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遇见秋,是一个哲学的必然。
遇见秋,是趟过油腻腻的炎炎夏日,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期盼;遇见秋,是人约黄昏后,那一回眸的惊喜;遇见秋,更是历尽劫波相逢一笑的释然。任黄叶飘飞,北雁南去,一轮缺月下,我自落花人独立,安静,且傲然。
遇见秋,应在一个雨后的清晨。一夜秋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之后,秋风如水,碧空如洗,就连拂过面颊的每一缕风,都那样干净清爽。极目远眺,天空那么高,那么远,如一位深思的哲人,是那样沉静。所有的思虑,仿佛只是一个等待,等待那浩荡的风,荡涤自己的身体,带走所有的喧嚣和浮躁。蹲下身来,去和一株小草去交谈,谈一谈生命的奥妙。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遇见秋,一个生命是走到了一个终点,还是起点呢?这又是一个问题。此刻,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探出头来。灿烂的光,在亿万棵草尖的水珠上,幻化成亿万个太阳。生命之伟大和渺小,真的有区别吗?我问风,风不回答,在我手边飞驰而过。太阳升起来,草尖的晶莹开始暗淡,新的一天开始了,只是多了一份秋所獨有的清爽。
遇见秋,应是一个暖暖的午后。高大的落地窗前,一杯香茗,一本书,矮几小凳,窗开一缝,便这样,在秋阳暖烘烘地拥抱中,畅享一份清幽和惬意。我一直觉得,秋,是一本书,或者说,书,是一段秋。经过春的萌生,夏的勃发,终于把生命中的慷慨淋漓,凝成这一份淡然。书中的爱情,自然免不了儿女情长生死离别,可如果是春是初恋,夏是热恋,那秋,便是粗茶淡饭的厮守。秋的厮守,是采菊东篱下的恬静;是一杯清茶的悠然。当然,驻足窗前,看一川落木萧萧,一声轻叹声里,云儿轻轻,风儿轻轻。
遇见秋,亦可在一轮朗月高悬的夜晚。一握清辉中,万家灯火已阑珊,蓦然回首处,人也孤零,影也孤零。此情此景,也难怪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份孤寂之美,也只要在秋的月下,才愈发显得那样动人心魄。万籁俱寂,秋虫呢喃。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夜空中,雁阵长鸣,那份对君子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不免让人扼腕慨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去体验一种美的极致,去感受一份刻骨的思绪,是必须要物我两忘的。在夜月下,遇见秋,和身影双双起舞,和明月推心置腹,念天地之悠悠,独享那份独有的孤独。
若是能在一条林荫小路上,遇见秋,那凉凉的孤独,应该会平添一丝丝暖意吧。小路悠长,林荫如雾,就那样缓缓地走,时而驻足,时而附身,轻轻将脚避开一片片落叶,细细阅读每一根叶脉的延伸。黄叶红叶,被人们当做是秋的标签,若把满腹的相思,化为文字写于其上,顺水漂远,在凄迷的眼神中消逝,又是另一种美啊。有人说,死如秋叶之静美,我是不认同的。秋叶静美不假,为何要和死连在一处呢?因此,我更喜欢,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胸襟。你看,那黄的灿烂红的潇洒的叶片,无论大小,无论形状,都那样坦荡,不迁就,不苟合,来的时候,来了,去的时候,去了。不正如,两千年前,凯撒在《高卢战记》中所说:我至,我见,我胜。萌发,葳蕤,凋零。落叶说:来也自然,去也自然。
最好,小路旁,有一潭秋水啊,一潭惊鸿足以照影的澄澈秋水。远山,近树,高天,倒影,在平静如镜的水面,凝成瞬间的永恒。所有的希冀、繁华,都在此时,沉淀为静若处子心无旁骛的这潭秋水。没有浮华的泡沫装饰,没有芜杂的风雨纠缠,就单单是那样通透,就仅仅是如此纯净。是等待?等待一夜北风紧的碎玉柳絮飘坠?等待那独钓的孤舟?亦或是,洗尽铅华后,那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然呢?一丝风过,片片黄叶在水面上荡起串串涟漪。呵,这风可不要太急,莫要吹皱水边那伊人如黛的眉头。
蒹葭苍苍,芦花飞雪,是应该有一点风的。遇见秋,自然是绕不开在水一方的伊人。她姓甚名谁?芳龄几何?在几千年秋风的吹拂下,早已打磨成一座没有答案的雕塑。可有谁会回转身来,看一看对岸的少年?少年正在捕鱼?或是取水?这些已经都不再重要,我们知道的是,那样无意中瞬间的一瞥,便揭开一本万世的黄卷。是前世的宿命,还是今世的奇缘,只在那一刻,在那个秋风浩浩如潮,漫天飘飞着雪白的芦花,在苍茫的天幕下,一颗心被点燃。可少年面对难以逾越的河流,能做的,只有默然而立,把那一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思恋,用双唇变成声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如果说,今年的落叶,是明年一豆新芽的前世,那所谓的伊人,又将在后世谁人的生命中出现呢?谁人又为了这一线因缘,把这份销魂袭魄情思,在滚滚红尘的清秋中,低低地吟唱。是寂寞梧桐的深院?还是二十四桥的明月?
