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单纯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只有当学生自己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精神,让学生学会思考、质疑,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正是当下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握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对于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课堂提问比重少、提问分层不当、提问不注重学生的不同思维层次、提问题难易不当等问题,要大刀阔斧进行改变。
赞科夫还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让学生会思考,要老师会引导。会提问,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桥梁。好的课堂提问能让一节课精彩纷呈,思如泉涌,灵感不断,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真理、陶冶情操、慎思笃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我把课堂上的好的提问技巧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提适量的问题,留足思维空间给学生。
有效率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探究。每一堂课上有问有答,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每一堂课上有问题的讨论,学习知识才会深入,每一堂课上有精彩提问,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日益增长。如讲《藤野先生》时介绍作者鲁迅,教者可以提以下几个问题:鲁迅的真实名字是?他有名的代表作是?中考名著《朝花夕拾》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人是?两分钟后请大家回答。看到学生忙碌的投入的回顾这些熟悉的知识点,有的学生已迫不及待的开始说答案,教者的目的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新、旧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由易到难,尽快投入新课学习。
当然,课堂并不是问答会,提问要适量。提问太多,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浮躁。对于教学的重难点,我的问题设计尽量控制在三到五个。如《藤野先生》这课的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和探究作者的爱国情感,难点是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我设计了三个大问题:第一,从“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第二,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仙台?为什么要弃医从文?第三,本文中可以看出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给5分钟边看书边画出关键句子,找出答案,组织好语言,小组讨论3分钟后请大家起来说。虽然只有三个问题,却要求学生投入到课本深究。规定了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有点紧迫感,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更容易把握课本上的重点内容。
2、 提符合实际的问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提出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每提一个问题先要考虑学生应答的能力。如让学生介绍鲁迅,全班大部分同学都会,可让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回答。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分析有点难度,则应让中等以上的学生来回答。
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问应深入浅出,让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懂。如《藤野先生》的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事件来分析,才会由易到难。另外,老师还可先引导思维能力强的同学积极发言,鼓励中等生学会找到思考的切入点,激励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学会理解。不放弃每个层次的学生,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才能保持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保证课堂效率。
3、提问方式多种多样,唤起每个角落的学生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激起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我经常让学生用“接力赛”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学生最怕的古文,所以,翻译古文时,我先点一个学生起来,,回答正确则让他点人起来,一个接一个,只要正确就有机会点人起来回答问题,尽量不重复点人。我在这个过程中负责给他们加油,鼓励他们不要掉链子,有时,一堂课上全班同学都回答了问题,这样,课堂上有笑声,有鼓励,有掌声,其乐融融。还让学生过了把当老师的瘾,活跃了学习气氛,公平照顾了教室里每个角落的学生,增加了全班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另外,我还巧妙的运用 “文字游戏”来设计问题。讲《五柳先生传》时,恰值第一节课,好多学生昏昏欲睡。当我讲到 “好读书,不求甚解”时,我这样提问——为什么五柳先生可以读书不求甚解?他可不可以读书求甚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读书不求甚解?如果我们和五柳先生一样读书不求甚解后果会怎样?请大家花三十秒把老师的问题读懂了再回答问题,如果你一个人理解不了,可以和同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立马来了精神,还有和同桌掰着指头探讨的。看似耽误了时间,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唤醒了学生,教学效率就提高了。
4、提值得辩论的问题,培养慎思识广的学生
巴班斯基曾说过:“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拓展知识和培养思维想象能力。每一堂课,在适当时引入一个有争论性的问题,让学生能轻松的独立思考,民主的各抒己见,平等的竞争辩论,能增加学生对重要知识的积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课堂上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很有感染力,在无形中渲染了学习的浓厚兴趣,何乐而不为!
