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Ⅱ类错拔牙矫治前后下颌牙弓与基骨形态的变化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jixie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三维数字化模型,利用WALA嵴分析骨性Ⅱ类错

畸形患者拔牙矫治前后下颌牙弓和基骨形态的变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指导。

方法

扫描25例骨性Ⅱ类错

畸形患者治疗前后的下颌模型,标定各牙FA点及对应WALA点,利用WALA点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参考平面,并得到临床冠中心(FA点)和膜龈联合处软组织最凸点(WALA点)在参考平面的投影。建立相应坐标系并拟合生成基骨弓及牙弓所对应的曲线,分析治疗前后牙弓和基骨形态的变化和关系。

结果

治疗后基骨前、中、后段分别增加(0.835±1.259) mm,(1.700±1.280) mm,(2.170±1.227) mm。治疗后牙弓前段宽度缩窄(3.345±2.907) mm,后段宽度增加(1.110±1.566) mm,中段无明显变化。

结论

骨性Ⅱ类错

畸形患者拔牙治疗后下颌基骨中后段宽度增加,整体形态基本稳定,而牙弓前段宽度减小,后段宽度增大。治疗后牙弓与基骨形态更加匹配,有利于功能和稳定。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颌骨截骨的手术效果,为提高手术精确性、有效性、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采用导航辅助下经口内入路截骨术治疗下颌角肥大患者15例,对下颌骨形态与术前设计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计算机导航辅助下颌角截骨术后效果与术前设计精准匹配,15例患者术后下颌角轮廓自然流畅,双侧对称,且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对颅缝早闭症的颅底畸形程度定量化分析,通过长期随访探讨改良额眶前移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2月就诊的10例颅缝早闭症患儿,年龄1.0~6.5岁,平均随访时间23.6个月(12~48个月),均采用改良额眶前移术;进行术前及随访时颅底形态学测量。结果术前患侧颅前窝测量指标(CSX^、CX、SX)以及颅中窝测量指标(XSM^、S-Pt、XM、SM)均较健侧好转,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通过回顾和分析临床资料,总结及评价头皮撕脱伤患者的诊治流程。方法收治的26例头皮撕脱伤患者中,全头皮撕脱15例(包括5例超全头皮),部分头皮撕脱11例,其中16例伴发颅骨外露,2例伴发失血性休克。急诊时的一期治疗措施为:吻合血管回植术11例,头皮修薄回植术9例,颅骨钻孔+二期植皮术4例,游离皮瓣修复术1例,局部皮瓣转移术1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更换术式、术后创面的二次处理、术后效果,以及各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