不知为何,忽想起易安居士,想起那秋日黄昏里点点滴滴的雨,想起那三杯两盏淡酒。徜徉在东方文化殿堂里的女子不多,而能在秋的季节里展露身姿的更是少之又少了,我以为,除了在水一方的伊人,便是李清照。而后者相较于前者的凄迷,更愈加了一份凄凉。在动荡纷乱的尘世大潮中,一位弱女子能做的,除了随波浮沉,恐怕只有低吟哀叹吧,便如那满地堆积的憔悴黄花。是秋的惨厉,还是落叶的无助?抑或,浩浩历史的洪流,便是如此,本没有什么对与错之别呢?设若,没有那场凄冷的秋雨,在殿堂中也便没有了一位名叫李清照的舞者,也便没有了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然而,在农人眼中,有钱难买露针雨,可是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一句真言。看吧,飒飒的秋风里,广袤的田野上,一层嫩绿色的毯子正在铺开,走进细看,那细密的针脚,是那一棵棵一二指高的麦苗。不早不晚,雨儿来了。早了不好,嫩芽还没有从土里露出头来,雨水打湿的地面,天晴后形成一层硬壳,把苗闷了。晚了不好,土壤的墒情不够,种子萌发也便乏力。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牵挂也由此开始。种子,希望,收获,生存。一幕大戏,在秋天,正徐徐拉开。
呵,遇见秋,是一个和蓐收(传说中的秋神,白帝少昊之子)冥冥中百转千回的因缘。
遇见秋,是趟过油腻腻的炎炎夏日,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期盼;遇见秋,是人约黄昏后,那一回眸的惊喜;遇见秋,更是历尽劫波相逢一笑的释然。任黄叶飘飞,北雁南去,一轮缺月下,我自落花人独立,安静,且傲然。
遇见秋,应在一个雨后的清晨。一夜秋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之后,秋风如水,碧空如洗,就连拂过面颊的每一缕风,都那样干净清爽。极目远眺,天空那么高,那么远,如一位深思的哲人,是那样沉静。所有的思虑,仿佛只是一个等待,等待那浩荡的风,荡涤自己的身体,带走所有的喧嚣和浮躁。蹲下身来,去和一株小草去交谈,谈一谈生命的奥妙。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遇见秋,一个生命是走到了一个终点,还是起点呢?这又是一个问题。此刻,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探出头来。灿烂的光,在亿万棵草尖的水珠上,幻化成亿万个太阳。生命之伟大和渺小,真的有区别吗?我问风,风不回答,在我手边飞驰而过。太阳升起来,草尖的晶莹开始暗淡,新的一天开始了,只是多了一份秋所獨有的清爽。
遇见秋,应是一个暖暖的午后。高大的落地窗前,一杯香茗,一本书,矮几小凳,窗开一缝,便这样,在秋阳暖烘烘地拥抱中,畅享一份清幽和惬意。我一直觉得,秋,是一本书,或者说,书,是一段秋。经过春的萌生,夏的勃发,终于把生命中的慷慨淋漓,凝成这一份淡然。书中的爱情,自然免不了儿女情长生死离别,可如果是春是初恋,夏是热恋,那秋,便是粗茶淡饭的厮守。秋的厮守,是采菊东篱下的恬静;是一杯清茶的悠然。当然,驻足窗前,看一川落木萧萧,一声轻叹声里,云儿轻轻,风儿轻轻。
遇见秋,亦可在一轮朗月高悬的夜晚。一握清辉中,万家灯火已阑珊,蓦然回首处,人也孤零,影也孤零。此情此景,也难怪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份孤寂之美,也只要在秋的月下,才愈发显得那样动人心魄。万籁俱寂,秋虫呢喃。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夜空中,雁阵长鸣,那份对君子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不免让人扼腕慨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去体验一种美的极致,去感受一份刻骨的思绪,是必须要物我两忘的。在夜月下,遇见秋,和身影双双起舞,和明月推心置腹,念天地之悠悠,独享那份独有的孤独。
