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策略是指阅读者为达到预期阅读目的所采取的有选择性和控制性的行为,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阅读策略意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然而在新的教学理念和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正确运用阅读策略始终是教学中的一处软肋。本文对初中学生英语阅读学习和教学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以文导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进行英语思维构建,从而提升英语阅读能力进行了探索和反思。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策略 提升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而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在教学实践和学生的意识领域却始终是一处软肋。在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不足,导致学生大多缺乏使用阅读策略的意识,阅读理解水平提高较慢,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如何将阅读策略引入英语阅读课教学,并以贯穿性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以文导学,进行英语思维构建,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一直在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一、英语阅读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笔者对我校初二学生进行了英语阅读学习方法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60%的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觉得没有对话课活跃,操练多;30%的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而所知的阅读策略就是猜词义(guessing)、寻读(scanning)、找中心句(top sentence)等最简单的方法;96%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自于练习书;而只有11%的学生在坚持看课外英语读本和报刊;有78%的学生对于自己的阅读成绩不够满意,希望能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而不是单纯地多做练习;100%的学生希望老师传授阅读技巧;他们希望老师的阅读课能以话题为单位,找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
由此可见,现在的阅读教学在很多层面上不能体现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英语思维的构建,这就使得现在学生的英语阅读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问题在于:
1.1主动性缺失,英语阅读量贫瘠
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觉得没有对话课活跃有趣,他们只是在完成一些教师布置的硬性指标,完全缺失主动阅读意识。
1.2选择余地小,英语阅读领域狭隘
英语阅读材料仅仅局限于课文及阅读练习,或是来源于老师的选择和试卷上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英语思维模式的构建。
1.3应对性训练,英语阅读方法简单
在对学生阅读竞赛成绩的分析表明,有44%以上的学生的阅读速度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能运用一定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学生,但问及这些学生所使用的策略时,学生只是无意识地运用了如guessing、scanning之类的最为简单的策略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为做题而看文章,只求做对题目,而对于文章内容、含义和思想性毫无任何的思考,对于阅读的方法也没有很好的运用和总结。
二、有效指导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能力的理论依据
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阅读策略训练基于的理念是:成功的阅读有赖于合理、恰当地使用策略。学习者,尤其是不善阅读者,可以通过培训成功阅读者使用的一些有效策略来提高阅读水平。最近,美国心理学教授,J.H.Keller提出了ARCS阅读动机设计模式,即A(attention)注意力,R(relevance)相关性,C(confidence)自信心S(satisfaction)满足感。这与我国推行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改革的目标和内容有很大的相通性。
近几年来,中考的阅读在考查阅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现行教材Go for it是一套重在功能语言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的新教材,它在八年级下册与九年级整册课文在原有基础上每一单元都增加篇幅较长的阅读文章,这些阅读语篇在选题和教学进程设计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八年级下册、九年级整册的每单元reading中,都介绍了相应的阅读策略,基本涉及这些阅读策略:1)识别主旨大意与细节;2)理解事件发生的顺序;3)理解篇章结构;4)预测文章内容或结果;5)理解因果关系;6)利用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7)推断结论;8)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或是写作角度;9)识别事实和观点;10)做出判断;11)理解作者的观点;12)复述与概述;13)比较和对比;14)归纳总结。
这些为我们的阅读课教学提供了阅读策略的依据和教学方法的指导,并且给学习英语的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
三、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实践
让学生了解阅读策略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使之自觉运用是非常必要的。而策略训练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掌握策略本身,而在于提高受训者的策略意识,举一反三,学会将策略运用到新的语境中去。
3.1精彩导入,激发学生信息获取的主动意愿
学生的阅读效果常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水平。如果对于阅读材料的背景介绍产生兴趣,或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或受教师和同学的阅读情绪的影响,都能使学生迅速进入高效阅读状态。因此,在阅读前的导入过程,应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上初二下Unit 9的阅读课文“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gapore?”一文之前,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介绍他们去过的地方。学生们显得非常积极,不仅上网查资料,还用幻灯片为载体用完成时叙述了很多旅游地及那里的风土人情或是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事情。这样,就为课文做了很好的动员和铺垫。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等资源,让学生认识和了解部分可运用于pre-reading的阅读策略。例如,可以通过提问或讨论来预知阅读文章的主题和内容(阅读策略4)、在导入中讲解必要词汇(阅读策略6)、通过对课题的认识和讨论来了解作者为何写这篇文章(阅读策略8)。在初二下Unit 1的阅读课文“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该课所要教授的阅读策略本就是预测(predicting),因此在阅读课文内容前,可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和图片,让学生猜猜文章会从哪几方面入手,然后再进入课文。在导入中,我们还可以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开展内容预测活动,引入阅读文章的话题。设计有意义的,适合交际的活动,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充满信心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有运用策略的意识,提高理解能力,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适当的铺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开拓思维,指导学生阅读策略的正确使用
