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行短记:昆明

来源 :文化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总没学会写游记。这次到昆明住了两个半月,依然没学会写游记,最好还是不写。但友人嘱寄短文,并以滇游为题。友情难违;就想起什么写什么。另创一格,则吾岂敢,聊以塞责,颇近似之,惭愧得紧!
  
  (二)
  
  八月二十六日早七时半抵昆明。同行的是罗莘田先生。他是我的幼时同学,现在已成为国内有数的音韵学家。老朋友在久别之后相遇,谈些小时候的事情,都快活得要落泪。
  他住昆明青云街靛花巷,所以我也去住在那里。
  住在靛花巷的,还有郑毅生先生,汤老先生,袁家骅先生,许宝先生,郁泰然先生。
  毅生先生是历史学家,我不敢对他谈历史,只能说些笑话,汤老先生是哲学家,精通佛学,我偷偷的读他的晋魏六朝佛教史,没有看懂,因而也就没敢向他老人家请教。家骅先生在西南联大教授英国文学,一天到晚读书,我不敢多打扰他,只在他泡好了茶的时候,搭讪着进去喝一碗,赶紧告退。他的夫人钱晋华女士常来看我。到吃饭的时候每每是大家一同出去吃价钱最便宜的小馆。宝先生是统计学家,年轻,瘦瘦的,聪明绝顶。我最不会算术,而他成天的画方程式。他在英国留学毕业后,即留校教书,我想,他的方程式必定画得不错!假若他除了统计学,别无所知,我只好闭口无言,全没办法。可是,他还会唱三百多出昆曲。在昆曲上,他是罗莘田先生与钱晋华女士的“老师”。罗先生学昆曲,是要看看制曲与配乐的关系,有一定的谱法,虽腔调万变,而不难找出个作谱的原则。钱女士学昆曲,因为她是个音乐家。我本来学过几句昆曲,到这里也想再学一点。可是,不知怎的一天一天的度过去,天天说拍曲,天天一拍也未拍,只好与许先生约定:到抗战胜利后,一同回北平去学,不但学,而且要彩唱!郁先生在许多别的本事而外,还会烹调。当他有工夫的时候,便做一二样小菜,沽四两市酒,请我喝两杯。这样,靛花巷的学者们的生活,并不寂寞。当他们用功的时候,我就老鼠似的藏在一个小角落里读书或打盹;等他们离开书本的时候,我也就跟着“活跃”起来。
  此外,在这里还遇到杨今甫、闻一多、沈从文、卞之琳、陈梦家、朱自清、罗膺中、魏建功、章川岛……诸位文坛老将,好像是到了“文艺之家”。关于这些位先生的事,容我以后随时报告。
  
  (三)
  
  靛花巷是条只有两三人家的小巷,又狭又脏。可是,巷名的雅美,令人欲忘其陋。
  昆明的街名,多半美雅。金马碧鸡等用不着说了,就是靛花巷附近的玉龙堆,先生坡,也都令人欣喜。
  靛花巷的附近还有翠湖,湖没有北平的三海那么大,那么富丽,可是,据我看:比什刹海要好一些。湖中有荷蒲;岸上有竹树,颇清秀。最有特色的是猪耳菌,成片的开着花。此花叶厚,略似猪耳,在北平,我们管它叫做凤眼兰,状其花也;花瓣上有黑点,像眼珠。叶翠绿,厚而有光;花则粉中带蓝,无论在日光下,还是月光下,都明洁秀美。
  云南大学与中法大学都在靛花巷左右,所以湖上总有不少青年男女,或读书,或散步,或划船。昆明很静,这里最静;月明之夕,到此,谁仿佛都不愿出声。
  
  (四)
  
  昆明的建筑最似北平,虽然楼房比北平多,可是墙壁的坚厚,椽柱的雕饰,都似“京派”。
  花木则远胜北平。北平讲究种花,但夏天日光过烈,冬天风雪极寒,不易把花养好。昆明终年如春,即使不精心培植,还是到处有花。北平多树,但日久不雨,则叶色如灰,令人不快。昆明的树多且绿,而且树上时有松鼠跳动!入眼浓绿,使人心静,我时时立在楼上远望,老觉得昆明静秀可喜;其实呢,街上的车马并不比别处少。
  至于山水,北平也得有愧色,这里,四面是山,滇池五百里——北平的昆明湖才多么一点点呀!山土是红的,草木深绿,绿色盖不住的地方露出几块红来,显出一些什么深厚的力量,教昆明城外到处人感到一种有力的静美。
  四面是山,围着平坝子,稻田万顷。海田之间,相当宽的河堤有许多道,都有几十里长,满种着树木。万顷稻,中间画着深绿的线,虽然没有怎样了不起的特色,可也不知怎的总看着像画图。
  
