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所谓人文性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康人格”。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已有的文化积累和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去体味、感悟眼前的文本,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去理解、鉴赏作品。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要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看法,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达到积淀语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阅读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入手的:
一、读后进行指导
优美诗文是学生栖息和徜徉的百花园,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其中精美的句段很值得品味揣摩,学生阅读后,可将这些语句摘录下来,细细咀嚼,让书上的营养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如学习了《祖父的园子》一课,我让学生摘抄并背诵:“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经常摘录积累会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读后进行仿學
阅读精品文章,如“春雨润花,悄然无声”。针对精美的语段、新颖的构思、独特的内容,讲解后让学生仿写,可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可以仿写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如《火烧云》一课,文中写道:“大白狗变成了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火烧云多神奇呀,给所有的人和物改变了颜色;那么多的颜色,那么多的变化。这一切,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课的时候,我们要紧紧扣着课文的例子作用,让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模仿着描写一段自己想象的火烧云的形象。经常仿写,可以提高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读后进行改写
精美诗文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沃土,在品读揣摩中,可以吸收到很多文化的精髓。学生可以从体裁、文本、语言等方面进行改写,它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读透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如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为一篇记叙文,写出分别的场面。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经常改写可以拓宽学生思路,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四、读中进行批注
会读书的孩子才会学习,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解读他人作品的过程正是用心思考、用心感悟的过程。例如《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批注了农耕社会,合作理解了这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社会,靠种田、手工劳动为主的社会。又如学习《伯牙绝弦》中,“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让学生反复涵泳这句话,进行批注写出自己的见解,深刻领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好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好皎洁的月色呀!)
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
生答:“善哉,依依兮若杨柳!”(是那么的柔美)
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 ——
生答:“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读中进行批注,不但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而且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从而提升文本的价值,进而超越文本。
语文,讲求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正像人的两条腿,少了哪条都不行。语文课,不仅要琅琅书声,更要静思默想;要整体感知,还要咀嚼涵泳。语文只有在阅读中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达到积淀语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一、读后进行指导
优美诗文是学生栖息和徜徉的百花园,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其中精美的句段很值得品味揣摩,学生阅读后,可将这些语句摘录下来,细细咀嚼,让书上的营养真正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如学习了《祖父的园子》一课,我让学生摘抄并背诵:“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经常摘录积累会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读后进行仿學
阅读精品文章,如“春雨润花,悄然无声”。针对精美的语段、新颖的构思、独特的内容,讲解后让学生仿写,可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可以仿写大峡谷的水,从固态的万年冰雪到沸腾的温泉,从涓涓细流、帘帘飞瀑到滔滔江水,真是千姿百态。如《火烧云》一课,文中写道:“大白狗变成了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火烧云多神奇呀,给所有的人和物改变了颜色;那么多的颜色,那么多的变化。这一切,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课的时候,我们要紧紧扣着课文的例子作用,让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模仿着描写一段自己想象的火烧云的形象。经常仿写,可以提高学生组织语言、运用语言、理解语言的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读后进行改写
精美诗文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沃土,在品读揣摩中,可以吸收到很多文化的精髓。学生可以从体裁、文本、语言等方面进行改写,它要求学生在理解原文、读透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如学习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改写为一篇记叙文,写出分别的场面。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经常改写可以拓宽学生思路,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四、读中进行批注
会读书的孩子才会学习,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解读他人作品的过程正是用心思考、用心感悟的过程。例如《呼风唤雨的世纪》,学生批注了农耕社会,合作理解了这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社会,靠种田、手工劳动为主的社会。又如学习《伯牙绝弦》中,“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让学生反复涵泳这句话,进行批注写出自己的见解,深刻领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好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好皎洁的月色呀!)
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
生答:“善哉,依依兮若杨柳!”(是那么的柔美)
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 ——
生答:“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读中进行批注,不但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而且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从而提升文本的价值,进而超越文本。
语文,讲求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正像人的两条腿,少了哪条都不行。语文课,不仅要琅琅书声,更要静思默想;要整体感知,还要咀嚼涵泳。语文只有在阅读中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达到积淀语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