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田径运动队群体凝聚力的特征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从建立在“距离”基础上凝聚力指数和群体人际吸引的密度等特征的角度,对我校田径运动队的群体凝聚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校田径运动队群体建立在“距离”基础上的凝聚力指数为0.663,运动队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吸引的网络密度是0.3636,人际吸引网络存在两个对凝聚力指数贡献最大的核心人物。认为:体育教师在平常的运动队训练中,对骨干的培养较为成功,运动队的群体凝聚力较大,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较多,群体较为团结。
  关键词 中学田径运动队 社会网络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9.090
  Our School Athletics Team Group Cohesion Features
  ——Based 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ocial Networks
  GUO Qiuxia
  (Quanzhou Huaqiao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Quanzhou, Fujian 362000)
  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 data,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tc.,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istance" based on the cohesion of the index and group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dens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gle of group cohesion I school track and field sports team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Our school track and field sports team groups set up in the "distance" based on the cohesion of the index was 0.663, between sports teams group members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of network density is 0.3636, interpersonal attract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network, there are two central figures of cohesion index. We think: PE teachers in ordinary sports team training, the training of the backbone of the more successful sports teams in the larger group cohesion, mutual recognition among the many members of the group, the group is more united.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sports team; social network; cohesion
  0 前言
  一个团体能否取得较好的绩效,跟这个群体的凝聚力无疑有着莫大的关系。一个内部成员较为团结,有着共同向心力的团体,其内部成员的归属感必然是较强的,成员间的人际关系也必然是较和谐、团结的,因而,这样的团队,其战斗力也将必然是较大的,而战斗力是一个团队获得较好绩效的前提,因此,关于团体凝聚力与团体绩效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对于群体凝聚力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由于其不同的研究目的,不同的研究立场,从而形成了对群体凝聚力不同的定义:Cross和Martin(1952)定义为群体对破坏性力量的抵抗程度。Libo(1953)定义为群体的吸引力。Lott(1965)将凝聚力定义为人际吸引等。
  从以上学者对于群体凝聚力定义的的研究可以看出,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的目的和具体的研究内容、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会采用不同的凝聚力概念,以使得研究的符合自己研究的情景。
  一个群体的凝聚力大小,是能够进行测量的。①而对于群体凝聚力的测量方法,由于对凝聚力概念的不同理解,因而在不同的研究情景和测量目的下,其测量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在体育运动领域里,最初应用的测量凝聚力的手段主要是借用测量其他社会团体的凝聚力的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图解法和测量法。②其中,图解法也称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既是一种研究范式,也是一种研究方法,是今年来在我国刚流行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用来测量和团体中的人际关系,如:互动密度、小团体分析、凝聚力分析等,并可对研究结果进行可视化,使得研究结果更为人性化,因此,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地采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运动群体的凝聚力进行测量,比较适合于对学校教育情境下的运动群体的凝聚力进行测量。
  对学校教育情境下的运动队群体凝聚力的研究,有利于体育教师在教学与训练中,有针对性地对运动队成员进行干预,以提高运动队群体的活力与战斗力。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校田径队群体的凝聚力特征进行初步的探析,以期能为体育教师提高我校田径队群体的绩效提供理论的支持。
  由于本研究的目的和特点,本研究倾向于采用Lott(1965)对凝聚力的定义,认为凝聚力是群体成员间的人际吸引。并由本研究是在学校情景下所进行的研究,因此,对我校田径队运动队凝聚力的测量,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研究对象:泉州某中学的田径运动队群体凝聚力的特征。(2)调查对象:泉州某中学的田径队运动员12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6人。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以“凝聚力”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并下载相关论文86篇,经分析后剔除与本研究无关的论文47篇,重点分析39篇,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查阅关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专著4本,学习关于人际互动的测量分析技术。(2)问卷调查法。根据社会网络分析关于整体网测量的特点,本研究自行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采用现场不记名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2份,回收有效问卷12,有效回收率100%。(3)数据统计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经典软件Ucinet6.0 for Windows对研究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Ucinet6.0 for Windows软件的距离分析、密度分析和netdraw程序的可视化功能,适合于对本研究所要分析的问题进行测算。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对群体凝聚力特征的分析,主要应分析群体建立在距离基础上的凝聚力指数,而由于我校田径运动队群体的凝聚力是通过队员间情感上的相互选择而表现出来的,因而,对我校田径运动队群体凝聚力特征的探析,还应了解运动队成员之间互相选择的状况。因此,本研究对我校田径队群体凝聚力特征的分析,主要分析建立在距离基础上的凝聚力指数和群体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人际吸引密度特征。
  2.1 我校田径运动队群体建立在“距离”基础上的凝聚力指数
  根据本研究对凝聚力概念的界定,在整体网中,距离不同于社会学或者物理学中的距离概念,它是指在图论意义上的距离,即两者之间在图论意义上的捷径长度。对我校田径队运动员凝聚力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12人捷径距离分析,结果如图1。
  图1显示了我校田径队运动员两两之间的“邻接”捷径距离,同时从图1可以还可以看出这些举例的平均值为1.75,所有成员之间的凝聚力指数为0.663。一般地,对于一个人际团体来说,凝聚力指数越大,说明该团体的内部凝聚力越大,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可度和归属感越强。因此,可以认为我校田径队的群体凝聚力较强。
  2.2 我校田径运动队群体成员人际吸引的网络密度
