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湘西苗族童帽纹饰的“护魂” 特征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methean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万物有灵”是苗族原始宗教观念的思想基础,在这种观念下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多种崇拜融入并成了苗族的风俗。作为湘西苗族服饰之一的童帽,因其属于面向儿童的服饰,故而在原始宗教观念中相比苗族其他服饰而言展现出了更为强烈的生命意识,“护魂”则是这种生命意识下形成的一个重要特征,透过童帽纹饰可以看见苗族原始宗教观念对于保护儿童成长的具体表现,也能进一步了解湘西苗族丰富的精神生活。
  【关键词】 湘西苗族;原始宗教;童帽纹饰;灵魂;护魂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1-0088-03
  基金项目: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一般课题“湘西苗族童帽纹饰艺术研究”(项目编号:HY1905040302)。
  一、湘西苗族的原始宗教观概述
  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之一,也是宗教的早期形式,宗教的形成基于“超自然”观念的存在。原始宗教观念的主要内容是对“超自然力”的崇拜或控制,满足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是其目的之一。
  从早期母系氏族社会阶段、晚期母系氏族社会阶段、父系氏族社会阶段、农村公社阶段、阶级社会阶段这五个发展阶段来看,人们所崇拜的“超自然力”主要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两大类,通过“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这两种形式表现出来,并在这两种基本形式上形成了万物有灵的观念,以及衍生出了如神灵观和神性观等其他的形式。
  在“万物有鬼”的观念影响下,从石头到花草,从枫树到蝴蝶,从动物到人的祖先,苗族信奉处处有神,无物不灵,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记载苗族有“三十六神,七十二鬼”。且因湘西特殊的文化环境,使得原始始祖公制社会文化得以遗存,苗族“有族属无君长,有贫富无贵贱”的社会结构使得宗教观念中的神灵互不统属,处于平等共存的关系中。对天、地、植物、鸟、鱼等自然物的自然崇拜,对枫树、蝴蝶的图腾和祖先崇拜,正是这种原始宗教观念的表现。
  二、童帽是苗族原始宗教观念下祭祀活动的媒介
  受万物有灵和多神观念的影响,神灵在苗族具有重要的地位,对鬼神的崇拜已成为苗族的风俗,主要通过祭祀活动使人能与神灵沟通。从原始宗教观念的角度而言,苗族服饰也包含了沟通神灵的用意,专家学者认为苗绣与古代濮人的雕题纹身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才逐渐由刺身转为在衣服上进行刺绣,在麻明进的《苗族装饰艺术》一书和吉首大学田鲁教授的《湘西苗绣艺术风格解析》一文都对苗绣与雕题纹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雕题纹身是通过刺破皮肤的方式在身上进行各类纹样的绘制,以达到护身的目的,这些图纹多源于人们想象中的鬼神形象,存在寄希望这些图纹作为沟通神灵的媒介来保护自己的用意。与雕题纹身相关联的苗族服饰,其上的花鸟、动物、人物、植物等图案无不与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多种崇拜有着联系,其中也包含着护身的用意,例如通过服饰的颜色区别本族人和外族人,防止在战乱中误伤,同时通过服饰上的纹样祈求神灵来庇护自己免受野兽的侵袭。从苗族原始宗教观念角度而言,实际是一种沟通神灵寻求庇护的媒介。
  基于上述观点再来看苗族童帽,作为苗族服饰的其中一部分,不仅包含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多种崇拜之意,还因为面向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使得其崇拜围绕着儿童来展开。款式丰富和纹样繁多的童帽在起到御寒和装饰作用的背后,实际更注重的是对生命的重视,通过童帽和纹饰作为媒介将神灵与儿童连接起来,以获得神灵的保护及驱除病害。如蝴蝶纹与苗族始祖蝴蝶妈妈之间的联系,通过祖先来保护儿童,又如虎帽与苗族“坐堂虎”驱邪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制虎样的童帽造型和纹样来达到以虎驱邪的目的,这是原始宗教在功能性上的一种体现,通过这样的功能性实现保护儿童的现实需求。
  三、包含在童帽中的“护魂”心理
  强烈的生命意识是苗族原始宗教文化的精神内核,它不仅通过生殖、生存、生死表现出来,还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灵的关系中得到了体现。灵魂被认为是生命的构成主体,控制着人的生老病死,因此灵魂的安危关系到了生命的安全。苗族猎前祭祀的行为中,将碗反扣于祖先神位前也就是将灵魂寄存在了祖先神灵处,人们认为狩猎归来如果受伤甚至是死亡只要将碗翻过来伤口就会愈合,甚至生命也能复活。强烈生命意识下产生了许多巫术性宗教行为,其最终的目的是能通过保护人的灵魂进而让人能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下得以生存,“护魂”的心理也因此得以形成和体现。
