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期许至相重 碧血留痕照古今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ywf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照大师之碑》刻立于元至正六年(1346),碑文记述了北宋佛教慈恩宗大家通照大师自宋元丰三年(1080)于当时的真定龙兴寺受具足戒,至金天会五年(1127)圆寂,凡47年间在佛教慈恩宗学说方面辗转学法、潜心钻研、秉笔著述的功绩。该碑现立于河北正定隆兴寺内,是研究佛教慈恩宗发展及隆兴寺历史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佛教慈恩宗;河北正定;隆兴寺;通照大师碑
  慈恩宗是中国佛教大乘宗派中的一支,唐朝初年由玄奘大师及其门徒窥基创立,因其师徒长住于长安大慈恩寺,故以寺名宗。慈恩宗发展至宋代,真定龙兴寺通照大师承袭玄奘、窥基衣钵,潜心钻研,秉笔著述,弘扬佛法,成为慈恩宗一代大家。《中国佛教》记:“宣和初,真定龙兴寺守千(1064—1143)为一大家。他尝校勘遁伦的《瑜伽师地论记》刊版流通。”[1]“真定龙兴寺”即今正定隆兴寺,守千为通照大师的法名。现立于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后东北角的《真定龙兴寺赐紫沙门通照大师之碑》,系通照大师圆寂219年后的元至正六年(1346),因其舍利塔旧迹不存,时任龙兴寺住持智心为存大师风范于后,特追记大师行状而立。
  该碑为青石质。1966年曾被推倒。碑身残断,碑首佚失。1984年粘接重立时,误将《净业堂碑记》碑首置于该碑身之上。该碑碑身高211厘米,宽88.3厘米,厚25厘米。下置龟趺座,首残缺,长166.7厘米,宽99.5厘米,高69厘米(图一)。碑阳周边刻饰缠枝花纹,内阴刻行楷碑文28行,满行73字,现泐280字。录文如下:
  真定龙兴寺钞主赐紫沙门通照大师之碑
  将仕郎佥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事赡思撰,奉直大夫佥湖东江西道肃政廉访司事威茂氏安童书,承直郎佥河东山西道肃政廉访司事杨俊民篆额。
  大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盖德充于身,功著于世,而言垂于后。功德匪言不传,是知立言之功,有益于德也。后世著述之士咸皆宗之,推及方外亦莫不然。释门著述之事,世恒有矣,钞主通照大师亦其人焉。师贾姓,世居藁之北瓦亭。其生也有异,岐嶷而嬉戏,无尘俗气,迥不与常儿同。成童二年,以亲命礼真定龙兴寺主寺僧崇琛于慈氏院。岁中遇恩披剃,受具戒,乃名以守千。既勤时述,机警无伦。前修疑义,率多剖析,意优言简,闻者惊愕。喜得未闻,归校具文,吻若合符。丛林耆旧曰:“妙龄颖脱,姿秉绝人,世间之良璞也,非大匠篾以成其器。”乃共资给之,俾适汴京礼智千法师。既达,受唯识、因明诸论,千讶其敏捷,待以上足。垂终而顾谓之曰:“我后可就琳,唯识终尔业。”既没,而□琳。琳亦与进焉。未几,惠性赫然,无幽不烛,琳愈重之。请为众指决唯识、因明等义。即在京义学大集于会,扣问汇奥,从容酬答,咸见厌服。间有达唯识辈,以疏文渊奥,析制径捷,以惠后学。师诺而不辞。爰求廖阒,以便述作。闻京北广严院墓域中有凶室,入□怪人□久矣,师往居其中。三年毕,《成唯识显论钞》《随善改科》《枢要科》《了义灯显正钞并科》《因明群焰钞》类成事。