人生》出版后、在全国引起很大轰动。路遥本可以带着这份荣誉安逸地生活,不必过劳、拼命地写作,但他却未就此止步。相反,他害怕无法超越、觉得“痛苦极了”。他逃离喧嚣,回到陕北家乡,把自己“丢”在沙漠里思考了好几天,并郑重决定创作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
  路遥作品的核心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农民的持久关注,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恰是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也是群体缩影。小说里的主人公试图通过自身奋斗打破宿命、改变命运,这显然契合了农民的心理需求。 “三农问题”至今仍是热点话题,可路遥早在1982年他的中篇小说《人生》里就提了出来。而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反映了从“文革”后期的1975年到改革开放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展示了那个时期中国农民的渴望、追求以及为改变命运的不懈努力,或者说是中国农村青年的奋斗史。农村题材为他所熟悉,更为他所关注。也正是对底层人民的热爱和关注,才使他获得了更多的尊重。面对最朴素的人,路遥坚守最基本的现实主义文学精神,选择了最朴素的写法,表现切切实实的生活世相。
  与路遥共事七年,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认知都有。但要真正考察清楚,并且呈现出最接近真相的路遥人生面貌,并非易事。我没有走捷径,从头做起。从2009年开始,我重读路遥的所有作品和研究资料,计划性地走访他的亲朋旧友,调阅他的个人档案。2010年初春,我还耗费时日地重走了一遍“路遥辗转陕北”的创作之路,一路走、一路体验、一路采访,感受至深,收获也很大。
  在走访过程中,让我感动的细节很多。在去陕北的一路上,路遥的生前好友或热爱他的朋友,纷纷给予我最大的帮助。
  在路遥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与矿工一同下井的铜川鸭口煤矿,矿领导陪我一起下井,之前,他们是不允许女性下井的。我还翻拍到一张路遥身穿破旧的矿工服与矿工聊天的照片,这是一位煤矿摄影爱好者王清林的作品。这位有心人“第三只眼”的捕捉,让我们看到了路遥当年体验生活的真实形象;我还见到了《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煤矿工人安锁子的原型。老实、质朴的安锁子只听说路遥写到他,还用了他的真名,却始终不知道将他描写成了什么样。
  在延安期间,我连续两天去年逾古稀的文学前辈曹谷溪老师家中拜访,他也给予了我许多帮助。
  2011年3月,我在清涧尚未正式开馆的“路遥纪念馆”,巧遇路遥三弟王天云。我在米脂挂职期间,每次往返的途中,都去清涧王家堡路遥老家的窑洞,看望路遙的生母。这回走访,我再次来到路遥的老家,他的生母因脑溢血已昏迷多日,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几天后,我返回西安时,老人去世的噩耗传来。
  亲历现场和第一手资料使我在撰写《路遥传》时,在史料方面,刷新了现有的考证和研究成果,补充、完善和深化了以往人们对路遥及其创作的认识。
  待一切准备就绪,我以为可以轻松动笔时,突然胆怯了。一方面,所有的生活细节和素材纷至沓来,我不知该如何下笔;另一方面,我感到有点自不量力,竟然为路遥作传。
  在路遥刚去世时,我曾写过一篇纪念文章《我要和你重新交往》。他短暂的一生孤独、寂寞,这固然与他的天性、经历及始终追求的崇高有关,但也是因为有许多如我一样,敬仰又远离他的人,使他处于孤独之中。路遥的周围有许多人,只是怀着崇敬随其身后。如我一般,缺少孩子般的稚气,与他手拉手同行,而这正是路遥渴望得到的一一他一生都在追求崇高境界,但同时,也在追求着平凡、普通。我曾想象着,如果可能,不再怯怯地叫他老师,我会说,“路遥,我要重新和你交往。”我想他听了,一定会宽慰地、真诚地、无声地笑起来。他会说,这也是他渴望的。
  但是,当我真正面对路遥、面对他42年短暂生命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时,我知道,即使我重新和他交往,仍会和大多数人一样,依然是心怀崇敬、追随其后。因为,与同时代作家相比,在对中国转型期社会变化的思考上,路遥跨越了一大步,普通的我们始终无法与他同行。而我又怎能写好这么一个不平凡人的内心世界呢?