  (五)
  
  在西南联大讲演了四次。
  第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作主席。他谦虚地说:大学里总是作研究工作,不容易产出活的文学来……我答以:抗战四年来,文艺写家们发现了许多文艺上的问题,诚恳的去讨论。但是,讨论的第二步,必是研究,否则不易得到结果;而写家们忙于写作,很难静静地坐下去作研究;所以,大学里作研究工作,是必要的,是帮着写家们解决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崇古鄙今,而是供给新文艺以有益的参考,使新文艺更坚实起来。譬如说:这两年来,大家都讨论民族形式问题,但讨论的多半是何谓民族形式,与民族形式的源泉何在;至于其中的细腻处,则必非匆匆忙忙的所能道出,而须一项一项的细心研究了。近来,罗莘田先生根据一百首北方俗曲,指出民间诗歌用韵的活泼自由,及十三辙的发展,成为小册。这小册子虽只谈到了民族形式中的一项问题,但是老老实实详详细细的述说,绝非空论。看了这小册子,至少我们会明白十三辙已有相当长久的历史,和它怎样代替了官样的诗韵;至少我们会看出民间文艺的用韵是何等活动,何等大胆——也就增加了我们写作时的勇气。罗先生是音韵学家,可是他的研究结果就能直接有助于文艺的写作,我愿这样的例子一天比一天多起来。
  
  (六)
  
  正是雨季,无法出游。讲演后,即随莘田下乡——龙泉村。村在郊北,距城约二十里,北大文科研究所在此。冯芝生、罗膺中、钱端升、王了一、陈梦家诸教授都在村中住家。教授们上课去,须步行二十里。
  研究所有十来位研究生,生活至苦,用工极勤。三餐无肉,只炒点“地蛋”丝当作菜。我既佩服他们苦读的精神,又担心他们的健康。莘田患恶性摆子,几位学生终日伺候他,犹存古时敬师之道,实为难得。
  莘田病了,我就写剧本。
  
  (七)
  
  研究所在一个小坡上——村人管它叫“山”。在山上远望,可以看见蟠龙江。快到江外的山坡,一片松林,是黑龙潭。晚上,山坡下的村子都横着一些轻雾;驴马带着铜铃,顺着绿堤,由城内回乡。
  冯芝生先生领我去逛黑龙潭,徐旭生先生住在此处。此处有唐梅宋柏;旭老的屋后,两株大桂正开着金黄花。唐梅的干甚粗,但活着的却只有二三细枝——东西老了也并不一定好看。
  坐在石凳上,旭老建议:“中秋夜,好不好到滇池去看月;包一条小船,带着乐器与酒果,泛海竟夜。商议了半天,毫无结果。(一)船价太贵。(二)走到海边,已须步行二十里,天亮归来,又须走二十里,未免太苦。(三)找不到会玩乐器的朋友。看滇池月,非穷书生所能办到的呀!
  
  (八)
  
  中秋。莘田与我出了点钱,与研究所的学员们过节。吴晓铃先生掌灶,大家帮忙,居然做了不少可口的菜。饭后,在院中赏月,有人唱昆曲。午间,我同两位同学去垂钓,只钓上一二条寸长的小鱼。
  
  (九)
  
  莘田病好了一些。我写完了话剧《大地龙蛇》的前二幕。约了膺中、了一和众研究生,来听我朗读。大家都给了些很好的意见,我开始修改。
  对文艺,我实在不懂得什么,就是愿意学习,最快活的,就是写得了一些东西,对朋友们朗读,而后听大家的批评。一个人的脑子,无论怎样的缜密,也不能教作品完全没有漏隙,而旁观者清,不定指出多少窟窿来。
  
  (十)
  
  从文和之琳约上呈贡——他们住在那里,来校上课须坐火车。莘田病刚好,不能陪我去,只好作罢。我继续写剧本。
  
  (十一)
  
  岗头村距城八里,也住着不少的联大的教职员。我去过三次,无论由城里去,还是由龙泉村去,路上都很美。走二三里,在河堤的大树下,或在路旁的小茶馆,休息一下,都使人舍不得走开。
  村外的小山上,有涌泉寺,和其他的云南的寺院一样,庭中有很大的梅树和桂树。桂树还有一株开着晚花,满院都是香的。庙后有泉,泉水流到寺外,成为小溪;溪上盛开着秋葵和说不上名儿的香花,随便折几枝,就够插瓶的了。我看到一两个小女学生在溪畔端详哪枝最适于插瓶——涌泉寺里是南普中学。
  在南普中学对学生说了几句话。我告诉他们:各处缠足的女子怎样在修路,抬土,做着抗建的工作。章川岛先生
  的小女儿下学后,告诉她爸爸:“舒伯伯挖苦了我们的脚!”
  