尝有同郡僧江等往省焉,见室中积尘没足,惟由户一径,而外无余踪,江三叹:“师之主一而不他适也。”□制既传,义学宗之,以为准的。元八年九月,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崩,朝贵僧司举师入内追荐,因赐紫衣。既罢而出京。慈云首座、直学士王具疏备仪,请师复入,广播玄风。继之以在京□刹如陈寺及隆寿院多仪厚币恳请,率皆见却,惟奉先院以赐号敕牒至,师不欲方命,黾勉受之,遂有通照大师之称。然亦终不止而北还。知军府事吕龙图嘉问慕师道业,斋沐易衣,具疏请教,师谢不敏,虽恳至再三,卒不见允。尝居邢州龙兴寺释迦院,杜门兀坐,绎玄微,诸方上谒者悉不予接。太守待制钱某介同寅从行往焉,师谂其诚笃,乃与之语。后数造之,久而恳请受戒,乃依藏教集近事戒本一卷付之。师平生秉笔,率非由己,而悉有所请。《幽赞崆峒记并科》从安平、诏教二僧请作于获鹿崆峒山,《法苑章西玩记并科》《菩萨戒经欲受记并科》《上生经时应钞并科》从大众请作于长庆奉恩寺,《因明过类疏》《究源集》从郡僧江请作于瑜伽山,《瑜伽劫章颂钞》《揉瑜伽疏参综并科下》《瑜伽入伦疏论脚》从戒师惠照请作于郭西大悲寺,《伦疏科》从汴京明僧录请作于尧山遵善寺,凡十有五作,兼前作而计之,为卷者一百五十,皆盛行世,因檀钞主之名而远绍慈恩矣。金天会四年冬十月,许王宗杰陷真定,介重臣之位三公者数人造谒,盖虽异境,已歆声闻,故下车而投踢触礼,以咨大义,且求新制,以欲受记。俾之相与,欣载而归。于是德馨遍敷于一国。师性枯寂寡合,不混时俗,惟以法义为心,故交接极简。凡居处必求陋僻,专务杜绝。虽然海上义学,四远檀信风从云集,莫可止谒。其不蒙接纳者惭无容所,人亦以此少之。是以虽数迁避,终亦莫能。后居府中开元寺崇法院,年虽耆耋,课诵不衰,日以梵网经十上生经五为程。天会五年丁未季夏中旬三日,微示小恙,乃曰:“吾缘尽矣。”遂发囊橐,罄竭蓄积,惟存纸衣一袭,余皆散施,设斋以助善业。越六日,十九,遗嘱曰:“此躯深可厌弃,不宜因而枉费,裹以败席,置之中野,济诸众生,以结妙缘。勿令人知。”昱日,二十,入夜,易纸衣,诵梵网经毕,长卧右侧,合掌加额,谢众而逝。师诞于宋治平甲辰,入道于元丰庚申,脱屐于金天会丁未,为年六十有四,夏腊四十有七。门资具仪迎归府西毕家原之祖茔,而火化之烬间得白色舍利良多,就塔而藏于域中。后世学者瞻礼不辍。国朝至大初□,滹水犯城郭,塔亦随圮而剿迹。奉旨住持龙兴寺崇琛弘教嗣法之云仍也,锐意于追复,而没齿不获。嗣续住持智心曰:“时迈师亡,重任在我。先茔通照祖师之迹泯矣,终不可复,但存余馥于故居,亦足少裨不逮。”乃砻乐石,持僧厚所状行迹谒文于予,乃为叙而铭之。铭曰:
  道本无言,匪言莫宣。寓道于言,犹鱼与筌。溯流求源,立言实先。候谁其贤,惟师千。提椠怀铭,如蚁慕。既得复传,雅志弥坚。墓域三年,一径蜿蜒。凶室无,神钦鬼迁。死灰复然,思若涌泉。槁木妍,健笔如椽。究竟真诠,味彻中边。己事高褰,报往非遄。于耆耋年,谢绝尘缘。遗泽如川,终古绵绵。
  朝散大夫、真定路总管府达鲁花赤、总管府兼本路诸军奥鲁总管府达鲁花赤、管内劝农事草地里。   至正六年八月吉日 龙兴寺住持讲主智心并众执事等立石,获鹿石匠郝德聪刻。