若是能在一条林荫小路上,遇见秋,那凉凉的孤独,应该会平添一丝丝暖意吧。小路悠长,林荫如雾,就那样缓缓地走,时而驻足,时而附身,轻轻将脚避开一片片落叶,细细阅读每一根叶脉的延伸。黄叶红叶,被人们当做是秋的标签,若把满腹的相思,化为文字写于其上,顺水漂远,在凄迷的眼神中消逝,又是另一种美啊。有人说,死如秋叶之静美,我是不认同的。秋叶静美不假,为何要和死连在一处呢?因此,我更喜欢,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胸襟。你看,那黄的灿烂红的潇洒的叶片,无论大小,无论形状,都那样坦荡,不迁就,不苟合,来的时候,来了,去的时候,去了。不正如,两千年前,凯撒在《高卢战记》中所说:我至,我见,我胜。萌发,葳蕤,凋零。落叶说:来也自然,去也自然。
最好,小路旁,有一潭秋水啊,一潭惊鸿足以照影的澄澈秋水。远山,近树,高天,倒影,在平静如镜的水面,凝成瞬间的永恒。所有的希冀、繁华,都在此时,沉淀为静若处子心无旁骛的这潭秋水。没有浮华的泡沫装饰,没有芜杂的风雨纠缠,就单单是那样通透,就仅仅是如此纯净。是等待?等待一夜北风紧的碎玉柳絮飘坠?等待那独钓的孤舟?亦或是,洗尽铅华后,那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超然呢?一丝风过,片片黄叶在水面上荡起串串涟漪。呵,这风可不要太急,莫要吹皱水边那伊人如黛的眉头。
蒹葭苍苍,芦花飞雪,是应该有一点风的。遇见秋,自然是绕不开在水一方的伊人。她姓甚名谁?芳龄几何?在几千年秋风的吹拂下,早已打磨成一座没有答案的雕塑。可有谁会回转身来,看一看对岸的少年?少年正在捕鱼?或是取水?这些已经都不再重要,我们知道的是,那样无意中瞬间的一瞥,便揭开一本万世的黄卷。是前世的宿命,还是今世的奇缘,只在那一刻,在那个秋风浩浩如潮,漫天飘飞着雪白的芦花,在苍茫的天幕下,一颗心被点燃。可少年面对难以逾越的河流,能做的,只有默然而立,把那一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思恋,用双唇变成声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如果说,今年的落叶,是明年一豆新芽的前世,那所谓的伊人,又将在后世谁人的生命中出现呢?谁人又为了这一线因缘,把这份销魂袭魄情思,在滚滚红尘的清秋中,低低地吟唱。是寂寞梧桐的深院?还是二十四桥的明月?
不知为何,忽想起易安居士,想起那秋日黄昏里点点滴滴的雨,想起那三杯两盏淡酒。徜徉在东方文化殿堂里的女子不多,而能在秋的季节里展露身姿的更是少之又少了,我以为,除了在水一方的伊人,便是李清照。而后者相较于前者的凄迷,更愈加了一份凄凉。在动荡纷乱的尘世大潮中,一位弱女子能做的,除了随波浮沉,恐怕只有低吟哀叹吧,便如那满地堆积的憔悴黄花。是秋的惨厉,还是落叶的无助?抑或,浩浩历史的洪流,便是如此,本没有什么对与错之别呢?设若,没有那场凄冷的秋雨,在殿堂中也便没有了一位名叫李清照的舞者,也便没有了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然而,在农人眼中,有钱难买露针雨,可是千百年来口口相传的一句真言。看吧,飒飒的秋风里,广袤的田野上,一层嫩绿色的毯子正在铺开,走进细看,那细密的针脚,是那一棵棵一二指高的麦苗。不早不晚,雨儿来了。早了不好,嫩芽还没有从土里露出头来,雨水打湿的地面,天晴后形成一层硬壳,把苗闷了。晚了不好,土壤的墒情不够,种子萌发也便乏力。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牵挂也由此开始。种子,希望,收获,生存。一幕大戏,在秋天,正徐徐拉开。
呵,遇见秋,是一个和蓐收(传说中的秋神,白帝少昊之子)冥冥中百转千回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