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32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探讨了认知方式方式与情绪效价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场独立个体内隐记忆显著好于场依存个体;个体在负性情绪下的内隐记忆显著好于正性情绪下;认知方式与情绪效价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
关键词:内隐记忆;认知方式;情绪效价
1 引言
Graf和Schacter(1985)通过比较正常人与遗忘症患者在再认测验与残词补全任务中的成绩,提出了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并指出内隐记忆是与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相互独立的记忆任务。
认知方式作为重要的人格变量,几乎参与了个体所有的心理机能活动,并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记忆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必然受到个人变量的影响。因此,认知方式对记忆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部分研究认为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内隐记忆存在差异。曾晓青(2005)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不同认知方式被试进行了测验,发现场独立者的内隐记忆好于场依存型个体。任杰(2009)采用PDP程序,以人物头像照片为材料,验证场独立被试内隐记忆成绩高于场依存被试。另一些研究者持不同观点,陈卫历(2010)采用PDP范式,以具体实物图片和抽象图片为材料,发现认知方式类型对内隐记忆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情绪是人类生活在社会中,体验到得失情景所获得的体会,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本研究中情绪效价可以分为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赵修文(2013)采用实验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不利于内隐记忆,消极情绪促进内隐记忆。柏阳等人(2010)还发现,学习前的消极情绪唤醒对及时回忆的外显记忆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不影响内隐记忆;延时回忆中,学习前的消极情绪唤醒能促进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
2方法
2.1 被试
以某师范大学180名学生为被试,团体施测 “镶嵌图形测验”(EFT)。将学生按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取得分前27%的高分者作为典型的场独立性被试,得分后27%的低分者作为典型的场依存性被试,最后得到场依存性被试和场独立性被试各32人,两者得分差异显著。被试年龄为21.9岁,视力正常。
2.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无意义音节字母串45个,每个字母串由3个字母组成,字母串均选自Ebbinghaus(1885)材料。字母串平均分为三组,分别用作学习阶段一的学习材料、学习阶段二的学习材料和测验阶段的干扰材料。
情绪唤起材料为四段4分钟的视频,包括两段唤起正性情绪的视频和两段唤起负性情绪的视频。在实验前对20人进行的测验,四段视频情绪唤醒的得分率均在0.7以上。
2. 3实验设计
采用2×2两因素被试间设计,因变量是内隐记忆的贡献率,通过测量包含测验正确率、排除测验正确率与反应偏向值并进行计算得到。
使用Buchner等人提出的加工分离程序修正模型,排除了反应偏向对测验指标的影响。具体实验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为情绪唤起阶段,播放正性情绪唤起和负性情绪唤起两种视频。第二阶段为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学习15个无意义音节字母串,用黑色字体呈现。第三阶段为情绪唤起阶段,给被试播放一段视频。第四阶段为测验阶段,无意义音节字母串依然是黑色。随机呈现45个无意义音节字母串,其中包括两学习阶段学习和未学习的无意义音节字母串。
3 结果
对pli进行2×2两因素被试间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7.49,p<0.01,場独立测验成绩显著高于场依存,情绪效价、认知方式与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效果均不显著。对ple进行2×2两因素被试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认知方式、情绪效价和两者的交互作用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反应偏好g进行方差分析,发现认知方式、情绪效价和两者的交互作用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根据被试的反应数据汇总,根据PDP实验范式的原理,计算两类被试在不同情绪效价下有意识回忆与无意识回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分别贡献率R和A。对内隐记忆贡献率进行两因素被试间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5.947,P<0.05,场独立被试的内隐记忆成绩高于场依存被试;情绪效价的主效应显著,F=4.058,P<0.05,负性情绪下内隐记忆成绩高于正性情绪下内隐记忆成绩;认知方式与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不明显,F=0.045,P>0.05。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情绪效价对内隐记忆有显著影响,负性情绪唤醒状态下个体内隐记忆成绩显著优于正性情绪唤醒下,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齐平等人(2003)发现负性情绪下,再认成绩与补笔成绩均显著高于正性情绪下的成绩;2007年陶云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心境一致性也对不仅存在于外显记忆,而且也存在于内隐记忆中,而且不存在性别差异。在本研究中,学习与测验前均唤醒被试的同种情绪,引发了心境依存性的内隐记忆,可以同时提高有意回忆与无意识回忆的贡献率,此时情绪效价对内隐记忆的作用依然显著。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效价情绪的加工系统不同。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是由不同的情绪系统加工的,并且存在于不同的神经网络中。负性情绪主要是由厌恶-防御动机系统加工,正性情绪则是由喜好-趋近动机系统加工。Anderson等人(2001)发现在注意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负性情绪内容也能优先被加工。由这些方面考虑,可以解释负性情绪唤醒下内隐记忆成绩较好的现象。
参考文献:
[1]Johnson,M.K,&Hasher,L.(1987).Human Learning and Memory. Annual Reciew of Psychology,38:631-668.
[2]Buchner A.,Erdfelder E.,&Vaterrodt-Plünnecke B(1995).Toward unbiased measurement of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memory processes within the process dissociation framework.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24(2):137-160.
[3]Ebbinghaus,H.(1885). ? ber das Ged?chtnis. Leipzig:Duncker & Humbolt.
[4]Graf,P & Schacter,D.L.(1985).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for new associations in normal and amnesic subjects. Journal of Exo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11:501-518
[5]Jacoby,L.L.(1983). Remembering the data :analyzing interactive processes in reading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13(3):501-518.