  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路遥的人生实在太短促了,因此也更具悲剧性。我不仅被他的文学创造所吸引,更为他的悲剧人生所震撼。作为亲历者,我目睹了路遥为文学理想拼搏乃至最终倒下的悲壮历程,而他的政治情怀和文学情怀,正是路遥精神世界的核心。我试图从路遥个人成长道路、生存处境出发,从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人手,还原一个世俗人生和文学人生相互交融、相互印证的真实的路遥。
  我不想遵循传记通常的写法,刻板地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流水账式的叙述。当想到1992年国庆假期,最后一次在西京医院见到路遥时的情景,我知道该如何写第一章了。“七号病房”里,骤然间身体瘦小的路遥,对我的冲击太过强烈了。而宠爱女儿,可以为女儿摘星星、摘月亮的路遥,慈父形象又是如此深刻!于是,这两章成为我进入路遥世界的开始。然后,将历史沿革变化的线索和路遥文学人生的发展轨迹内含在专题性、板块化的叙述之中,既相对系统和完整地展示了他的人生过程,同时凸显了那些决定他命运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关系,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紧密,但又相对完整、独立。
  比如路遥的身世和成长,他在“文革”中的特殊经历,和北京知青的交往,与林达的婚恋,最后的日子等等,多是鲜为人知的,有些于我也是全新的认知内容。这些经历,对路遥的人生和创作产生过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以往,我们对路遥的内心世界和文学世界的解读存在着一些疑惑、我笔下的《路遥传》,会得以一定程度的澄清和解答。还有一些内容,是我无法澄清和解答的,比如路遥对疾病的回避,他的坚韧与脆弱。但这就是血肉之躯的路遥,这就是作家路遥。他是坦荡的,也是神秘的。一个坦荡的路遥,加上一个神秘而城府很深的路遥,才构成了文学的路遥主调,以及与复调相融的多姿多彩。
  为路遥作传的过程更像是对一个生命的追溯,我时时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感染着。无论顺境或逆境,路遥都能保持一份淡然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追求,这种精神用伟大来形容并不为过。创作《路遥传》后期,当写到路遥忍着病痛做完了想做的事情,背起行囊“回陕北”的时候:当路遥这个硬汉子面对兄长般的挚友曹谷溪突然间号啕大哭,包裹在坚实盔甲中的他,展现柔软脆弱的时候;当“最后的日子”残酷到来时,我曾几度哽咽、几度落泪。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旅程。我们既无法选择起点在何时何地,也无法选择搭上哪班车。一切来得都非常偶然,而终点又是不用期待的。史铁生说过:“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偶然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短短的一生旅程,其实如流星般一闪而过。而有些人将短暂的人生旅程,又作了调整,如路遥,他乘坐的是特快列车,不容在旅程中浪费一丁点儿的时间。左边的群山,右边的平原;近旁的小溪,远方的大海,似乎对路遥都无法形成诱惑。他只埋头做一件事,这件事,他说要在四十岁之前完成。他果然完成了,他对得起自己的承诺,却对不起自己的生命。他的人生旅程被压缩为四十二年。
  没有时间看风景的路遥,永远成为了别人眼中迷人的风景。虽然,在物理意义上,他的生命已经结束了,但从精神价值来看,他会永远活着。他无疑是文学沙场上一个“夸父”式的勇士,他的人生有着最灿烂的生命收获和价值回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一部《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为路遥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路遥应该没有留下什么遗憾,因为路遥的生命延续在他创造的文学世界里。今天,路遥的作品还在激励着无数年轻人不懈地奋斗着,尽管奋斗的内容不一样了,但只要有人,这种奋斗就不会停歇。
其他文献
温和却有力量,谦卑却有内涵;把失败当寻常,把成功当恩赐;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知世故而不世故,会讲究也能讲究;未必同意对方观点,但能理解对方难处;认清了生活本质之后。依然对生活充满热爱。不随意评价别人,不试图改变别人  什么叫见过世面?就是学会尊重,接纳不同。  有很多人,就是没学会尊重和接纳不同,一切以自己的喜好和判断为中心。  见过世面的人,知道世界很大,活法很多,要接受跟自己不同的人
期刊
养儿方知父母恩  “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曾经历过叛逆的阶段,把父母的金玉良言当做耳旁风,认为父母生养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但是真的自己有了孩子,才越来越知道父母的含辛茹苦,越来越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  养是会意字,甲骨文由“羊”和“攵”两个构件组成,表示手持牧杖、牧鞭来牧羊,其造字本义即为放牧羊群。金文的养跟甲骨文一脉相承,也是一个表示手持牧杖或者牧鞭来牧羊的