  (十二)
  
  离龙泉村五六里,为凤鸣山。山上有庙,庙有金殿——一座小殿,全用铜筑。山与庙都没什么好看,倒是遍山青松,十分幽丽。
  云南的松柏结果都特别的大。松塔大如菠萝,柏实大如枣。松子几乎代替了瓜子,闲着没事的时候,大家总是买些松子吃着玩,整船的空的松塔运到城中,大概是作燃料用,可是凤鸣山的青松并没有松塔,也许是另一种树吧,我叫不上名字来。
  
  (十三)
  
  在龙泉树,听到了古琴。相当大的一个院子,平房五六间。顺着墙,丛丛绿竹。竹前,老梅两株,瘦硬的枝子伸到窗前。巨杏一株,阴遮半院。绿阴下,一案数椅,彭先生弹琴,查先生吹箫;然后,查先生独奏大琴。
  在这里,大家几乎忘了一切人世上的烦恼!
  这小村多么污浊呀,路多年没有修过,马粪也数月没有扫除过,可是在这有琴音梅影的院子里,大家的心里却发出了香味。
  查阜西先生精于古乐。虽然他与我是新识,却一见如故,他的音乐好,为人也好。他有时候也作点诗——即使不做诗,我也要称他为诗人啊!
  与他同院住的是陈梦家先生夫妇,梦家现在正研究甲骨文。他的夫人,会几种外国语言,也长于音乐,正和查先生学习古琴。
  
  (十四)
  
  在昆明两月,多半住在乡里,简直没有看见什么。城内与郊外的名胜几乎都没有看到。战时,古寺名山多被占用;我不便为看山访古而去托人情,连最有名的西山,也没有能去。在城内靛花巷住着的时候,每天我必倚着楼窗远望西山,想象着由山上看滇池,应当是怎样的美丽。山上时有云气往来,昆明人说:“有雨无雨看西山”。山峰被云遮住,有雨,峰还外露,虽别处有云,也不至有多大的雨。此语,相当的灵验。西山,只当了我的阴晴表,真面目如何,恐怕这一生也不会知道了;哪容易再得到游昆明的机会呢!
  到城外中法大学去讲演了一次,本来可以顺脚去看筑竹寺的五百罗汉塑像。可是,据说也不能随便进去,况且,又落了雨。
  连城内的圆通公园也只可游览一半,不过,这一半确乎值得一看。建筑的大方,或较北平的中山公园还好一些;至于石树的幽美,则远胜之,因为中山公园太“平”了。
  同查阜西先生逛了一次大观楼。楼在城外湖边,建筑无可观,可是水很美。出城,坐小木船。在稻田中间留出来的水道上慢慢地走。稻穗黄,芦花已白,田坝旁边偶尔还有几穗凤眼兰。远处,万顷碧波,缓动着风帆——到昆阳去的水路。
  大观楼在公园内,但美的地方却不在园内,而在园外。园外是滇池,一望无际。湖的气魄,比西湖与颐和园的昆明池都大得多了。在城市附近,有这么一片水,真使人狂喜。湖上可以划船,还有鲜鱼吃。我们没有买舟,也没有吃鱼,只在湖边坐了一会看水。天上白云,远处青山,眼前是一湖秋水,使人连诗也懒得作了。做诗要去思索,可是美景把人心融化在山水风花里,像感觉到一点什么,又好像茫然无所知,恐怕坐在湖边的时候就有这种欣悦吧?在此际还要寻词觅字去做诗,也许稍微笨了一点。
  
  (十五)
  
  剧本写完,今年是我个人的倒霉年。春初即患头晕,一直到夏季,几乎连一个字也没有写。没想到,在昆明两月,倒能写成这一点东西——好坏是另一问题,能动笔总是件可喜的事。
  
  (十六)
  
