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人们一直都在设计“灯具”,那么现在我们设计的则是“光”。灯光设计更是从营造空间氛围的位置直接晋升为空间的主体。我们已开始进入“体验”光而不是“使用”光的时代。在今年的米兰家居展上,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创客们的开关
在米兰家居展还未正式开幕之前,汤姆·迪克森(Tom Dixon)的新设计“Fin”以及“Etch”挂灯已成为各大设计网站和杂志的头条,同时还包括他在本届米兰家居展即将开辟的一块新沃土——MOST展区,在珍藏着达·芬奇所构想的直升机、潜水艇的科技博物馆举行。“这是交流‘大创意’、混沌能量以及沉思背后一切动机的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推进一种新的民主和革新,把所有与艺术、食物、时装、制造和交流相关的一切技术努力推进。”迪克森将此称为“震源”,希望那些设计中的全新力量——这包括各类新式技术、新构想或理念,更猛烈地摆在世人面前。其中Digital Platform是一间来自伦敦的公司,在MOST中,他们与迪克森合作,带来一场名为“Co-design Bar”的项目。它提供了便捷的3D打印技术,人们甚至可以在迪克森的设计上大动干戈:变换颜色和尺寸,或是加上一些新的细节。这些灯具大多棱角分明、结构复杂却清晰,每一盏都拥有独一无二的骨骼。
与此同时,一些新锐设计师完全摈弃传统的灯具设计理念,把灯光——更简单理解为一个器官,将设计的自主性交给用者。法国设计师吕克·贝叶萨特(Luc Beaussart)给出了关于灯具的最直白定义:有一盏灯泡和电线提供照明,其余的一切都可随机组合。所以他首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只简易支架,一粒小灯泡和电线,而剩下的——有大汤碗、金鱼缸、垃圾桶……支架的3只脚顶端则是3个夹口,可以夹住不同物件,由此灯罩形成了。同时因为铝制的支架便于弯曲,所以可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灯罩”。极其低廉的成本却可达成无限的创意和独一性,透露出年轻设计师关于消费者需求与设计的更直观看法。
光与双眸的对望
在欧盟带领下,许多国家已明文列出逐年禁用白炽灯泡的时间表,由于白炽灯泡每瓦能源仅产生15流明的亮度,将逐渐进入历史;而60年前诞生的荧光灯管,除节省能源外,其他诸多缺点及可能衍生的问题亦值得关注。在近两三年中,OLED(有机二极发光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这一光源模式开始成为设计师和制造商们的新宠,被认为“将成为节能及人眼与生理安全的最佳照明方案”。在今年米兰家具展上,许多以OLED为光源的灯具成为不容小觑的重要领域。它们大多造型干练简洁,却改变了“人眼”与“光”的关系。OLED意为整体为2毫米薄的灯片,迄今为止多数被用于MP3播放器的显示屏中。它的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能够显著节省电能。
法国的BLACKBODY灯具公司将OLED这一光源模式应用在日常照明设备中。用者可以双眼直视、触摸灯光,由此它们不再只是提供照明的用品,同时也成为一种“玩具”,人们可以直接和光玩耍。譬如设计师蒂埃里·高更(Thierry Gaugain)设计的一个名为“雨滴(Rain)”的挂灯组合,其中每盏挂灯宛若细小的雨滴,底部的OLED灯光线静谧自然,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雨珠群”:它们齐刷刷地垂直落下,每一面柔软的光线最终形成一个耀眼的发光体,让用者仿若身处一个奇妙星球。
光影体验
光与影的关系不容分割,许多设计师将此作为一种新的体验,灯光的意义不再只是“照明”,而是成为空间营造的主体。最引人注意的是设计师丹尼斯·派伦(Dennis Parren)设计的“CMYK转角灯(CMYK Corner),其造型、用材简单,通过光线反射原理,却可形成多种光影效果。Dmoch是来自斯德哥尔摩的一间设计工作室,他们的设计语言是寻找一种“平衡”,比如挂灯可以通过轮轴来调整高低,另一端连接的是一个造型小巧的沙袋,这让用者在微妙的距离之间心生此番体会:细长的连线和沙包仿若钓鱼竿,而挂灯就是刚刚上钩的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而他们最新设计的另一款落地灯,灯罩底部为平面,与地面紧密贴合,柔和的灯光从灯罩内平静流出,让人心生宁静。不仅色彩、造型在他们的设计中形成一种“平衡”,更重要的是用者也会在这些细腻、柔静的物品中谋求到自己的一个平衡点,在设计师点缀的一个个“小幽默”中静下心来思索生活。
