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分析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讨论颈性眩晕发病的相关因素,指导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以颈性眩晕为主诉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患病组,同时选择医院内60例无颈椎及前庭相关疾病者设定为非患病组,其中患病组年龄12~70(46.40±10.91)岁,男25例,女50例;非患病组年龄22~60(43.78±7.75)岁,男19例,女41例.对两组受试者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s
【机 构】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脊柱外科,山西 太原03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分析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讨论颈性眩晕发病的相关因素,指导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以颈性眩晕为主诉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定为患病组,同时选择医院内60例无颈椎及前庭相关疾病者设定为非患病组,其中患病组年龄12~70(46.40±10.91)岁,男25例,女50例;非患病组年龄22~60(43.78±7.75)岁,男19例,女41例.对两组受试者行前庭诱发肌源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s)检查,收集VEMPs的数据资料,对比分析其结果;将颈肌源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oked mogenic ptential,cVEMP)异常的患者根据轻中重3级分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VEMPs与颈性眩晕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患病组颈性眩晕严重程度:轻度33例,中度34例,重度8例.cVEMP检查:阳性62例,阴性13例,其中轻度13例,中度33例,重度16例.非患病组cVEMP检查:阳性4例,阴性56例.(2)对两组cVEMP等级比较,患病组等级高于非患病组(P<0.001),可以认为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之间存在相关性.(3)对患病组组内进行cVEMP等级与颈性眩晕等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检验,相关性系数为0.68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两指标具有较高程度的相关性.结论:应用前庭诱发肌源电位评价颈性眩晕与前庭功能的关系具有可行性,且对于颈性眩晕的患者,其严重程度越高,前庭诱发肌源电位的阳性率则越大,进而表明其对前庭功能的影响也越大.对于颈性眩晕患者的治疗,应以颈部康复治疗加前庭功能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其他文献
传统的临床医技学课程教学只是课堂讲授,对于西医基础薄弱的中医院校学生来说,单纯依靠课堂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掌握临床阅片技能,因此不适合中医院校临床医技学课程的教学,基于此,文章对本院中医学专业国维班临床医技学课程教学实行临床课程内容整合,即“课堂理论教学”和“临床PACS实践阅片教学”相结合,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
随着世界科技发展,社会经济文化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显现.国际化已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重要的发展趋势,而本科生联合培养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模式.文章对比国内外口腔医学教学体系、课程设置、资格考核等人才培养环节,以期为提出更优化的中外口腔医学本科生联合培养方案提供思路.
在感染与防御整合式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把感染与免疫相关基础、临床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以PBL临床案例为导向,开展小组讨论式教学,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全面掌握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临床、治疗和综合防控,提高感染与防御整合课程的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临床医学的分工分类越来越细化,对于各个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各科诊疗水平的飞速提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然而这样的医疗模式势必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缺乏针对患病个体的整体性、综合性、一体化预防诊疗能力,从而很难实现第一时间为个人、家庭乃至社区提供有效全面的医疗保健服务的目标.基于此,文章对于国内外全科医生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与寰枢关节失稳的相关性.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0例门诊就诊的颈椎曲度异常的患者(颈曲异常组)进行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与寰枢关节失稳的相关性研究,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18~42(30.62±5.83)岁;匹配同期门诊就诊的颈椎曲度正常的患者(颈曲正常组)53例,其中男23例,女30例,年龄21~44(31.98±6.11)岁.103例患者均拍摄颈椎侧位和张口位X线片,测量并记录颈椎曲度和寰齿侧间距差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研
临床师资是当代医疗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力量,其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医疗人才的培养质量.西澳大学医学院及其他欧美国家对系统化培养与提升医师临床教学能力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对我国医师培养过程的完善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发挥医教协同作用,探讨贯穿于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符合教育科学规律的系统化提升临床教学能力可能路径,是医学教育中应关注的重点.
目的:探讨单体位下斜外侧入路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机器人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7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传统OLIF联合后路透视经皮置钉内固定组(传统组)和OLIF联合机器人辅助后路内固定组(机器人组).传统组33例,其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44~82(59.7±9.1)岁;机器人组34例,其中男7例,女27例,年龄45~81(61.
目的:探讨侧卧体位下机器人辅助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6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例,男4例,女4例;在侧卧位下行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年龄55~85(66.25±9.42)岁,病程(4.00±0.76)d;TH 2例,T122例,L13例,L21例.对照组18例,男6例,女12例,患者在俯卧位下行常规经皮
目的:建立下颈椎(C3-C7)两节段椎体次全切后的前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anterior cervical transpedicular system,ACTPS)的固定模型,为下颈椎前路重建提供一种内固定手术的有限元建模方法.方法:采集1名30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颈段(C1-T1)的CT数据,应用Mimics 10.0、Rapidform XOR3、Hypermesh 10.0、CATIA5V19、ANSYS 14.0软件建立下颈椎(C3-G)三维非线性的完整模型作为完整组.记录完整组模型的单元数和
目的:探讨Renaissance机器人导航系统在胸腰椎骨折微创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后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置钉方式的不同分为机器人组及徒手组,机器人组采用机器人导航辅助置钉,徒手组采用传统徒手置钉法置钉.机器人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3~69(45.05±11.81)岁;T11骨折1例,T12骨折2例,L1骨折10例,L2骨折6例,L3骨折1例.徒手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6~65(43.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