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视写作文为畏途,此种现象十分普遍。要使学生乐于作文,写好作文,教师必须挖掘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乡土资源,掌握第一手真实的写作素材,解决无话可写的难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积累,使写作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事情。
一、培养写作兴趣,实现以趣引入
小学生一开始就害怕作文,因此必须想办法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作就会变成一种乐趣,而自然也不会再惧怕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可多向学生讲讲本地大家都熟悉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兴趣,让言为心声,产生写作触动;另一方面让学生把与本地有关的美文摘抄在黑板报上,以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对照自己的感受,找出自己写不生动的症结所在;三是在学生作文评语上下功夫,尽量对学生作文进行肯定和表扬,只要学生作文中有一点新内容,有一点新思想,有一点新见解,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四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校园及班级网络,开辟“习作发表区”,鼓励学生上网写博客,大胆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享受成功的乐趣。这些做法使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只要下功夫也是可以做到的,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写作的冲动与激情也随之产生了。
二、真实感受生活,享受美好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大书。作文教学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的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心田。生活积累丰富了,不仅有米下锅,还会引起学生倾诉,表达的欲望,就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一个对生活毫无感觉的人,再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他看来也会是苍白无力、无甚可写的。作为教师,我们就应将作文教学日常化,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与学生日常交往中每一个培养他们对生活热爱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体会生活中蕴含着大自然的壮硕美、人情风俗的韵味美……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还要训练他们发现的眼光,挖掘乡土资源中值得学生去发现的东西:如自然美可以激发爱国情感,乡风民俗可以凝聚合力,营造纯厚民风。教师应利用平时与学生在一起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留意、思考生活中的点滴,如看到落日,问学生联想到什么;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记录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等,培养学生在有意识的观察中去发现生活中值得一写的东西,去思考生活带给人的启迪,有了这样的发现之眼,还怕在写作时笔头生涩,文笔枯竭吗?
三、注重弘扬个性,鼓励创新成长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感受,对同一件事,他们的看法不尽相同,感受也不完全一样。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体体验,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学生创造性的呵护,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张扬。因此注重在作文中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有一点新意,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也要及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增加写作信心,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如近期学生写的一系列与乡土资源有关的实践性文章《游幕阜山有感》等,文中阐述了我们应爱护大自然、装点大自然,而不该破坏它、毁坏它的道理。教师在讲评时,肯定了学生们能从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一个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升华了主题,颇有新意。以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抓住有特点的,有意义的、新鲜的事物记下来,以异取胜,以新取胜,使自己的作文立于不败之地。
作文教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但只要我们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挖掘身边随处可见的乡土海量资源,丰富素材积累,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大胆创新,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自然也会乐于作文,学生的作文一定也会精彩起来。
(作者单位;414511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
一、培养写作兴趣,实现以趣引入
小学生一开始就害怕作文,因此必须想办法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作就会变成一种乐趣,而自然也不会再惧怕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可多向学生讲讲本地大家都熟悉的风土人情,让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兴趣,让言为心声,产生写作触动;另一方面让学生把与本地有关的美文摘抄在黑板报上,以引起学生的审美愉悦,对照自己的感受,找出自己写不生动的症结所在;三是在学生作文评语上下功夫,尽量对学生作文进行肯定和表扬,只要学生作文中有一点新内容,有一点新思想,有一点新见解,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四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校园及班级网络,开辟“习作发表区”,鼓励学生上网写博客,大胆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享受成功的乐趣。这些做法使学生认识到写好作文只要下功夫也是可以做到的,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写作的冲动与激情也随之产生了。
二、真实感受生活,享受美好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大书。作文教学离开了学生的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大学生的信息接受量,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心田。生活积累丰富了,不仅有米下锅,还会引起学生倾诉,表达的欲望,就会有一种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一个对生活毫无感觉的人,再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他看来也会是苍白无力、无甚可写的。作为教师,我们就应将作文教学日常化,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与学生日常交往中每一个培养他们对生活热爱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体会生活中蕴含着大自然的壮硕美、人情风俗的韵味美……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还要训练他们发现的眼光,挖掘乡土资源中值得学生去发现的东西:如自然美可以激发爱国情感,乡风民俗可以凝聚合力,营造纯厚民风。教师应利用平时与学生在一起的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留意、思考生活中的点滴,如看到落日,问学生联想到什么;向别人介绍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记录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等,培养学生在有意识的观察中去发现生活中值得一写的东西,去思考生活带给人的启迪,有了这样的发现之眼,还怕在写作时笔头生涩,文笔枯竭吗?
三、注重弘扬个性,鼓励创新成长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感受,对同一件事,他们的看法不尽相同,感受也不完全一样。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个体体验,这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学生创造性的呵护,是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张扬。因此注重在作文中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有一点新意,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词也要及时肯定与鼓励,使他们增加写作信心,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如近期学生写的一系列与乡土资源有关的实践性文章《游幕阜山有感》等,文中阐述了我们应爱护大自然、装点大自然,而不该破坏它、毁坏它的道理。教师在讲评时,肯定了学生们能从独特的视角,提出了一个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升华了主题,颇有新意。以此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抓住有特点的,有意义的、新鲜的事物记下来,以异取胜,以新取胜,使自己的作文立于不败之地。
作文教学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但只要我们采用正确的引导方法,挖掘身边随处可见的乡土海量资源,丰富素材积累,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大胆创新,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那么学生就会有话可说,自然也会乐于作文,学生的作文一定也会精彩起来。
(作者单位;414511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