  剧本既已写成,就要离开昆明,多看一些地方。从文与之琳约上呈贡,因为莘田病初好,不敢走路,没有领我去,只好延期。我很想去,一来是听说那里风景很好,二来是要看看之琳写的长篇小说!——已经写了十几万字,还在继续的写。
  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老舍杂文集》
其他文献
每一次放假,你的任务就是在这几天中很忙碌地休闲,很紧张地消遣。如何打发掉这个假期、设计出合理的玩乐计划,实在是一件一点儿都不好玩的事情。有人计划长途奔袭,有人准备坐守京城,有人设计了让身体远游的旅行方案,有人酝酿着让感情重温的心路历程。  我提出来的是:利用这个人人都闲下来的长假,让我们跟昔日的老同学、老朋友聚一下吧。你现在,是怎样的心情?是欢喜悲伤,还是一个人不知名的愁?这是李宗盛的世界。而我想
期刊
葡萄牙VS土耳其  关于相克的问题  黄健翔:真是一物降一物,葡萄牙技术这么好,可他就是踢不过波兰,芬兰……  李承鹏:足球就是这样,就像中国,比如碰到韩国,卡塔尔……不过好像不是一回事……  黄健翔:……不是一回事,被谁克基本看跟谁分一组。  不忘灾区人民   黄健翔适时地读了一条令人感动的短信:我的一个朋友在地震中走了,他喜欢葡萄牙,我希望葡萄牙能夺冠,告慰我朋友的在天之灵。     德国VS
期刊
有一年的冬天,天儿冷的是嘎巴嘎巴的,想一个人捧杯热茶在家里猫冬都不让你待踏实了。偏有朋友哭着喊着叫我,说南城有个人家儿,藏了一只宣德年间的大缸要出手,某拍卖公司已经看上了,出价一百八十万,此缸的主儿则表示:“三天之内,可以让利给朋友。”  宣德瓷器?谈何容易。  搞古陶瓷的人谁不知道,经过明代初叶洪武的这个过渡期,到了“永宣”(永乐、宣德)年间,那可得说是进入了明代瓷器的鼎盛时期,尤其是那会儿的青
期刊
泰山傲徕峰前原有山村,村名原名“皇亭”,俗称“更衣亭”,今谓“御碑楼”,其遗址现在泰安市泰山广场北侧。为何叫“御碑楼”?何时建?为何建?由于山村历史久远,致使今人对其名称的来历及演变已模糊不清了。  笔者曾于1998年实地考察昔时“皇亭”故地,仅见残碑一块:高1.15米,宽0.83米,厚0.37米,正面唯剩一楷书“济”字。另有质地相同的二龙戏珠碑碑首残块。据村中老人言:原碑曾有楷书大字“万寿无疆”
期刊
苏珊    1.The life is not always full of multiple choices or the yes-or-no questions, but application questions which need us to prove little by little. During the process, we need to make choice to get
期刊
六岁起就开始涂涂抹抹,童年里就目染苏东坡、郑板桥等名家真迹,过了知天命之年时全身心扑向海洋。全长1.8万公里的祖国海岸线,他走了将近一个来回。由此诞生的《海疆万里图》,成为中国画表现海洋题材的著名作品。这位内心纯净、为人憨厚的蔼然长者,就是著名的海洋派画家李海涛先生。    说起画海,对李先生来讲,既是偶然,也属必然。遍览中国画的历史,很少见到专事海洋题材创作的画家。研读中国画论,也很少见到海洋的
期刊
C国男足为什么总是输?其实翻翻报纸杂志就知道有多少原因了,综合为大家摘要如下,希望大家理解C国男足的难处:  1.草皮不适应  (1)、草皮太差(2)、草皮太软(3)、不适应阔叶草及其它一些草  2.天气原因  (1)、下雪(2)、下雨 (3)、下冰雹(4)、阳光太好(5)、冷 (6)、热 (7)、不冷不热(不能给对手造成麻烦)  3.赛场因素  (1)、场内因素:a、裁判帮他们 b、裁判不帮C队
期刊
举办了12届的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曾经捧出过内地歌坛不少人才,堪称国内历史悠久的歌唱类权威比赛。但是随着文化考题的加入,青歌赛带给观众的乐趣大大转移。2008年3月16日,“隆力奇”杯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以下简称青歌赛)鸣锣开赛,24年来首次纳入的大合唱率先登场,让人耳目一新。本届大赛除了增加大合唱、将通俗唱法改名为流行唱法外,参赛队伍的结构、综合素质的考评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
期刊
清明小假期刚完,第一天上班仍旧没精打采,好像还没歇过来,所以心存感激地盼望着“五一”的到来。新实行的放假规则颇让人不满意,起码我就不满缩短“五一”的长假,政府就不能大方点,增加传统节日的同时,保留“五一”又何妨?劳动节都不让人多休息,什么节日最该休息呢?别说三天、五天,放个七八天都应该,相信这话一出,肯定会引来不少的叫好声,至少在办公室的兄弟姐妹们都是这么想的。  还没有来得及规划今年“五一”假期
期刊
当我早在2007年的“十一”期间就安排好今年“五一”的计划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纸通知下来,我的“五一”长假没有了,随之消失的还有我堪称完美的“回家”之旅——我连每一天干什么去哪儿玩儿都计划好了!  对于我们这些大学就独自离家出来读书、工作的人来说,“五一”并不只是放了几天假,睡了几天觉那么简单,它更多地承载了回家这一“历史”任务。因为“五一”是夹在春节、国庆节两个黄金周之间唯一的长假期,也是这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