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揭示竹林与其林下植被细根单独和混合分解特征,探讨竹林细根与其林下植被细根之间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为毛竹林林下植被的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了
【基金项目】
:
国家林业局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2017-R11);林业生态站等监测运行补助项目(2017-LYPT-DW-1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揭示竹林与其林下植被细根单独和混合分解特征,探讨竹林细根与其林下植被细根之间相互影响的潜在机制,为毛竹林林下植被的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了四川长宁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与林下植被芒箕(Dicranopteris pedata)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过程,试验周期为1年。结果表明(1)毛竹和芒箕细根初始化学组分有着明显差异,碳(C)含量、碳氮比(C/N)和碳磷比(C/P)毛竹显著高于芒箕(P<0.05),而氮(N)含量、磷(P)含量和氮磷比(N/P)均芒箕高于毛竹(P<0.05)。(2)毛竹和芒箕细根分解系数(k)分别为0.66±0.04和0.42±0.41,毛竹细根分解速率显著高于芒箕;土壤温度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细根分解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3)毛竹和芒箕细根碳(C)、氮(N)、磷(P)养分释放均表现为净释放,毛竹细根碳(C)释放速率高于芒箕,但细根氮(N)和磷(P)释放率均低于芒箕。(4)混合分解的实测值和期望值对比结果表明毛竹和芒箕细根混合对分解速率和磷(P)元素的释放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促进了碳(C)元素的释放,抑制了分解初期氮(N)元素的释放。毛竹与林下植被芒箕单独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特征均表现不同;细根混合分解速率无显著混合效应,但养分释放的混合效应表现出不同阶段性和不同方向(正或负),说明林下植被通过影响细根养分释放而影响竹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其他文献
所谓个性,即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个性
本试验以240只39周龄海赛蛋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槲皮素(Quercetin)0.02%,0.04%和0.06%,研究槲皮素对
相较过去大部分针对专变和公变的窃电检测方法,文中针对群体数量庞大、窃电手段复杂多样的低压用户进行窃电行为的检测分析。首先建立特征工程,然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Le Net-5
对人群的集体运动进行研究在辅助交通管理和基础研究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当人群的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行人之间难以避免会有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常常会导致一系列自组织现象
N80油套管钢CO2腐蚀产物膜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腐蚀产物膜的弹性模量与硬度从内层到外层逐渐降低,弹性模量平均值为110 GPa.疏松的腐蚀产物膜内产生拉应力,应力大小随膜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等有害元素污染已成为热点环境问题。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研究人员开展了许多围绕农业土壤系统中重金属污染来源的调查以及元素生物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政府决策、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成为各国政府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政治生活中有一条亘古不变的游戏规则——决策者希望那些好的决策在能够解决共同的问题
农村聚落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形式,其格局特征是农业景观中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反映了长期人地关系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景观选择倾向。虽然现阶段我国正经历
中国商业房地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回顾20多年的发展及现状,既可以揭示中国商业房地产发展的轨迹,也可以发掘中国商业房地产业潜在的巨大机会。商业地产表面繁荣的背后是规划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