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鹰潭广袤的乡村田野上春意盎然。“产业下沉”车间里留守妇女们笑语盈盈,乡村旅游点上“打卡”游客流连忘返,稻田里轰鸣的农机忙着修整沟渠……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徐徐铺开。
近年来,鹰潭市委、市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鹰潭市乡村振兴“1+8”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鹰潭市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18-2022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城乡融合,产业富民,乡村事业甜起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关键。2019年底,鹰潭市全域列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是鹰潭逐梦沃野的一次良机。为此,市委、市政府聚焦乡村振兴,围绕城市功能向农村延伸、城市服务覆盖农村、城市发展带动农村等方面持续发力。
加快推进城乡供水、公路交通、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一体化,不断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改革,加快教育联合体、“十五分钟文化圈”等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大市场,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市场化流动……
城乡间的融合发展,带动了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乡村产业的兴旺。农民在家门口,纷纷转型为企业家、农民工、农场主、个体工商户……
在余江区平定乡沙溪村渐湖口村小组,绿色的原野和白墙灰瓦的民居中,一栋崭新的厂房特别醒目,这就是当地因地制宜打造的“产业下沉”扶贫车间。走进车间,几十名当地农民正在各自工作台前忙碌。如今,在余江区,这样的扶贫车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20年,鹰潭在全省创新实施“城乡融合助农信贷通”,与九江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九江银行“十四五”期间将为该市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发展民宿经济授信60亿元;与京东、抖音等知名电商平台签署合作协议,全年全市农产品实现网络销售1.5亿元,同比增长126%;全年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省级田园综合体1个,4个品牌获2020年江西省农业品牌百强称号,规模以上休闲观光农庄160多个、农家乐490余户……随着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断加快,该市现代农业也驶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已创建1个国家级、1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1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崛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2家、农民合作社2589家、家庭农场1143家,34个省市级贫困村已全部退出,农民增收路子越来越宽,日子越过越红火。
改革创新,科技赋能,乡村治理强起来
改革创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向改革要动力,这是敢为人先的鹰潭人民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毅然选择。
2015年3月,余江作为全国15个之一、江西省唯一一个试点县,率先在全域范围内推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如今,鹰潭已全域一体推广宅改试点工作,全市2919个村小组开展了宅改试点,城市规划区外覆盖率已达97.2%,退出闲置宅基地7.82万宗,可保证10至15年的建房用地需求。
2018年6月,鹰潭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如今,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初步构建了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平均达15万元以上,超过50万元的有19个。
2020年7月,鹰潭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同年10月,全省首宗异地调整入市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余江被摘牌。昔日农村的零散“闲地”,变成了产业发展的“热土”。
创新的“3651890”党群综合服务平台、物业进乡村、民事村办、村事民办等做法不断完善,村级便民服务点实现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余江“三治结合”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20个典型案例之一,被确定为全国9个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之一……
作为“03专项”试点示范核心基地,在乡村振兴路上,敢吃螃蟹的鹰潭人民在向改革要动力的同时,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向科技创新要活力。插上科技的“翅膀”,鹰潭乡村振兴中处处洋溢着“智慧”的芬芳。
早在2017年,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智慧农业项目落户鹰潭。邓家埠水稻原种场成为最先感受到物联网魅力的农业项目。到2020年,全市已有6家农业企业被认定为全省物联网示范企业。如今在鹰潭,普通农民操控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已不足为奇,“智慧雪亮”工程实现全覆盖并在全省推广,“智慧护路”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十大解决方案……依托科技的力量,鹰潭在乡村治理上变得更为精准高效。
新风扑面,留住乡愁,乡村风景美起来
烟笼水、月笼沙,青石板、油纸伞……江南小城的温婉是骨子里的。在鹰潭,浸润千年的水墨乡愁早已和青山绿水、白墙黛瓦融为一体。鹰潭百姓深知,乡村振兴与“诗和远方”的拥抱,才是最柔软、最动人的拥抱。
为了让这片山水更秀美、让这片家园更宜居,四年来,鹰潭已累计完成3225个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并按照“四精”建设要求和乡村旅游点的标准,打造了“三线三片”(白鹤湖大道、贵塘公路、320国道杨溪段沿线,白鹤湖现代农业示范片、雷溪现代农业示范片、杨溪现代农业示范片)和58个精品示范点。全市386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23个乡镇开展了“物业进乡村”试点,443个一类村庄全部纳入省“码上通”平台。全市垃圾处理率100%,农村改厕完成17万户,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1个。贵溪市、余江区成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试点)县。
乡村变得更美、更干净了,农村百姓在留住淳朴民风的同时,变得更文明、更和谐了。
2019年七夕节前夕,余江32对新人集体举行婚礼。这是余江区首届集体“零彩礼”婚礼。一时之间,抵制“天价彩礼”,卸下“甜蜜负担”,迅速在当地农村蔚然成风。
不仅在余江,如今在该市各地乡村,深入挖掘家规、家风、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弘扬文明乡风,正成为当地农村新时尚。当地韬奋文化、象山文化、血防文化等与传统文化一道,既为当地百姓构筑起了新的精神家园,又为乡村旅游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76个、村史馆70个;建成304个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5000余名老人吃上了“放心餐”。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邵猷芬