  儿童作为新生的生命,虽然旺盛但很脆弱,难以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存活成长。对于苗族童帽而言,这样的护魂心理则更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它是儿童的头部服饰。《礼记·郊特牲》记载:“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道家认为人活着的时候灵魂聚集在人的头部百会穴(天灵盖)处,死后灵魂便由此升腾归天。苗族鬼神信巫的原始宗教观延续的同时又在不断地融入传统的宗教、佛教、道教等,魂聚于头顶归于天的道教观念的融入,对于童帽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童帽戴于头部,与人的灵魂紧密联系,因此童帽在灵魂观念的角度上,有着保护灵魂的重要作用,童帽上的花鸟、蝴蝶、动物、植物,实际都是苗族原始宗教观念中存在的神灵,通过这些神灵具备的“超自然力”,共同保護儿童的成长。
  战乱迁徙的历史和湘西地区艰苦的自然环境,使得人们产生了实用主义和宗教祈求的心理,石启贵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对湘西的地形地貌描述道:“苗族乡区,峰峦叠嶂,山高水险,田畴稀少,交通闭塞。”[1]在历史记略中提到自苗族首领蚩尤被黄帝打败开始就一直被驱逐和征伐,直至民国时期都还曾遭到镇压,“可怜苗民,无辜遭殃。形成社会不安之景象”[2]。社会环境的落后与闭塞,接连不断地征伐必使得人们难以安居乐业,人们期望通过宗教信仰来解脱苦难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护魂”心理是在实用主义和宗教祈求的心理下产生的,童帽上的蝴蝶纹的祖先崇拜,盘长纹中永恒之意,象征富贵好运的算盘装饰,都表现出了“护魂”的实用性和功利性,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儿童更好地成长。   四、以儿童为主旨“护魂”
  (一)造型方面
  苗族童帽的款式丰富,常见的有春秋帽、狗儿帽、虎帽、鱼帽、凉帽等。从童帽造型来看,多数童帽都与苗族生活中的动物有关,小到鱼类大到老虎这样的猛兽,在童帽的设计上以展现动物形状为主,兼顾实用性,这使得部分童帽的造型较为奇特,如凉帽的帽顶镂空,在帽檐两边加上两只类似狗耳的耳朵,这种造型看似突兀实则却让童帽有了具体的动物造型特征,这种造型特点让苗族原始宗教观念中对神灵的崇拜表达得更为明显。
  以动物作为童帽造型的来源也是宗教原始性的体现,狗、鱼这些动物的生命力与人比较相对弱小,但更容易存活,在湘西民间常把儿童的乳名以狗、猫等动物命名,人们认为这样命名后,孩子就能容易成长,且名字取的越小越难听就会越容易成长。
  郑英杰教授在《湘西原始宗教文化特质论》一文中认为宗教活动的原始性的表现之一是祭词的“鄙陋”,在还傩愿的活动中,巫师言语越鄙陋,就越灵验[4]。类似这种“鄙陋”的观念在儿童的成长中,就成了把儿童的乳名以狗、猫等动物命名,以便儿童容易成长。从童帽的这种以动物作为构成主体的特征来看,鱼、狗等动物作为造型基础以及在凉帽上融入动物特征的现象,必然也受到了这种观念影响,而最终目的是希望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诉求能更为灵验。
  (二)纹饰方面
  蝴蝶、龙、花鸟、龙凤、盘长纹、算盘等纹饰,单从纹饰的解读上来说,其本身是强烈的生命意识的一种表现,花鸟纹饰与自然崇拜间的联系,蝴蝶纹与祖先崇拜间的联系,都透露出人们期望通过借助神灵和祖先的“超自然力”来实现自身的心理诉求,而这种诉求基本是关于儿童的成长,如花鸟纹的生殖之意、虎纹的驱邪之意、盘长纹的生命永恒之意、算盘的富贵之意等。纹饰的种类与用意涵盖了儿童的出生、成长、成年的所有过程,表现了人们期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护灵魂,让灵魂能尊重人们对儿童未来的生存意愿。
  (三)功能性方面
  童帽在湘西苗族地区有挂于旱龙船两边被用于祭祀的现象,例如在湘西民俗博物馆展出的苗族旱龙船的船身两边就挂有儿童所穿戴的童帽,旱龙船下方写有祝福儿童长命富贵的文字,旱龙船中部则是祈求神灵“罗(傩)公罗(傩)母”的神位。这是早期自然崇拜中灵物崇拜的一种表现,灵物崇拜是指具有超自然力的具体物件,这些物件被认为是能起到保护人的作用或者人们能从这些物件上获取特殊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某种目的。傩公傩母是苗族供奉的主要神灵,人们通过还傩愿的仪式来对祖先表达自己的诉求。这种现象也说明童帽不仅在穿戴时,具备保护儿童的功能,同时也被作为灵物用于祭祀,体现了灵物崇拜在童帽中的遗存。
  五、“护魂”实为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灵魂不死”的观念下苗族人形成了灵魂与肉体分离的心理意识,并且认为灵魂的去留决定了肉体是否死亡,因此十分重视灵魂。对于儿童而言,苗族人认为其灵魂生性活泼,容易外出游玩,如果遇见其他疼爱自己的长辈还会就地“投胎”,这使得孩子的父母想尽办法来“锁住”儿童的灵魂,其最终目的就是防止肉体的死亡。石启贵在《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中对于婴儿患病请巫医治病时会“禳关解厄”,主要是在禳解关煞时会“设神座于堂中,桌上扎竹桥一座,手执花树,抽拂病婴,围坐绕之”[3]。这类似于苗族招魂中的“走阴”,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召回婴儿的灵魂,驱除病害。另外还有招“小孩魂”等仪式,都与保护小孩灵魂有关。
  相比招魂而言,“锁住”灵魂更能体现童帽保护儿童灵魂的用意。在《锁住婴幼儿的灵魂——苗族祭祀用牛披风的构图程式与宗教理念解读》一文中,作者就对苗族牛披风上的纹样与锁住婴幼儿灵魂的宗教理念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其中就提到牛披风主要是给孩子来做被面,在牛披风的图纹正中部分的阁楼,正门由锁魂符纹封住,上方有蝴蝶把守,左右两边还有狗来驱赶走出阁楼的灵魂,并且为了达到时空上的永恒保护还在周边画上了不同季节的动物和日月,显然儿童的灵魂在这里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而与牛披风类似的纹样符号和排列布局在童帽上也十分常见的,比如蝴蝶纹的对称排列,周围再围绕一圈植物,以兽面纹为中心纹样的狗儿帽。
  童帽上的这些图纹与牛披风上的图纹一样,充当着保护儿童灵魂的重要角色。童帽和牛披风二者纹样上的相似性很好地说明了苗族童帽上的图纹与原始宗教信仰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也更进一步证明了童帽及纹饰具备护魂的特征,肉体的死亡和病害都被认为是灵魂走失的结果,而这些纹样则时刻保護着儿童的灵魂,使其肉体免受病灾和死亡,这背后所反映出的是父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强烈愿望以及关爱。
