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提升学生应用意识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入手,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如何联系生活,有效开展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呢?
  一、联系生活,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让数学中那些枯燥的数学问题充满生活气息、时代色彩,从而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的存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的红领巾、自行车的车架、三角铁等形状引出新知;然后通过学生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不易变形的特性,并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晃动的课桌的两腿之间斜着钉上木条,从而让学生想到了刚学的“三角形的不易变形”。 也使学生体会到“三角形”的价值,三角形的产生也真是生活的需要。学习数学是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此时一种新的学习需求成为学生自身的欲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问题是我们生活的需求,”我们要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模拟生活,进行数学学习的探讨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数学,感受数学的存在,认识数学的价值,从而增强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如在学生学习五年级下册《找规律》时,我借助学生坐位置的情境“选定同一列,两名同学排在相邻两个位置上,生A坐在前面,他俩有多少种坐法?”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找一找,说一说,再通过全班交流。接着再让同学们解决三个同学坐在相邻的位置、四个人坐在相邻的位置各有多少种排法?(确定谁在第一、谁在第二……),最后比较发现连坐的排法的规律“总人数-连坐的人数 1”。在学生初步感受找规律的方法后,再探究书上例1“1—10”,每次框出两个数,平移这个框,共平移多少次?共得到多少个不同的和?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尝试发现,因此解答例1时非常轻松。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使学生逐步认识了数学的生活价值,也使他们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丝毫离不开数学”,也使学生养成了事事、时时、处处收集数学信息的、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创新性地运用数学的积极性,逐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的意识。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而且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只有引导学生将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有用的,认识到数学的真正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生活的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数学感受的机会,从而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的能力。如在学习了“圆的面积”之后,我将学生带到学校的空地上,让学生用自己的所学为学校设计几个花坛。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他们几人一组,边测量边设计,显得非常投入,最后竟设计出十几中图形优美、很有创意的方案。学生在设计方案时,不仅对已有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知识组合,还进行方法(如分割法、平移法)上的选择,看看哪些方法更适合设计。在设计中既避免了沉重的基础知识的复习,也避免了枯燥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在设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每个学生在通过自己的探究后都有了自己的发现,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回归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运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直接服务于生活。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是他们第一学习场所,而家庭的一切也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的。让学生参与到家庭中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无疑是对学生领悟数学价值的真正含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大有好处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的数学实践活动,为家庭出谋划策,让所学的知识为家庭服务,为社会服务。如学习了“统计有关知识”后,就引导学生参与家庭管理活动。让学生了解收集家里一周内的水、电、气、油、粮等基本生活日用开支情况,再将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加以整理,绘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并根据数据,为家庭提供必要的信息:一周共开支多少元?照这样,一个月基本开支是多少元?家里收入是多少?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运用、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家庭中发现数学问题 ,用生活化的问题反映数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应用数学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極性;才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升华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让数学课堂成为生活化的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是每个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作为教师,在从事思品课教学中,不仅要具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而且要善于把握时代要求和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落实新课程标准,使思品课的创新教学落到实处,以确保教学育人的实效。要达到以上目标,笔者认为必需处理好以下六种关
一、“新瓶”装“旧酒”,让复习成为一种乐趣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复习时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目的。在复习课上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方法,如歌曲、歌谣,竞赛,游戏,表演,让学生做小老师等。  1、“一起唱一唱” 歌曲可以陶冶情操,让人得以美的享受,身心得以放松。我经常用单元里出现的歌曲来帮学生复习旧知,这样既复习了歌曲的演唱,又巩固了歌曲中所涉及
2008年1—2月,雨雪冰冻天气袭击广东粤北地区,造成大面积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被破坏。探讨粤北地区冰雪灾害后杉木人工林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及土壤生化特性的关系,对杉木林的恢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采用实地调查、半球面影像技术和稀释平板法等方法,研究恢复期间杉木林内不同林隙的冠层结构与林下光照、林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关系,旨在为杉木林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
又是天朗气清的初秋时节,阳光洒在身上很舒服,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在草地旁自由自在玩着。潇潇神神秘秘地在草丛中寻找什么。忽然,一阵欢呼声传来:"看,我们捉到蚂蚁啦!"果然,潇潇的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标志性阶段。面对着陌生的环境、相对严厉的老师、家长的殷切期望,他们会出现很多不适应。怎样让孩子从幼儿园平稳过渡到小学并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幼儿园教育要求与小学教育要求不同,幼儿在常规管理方面缺乏过渡期,进入小学阶段后,有些学生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