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我国的对外投资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的特定条件下,正确定位我国对外投资所处阶段具有显而易见的意义。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我国吸收的外资这一方面,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相对较少。另外,相关的研究多为定性的表达,缺乏实证模型和数据检验的必要支撑。文章梳理了投资发展路径的理论脉络,并从理论模型的角度切入,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实证定量分析。通过回归模型的建立和检验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符合邓宁的投资发展路径(IDP)理论,目前正处于IDP理论中第二阶段完结,即将进入第三阶段的转型时期,未来10年我国将迎来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最后,本文通过模型对今后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路径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发展路径:实证检验、
90年代以来。我国流出的对外直接投资每年递增,特别是近几年来,增长的速度很快,几乎每年都成倍增长。在对外直接投资大量增长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比率效率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的差距。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何种发展阶段?这些问题的回答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投资发展路径理论
80年代初,邓宁将国民生产总值(GNP)纳入到国际直接投资各阶段的分析中,提出了投资发展路径理论(IDP),旨在从宏观的、动态的角度解释各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地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相关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NP的提高,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将经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往往只有少量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而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因而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零或是接近于零的负数;第二阶段对于外国资本的吸引力度明显增强,外资开始大量流入。但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十分有限,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现为负数且不断增加。第三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上升,其发展速度快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仍为负值,其绝对数呈不断减小的趋势;第四阶段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快于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增长,净对外直接投资额大于、等于零且不断增长;第五阶段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仍然大于零,但是由于直接投资流出的增长速度低于直接投资流入的增长速度。净投资额已经开始下降,并且逐渐回归至零。
二、我国对外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从上面的IDP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该图形是一条由U形曲线(1—4阶段)与反U形曲线(3—5阶段)相衔接起来的整合曲线,所以模型需采用二次函数形式。Namla(1996)和Dunning(1981,1986)也分别用了一个二次方程函数来描述投资发展路径曲线。在投资发展路径理论中。自变量为人均GNP,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我们在这里用人均GDP加以代替。因此,我们将以人均净对外直接投资为因变量。建立起以人均GDP为自变量(包括人均GDP及其平方项)的二阶非线性回归模型来进行实证检验。这样,模型形式就可以表示为:
NFDI1=β0+β1PGDP1+β2PGDP2i+ui ①
其中,NFDI表示净对外直接投资额,PGDP示人均GDP,β0、β1、β2表示待估参数,i代表不同的年份,u为随机误差项。
(二)回归检验
国内的统计数据与国际统计数据在口径上不一致,这里采用联合国贸易与经济发展会议(UNCTAD)提供的各国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由国际统一统计口径编制。UNCTAD数据库中的投资数据来源结合了各个国家权威统计机构的数据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的数据,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因而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参考数据。
将从国际数据库中搜集整理的数据代人模型①,利用Eviews5.1版统计计量软件,用最小二乘回归(OLS)得出的结(如表1)
从以上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F检验值非常显著,拒绝了PGDP和PGDP2同时为零的假设,且t检验值也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R2值较高。更重要的是,模型中的回归系数β1为负,β2为正,满足投资发展路径理论中的U字型特征。拟合出来的回归模型为:NFDI=3429.55-9.918PGDP+0.003PGDP2(2-2)从模型可以预测,当我国的人均GDP达到1653美元时,该模型所代表的U型曲线达到最低点,此时我国流出的对外投资速度将快于流入的外资速度,净对外直接投资额开始上升,我国由投资发展路径的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
三、结论與预测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的F值和t值均十分显著,能较好地拟合我国过去十五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模型中的回归系数β1为负,β2为正,满足投资发展路径理论中的U字型特征,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符合邓宁提出的IDP理论。
模型以人均GDP作为自变量,人均GDP随时间的变化逐年增长。1995年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预测,1995—2000年期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3—10.2%。2000—2010年期间为8.0—8.7%;2010—2020年期间为7.0—7.8%。实际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5年我国的人均GDP始终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根据以上中科院的预测,本研究给出三个人均GDP增长方案以便用模型预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第一套方案是乐观估计,即2006年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每年仍以10%的增速持续高速增长。第二套方案是基本估计。即随着时间发展,我国人均GDP增速放缓,2006到2020年人均GDP增幅为年均7.5%。第三套方案是悲观估计,即2006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增幅为年均5%。
根据以上人均GDP的不同增长速度,拟合我国的投资发展路径,可以得到图2。