期刊
近日,相声演员张云雷发文,为相声中的不当内容致歉。此前有网友发现,张云雷和杨九郎的相声中曾出现“大姐嫁唐山,二姐嫁汶川,三姐嫁玉树”“去部队慰安”等内容,引起巨大争议。  上述不良词句出现在相声里,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众所周知,三大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重大伤害和损失,成为国人心中难以抹去的阴影和伤痛。每年5月12日亦被国家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以纪念不幸遇难的国民,提醒预防灾害。至于“慰安妇”,则是日军
期刊
我们必须衷心地向各个國家、各个阶层的人们发出呼吁,无论是伟人们还是最贫困的劳动者。因为所有的人都能在各自的领域里,用不同的方式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来帮助开展慈善工作。  一一亨利·杜南(红十字会创始人)  人人关注并参与公益慈善。让公益慈善成为公民生活、公民文化和公民精神的重要载体,鼓励更多的市场力最参与公益慈善,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慈善和社会创新。  一一王名(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
期刊
身体是不会说谎的,它忠实地帮我们贮存所有的情绪,生病是在提醒我们要看到心,看到情绪。  高明的医生在你体内  郝万山教授说:“人渴了要找水喝,饿了要找饭吃,这都是人体的自调机能在发挥作用。这不仅是中医的思想,也是现代医学的观点。”  现代医学之父,2500年前的希波克拉底说:“疾病的痊愈是要通過自身的自愈力,医师只是在旁协助而已。”  所以说,真正高明的医生不在医院,而在你的身体之内;最珍贵的灵丹
期刊
5月6日,安康市首家“盲人听书点”开通,永庆盲人医疗按摩所的7名盲人读者喜获智能听书机,并签订了《借读协议》。这标志着安康市图书馆盲人阅览室的馆外延伸业务,又以智能阅读方式迈开了新的一步。  安康市图书馆盲人阅览室是为普及全民阅读,于去年9月建立起来的,虽仅有20平方米的房子,但它被冠名为“中国盲人图书馆安康市支馆”。在这里,安康的盲人书友享有与首都盲人朋友同样的海量资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从
期刊
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5月16日在广州举行。峰会由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各慈善组织共同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0位热心公益人士汇聚一堂,共议“理性公益、科技向善”。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广东省副省长张虎出席峰会并致辞。峰会上,陕西省慈善协会荣获“2019年度活力慈善代表”荣誉称号。  陕西省慈善协会组团17人参会。副会长赵浩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陕西省慈善协会4年以来在网上推荐项目上千个,募
期刊
江西上饶某小學,一名年仅十岁的男孩被同班女孩的父亲刺死,一片痛心的舆论氛围中,一些另类声音格外刺耳。  有消息称,死者与同桌女孩曾产生纠纷,并疑似打伤过女孩;女孩父亲长期向男孩父母讨要说法无果,于是走极端杀人。一些自认为“正义感”爆棚的网友,立马根据这些“蛛丝马迹”,脑补出一段“校园霸凌”的故事,表示“家长不教育,社会来帮你教育”,直言男孩“死有余辜”。而更为可怕的是,观点竞获不少赞同。  何其无
期刊
5月13日,陕西省级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援助工作培训班在西安舉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高巨会,省慈善协会副会长张文亮及各市、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市级慈善协会负责人共18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对基金援助对象、援助类别及补助标准、申请材料及基金审批流程操作实施细则,作了详细说明和辅导。  高巨会在动员讲话中强调、对退役军人特殊群体的援助,是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
期刊
今年“六一”,陕西各地纷纷开展了“童心筑梦·爱暖明天”为主题的向两万名贫困儿童送爱心慈善联合大行动,这是陕西省慈善协会联合市县慈善协会和有关部门及爱心企业共同实施的“三大节日”传统慈善品牌项目之一。  从2002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8年,累计对全省37多万名贫困少年儿童和数百所小学进行慈善帮扶,深受社会各界的称赞。  西安举办“圆梦六一”第六季公益慈善活动  5月30日,由西安市慈善会、西安大明官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