  撰文者赡思,《元史》有传。其字得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回族。早年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学。文宗时,任应奉翰林文字,进呈所著《帝王心法》,参与编纂《经世大典》。至元二年(1336)拜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擢升为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至元四年(1350)任佥浙东肃政廉访司事。博通诸经、天文、算数、水利等,著作颇多。至正十一年(1351)卒[2]。
  书丹者安童,《元史》附其父王伯胜传记,长子恪,初名安童。官累至兵部尚书,南台治书侍御史,佥宣微院事[3]。
  篆额者杨俊民,真定人,登进士第,为翰林编修。历山西廉访佥事,入礼部郎中,升国子司业,迁集贤直学士。至正中名祭曲阜宣圣庙并葺祠宇,拜国子祭酒,为监察御史。著有《滹川文集》《滋溪集》[4]。
  碑文开宗明义,首先道明通照大师乃释门著述之士。“释门著述之士世恒有矣,钞主通照大师亦其人焉。”继而介绍通照大师生平。“师贾姓,世居藁之北瓦亭。……成童二年,以亲命礼真定龙兴寺主僧崇琛于慈氏院。岁中遇恩披剃,受具戒,乃名以守千。”文中“藁”,指今河北藁城。慈氏院乃龙兴寺廊下之属院。现立于正定隆兴寺的元大德五年(1301)《重修六师殿记》碑阴记载,当时寺院下设金佛院、大悲院、释迦院、慈氏院、仁王院、法华院、下生院、弥勒院、三学院、东律院、法照院、文殊院、白莲院、传教院、太圣院、上生院、药师院等共17个院。由该碑所记可知,龙兴寺廊下属院之建制,北宋时期已设置。关于通照大师的出家时间,碑文记为“成童二年”。成童,一般指十五岁。因后面碑文记师“诞于宋治平甲辰”即1064 年,故其成童二年应为北宋元丰三年(1080)。由于其无尘俗之气,又聪慧勤奋,在佛学研究方面的才华逐渐崭露头角:“前修疑义,率多剖析,意优言简,闻者惊愕。……丛林耆旧曰:‘妙龄颖脱,姿秉绝人,世间之良璞也,非大匠篾以成其器。’”遂资助其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礼智千法师,受《唯识》《因明》诸论,待以上足。智千寂后,从琳师学法。“未几,惠性赫然,无幽不烛,琳愈重之。请为众指决唯识、因明等义。”因而声名雀起。为潜心研究,著述立说,守千后来在京北广严院墓域一旧室内居住三年,完成了《成唯识显论钞》《随善改科》《枢要科》《了义灯显正钞并科》《因明群焰钞》等著作。
  五代后周世宗灭佛后,宋朝佛教再兴,都城汴京广建寺院,加之原存佛寺,可谓寺院林立。“汴京两街诸寺,悉属法相宗、南山律宗。” [5]碑文中所涉智千法师、琳师虽不知具体是哪座寺院高僧,但守千赴京城从智千法师及琳师学法,绝对为其后成为此宗之大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元八年九月,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崩,朝贵僧司举师入内追荐,因赐紫衣。” 元八年,系1093年。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即英宗高皇后,亳州蒙城(今安徽蒙城)人。曾祖皆有勋王室,官至节度使。母曹氏,仁宗曹皇后姊。自幼鞠宫中,与英宗成婚于濮邸。生神宗、歧王颢、嘉王 、寿康公主。治平二年(1065)册为皇后。神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哲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谕以复祖宗法度为先务,起用司马光、吕公著等,废除熙宁以来所建新法,史称“元更化”。