  根据本研究的运动队凝聚力的概念,为了了解我校田径队群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吸引程度,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计算机节点编码,得到我校田径队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吸引的数据矩阵,对数据矩阵进行密度分析,结果如图2。
  从图2可以看出,我校田径运动队群体成员之间人际吸引的网络密度是0.3636,标准差是0.481,参考其他的一些研究,③可以认为我校田径运动队内部成员之间互动较好,队员之间情感上的相互认同较多,队员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和谐,因而,这样的群体,其成员的归属感就会较强,不愿离开自己的群体,在群体遇到挫折时,队员之间也有可能通过这种情感上的认同而重现振作起来,成为一个有活力、有战斗力的群体。
  对我校田径运动队成员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如图3。
  从图3可以看出,我校田径队群体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网络表现出较大的内聚性,整个网络从总体上来说,有两个核心节点即节点8和节点2成为其中心势最大的节点,说明整个网络有两个核心人物的存在,这两个核心人物对于团队的凝聚力起着较大的作用。这个现象表明,体育教师对于该运动队内部骨干的培养很成功,2为骨干运动员能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体育教师在训练中,还应据需重视该群体中的这两个核心人物,加强对这两个核心人物的情感上的投资,以稳定这两个核心人物,毕竟,这两个核心人物对于群体凝聚力的维持和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研究结论
  (1)我校我校田径运动队群体的凝聚力较大。(2)我校田径运动队群体成员之间互动较好,队员之间情感上的相互认同较多,队员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和谐。(3)在我校我校田径运动队群体中,存在两个核心人物,体育教师在教学与训练中,应加强对这两位核心人物的情感投资。
  注释
  ① 俞克纯,沈迎选编著.激励·活力·凝聚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
  ② 杨勇著.我国优秀青少年篮球队群体凝聚力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7.
  ③ 陈向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在线协作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28-31.
其他文献
摘 要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015获批湖北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下,我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激发企业积极性,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共同发展、互惠双赢”共同开创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校企合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1.011  
期刊
摘 要 在旅游业已然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第一大产业,占到全球GDP的9%、全球就业率的10%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已经明确了“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那么,如何培养出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各类人才成为了一个热门且严峻的课题。本文将针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中艺术素质的重要性及艺术教育版块中的声乐教学做出了一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酒店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会计学”课程为例,分析了图解教学法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优势,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图解教学法与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应用。  关键词 图解教学法 问题导向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1.048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Grap
期刊
摘 要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以《涂膜铅笔硬度测定》为例尝试把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用于教学单元设计中,把教学内容模块化并引入单项考核和综合考核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跟踪分析。实践证明:本文所述教学过程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涂膜铅笔硬度测定。这种单元教学设计思路有望在以程序化操作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单元设计 模
期刊
摘 要 日前中共中央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提出要选聘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基层干部等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2017年前市地级以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师资构成逐步过渡到以兼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在税务系统教育培训中所起的作用日渐凸显,如何建设一支政治思想
期刊
摘 要 在已有相关的教育学研究中,有关教育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的观点有:研究教育、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研究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等。而在这些教育学研究对象之争中,主要是“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之争,但这并没有为教育学带来学术的繁荣。由此,反思当下有关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讨论,获得学界内有关研究对象的共识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由未完成到完成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艰难历程。  关键词 教育学 研
期刊
摘 要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之一,本文针对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学生,主要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课程考核等几个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为抓手,深入剖析了制约培训基地发展的若干因素,并对未来培训基地发展路径提出了试探性建议与对策。笔者指出:今后培训基地发展可尝试结合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规划,以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需求特征为切入点,深度调研产业链布局,广泛争取与地方政府、重点企业与行业协会之间合作,依托优势学科,整合社会资源,稳步发挥培训基地实用性与示范性作用。  
期刊
摘 要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校生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总体上基本和谐,但也有部分学生尚存在着人际关系紧张、障碍和矛盾。  关键词 大学生 寝室 人际关系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1.
期刊
摘 要 手机作为当代社会信息交流、资讯分享的主要工具,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论述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情况,分析了手机依赖的原因,提出了干预手机依赖的对策,对师范院校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和科学管理手机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手机依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