教师不仅要关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还要较多地关注影响学习质量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诸多因素。在阅读理解题中强调语言的使用功能,体现新课程“用英语做事”的原则。所以在学生阅读文章时,应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任务,注重学生阅读策略培养,提高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3.2.1随机组合阅读策略,逐阶优化课堂训练
在教学中,应根据所侧重的某一项或是某二项阅读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或是教学任务。Cohen(2000)提出的模式——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教学(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参照Cohen的SBI模式,可以把每一节的阅读课设计成这样的三个步骤:①策略描述与展示阶段;②策略讨论与训练阶段;③策略使用与巩固阶段。以初三Unit 9的阅读课文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为例,该课所用阅读策略为思维图示(mind-mapping)。通过课文示范策略的运用之后,在策略讨论与训练阶段则可通过其他相似文体练习来让学生学习运用策略,通过讨论总结深化对该方法的理解,为学生尝试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提供机会。
3.2.2强化基本策略训练,构建英语思维格式
课文的阅读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因此,有些最基本的阅读策略,应该贯穿于所有阅读课的始终,从而由浅入深地使学生了解文章并掌握阅读的方法。我们的阅读课教学中一般都有以下几个层次:
3.2.2.1略读或粗读(Skimming)
布置任务(理解大意)→粗读→检查。旨在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技巧。这种技巧往往用于阅读文章之初,可通过一两个浅显的问题或是划中心句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从而学会和积极运用阅读策略1)和策略9)。如初二下Unit7的阅读文章就可略读找中心句(topic sentences),这与课文所强调教授的阅读策略正好殊途同归。
3.2.2.2精读(Intensive Reading)
布置任务(抓细节/找主题句/猜词义等等)→按具体任务要求去读→检查。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而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推测生词(阅读策略6)、识别事实和作者观点(阅读策略9)、根据文章做出判断(阅读策略10)。
3.2.2.3熟读(Proficient Reading)
布置任务(详细理解全文)→仔细读并划出段落、重点和疑点→检查。这一环节,教师应该给学生预设目标,引导他们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如在初二下Unit 8中的阅读课文重点的阅读策略在于复述与概述,即可让学生最后对于文章进行summarize。
3.2.2.4研读(Study Reading)
布置任务(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研读(力求从所读内容中受到启发,活跃思想,创造性地对待课文所提供的知识和结论)→检查。教师应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课文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观点以及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也是对于所教的阅读策略进行操练的环节。在初二下Unit 4的阅读教学中,可根据主要强化的阅读策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或是写作角度,去设计讨论活动(Attitudes to Volunteer Work)去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培养策略意识。
3.2.2.5小结(Conclusion)
该环节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已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3精心设计,针对任务帮助学生自我巩固
学生在阅读课后的活动对于他们掌握相关的阅读策略也至关重要。读后的活动可以是针对本篇课文的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阅读体会,或就某一话题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在初三Unit 13的阅读课后,就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收到难忘的礼物的经历。而在这个用英语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英语思维的能力和文章的谋篇布局能力,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抓住文章要领,了解文章组织结构的能力及对篇章的推理能力。
四、阅读策略教学中的启示
4.1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
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Go for it教材中介绍了很多阅读策略,教师要先做这些阅读策略的学习者,加强英语阅读策略理论的学习,提高策略意识及策略指导的能力。阅读属于实践课,教师不宜过多地讲解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教会学生如何按意群阅读,摆脱逐字逐句地把英语翻译汉语的阅读方式;训练学生养成在阅读时做笔记(用下划线或者圆圈来标记重要内容)的习惯;在阅读理解题的评讲中要重视分析解题的思路和策略运用,而不应将其翻译了之;教会学生经常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有效的阅读策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式。
4.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扩大背景知识,培养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增强学习自信心。
4.4增进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文化差异会给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带来障碍。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其它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能让读者领会到文章背后浓厚的文化底蕴。
五、结束语
