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它不仅强调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也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兴趣、感受等具有个人色彩的因素,并要求学生参与到语文活动中去,在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而今,我颇为自豪的是我纳百师之长融会到自己的课堂之中,从而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成绩和学习能力都大大得到了提升。
第一,先学后教,师生互动。
什么是“先学后教”呢?洋思老师自己的见解,大家都耳熟能详。我想通过自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用最通俗的话语来诠释这个看似高深的教学方法。我是教中学语文的,在讲解一篇新课文之前,首先让学生自己先学,自己通读文章,标注不懂得地方或者是划出精彩的地方,并自己动脑总结文章中心思想及作者写作目的等,然后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这个方法的宗旨是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能力,在师生互动中融洽课堂气氛,以使学生在轻松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近几年来,我开始刻意的改变教学方法,首先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我特别在意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也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轻易否定学生的单纯想法,而是先听听他们自己的独特见解,了解他们的个性。课堂上我学会了鼓励学生有不一样的看法,甚至有相反的想法。这样以来我的课堂就充满了生机,到处都洋溢着青春激昂的情绪。有时候我也很诧异那群可爱的学生会有如此独特的见解,在经过我的一番表扬之后,学生的新鲜思维就被激发的活力四射,整个课堂仿佛就像是激烈的辩论会,同学们各抒己见互不相让,甚至面红耳赤。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培养,还大大有利于我作为班主任去透彻的了解每一位学生,从而走进他们的心灵。
第二,造一个人人参与的平台。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所以我在语文课堂上尝试了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学习小说,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次要掌握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再次回到文本,让学生大量的阅读文本,因为这个“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语文程度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问题。成绩好的学生可以从品味句子、中心思想、写作手法上等较深的内容去入手,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只是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了解的词。这种方法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都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循规蹈矩的教学方法,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课堂上老师是主导,不停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自以为是的答案,而几乎不去考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答案。这个方法的缺点也是我在教学生涯中逐渐发现的,当我在课堂上含辛茹苦的向孩子们传授知识的时候,我从更多孩子的眼睛中看到的是更多的迷茫、呆滞,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以为是什么,从来不反驳,分析他们的试卷发现他们只是在刻板的模仿,很少有自己的见解,我不禁掩卷沉思,做教师的目的是什么?我辛辛苦苦教他们,只是为了他们模仿别人的思想?不,不是的。十四五岁,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期,而且正是他们形成自己个性的重要时期,是他们自如表达自己感情的时期,是他们许多新想法形成时期,因此作为他们的老师,就有责任有义务去挖掘孩子们的新鲜想法,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习惯,让他们做自己头脑的主人,所以我就把课堂还给他们,从而创建了高效课堂。
第三,教师要监控和引导学生。
1.在学生写题时,老师在课堂上要观察学生和研究学生;2.把学生设计好的问题由难到易标上序号,内容重复的划掉;3.如果学生设的问题中没有反映教学目标的,或者没有探究性问题的,老师补充一些为实现的目标问题;4.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开拓崭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简单的问题学生自由站起来回答,较难的交给小组讨论,然后找一代表发言,探究问题师生共同参与解决,这是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基础上翻出旧知识,牵引新的问题,似一发带全身,激活学生思维张扬个性发展。例如我教《孔乙己》一文时,有一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怎样看待孔乙己偷笔墨纸砚这件事?”一生就回答说:“我认为不算偷,理由是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菜拿走笔墨纸砚不值钱的东西,换碗饭填饱肚子的。听我妈说,小时候家里很穷,吃不饱,她们就去生产队偷玉米红薯之类的东西,我觉得这也不算偷。”另一位同学马上站起来反驳道:“孔乙己是好吃懒做得人,他是不劳而获得,常言道:小时偷针大时偷金,难道孔乙己偷的东西不比针大么?”事实上这些问题的结论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投入了,学生的个性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发展。5.课堂讨论教师要把握尺度。首先,讨论中是否出现了事实上的错误,如果出现错误,那么讨论将失去有效性,这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其次,注意是否在细节上耗时太多,如果几个发言都偏离方向,那么教师要进行介入,提示学生回到原来的问题上;第六在所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课堂气氛宽松、和谐,一旦学生进入学习高潮,或两军对垒,激烈交锋。相持不下,或沉浸其中,情不自禁,欲罢不能……这时候,教师不妨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尽兴,不必顾虑使劲问题。这种情形,正是学生思想碰撞闪光的最佳境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要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大脑,解放口舌,解放空间,解放时间”。拿现在的教育理念去诠释,就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比较,去操作练习,去讨论交流,去思考创新。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层次,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有效率。