而设计师西蒙·彭盖里(Simon Pengelly)为灯具大亨Foscarini设计的“内置光(Innerlight)”灯具,所提出的构思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它依然能够吸引你——三块上下重叠的薄片形成不同的阴影,无论它是打开或是关闭:颜色、阴影的深浅变化,为其笼上一层高贵、稳重的气息。此外,设计师夫妻档帕伦巴(Roberto&Ludovica Palomba)为Foscarini设计的 Biedie灯具系列,自去年推出台灯与阅读用灯之后,又分别加入挂灯、台灯和壁灯,有力的支架连接部分为该灯具增添了新的能量。
新锐产品设计师卢卡·戴米里尼(Luca Damerini)对灯具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那是一种完全新式的用户体验:我们常见的“灯光开关”这一物件被放大,同时成为一件灯具本身。该灯具中间部分也有一按钮,当你按下它,整个开关就会放出光束。而在他另外一组座椅设计中,玻璃椅面底部被安置了环状灯泡,当你坐于其上,发现自己下方正透出莹莹白光,灯泡自动感应点亮。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设计方式兴许只是一种哗众取宠,但当你使用这样有趣的创思成品时,你内心也被点亮了一盏灯,那是一种你从未与“灯”发生的关系体验。也许任何一件物品都可以衍生出与众不同的用户体验,同时这也是可以勾起设计师“创作”欲望的最佳领域。
装置革新
本届米兰家居展依旧不乏各大品牌或是设计师的装置项目,在这其中包括许多结合光、把“光”作为重要元素,或是直接“呈现光”的装置。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与多媒体视听科技结合的空间展示手法。如何将灯光、影像艺术,触屏互动等多种科技综合使用,让参观者置身于立体多元的展厅空间氛围,成为本届米兰家具展厅空间设计最值得关注的看点。譬如日本建筑师谷尻诚(Makoto Tanijiri)与灯具设计师冈安泉(Izumi Okayasu)合作,为东芝创作了一个名为“触摸点亮愉悦(Touch to Turn Light into Delight)”的光世界——不同大小、维度的压克力方块散落在空间的各个角落,通过光的映射,形成一个神秘、清透的别样空间。最初参观者可以挑选散落在各处的亚克力方块,然后将其放入水中——这也是设计师选择的一种祈福方式——当这些立方体流入水中,内置的LED灯片就会开始放光,仿若人们的祈愿被点亮。这个项目也被称为“传递项目(Passing On Project)”,人们的心愿汇聚其中顺着水流传递下去。
细观今年呈现于米兰的大量灯具设计后,我们从中窥见灯光——不再是青涩的技术流、暴发户一般的科技炫耀,而已逐渐成熟地走入全新光美学的时代。这对所有设计师乃至建筑师来说都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机遇。
创客们的开关
在米兰家居展还未正式开幕之前,汤姆·迪克森(Tom Dixon)的新设计“Fin”以及“Etch”挂灯已成为各大设计网站和杂志的头条,同时还包括他在本届米兰家居展即将开辟的一块新沃土——MOST展区,在珍藏着达·芬奇所构想的直升机、潜水艇的科技博物馆举行。“这是交流‘大创意’、混沌能量以及沉思背后一切动机的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推进一种新的民主和革新,把所有与艺术、食物、时装、制造和交流相关的一切技术努力推进。”迪克森将此称为“震源”,希望那些设计中的全新力量——这包括各类新式技术、新构想或理念,更猛烈地摆在世人面前。其中Digital Platform是一间来自伦敦的公司,在MOST中,他们与迪克森合作,带来一场名为“Co-design Bar”的项目。它提供了便捷的3D打印技术,人们甚至可以在迪克森的设计上大动干戈:变换颜色和尺寸,或是加上一些新的细节。这些灯具大多棱角分明、结构复杂却清晰,每一盏都拥有独一无二的骨骼。
与此同时,一些新锐设计师完全摈弃传统的灯具设计理念,把灯光——更简单理解为一个器官,将设计的自主性交给用者。法国设计师吕克·贝叶萨特(Luc Beaussart)给出了关于灯具的最直白定义:有一盏灯泡和电线提供照明,其余的一切都可随机组合。所以他首先为我们带来的是一只简易支架,一粒小灯泡和电线,而剩下的——有大汤碗、金鱼缸、垃圾桶……支架的3只脚顶端则是3个夹口,可以夹住不同物件,由此灯罩形成了。同时因为铝制的支架便于弯曲,所以可以满足不同尺寸的“灯罩”。极其低廉的成本却可达成无限的创意和独一性,透露出年轻设计师关于消费者需求与设计的更直观看法。
光与双眸的对望