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是一个逐步的、循环实践的、长期艰苦的工作过程。为了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教师必须在每个阶段都将阅读策略的传授与训练纳入到阅读教学中,充分创造有利于启发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条件,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从而让学生认识自我,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 程晓堂, 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 Lapp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策略 提升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而阅读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在教学实践和学生的意识领域却始终是一处软肋。在语篇能力、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为核心的阅读能力训练不足,导致学生大多缺乏使用阅读策略的意识,阅读理解水平提高较慢,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如何将阅读策略引入英语阅读课教学,并以贯穿性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以文导学,进行英语思维构建,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一直在研究和实践的方向。
一、英语阅读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笔者对我校初二学生进行了英语阅读学习方法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60%的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觉得没有对话课活跃,操练多;30%的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而所知的阅读策略就是猜词义(guessing)、寻读(scanning)、找中心句(top sentence)等最简单的方法;96%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自于练习书;而只有11%的学生在坚持看课外英语读本和报刊;有78%的学生对于自己的阅读成绩不够满意,希望能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而不是单纯地多做练习;100%的学生希望老师传授阅读技巧;他们希望老师的阅读课能以话题为单位,找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
由此可见,现在的阅读教学在很多层面上不能体现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英语思维的构建,这就使得现在学生的英语阅读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问题在于:
1.1主动性缺失,英语阅读量贫瘠
学生对阅读课不感兴趣,觉得没有对话课活跃有趣,他们只是在完成一些教师布置的硬性指标,完全缺失主动阅读意识。
1.2选择余地小,英语阅读领域狭隘
英语阅读材料仅仅局限于课文及阅读练习,或是来源于老师的选择和试卷上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英语思维模式的构建。
1.3应对性训练,英语阅读方法简单
在对学生阅读竞赛成绩的分析表明,有44%以上的学生的阅读速度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能运用一定阅读策略进行阅读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学生,但问及这些学生所使用的策略时,学生只是无意识地运用了如guessing、scanning之类的最为简单的策略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为做题而看文章,只求做对题目,而对于文章内容、含义和思想性毫无任何的思考,对于阅读的方法也没有很好的运用和总结。
二、有效指导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能力的理论依据
阅读策略是“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阅读策略训练基于的理念是:成功的阅读有赖于合理、恰当地使用策略。学习者,尤其是不善阅读者,可以通过培训成功阅读者使用的一些有效策略来提高阅读水平。最近,美国心理学教授,J.H.Keller提出了ARCS阅读动机设计模式,即A(attention)注意力,R(relevance)相关性,C(confidence)自信心S(satisfaction)满足感。这与我国推行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改革的目标和内容有很大的相通性。
近几年来,中考的阅读在考查阅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能力,这无疑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现行教材Go for it是一套重在功能语言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的新教材,它在八年级下册与九年级整册课文在原有基础上每一单元都增加篇幅较长的阅读文章,这些阅读语篇在选题和教学进程设计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在八年级下册、九年级整册的每单元reading中,都介绍了相应的阅读策略,基本涉及这些阅读策略:1)识别主旨大意与细节;2)理解事件发生的顺序;3)理解篇章结构;4)预测文章内容或结果;5)理解因果关系;6)利用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7)推断结论;8)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或是写作角度;9)识别事实和观点;10)做出判断;11)理解作者的观点;12)复述与概述;13)比较和对比;14)归纳总结。
这些为我们的阅读课教学提供了阅读策略的依据和教学方法的指导,并且给学习英语的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
三、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实践
让学生了解阅读策略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使之自觉运用是非常必要的。而策略训练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掌握策略本身,而在于提高受训者的策略意识,举一反三,学会将策略运用到新的语境中去。
3.1精彩导入,激发学生信息获取的主动意愿
学生的阅读效果常取决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水平。如果对于阅读材料的背景介绍产生兴趣,或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或受教师和同学的阅读情绪的影响,都能使学生迅速进入高效阅读状态。因此,在阅读前的导入过程,应尽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把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就阅读材料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发其阅读兴趣,并鼓励学生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上网搜索。让学生在这类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上初二下Unit 9的阅读课文“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gapore?”一文之前,我让学生小组合作介绍他们去过的地方。学生们显得非常积极,不仅上网查资料,还用幻灯片为载体用完成时叙述了很多旅游地及那里的风土人情或是令他们印象深刻的事情。这样,就为课文做了很好的动员和铺垫。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借助文章的标题、插图等资源,让学生认识和了解部分可运用于pre-reading的阅读策略。例如,可以通过提问或讨论来预知阅读文章的主题和内容(阅读策略4)、在导入中讲解必要词汇(阅读策略6)、通过对课题的认识和讨论来了解作者为何写这篇文章(阅读策略8)。在初二下Unit 1的阅读课文“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该课所要教授的阅读策略本就是预测(predicting),因此在阅读课文内容前,可引导学生根据课题和图片,让学生猜猜文章会从哪几方面入手,然后再进入课文。在导入中,我们还可以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开展内容预测活动,引入阅读文章的话题。设计有意义的,适合交际的活动,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充满信心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形成阅读技巧,有运用策略的意识,提高理解能力,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适当的铺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开拓思维,指导学生阅读策略的正确使用