临政九年,元八年卒,年62,谥曰“宣仁圣烈” [6]。追荐,《佛学大辞典》释:“(仪式)又曰追善。追荐者为死者追荐福之义,追善者为死者追修善事之义,追荐为典语,追善为俗字。又曰追福,追修,追严等。盂兰盆经宗密疏上曰:‘逐搜索圣贤之教,虔求追荐之方。’梵网经下曰:‘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应请法师讲菩萨戒经律,福资亡者,得见诸佛生人天上。’”赐紫衣,即朝廷赐与高僧大德之紫色袈裟或法衣。唐载初元年(690),则天武后以紫衣赐予重译《大云经》有功之僧法朗等,为赐紫衣之嚆矢。佛制原不许用紫色、绯色,惟我国自古即许高官披着红、紫色之朝服,复设朱、紫、绿、皂、黄等绶绦,以区别官位之高低,缁门乃仿此而有紫衣之披着。五代、北宋以后,赐紫衣之范围放宽,举凡从事译经之外国三藏,或负有外交使命来朝之使僧皆赠予紫衣。宋代开宝二年至太平兴国四年(969—979),每于天子诞节,召请天下僧至殿庭,试以经律论之义十条,全通过者即赐紫衣。其后渐滥,遂有功德使上奏而废止,改由亲王、宰臣、地方长官之推荐者中选出,再由门下省授予“紫衣牒”。太皇太后驾崩,朝贵僧司举守千入内追荐,足见其在京城佛教界的地位和影响。
  “既罢而出京。慈云首座、直学士王具疏备仪,请师复入,广播玄风。继之以在京□刹如陈寺及隆寿院多仪厚币恳请,率皆见却,惟奉先院以赐号敕牒至,师不欲方命,黾勉受之,遂有通照大师之称。”守千为宣仁圣烈太皇太后追荐毕即出京,京城德高望重的慈云首座及直学士王具疏备仪请其复入京城,广播玄风。京城几座寺院也恳请师入住,均被谢绝。唯奉先院以赐号敕牒至,大师难以推托,方勉受之,遂赐有“通照大师”之称。
  北宋诸帝多崇尚佛教,而其崇佛表现形式之一即是修建佛寺。乾德六年(968)(一说乾德二年),宋太祖于其父所葬之安陵建奉先资福院,并派专人住持。黄启江先生《北宋汴京之寺院与佛教》[7]一文注释54条所列《宋会要辑稿》中66座寺院中唯“奉先资福院”与通照大师所至“奉先院”名称相近,或许碑文中之“奉先院”为“奉先资福院”之简称。
  文中所涉慈云首座,宋代觉范慧洪(1071—1128)所撰《林间录》记:“大觉禅师皇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仁宗皇帝诏至后苑,斋于成化殿。斋毕,传宣效南方禅林仪范升堂演法。又宣左街副僧录慈云大师清满启白。”[8]此处的慈云大师与碑文中慈云首座或为同一人。王,《宋史》附其父王韶传。传云,其字辅道,好学,工词章。登第,至校书郎。唯好延道流谈丹砂、仙道事。徽宗方崇道教,约某日即殿致天神,越三夕无所闻。乃下大理,狱成,弃市[9]。
  守千于奉先院受赐号“通照大师”后 ,“然亦终不止而北还”。时任真定府知军府事的龙图阁学士吕嘉问久慕其道业,遂斋沐易衣疏请,未允。吕嘉问,《宋史》有传,字望之,以荫入官。熙宁初,权户部判官王安石京城置市易务,命嘉问提举,乃党于石。绍圣中,擢宝文阁待制,户部侍郎,知开封府。以龙图阁学士、大中大夫卒,年77 [10]。然传记中对其任真定知军府事失载。吕嘉问在真定任职期间曾奏请皇帝将龙兴寺大悲阁改名天宁观音阁,得恩准敕牒,记载此事的崇宁年间(1102—1106)所立《敕赐阁记》残断碑身及龟趺座现存隆兴寺集庆阁前。   守千北还居邢州(今河北邢台)龙兴寺释迦院,杜门兀坐,抽绎玄微,诸方上谒者悉不予接,专心秉笔,著述日丰,影响愈大,不少寺院慕名请其前往著述。据碑中记载,“《幽赞崆峒记并科》从安平、诏教二僧请作于获鹿崆峒山,《法苑章西玩记并科》《菩萨戒经欲受记并科》《上生经时应钞并科》从大众请作于长庆奉恩寺,《因明过类疏》《究源集》从郡僧江请作于瑜伽山,《瑜伽劫章颂钞》《揉瑜伽疏参综并科下》《瑜伽入伦疏论脚》从戒师惠照请作于郭西大悲寺,《伦疏科》从汴京名僧录请作于尧山遵善寺,凡十有五作,兼前作而计之,为卷者一百五十,皆盛行世。因檀钞主之名而远绍慈恩矣。”