第一,先学后教,师生互动。
什么是“先学后教”呢?洋思老师自己的见解,大家都耳熟能详。我想通过自己这些年的教学经验,用最通俗的话语来诠释这个看似高深的教学方法。我是教中学语文的,在讲解一篇新课文之前,首先让学生自己先学,自己通读文章,标注不懂得地方或者是划出精彩的地方,并自己动脑总结文章中心思想及作者写作目的等,然后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这个方法的宗旨是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能力,在师生互动中融洽课堂气氛,以使学生在轻松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近几年来,我开始刻意的改变教学方法,首先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我特别在意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也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轻易否定学生的单纯想法,而是先听听他们自己的独特见解,了解他们的个性。课堂上我学会了鼓励学生有不一样的看法,甚至有相反的想法。这样以来我的课堂就充满了生机,到处都洋溢着青春激昂的情绪。有时候我也很诧异那群可爱的学生会有如此独特的见解,在经过我的一番表扬之后,学生的新鲜思维就被激发的活力四射,整个课堂仿佛就像是激烈的辩论会,同学们各抒己见互不相让,甚至面红耳赤。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个性的培养,还大大有利于我作为班主任去透彻的了解每一位学生,从而走进他们的心灵。
第二,造一个人人参与的平台。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真正地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所以我在语文课堂上尝试了根据文章的不同类型,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学习小说,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次要掌握塑造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再次回到文本,让学生大量的阅读文本,因为这个“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语文程度的不同,设计出不同的问题。成绩好的学生可以从品味句子、中心思想、写作手法上等较深的内容去入手,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只是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了解的词。这种方法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都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就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循规蹈矩的教学方法,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课堂上老师是主导,不停地灌输知识,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自以为是的答案,而几乎不去考虑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答案。这个方法的缺点也是我在教学生涯中逐渐发现的,当我在课堂上含辛茹苦的向孩子们传授知识的时候,我从更多孩子的眼睛中看到的是更多的迷茫、呆滞,老师说什么他们就以为是什么,从来不反驳,分析他们的试卷发现他们只是在刻板的模仿,很少有自己的见解,我不禁掩卷沉思,做教师的目的是什么?我辛辛苦苦教他们,只是为了他们模仿别人的思想?不,不是的。十四五岁,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期,而且正是他们形成自己个性的重要时期,是他们自如表达自己感情的时期,是他们许多新想法形成时期,因此作为他们的老师,就有责任有义务去挖掘孩子们的新鲜想法,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习惯,让他们做自己头脑的主人,所以我就把课堂还给他们,从而创建了高效课堂。
第三,教师要监控和引导学生。
1.在学生写题时,老师在课堂上要观察学生和研究学生;2.把学生设计好的问题由难到易标上序号,内容重复的划掉;3.如果学生设的问题中没有反映教学目标的,或者没有探究性问题的,老师补充一些为实现的目标问题;4.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开拓崭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简单的问题学生自由站起来回答,较难的交给小组讨论,然后找一代表发言,探究问题师生共同参与解决,这是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基础上翻出旧知识,牵引新的问题,似一发带全身,激活学生思维张扬个性发展。例如我教《孔乙己》一文时,有一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怎样看待孔乙己偷笔墨纸砚这件事?”一生就回答说:“我认为不算偷,理由是他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菜拿走笔墨纸砚不值钱的东西,换碗饭填饱肚子的。听我妈说,小时候家里很穷,吃不饱,她们就去生产队偷玉米红薯之类的东西,我觉得这也不算偷。”另一位同学马上站起来反驳道:“孔乙己是好吃懒做得人,他是不劳而获得,常言道:小时偷针大时偷金,难道孔乙己偷的东西不比针大么?”事实上这些问题的结论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投入了,学生的个性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发展。5.课堂讨论教师要把握尺度。首先,讨论中是否出现了事实上的错误,如果出现错误,那么讨论将失去有效性,这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其次,注意是否在细节上耗时太多,如果几个发言都偏离方向,那么教师要进行介入,提示学生回到原来的问题上;第六在所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课堂气氛宽松、和谐,一旦学生进入学习高潮,或两军对垒,激烈交锋。相持不下,或沉浸其中,情不自禁,欲罢不能……这时候,教师不妨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尽兴,不必顾虑使劲问题。这种情形,正是学生思想碰撞闪光的最佳境界。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要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大脑,解放口舌,解放空间,解放时间”。拿现在的教育理念去诠释,就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观察比较,去操作练习,去讨论交流,去思考创新。只有达到了这样的层次,才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