教师不仅要关注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还要较多地关注影响学习质量的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诸多因素。在阅读理解题中强调语言的使用功能,体现新课程“用英语做事”的原则。所以在学生阅读文章时,应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任务,注重学生阅读策略培养,提高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
3.2.1随机组合阅读策略,逐阶优化课堂训练
在教学中,应根据所侧重的某一项或是某二项阅读策略设计教学环节或是教学任务。Cohen(2000)提出的模式——以策略训练为基础的教学(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参照Cohen的SBI模式,可以把每一节的阅读课设计成这样的三个步骤:①策略描述与展示阶段;②策略讨论与训练阶段;③策略使用与巩固阶段。以初三Unit 9的阅读课文Do you know when basketball was invented?为例,该课所用阅读策略为思维图示(mind-mapping)。通过课文示范策略的运用之后,在策略讨论与训练阶段则可通过其他相似文体练习来让学生学习运用策略,通过讨论总结深化对该方法的理解,为学生尝试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提供机会。
3.2.2强化基本策略训练,构建英语思维格式
课文的阅读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因此,有些最基本的阅读策略,应该贯穿于所有阅读课的始终,从而由浅入深地使学生了解文章并掌握阅读的方法。我们的阅读课教学中一般都有以下几个层次:
3.2.2.1略读或粗读(Skimming)
布置任务(理解大意)→粗读→检查。旨在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技巧。这种技巧往往用于阅读文章之初,可通过一两个浅显的问题或是划中心句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章,从而学会和积极运用阅读策略1)和策略9)。如初二下Unit7的阅读文章就可略读找中心句(topic sentences),这与课文所强调教授的阅读策略正好殊途同归。
3.2.2.2精读(Intensive Reading)
布置任务(抓细节/找主题句/猜词义等等)→按具体任务要求去读→检查。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知识方面的问题。而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推测生词(阅读策略6)、识别事实和作者观点(阅读策略9)、根据文章做出判断(阅读策略10)。
3.2.2.3熟读(Proficient Reading)
布置任务(详细理解全文)→仔细读并划出段落、重点和疑点→检查。这一环节,教师应该给学生预设目标,引导他们观察和提取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具体事实和信息。如在初二下Unit 8中的阅读课文重点的阅读策略在于复述与概述,即可让学生最后对于文章进行summarize。
3.2.2.4研读(Study Reading)
布置任务(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研读(力求从所读内容中受到启发,活跃思想,创造性地对待课文所提供的知识和结论)→检查。教师应指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课文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观点以及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也是对于所教的阅读策略进行操练的环节。在初二下Unit 4的阅读教学中,可根据主要强化的阅读策略——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或是写作角度,去设计讨论活动(Attitudes to Volunteer Work)去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培养策略意识。
3.2.2.5小结(Conclusion)
该环节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使信息的吸收得到强化和巩固,同时使已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语言的交际功能,让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3精心设计,针对任务帮助学生自我巩固
学生在阅读课后的活动对于他们掌握相关的阅读策略也至关重要。读后的活动可以是针对本篇课文的学生口头或书面表达阅读体会,或就某一话题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在初三Unit 13的阅读课后,就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收到难忘的礼物的经历。而在这个用英语积极思维的过程中,学生发展了英语思维的能力和文章的谋篇布局能力,这些能力不但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学生抓住文章要领,了解文章组织结构的能力及对篇章的推理能力。
四、阅读策略教学中的启示
4.1教师要转变阅读教学观念
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Go for it教材中介绍了很多阅读策略,教师要先做这些阅读策略的学习者,加强英语阅读策略理论的学习,提高策略意识及策略指导的能力。阅读属于实践课,教师不宜过多地讲解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新的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教会学生如何按意群阅读,摆脱逐字逐句地把英语翻译汉语的阅读方式;训练学生养成在阅读时做笔记(用下划线或者圆圈来标记重要内容)的习惯;在阅读理解题的评讲中要重视分析解题的思路和策略运用,而不应将其翻译了之;教会学生经常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有效的阅读策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阅读技巧和阅读方式。
4.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扩大背景知识,培养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增强学习自信心。
4.4增进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文化差异会给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带来障碍。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其它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能让读者领会到文章背后浓厚的文化底蕴。
五、结束语
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训练是一个逐步的、循环实践的、长期艰苦的工作过程。为了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教师必须在每个阶段都将阅读策略的传授与训练纳入到阅读教学中,充分创造有利于启发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条件,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从而让学生认识自我,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 程晓堂, 郑敏. 英语学习策略[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3] L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