近年来,鹰潭市委、市政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不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鹰潭市乡村振兴“1+8”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鹰潭市乡村振兴实施方案(2018-2022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城乡融合,产业富民,乡村事业甜起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关键。2019年底,鹰潭市全域列入首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是鹰潭逐梦沃野的一次良机。为此,市委、市政府聚焦乡村振兴,围绕城市功能向农村延伸、城市服务覆盖农村、城市发展带动农村等方面持续发力。
加快推进城乡供水、公路交通、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一体化,不断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乡村医生“乡聘村用”改革,加快教育联合体、“十五分钟文化圈”等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大市场,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市场化流动……
城乡间的融合发展,带动了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乡村产业的兴旺。农民在家门口,纷纷转型为企业家、农民工、农场主、个体工商户……
在余江区平定乡沙溪村渐湖口村小组,绿色的原野和白墙灰瓦的民居中,一栋崭新的厂房特别醒目,这就是当地因地制宜打造的“产业下沉”扶贫车间。走进车间,几十名当地农民正在各自工作台前忙碌。如今,在余江区,这样的扶贫车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20年,鹰潭在全省创新实施“城乡融合助农信贷通”,与九江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九江银行“十四五”期间将为该市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发展民宿经济授信60亿元;与京东、抖音等知名电商平台签署合作协议,全年全市农产品实现网络销售1.5亿元,同比增长126%;全年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省级田园综合体1个,4个品牌获2020年江西省农业品牌百强称号,规模以上休闲观光农庄160多个、农家乐490余户……随着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不断加快,该市现代农业也驶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已创建1个国家级、1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1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崛起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2家、农民合作社2589家、家庭农场1143家,34个省市级贫困村已全部退出,农民增收路子越来越宽,日子越过越红火。
改革创新,科技赋能,乡村治理强起来
改革创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向改革要动力,这是敢为人先的鹰潭人民在乡村振兴路上的毅然选择。
2015年3月,余江作为全国15个之一、江西省唯一一个试点县,率先在全域范围内推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如今,鹰潭已全域一体推广宅改试点工作,全市2919个村小组开展了宅改试点,城市规划区外覆盖率已达97.2%,退出闲置宅基地7.82万宗,可保证10至15年的建房用地需求。
2018年6月,鹰潭市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第三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如今,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初步构建了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所有行政村经营性收入平均达15万元以上,超过50万元的有19个。
2020年7月,鹰潭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同年10月,全省首宗异地调整入市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余江被摘牌。昔日农村的零散“闲地”,变成了产业发展的“热土”。
创新的“3651890”党群综合服务平台、物业进乡村、民事村办、村事民办等做法不断完善,村级便民服务点实现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余江“三治结合”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20个典型案例之一,被确定为全国9个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之一……
作为“03专项”试点示范核心基地,在乡村振兴路上,敢吃螃蟹的鹰潭人民在向改革要动力的同时,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向科技创新要活力。插上科技的“翅膀”,鹰潭乡村振兴中处处洋溢着“智慧”的芬芳。
早在2017年,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智慧农业项目落户鹰潭。邓家埠水稻原种场成为最先感受到物联网魅力的农业项目。到2020年,全市已有6家农业企业被认定为全省物联网示范企业。如今在鹰潭,普通农民操控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已不足为奇,“智慧雪亮”工程实现全覆盖并在全省推广,“智慧护路”入选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十大解决方案……依托科技的力量,鹰潭在乡村治理上变得更为精准高效。
新风扑面,留住乡愁,乡村风景美起来
烟笼水、月笼沙,青石板、油纸伞……江南小城的温婉是骨子里的。在鹰潭,浸润千年的水墨乡愁早已和青山绿水、白墙黛瓦融为一体。鹰潭百姓深知,乡村振兴与“诗和远方”的拥抱,才是最柔软、最动人的拥抱。
为了让这片山水更秀美、让这片家园更宜居,四年来,鹰潭已累计完成3225个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并按照“四精”建设要求和乡村旅游点的标准,打造了“三线三片”(白鹤湖大道、贵塘公路、320国道杨溪段沿线,白鹤湖现代农业示范片、雷溪现代农业示范片、杨溪现代农业示范片)和58个精品示范点。全市386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23个乡镇开展了“物业进乡村”试点,443个一类村庄全部纳入省“码上通”平台。全市垃圾处理率100%,农村改厕完成17万户,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1个。贵溪市、余江区成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试点)县。
乡村变得更美、更干净了,农村百姓在留住淳朴民风的同时,变得更文明、更和谐了。
2019年七夕节前夕,余江32对新人集体举行婚礼。这是余江区首届集体“零彩礼”婚礼。一时之间,抵制“天价彩礼”,卸下“甜蜜负担”,迅速在当地农村蔚然成风。
不仅在余江,如今在该市各地乡村,深入挖掘家规、家风、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弘扬文明乡风,正成为当地农村新时尚。当地韬奋文化、象山文化、血防文化等与传统文化一道,既为当地百姓构筑起了新的精神家园,又为乡村旅游植入了新的文化元素。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76个、村史馆70个;建成304个具备助餐等功能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中心,5000余名老人吃上了“放心餐”。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