图中完整的曲线是依据模型的回归系数拟合的曲线,呈U字型,且与我国2005年以前实际的投资发展路径吻合较好。由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于2005年到2006年落人谷底,在2007—2009年出现极小值点,之后曲线呈现出向上的趋势。这说明目前我国正处在投资发展路径理论的第二阶段的末尾,第三阶段的开始。模型同时预测,随着我国GDP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资本流出将不断增加,从而使我国的净资本流出量不断增加,实现从负向正的转变。乐观人均GDP增长方案预测我国将于2013年左右实现净对外直接投资额由负变正,从第三阶段过渡到第四阶段。而基本人均GDP增长方案和悲观方案预测的第三阶段的完成分别为2016年和2020年。因此,本研究的结论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符合邓宁的IDP理论,且即将进入最富于战略意义的投资发展路径中的第三阶段,并将于2015年左右实现净对外直接投资丽由负到正的转变,完成从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过渡。未来的10年内,我国将出现一个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其高速增长的速度将超过我国引资增长的速度。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中国有可能逐渐加入世界主要投资国的行列。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发展路径:实证检验、
90年代以来。我国流出的对外直接投资每年递增,特别是近几年来,增长的速度很快,几乎每年都成倍增长。在对外直接投资大量增长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和比率效率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的差距。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处于何种发展阶段?这些问题的回答对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一、投资发展路径理论
80年代初,邓宁将国民生产总值(GNP)纳入到国际直接投资各阶段的分析中,提出了投资发展路径理论(IDP),旨在从宏观的、动态的角度解释各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地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相关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GNP的提高,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将经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往往只有少量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而没有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因而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为零或是接近于零的负数;第二阶段对于外国资本的吸引力度明显增强,外资开始大量流入。但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十分有限,净对外直接投资额表现为负数且不断增加。第三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上升,其发展速度快于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仍为负值,其绝对数呈不断减小的趋势;第四阶段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快于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增长,净对外直接投资额大于、等于零且不断增长;第五阶段一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仍然大于零,但是由于直接投资流出的增长速度低于直接投资流入的增长速度。净投资额已经开始下降,并且逐渐回归至零。
二、我国对外投资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建立
从上面的IDP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该图形是一条由U形曲线(1—4阶段)与反U形曲线(3—5阶段)相衔接起来的整合曲线,所以模型需采用二次函数形式。Namla(1996)和Dunning(1981,1986)也分别用了一个二次方程函数来描述投资发展路径曲线。在投资发展路径理论中。自变量为人均GNP,由于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我们在这里用人均GDP加以代替。因此,我们将以人均净对外直接投资为因变量。建立起以人均GDP为自变量(包括人均GDP及其平方项)的二阶非线性回归模型来进行实证检验。这样,模型形式就可以表示为:
NFDI1=β0+β1PGDP1+β2PGDP2i+ui ①
其中,NFDI表示净对外直接投资额,PGDP示人均GDP,β0、β1、β2表示待估参数,i代表不同的年份,u为随机误差项。
(二)回归检验
国内的统计数据与国际统计数据在口径上不一致,这里采用联合国贸易与经济发展会议(UNCTAD)提供的各国对外投资流量和存量。由国际统一统计口径编制。UNCTAD数据库中的投资数据来源结合了各个国家权威统计机构的数据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组织的数据,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因而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参考数据。
将从国际数据库中搜集整理的数据代人模型①,利用Eviews5.1版统计计量软件,用最小二乘回归(OLS)得出的结(如表1)
从以上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F检验值非常显著,拒绝了PGDP和PGDP2同时为零的假设,且t检验值也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R2值较高。更重要的是,模型中的回归系数β1为负,β2为正,满足投资发展路径理论中的U字型特征。拟合出来的回归模型为:NFDI=3429.55-9.918PGDP+0.003PGDP2(2-2)从模型可以预测,当我国的人均GDP达到1653美元时,该模型所代表的U型曲线达到最低点,此时我国流出的对外投资速度将快于流入的外资速度,净对外直接投资额开始上升,我国由投资发展路径的第二阶段进入第三阶段。
三、结论與预测
从模型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的F值和t值均十分显著,能较好地拟合我国过去十五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模型中的回归系数β1为负,β2为正,满足投资发展路径理论中的U字型特征,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符合邓宁提出的IDP理论。
模型以人均GDP作为自变量,人均GDP随时间的变化逐年增长。1995年中科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预测,1995—2000年期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3—10.2%。2000—2010年期间为8.0—8.7%;2010—2020年期间为7.0—7.8%。实际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5年我国的人均GDP始终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根据以上中科院的预测,本研究给出三个人均GDP增长方案以便用模型预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第一套方案是乐观估计,即2006年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每年仍以10%的增速持续高速增长。第二套方案是基本估计。即随着时间发展,我国人均GDP增速放缓,2006到2020年人均GDP增幅为年均7.5%。第三套方案是悲观估计,即2006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增幅为年均5%。
根据以上人均GDP的不同增长速度,拟合我国的投资发展路径,可以得到图2。
图中完整的曲线是依据模型的回归系数拟合的曲线,呈U字型,且与我国2005年以前实际的投资发展路径吻合较好。由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我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额于2005年到2006年落人谷底,在2007—2009年出现极小值点,之后曲线呈现出向上的趋势。这说明目前我国正处在投资发展路径理论的第二阶段的末尾,第三阶段的开始。模型同时预测,随着我国GDP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资本流出将不断增加,从而使我国的净资本流出量不断增加,实现从负向正的转变。乐观人均GDP增长方案预测我国将于2013年左右实现净对外直接投资额由负变正,从第三阶段过渡到第四阶段。而基本人均GDP增长方案和悲观方案预测的第三阶段的完成分别为2016年和2020年。因此,本研究的结论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符合邓宁的IDP理论,且即将进入最富于战略意义的投资发展路径中的第三阶段,并将于2015年左右实现净对外直接投资丽由负到正的转变,完成从第三阶段到第四阶段的过渡。未来的10年内,我国将出现一个对外直接投资的高潮,其高速增长的速度将超过我国引资增长的速度。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中国有可能逐渐加入世界主要投资国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