  对上述所涉山名及寺院作如下考释。从臧励等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崆峒山”条和《鹿泉县志》中均未查到获鹿崆峒山。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与“长庆”相关的县、镇有“长庆县”“长庆镇”。长庆县,在今奉天义县东20公里。长庆镇,在山西榆次县西南10公里。瑜伽山,当为平山县城西40公里南冶村西的瑜伽山。而“《伦疏科》从汴京明僧录请作于尧山遵善寺”中的尧山,《中国历代地名大辞典》中江西、广东、河北、广西、山西等地都有尧山[11],其中河北隆尧西北的尧山距大师所住邢州(今河北邢台)最近,可能性较大。又因前来恭请大师的是汴京明僧录,故也不排除文中尧山系河南尧山。《元丰九域志》载:“汝州鲁山县有尧山、水。”[12]“郭西大悲寺”则需重点考述一下。现立正定隆兴寺、刻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的《龙兴寺大悲阁记》碑文载: “距真定府城之西有大悲寺,唐自觉禅师所造,金铜大悲菩萨像在焉,因以寺名。”寺内大悲菩萨“用赤金鼓铸成,举高四十九尺,梵相端严,眼臂全具”[13]。大悲寺不仅是正定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寺院,而且与现存国内名刹隆兴寺存有渊源关系。因寺院大悲阁原供铜铸千手观音,在罹受五代后晋、契丹犯界的战火和后周世宗毁铜铸钱的两次劫难后,被补塑成了一尊泥菩萨。现立正定隆兴寺、宋讲经僧惠演撰文的《宋龙兴寺铸金铜像菩萨并盖大悲宝阁序》记载:北宋开宝二年(969),宋太祖赵匡胤率兵伐北汉,闰五月驾还,驻跸镇州。他久闻镇州大悲寺铜菩萨极有灵应,即前往瞻礼。在得知像毁之际莲座上曾出现“遇显即毁,遇宋即兴”8个字时,龙颜大悦,遂敕令于城中龙兴寺重铸大悲菩萨金身。开宝四年(971)七月兴工,历时4年余,铜佛像及大悲阁落成。现提起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内供奉的全国最高大的宋代铜铸大悲菩萨的铸制缘起,必然要谈及正定城西的唐代大悲寺。而关于此寺的相关历史沿革,现存资料甚少,该碑文中“《瑜伽劫章颂钞》《揉瑜伽疏参综并科下》《瑜伽入伦疏论脚》从戒师惠照请作于郭西大悲寺”之记,无疑为研究大悲寺的历史增添了重要资料。
  通照大师“性枯寂寡合,不混时俗,惟以法义为心”,潜心钻研慈恩正宗先师著作,平生秉笔,一意以终,著述多达150余卷,其中为释百本疏主窥基《弥勒上瑞应疏》而作的《上生经瑞应钞》和《上生经瑞应钞科文》,与唐朝新罗僧憬兴的《上生经瑞应钞》、后梁方外鸿楚《上生经钞》、后唐中山贞辩的《上生经瑞应钞》、辽代诠明《上生经会古通今新钞》并称为《上生经瑞应钞》“五大钞”。 明末清初日本兴福寺比丘僧风禅子在其《上生经瑞应钞科文》前撰写的序引中称赞通照大师“为一朝唯识之巨魁矣”。隆兴寺元大德五年(1301)《重修六师殿记》碑文亦誉通照大师千公系“神州论将之英杰,释门绝学之上士” 。