关键词:内隐记忆;认知方式;情绪效价
1 引言
Graf和Schacter(1985)通过比较正常人与遗忘症患者在再认测验与残词补全任务中的成绩,提出了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并指出内隐记忆是与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相互独立的记忆任务。
认知方式作为重要的人格变量,几乎参与了个体所有的心理机能活动,并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记忆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必然受到个人变量的影响。因此,认知方式对记忆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
部分研究认为不同认知方式个体的内隐记忆存在差异。曾晓青(2005)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不同认知方式被试进行了测验,发现场独立者的内隐记忆好于场依存型个体。任杰(2009)采用PDP程序,以人物头像照片为材料,验证场独立被试内隐记忆成绩高于场依存被试。另一些研究者持不同观点,陈卫历(2010)采用PDP范式,以具体实物图片和抽象图片为材料,发现认知方式类型对内隐记忆成绩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情绪是人类生活在社会中,体验到得失情景所获得的体会,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本研究中情绪效价可以分为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赵修文(2013)采用实验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不利于内隐记忆,消极情绪促进内隐记忆。柏阳等人(2010)还发现,学习前的消极情绪唤醒对及时回忆的外显记忆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不影响内隐记忆;延时回忆中,学习前的消极情绪唤醒能促进内隐记忆但不影响外显记忆。
2方法
2.1 被试
以某师范大学180名学生为被试,团体施测 “镶嵌图形测验”(EFT)。将学生按得分从高到低排列,取得分前27%的高分者作为典型的场独立性被试,得分后27%的低分者作为典型的场依存性被试,最后得到场依存性被试和场独立性被试各32人,两者得分差异显著。被试年龄为21.9岁,视力正常。
2.2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为无意义音节字母串45个,每个字母串由3个字母组成,字母串均选自Ebbinghaus(1885)材料。字母串平均分为三组,分别用作学习阶段一的学习材料、学习阶段二的学习材料和测验阶段的干扰材料。
情绪唤起材料为四段4分钟的视频,包括两段唤起正性情绪的视频和两段唤起负性情绪的视频。在实验前对20人进行的测验,四段视频情绪唤醒的得分率均在0.7以上。
2. 3实验设计
采用2×2两因素被试间设计,因变量是内隐记忆的贡献率,通过测量包含测验正确率、排除测验正确率与反应偏向值并进行计算得到。
使用Buchner等人提出的加工分离程序修正模型,排除了反应偏向对测验指标的影响。具体实验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为情绪唤起阶段,播放正性情绪唤起和负性情绪唤起两种视频。第二阶段为学习阶段:每个学习阶段学习15个无意义音节字母串,用黑色字体呈现。第三阶段为情绪唤起阶段,给被试播放一段视频。第四阶段为测验阶段,无意义音节字母串依然是黑色。随机呈现45个无意义音节字母串,其中包括两学习阶段学习和未学习的无意义音节字母串。
3 结果
对pli进行2×2两因素被试间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7.49,p<0.01,場独立测验成绩显著高于场依存,情绪效价、认知方式与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效果均不显著。对ple进行2×2两因素被试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认知方式、情绪效价和两者的交互作用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反应偏好g进行方差分析,发现认知方式、情绪效价和两者的交互作用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根据被试的反应数据汇总,根据PDP实验范式的原理,计算两类被试在不同情绪效价下有意识回忆与无意识回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分别贡献率R和A。对内隐记忆贡献率进行两因素被试间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认知方式的主效应显著,F=5.947,P<0.05,场独立被试的内隐记忆成绩高于场依存被试;情绪效价的主效应显著,F=4.058,P<0.05,负性情绪下内隐记忆成绩高于正性情绪下内隐记忆成绩;认知方式与情绪效价的交互作用不明显,F=0.045,P>0.05。
4 讨论
本研究发现,情绪效价对内隐记忆有显著影响,负性情绪唤醒状态下个体内隐记忆成绩显著优于正性情绪唤醒下,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齐平等人(2003)发现负性情绪下,再认成绩与补笔成绩均显著高于正性情绪下的成绩;2007年陶云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心境一致性也对不仅存在于外显记忆,而且也存在于内隐记忆中,而且不存在性别差异。在本研究中,学习与测验前均唤醒被试的同种情绪,引发了心境依存性的内隐记忆,可以同时提高有意回忆与无意识回忆的贡献率,此时情绪效价对内隐记忆的作用依然显著。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不同效价情绪的加工系统不同。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是由不同的情绪系统加工的,并且存在于不同的神经网络中。负性情绪主要是由厌恶-防御动机系统加工,正性情绪则是由喜好-趋近动机系统加工。Anderson等人(2001)发现在注意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负性情绪内容也能优先被加工。由这些方面考虑,可以解释负性情绪唤醒下内隐记忆成绩较好的现象。
参考文献:
[1]Johnson,M.K,&Hasher,L.(1987).Human Learning and Memory. Annual Reciew of Psychology,38:631-668.
[2]Buchner A.,Erdfelder E.,&Vaterrodt-Plünnecke B(1995).Toward unbiased measurement of conscious and unconscious memory processes within the process dissociation framework.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24(2):137-160.
[3]Ebbinghaus,H.(1885). ? ber das Ged?chtnis. Leipzig:Duncker & Humbolt.
[4]Graf,P & Schacter,D.L.(1985).Implicit and explicit memory for new associations in normal and amnesic subjects. Journal of Exo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11:501-518
[5]Jacoby,L.L.(1983). Remembering the data :analyzing interactive processes in reading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Memory, and Cognition,13(3):5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