在欧盟带领下,许多国家已明文列出逐年禁用白炽灯泡的时间表,由于白炽灯泡每瓦能源仅产生15流明的亮度,将逐渐进入历史;而60年前诞生的荧光灯管,除节省能源外,其他诸多缺点及可能衍生的问题亦值得关注。在近两三年中,OLED(有机二极发光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这一光源模式开始成为设计师和制造商们的新宠,被认为“将成为节能及人眼与生理安全的最佳照明方案”。在今年米兰家具展上,许多以OLED为光源的灯具成为不容小觑的重要领域。它们大多造型干练简洁,却改变了“人眼”与“光”的关系。OLED意为整体为2毫米薄的灯片,迄今为止多数被用于MP3播放器的显示屏中。它的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能够显著节省电能。
法国的BLACKBODY灯具公司将OLED这一光源模式应用在日常照明设备中。用者可以双眼直视、触摸灯光,由此它们不再只是提供照明的用品,同时也成为一种“玩具”,人们可以直接和光玩耍。譬如设计师蒂埃里·高更(Thierry Gaugain)设计的一个名为“雨滴(Rain)”的挂灯组合,其中每盏挂灯宛若细小的雨滴,底部的OLED灯光线静谧自然,最终形成一个巨大的“雨珠群”:它们齐刷刷地垂直落下,每一面柔软的光线最终形成一个耀眼的发光体,让用者仿若身处一个奇妙星球。
光影体验
光与影的关系不容分割,许多设计师将此作为一种新的体验,灯光的意义不再只是“照明”,而是成为空间营造的主体。最引人注意的是设计师丹尼斯·派伦(Dennis Parren)设计的“CMYK转角灯(CMYK Corner),其造型、用材简单,通过光线反射原理,却可形成多种光影效果。Dmoch是来自斯德哥尔摩的一间设计工作室,他们的设计语言是寻找一种“平衡”,比如挂灯可以通过轮轴来调整高低,另一端连接的是一个造型小巧的沙袋,这让用者在微妙的距离之间心生此番体会:细长的连线和沙包仿若钓鱼竿,而挂灯就是刚刚上钩的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而他们最新设计的另一款落地灯,灯罩底部为平面,与地面紧密贴合,柔和的灯光从灯罩内平静流出,让人心生宁静。不仅色彩、造型在他们的设计中形成一种“平衡”,更重要的是用者也会在这些细腻、柔静的物品中谋求到自己的一个平衡点,在设计师点缀的一个个“小幽默”中静下心来思索生活。
而设计师西蒙·彭盖里(Simon Pengelly)为灯具大亨Foscarini设计的“内置光(Innerlight)”灯具,所提出的构思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它依然能够吸引你——三块上下重叠的薄片形成不同的阴影,无论它是打开或是关闭:颜色、阴影的深浅变化,为其笼上一层高贵、稳重的气息。此外,设计师夫妻档帕伦巴(Roberto&Ludovica Palomba)为Foscarini设计的 Biedie灯具系列,自去年推出台灯与阅读用灯之后,又分别加入挂灯、台灯和壁灯,有力的支架连接部分为该灯具增添了新的能量。
新锐产品设计师卢卡·戴米里尼(Luca Damerini)对灯具有着完全不同的见解——那是一种完全新式的用户体验:我们常见的“灯光开关”这一物件被放大,同时成为一件灯具本身。该灯具中间部分也有一按钮,当你按下它,整个开关就会放出光束。而在他另外一组座椅设计中,玻璃椅面底部被安置了环状灯泡,当你坐于其上,发现自己下方正透出莹莹白光,灯泡自动感应点亮。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设计方式兴许只是一种哗众取宠,但当你使用这样有趣的创思成品时,你内心也被点亮了一盏灯,那是一种你从未与“灯”发生的关系体验。也许任何一件物品都可以衍生出与众不同的用户体验,同时这也是可以勾起设计师“创作”欲望的最佳领域。
装置革新
本届米兰家居展依旧不乏各大品牌或是设计师的装置项目,在这其中包括许多结合光、把“光”作为重要元素,或是直接“呈现光”的装置。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与多媒体视听科技结合的空间展示手法。如何将灯光、影像艺术,触屏互动等多种科技综合使用,让参观者置身于立体多元的展厅空间氛围,成为本届米兰家具展厅空间设计最值得关注的看点。譬如日本建筑师谷尻诚(Makoto Tanijiri)与灯具设计师冈安泉(Izumi Okayasu)合作,为东芝创作了一个名为“触摸点亮愉悦(Touch to Turn Light into Delight)”的光世界——不同大小、维度的压克力方块散落在空间的各个角落,通过光的映射,形成一个神秘、清透的别样空间。最初参观者可以挑选散落在各处的亚克力方块,然后将其放入水中——这也是设计师选择的一种祈福方式——当这些立方体流入水中,内置的LED灯片就会开始放光,仿若人们的祈愿被点亮。这个项目也被称为“传递项目(Passing On Project)”,人们的心愿汇聚其中顺着水流传递下去。
细观今年呈现于米兰的大量灯具设计后,我们从中窥见灯光——不再是青涩的技术流、暴发户一般的科技炫耀,而已逐渐成熟地走入全新光美学的时代。这对所有设计师乃至建筑师来说都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