  碑文记“金天会四年冬十月许王宗杰陷真定,介重臣之位三公者数人造谒”。金天会四年(1126),即北宋靖康元年。然《宋史》则记,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金将宗望(翰离不)领兵攻真定,宋真定府路马步兵副总管陈淬率军抵御,宗望破宋军5千人,陈淬的妻儿8人被金兵杀死。靖康元年(1126)九月,真定府路都钤辖刘翊率部昼夜搏战,真定知府李邈招募民众数千人助战,坚守四旬,城被攻破,刘翊自缢,李邈被捕。碑文所记攻陷真定的金将为宗杰,与《宋史》所载宗望有出入。
  通照大师晚年入住真定开元寺法照院。天会五年(1127)元月二十日, “诵梵网经毕,长卧右侧,合掌加额,谢众而逝。……,为年六十有四”。后于府西毕家原祖茔火化,得白色舍利良多,于域中建塔藏之。《中国佛教》一书记通照大师卒于1143年,当以此碑所记为正。
  碑文最后记述元至正六年(1346)立碑缘起。“至大初年,滹水犯城郭,塔亦随圮而剿迹。奉旨住持龙兴寺崇琛弘教嗣法之云仍也,锐意于追复,而没齿不获。嗣续住持智心曰:‘时迈师亡,重任在我,先茔通照祖师之迹泯矣,终不可复,但存余馥于故居,亦足少裨不逮。’乃砻乐石,持僧厚所状行迹谒文于予,乃为叙而铭之。”文中“崇琛弘教”,俗姓傅,中山(今河北定州)人,法名崇琛,童年祝发于真定龙兴寺法照院,冠岁受具足戒。后造汝宁开元寺大德量论主席下,博及群经,探索奥义,曾闭关9年潜心钻研佛经,自号“密严”。元延四年(1317)奉玺书住持真定龙兴寺,赐号“佛光弘教大师”,为寺院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有《佛光弘教大师之碑》现立于隆兴寺。
  该碑碑阴刻阖寺大小僧众僧职名号,共计158人,由此可见当时龙兴寺建制之完备。
  《通照大师之碑》详细记述了这位北宋慈恩宗大家于佛门长达47年学法、弘法的历程及其在佛学研究领域的成就,是研究佛教慈恩宗发展及隆兴寺历史的重要史料。
  [1]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 :第一册[M]. 北京:知识出版社 ,1989.
  [2]宋濂.元史:卷190[M].北京:中华书局,1976.
  [3]宋濂.元史:卷169[M].北京:中华书局,1976.
  [4]正定县志[M].1875(清光绪元年).
  [5]蒋维乔,等.蒋维乔、黄忏华谈佛[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
  [6]脱脱,等.宋史:卷242[M].北京:中华书局,1977.
  [7]黄启江.北宋汴京寺院与佛教[J].(台湾)国立编译馆馆刊:1999(2).
  [8]觉范慧洪.林间录[M/OL]. http://www.fjdh.cn/wumin/2013/04/195351229865.html.
  [9]脱脱,等.宋史卷328[M]. 北京:中华书局,1977.
  [10]脱脱,等.宋史卷355[M]. 北京:中华书局,1977.
  [11]魏嵩山.中国历代地名大辞典[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12]王存.元丰九域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84.
  [13]赞宁.宋高僧传:唐镇州大悲寺自觉传[M/OL]. http://wenxian.fanren8.com/04/01/2/2/39/27.htm.