讲《藤野先生》最后一课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道拓展题——藤野先生有没有看到鲁迅写的这篇文章呢?如果藤野先生看到了这篇文章,会有何感想呢?出自学生口中的答案多种多样,因此,总有你辩我驳,精彩纷争。那让人忍不住拍案叫好的回答,我大方肯定了他思维的敏捷,知识的宽广。对于为博得其他同学笑料的回答,我肯定了他积极的思考,更引导、鼓励他学会正确思考,这样,既保证了他的积极性,又让他学会慎思识广。这正是高效率课堂教学所需要的。
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积月累,定会收获累累硕果。
教育家狄德罗说:“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漫漫教学之路,要求我们在前人正确方法理论的指导之下,融会贯通,把理论与实践正确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找出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握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认知,完善自我素养,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
赞科夫还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让学生会思考,要老师会引导。会提问,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桥梁。好的课堂提问能让一节课精彩纷呈,思如泉涌,灵感不断,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真理、陶冶情操、慎思笃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我把课堂上的好的提问技巧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提适量的问题,留足思维空间给学生。
有效率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问题探究。每一堂课上有问有答,课堂气氛才会活跃,每一堂课上有问题的讨论,学习知识才会深入,每一堂课上有精彩提问,学生学习的兴趣才会日益增长。如讲《藤野先生》时介绍作者鲁迅,教者可以提以下几个问题:鲁迅的真实名字是?他有名的代表作是?中考名著《朝花夕拾》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人是?两分钟后请大家回答。看到学生忙碌的投入的回顾这些熟悉的知识点,有的学生已迫不及待的开始说答案,教者的目的也达到了——让学生把新、旧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由易到难,尽快投入新课学习。
当然,课堂并不是问答会,提问要适量。提问太多,会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浮躁。对于教学的重难点,我的问题设计尽量控制在三到五个。如《藤野先生》这课的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和探究作者的爱国情感,难点是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我设计了三个大问题:第一,从“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第二,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仙台?为什么要弃医从文?第三,本文中可以看出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给5分钟边看书边画出关键句子,找出答案,组织好语言,小组讨论3分钟后请大家起来说。虽然只有三个问题,却要求学生投入到课本深究。规定了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有点紧迫感,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更容易把握课本上的重点内容。
2、 提符合实际的问题,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提出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每提一个问题先要考虑学生应答的能力。如让学生介绍鲁迅,全班大部分同学都会,可让基础不太好的同学来回答。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分析有点难度,则应让中等以上的学生来回答。
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问应深入浅出,让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懂。如《藤野先生》的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事件来分析,才会由易到难。另外,老师还可先引导思维能力强的同学积极发言,鼓励中等生学会找到思考的切入点,激励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学会理解。不放弃每个层次的学生,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才能保持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保证课堂效率。
3、提问方式多种多样,唤起每个角落的学生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激起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我经常让学生用“接力赛”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学生最怕的古文,所以,翻译古文时,我先点一个学生起来,,回答正确则让他点人起来,一个接一个,只要正确就有机会点人起来回答问题,尽量不重复点人。我在这个过程中负责给他们加油,鼓励他们不要掉链子,有时,一堂课上全班同学都回答了问题,这样,课堂上有笑声,有鼓励,有掌声,其乐融融。还让学生过了把当老师的瘾,活跃了学习气氛,公平照顾了教室里每个角落的学生,增加了全班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另外,我还巧妙的运用 “文字游戏”来设计问题。讲《五柳先生传》时,恰值第一节课,好多学生昏昏欲睡。当我讲到 “好读书,不求甚解”时,我这样提问——为什么五柳先生可以读书不求甚解?他可不可以读书求甚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读书不求甚解?如果我们和五柳先生一样读书不求甚解后果会怎样?请大家花三十秒把老师的问题读懂了再回答问题,如果你一个人理解不了,可以和同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立马来了精神,还有和同桌掰着指头探讨的。看似耽误了时间,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唤醒了学生,教学效率就提高了。
4、提值得辩论的问题,培养慎思识广的学生
巴班斯基曾说过:“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拓展知识和培养思维想象能力。每一堂课,在适当时引入一个有争论性的问题,让学生能轻松的独立思考,民主的各抒己见,平等的竞争辩论,能增加学生对重要知识的积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课堂上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现象很有感染力,在无形中渲染了学习的浓厚兴趣,何乐而不为!
讲《藤野先生》最后一课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道拓展题——藤野先生有没有看到鲁迅写的这篇文章呢?如果藤野先生看到了这篇文章,会有何感想呢?出自学生口中的答案多种多样,因此,总有你辩我驳,精彩纷争。那让人忍不住拍案叫好的回答,我大方肯定了他思维的敏捷,知识的宽广。对于为博得其他同学笑料的回答,我肯定了他积极的思考,更引导、鼓励他学会正确思考,这样,既保证了他的积极性,又让他学会慎思识广。这正是高效率课堂教学所需要的。
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相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积月累,定会收获累累硕果。
教育家狄德罗说:“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漫漫教学之路,要求我们在前人正确方法理论的指导之下,融会贯通,把理论与实践正确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找出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把握提问技巧,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认知,完善自我素养,是我不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