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摘要】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激素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病情的反复,影响糖尿病病人的康复。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康复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康复,患者
1 前言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食、多饮和消瘦,实验室检查为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和尿糖呈阳性。许多人在罹患疾病的时候, 除了忍受身体上的痛苦以外,他们还存在着心理上的折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理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纯靠治疗技术来促进人类健康是不够的。糖尿病过去的护理强调的是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目前对糖尿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主要在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三方面,这些是降低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糖尿病患者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我科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措施,经临床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
2 心理问题
心理状态对DM的控制非常重要,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证实, 不良情绪可能导致糖尿病。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 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 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 抑制胰岛素的分泌[1]。同时,交感神经还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而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也会表现出特定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心理特点进行疏导可促進疾病的康复[2]。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而焦虑会引起一些应激素和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因此,患者入院时,护士应热情、亲切,使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
3 心理康复治疗
所谓心理康复治疗,就是对患者进行开导、劝慰、说服和鼓励,通过语言及其他的形式来影响患者的情绪,使其病情得以大大地改善。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均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尤其是患病之后,心理状态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特别是糖尿病又不能治愈,病情好反复,他们的精神或心理状态十分复杂,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恐惧、疑虑、焦急、不安甚至绝望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单靠药物治疗往往不易奏效,必须配合心理康复治疗。治病医病必须先医心,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上培养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进而认识糖尿病,注重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平和自己的心态,达到不治而治的效果[3]。这点我们也可以借鉴中医学。中医治疗讲究从整体观念出发, 观察病情,进行身心全面治疗。祖国医学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其太过则为病。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心理、生理、病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因此应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情志为病”的因素。作为医生和家属要帮助患者解除郁闷,稳定情绪,开阔心胸,因为乐观豁达,心情舒畅才是患者战胜疾病的心理基础[4]。
4 心理康复护理措施
4.1强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疗养意识,明确长期综合治疗的重要性,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康复。多数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是一知半解,因此在科学用药和合理控制饮食上不注意或者是控制饮食过度,造成低血糖或营养不良,从而加重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必须强化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发放“糖尿病护理宣教单”,发放“饮食量表”,使患者入院后对糖尿病知识和饮食调节以及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有一定了解;每周开展一次糖尿病知识讲座,可以让住院的患者及院外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机会接受正规糖尿病知识的学习,使患者真正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措施,这样既能减轻心理负担,克服淡化心理,又能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起到积极作用。
4.2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也很重要,为此要经常听取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意见和要求,在护理中让患者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这样不仅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而且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这对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护患关系的融洽以及疾病的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4.3鼓励患者增强抗病信心
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患者对并发症都有一种恐惧感,针对这些心理负担,主动为患者讲解一些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后果,并详细说明那些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可以痊愈,哪些可以经控制维持在现有阶段而不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并可以向患者讲述那些经治疗后病情取得良好控制的病例,使患者增强抗病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4.4教育患者做好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做好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是坚持经常而有规律的测试血糖,不仅可以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程度,还可以了解饮食、运动、疾病、天气、情绪等对糖尿病的影响,对控制好血糖极为有利。经常查血糖做到心中有数,可以主动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和持续的高血糖。遇到特殊情况及时查血糖,可以主动、灵活地控制血糖。
5 小结
心理康复对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重点是改善了患者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反应,合理地安排生活和遵从医嘱。通过对DM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患者均能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这不仅有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而且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疗养知识、用药知识、饮食、运动和自我监测等,能正确协调好休息、饮食、运动、用药、情绪和卫生之间的关系,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玮,张琴,张子菊.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2,18(7):1~2.
[2]陈瑾,罗智敏,王晓娟,刘旺明. 糖尿病病人心理疏导对策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8,24(3):303~304.
[3]肖春兰. 心理因素对精神病患者糖代谢影响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2,14(4): 201.
[4]薛少青. 糖尿病心理康复教育[J].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4): 339~340.