  〔责任编辑:谷丽珍〕
其他文献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公共文化服务;省级文化系统博物馆  【摘 要】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省级文化系统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现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存在以下问题:固定栏目类别设置不科学, 编排混乱,操作界面拥挤,日常消息推送频率低、数量少、表现形式单一,平台运营缺乏联动效应,配套服务人性化不足等,其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应用技术、运行机制、传播内容、服务意
期刊
【关键词】博物馆;ASEB栅格分析法;观众体验  【摘 要】服务观众是博物馆服务社会及其发展的重要方面,研究和服务观众已成为当下博物馆工作的重心之一。此文以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为例,运用ASEB栅格分析法,得出该馆在观众感知体验上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满足观众文化需求的发展对策,以期形成博物馆与观众的良好互动态势,让更多观众分享博物馆文化,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观众是博物
期刊
【关键词】鲜卑;人体金饰品;数量统计;阶段性特征  【摘要】鲜卑在不断迁徙和发展的过程中留下了众多遗迹,并出土了大量装饰人体的金饰品。文章将鲜卑金饰品的发展分为东汉、西晋十六国和北朝三个时间段,并对这些金饰品进行数量统计,发现不同时期金饰品的种类构成比有所区别。这种阶段性变化的产生与鲜卑不同部族在迁徙发展过程中受不同文化影响而造成习俗、信仰的差异有关。  鲜卑是中国历史上的古老民族之一,原属东胡一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已脱下老旧的大衣,换上了时尚的外套。在博物馆里,你不仅能看、能摸、能听,还能去做,无数引人入胜的活动让人目不暇接,你能想到的教育项目几乎都能从博物馆里找到。近年来,廊坊博物馆从展览与活动入手,积极营造多姿多彩的博物馆生活,让博物馆“活”了起来,全面展示了现代中小型博物馆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活力;廊坊博物馆  过
期刊
[關键词]佛道人物;瓷塑;龙泉窑;德化窑  [摘要]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三件佛道人物瓷塑:元代龙泉窑青釉露胎坐龛观音,明代德化窑白釉披坐观音,清代德化窑白釉坐岩真武帝君,是研究当时瓷塑工艺、宗教信仰的重要实物资料。文章从造型、釉色、风格等方面对这三件瓷塑进行了简要介绍。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收藏有三件佛道人物瓷塑:元代龙泉窑青釉露胎坐龛观音,明代德化窑白釉披坐观音,清代德化窑白釉坐岩真武帝君,
期刊
[关键词]楚简;《保训》;《金滕》;《楚居》;数术  [摘要]楚简《保训》云:“今女祗备毋懈,其有所由已。”《韩诗外传》卷一云:“行不务多,务审其所由。”帛书《黄帝·本伐》云:“道之行也,由不得已。”楚简《金滕》云:“尔毋乃有备子之责在上。”备子即孝子。又云:“我则普璧与硅。”香读为荐。楚简《君子为礼》内容多与《礼记》有关,论述容貌、形体、言行等方面的规范。楚简《楚居》记述了早期楚人起源的神话传说
期刊
【摘 要】本文系统考察了公元前两千纪前后中原地区的水道遗存。通过对水道建筑材料与制造技术的分析,揭示了水利系统对早期城市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反映出早期青铜时代社会中一个新的精英阶层的出现及其对都市规划的影响。  【关键词】二里头文化;商文化;西周文化;水道系统;水利工程  在秦代都城咸阳和汉代都城长安,水道系统已经比较发达[1],那么陶水管在先秦城市的供给排水设施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在城市水利系统
期刊
【关键词】辽宁朝阳;马场村;辽代墓葬;发掘简报  【摘 要】2012年3月,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区南部马场村发掘清理了三座辽代墓葬,出土了一批随葬遗物。这一区域属于朝阳市公布的中山营子古墓保护区,曾发掘三燕、唐、辽等各时代墓葬数十座。此次发掘为研究朝阳(辽代兴中府)地区的历史又增添了一份宝贵资料。  2011年11月,受朝阳市文物局委托,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市区南部马场村的珠江华府小区工
期刊
【摘 要】《通照大师之碑》刻立于元至正六年(1346),碑文记述了北宋佛教慈恩宗大家通照大师自宋元丰三年(1080)于当时的真定龙兴寺受具足戒,至金天会五年(1127)圆寂,凡47年间在佛教慈恩宗学说方面辗转学法、潜心钻研、秉笔著述的功绩。该碑现立于河北正定隆兴寺内,是研究佛教慈恩宗发展及隆兴寺历史的重要史料。  【关键词】佛教慈恩宗;河北正定;隆兴寺;通照大师碑  慈恩宗是中国佛教大乘宗派中的一
期刊
【关键词】青铜器;修复;焊接工艺  【摘 要】本文以山东滕州前掌大青铜觚(M11∶72)为例,对中国古代青铜器修复中的焊接工艺进行探讨,阐明焊接技艺的整个操作规程,介绍青铜觚(M11∶72)焊接的过程,以期为今后做青铜器的焊接修复有所帮助。  古代金属焊接就是对青铜器等金属器物的一种连接修复手段,可以将断裂破碎的青铜器等恢复原貌,向人们诠释其更多的历史信息。青铜器焊接技艺在我国古代很早便已出现,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