【摘要】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不良情绪会引起体内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激素升高会引起糖尿病病情的反复,影响糖尿病病人的康复。因此,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心理康复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康复,患者
1 前言
糖尿病(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多食、多饮和消瘦,实验室检查为血糖高于正常水平和尿糖呈阳性。许多人在罹患疾病的时候, 除了忍受身体上的痛苦以外,他们还存在着心理上的折磨。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理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纯靠治疗技术来促进人类健康是不够的。糖尿病过去的护理强调的是控制饮食和药物治疗,目前对糖尿病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主要在于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三方面,这些是降低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糖尿病患者有其特有的心理特点,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我科针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措施,经临床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
2 心理问题
心理状态对DM的控制非常重要,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证实, 不良情绪可能导致糖尿病。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 大脑边缘系统同时又调节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的功能, 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 抑制胰岛素的分泌[1]。同时,交感神经还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而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也会表现出特定的心理特征,针对这些心理特点进行疏导可促進疾病的康复[2]。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而焦虑会引起一些应激素和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因此,患者入院时,护士应热情、亲切,使其尽快适应住院环境。
3 心理康复治疗
所谓心理康复治疗,就是对患者进行开导、劝慰、说服和鼓励,通过语言及其他的形式来影响患者的情绪,使其病情得以大大地改善。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预后均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 尤其是患病之后,心理状态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特别是糖尿病又不能治愈,病情好反复,他们的精神或心理状态十分复杂,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恐惧、疑虑、焦急、不安甚至绝望的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单靠药物治疗往往不易奏效,必须配合心理康复治疗。治病医病必须先医心,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上培养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念,进而认识糖尿病,注重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平和自己的心态,达到不治而治的效果[3]。这点我们也可以借鉴中医学。中医治疗讲究从整体观念出发, 观察病情,进行身心全面治疗。祖国医学认为,人有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其太过则为病。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某些患者中,形成心理、生理、病理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加大了情志为病的因素,因此应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减少“情志为病”的因素。作为医生和家属要帮助患者解除郁闷,稳定情绪,开阔心胸,因为乐观豁达,心情舒畅才是患者战胜疾病的心理基础[4]。
4 心理康复护理措施
4.1强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疗养意识,明确长期综合治疗的重要性,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康复。多数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是一知半解,因此在科学用药和合理控制饮食上不注意或者是控制饮食过度,造成低血糖或营养不良,从而加重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必须强化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发放“糖尿病护理宣教单”,发放“饮食量表”,使患者入院后对糖尿病知识和饮食调节以及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有一定了解;每周开展一次糖尿病知识讲座,可以让住院的患者及院外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机会接受正规糖尿病知识的学习,使患者真正认识到治疗的重要性和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措施,这样既能减轻心理负担,克服淡化心理,又能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起到积极作用。
4.2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也很重要,为此要经常听取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意见和要求,在护理中让患者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这样不仅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而且调动了患者的积极性,这对护理质量和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护患关系的融洽以及疾病的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4.3鼓励患者增强抗病信心
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患者对并发症都有一种恐惧感,针对这些心理负担,主动为患者讲解一些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后果,并详细说明那些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可以痊愈,哪些可以经控制维持在现有阶段而不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并可以向患者讲述那些经治疗后病情取得良好控制的病例,使患者增强抗病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4.4教育患者做好糖尿病的自我监测
做好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是坚持经常而有规律的测试血糖,不仅可以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程度,还可以了解饮食、运动、疾病、天气、情绪等对糖尿病的影响,对控制好血糖极为有利。经常查血糖做到心中有数,可以主动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和持续的高血糖。遇到特殊情况及时查血糖,可以主动、灵活地控制血糖。
5 小结
心理康复对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重点是改善了患者的情绪状态,克服消极情绪反应,合理地安排生活和遵从医嘱。通过对DM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患者均能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这不仅有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控制,而且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疗养知识、用药知识、饮食、运动和自我监测等,能正确协调好休息、饮食、运动、用药、情绪和卫生之间的关系,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杜玮,张琴,张子菊.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2,18(7):1~2.
[2]陈瑾,罗智敏,王晓娟,刘旺明. 糖尿病病人心理疏导对策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08,24(3):303~304.
[3]肖春兰. 心理因素对精神病患者糖代谢影响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2,14(4): 201.
[4]薛少青. 糖尿病心理康复教育[J].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4): 33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