  六、结语
  苗族原始宗教观念对于儿童的出生与成长通过童帽得以具体表现,强烈的生命意识,原始宗教与多元文化的混融性,原始宗教观念下在面对艰苦的生存中人们对于生命的爱护与尊重,都融入在了童帽之中。透过童帽不仅能了解苗族丰富的精神世界,也可以看见苗族原始宗教观念的遗存。这种原始宗教观念下展现出对生命的热爱,需要被正确积极地引导,使其符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而能为共建和谐社会注入精神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于锦绣.原始宗教观念的发展及其表现形式[J].思想战线,1985,(05):74-82.
  [3]杨正文.苗族“灵魂”观念浅析[J].贵州民族研究,1990,(02):66-70.
  [4]游俊.锁住婴幼儿的灵魂——苗族祭祀用牛披风的构图程式与宗教理念解读[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51-53.
  [5]郑英杰,谷遇春.湘西原始宗教文化特质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06):1-8+22.
  [6]李美莲,陆群.论腊尔山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与地方社会稳定[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09):16-18.
  [7]胡智勇.是“引魂升天”还是“招魂入墓”——楚汉旌幡帛画再探[J].美术,2008,(09):108-111.
  作者简介:
  张鹏凯,男,湖南吉首人,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影视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媒体”理念的重要讲话前提下,结合视觉传达设计国内发展的历程、现状,探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构成新的视觉媒介环境,为视觉传达从商业设计转向社会化服务提供了飞越性的质变空间,进而从视觉传达的数字性、艺术性、传达机制等层面做了论述。  【关键词】 全媒体;视觉传达;数字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项目30余项,省级项目230余项。但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历史条件、自然变迁、社会发展等因素,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岌岌可危,保护与传播嫩江流域非遗任重道远。本文立足于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媒体传播的意义,深入分析嫩江流域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嫩江流域非遗的保护与媒体传播的创新性策略。  【关键词】 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期刊
【摘要】 角色是文学、影视作品中重要的人物类型,一个好的角色塑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研究人物造型对人物性格的影响在动画作品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千与千寻》是一部很好的动画作品,本文主要以这部影片为题材,研究一下这部影片中人物造型以及人物性格的特征,梳理总结,分析人物造型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关键词】 《千与千寻》;人物造型;人物性格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冰灯是在寒地北方人们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特有文化现象,经过多年的发展,冰灯已经成为吉林省提升冰雪旅游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冰灯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制约发展的因素,提供发展路径,从而对冰灯文化的良性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关键词】 冰灯文化;发展现状;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1-00
期刊
【摘要】 专题片的创作要求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将人物故事、情感及价值观传达给受众。要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创作主体在选题前就要认识到受众的心理要素,分析受众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需求,并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推理,创作出能够符合绝大多数受众心理的作品,展现出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以《好客山东》为例,探讨齐鲁文化专题片在选题策略上与受众心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心理;受众;选题;齐鲁文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 在唐朝以来不断人口南迁中,在梅州地区形成了保有中原特色以及本土地区特色的客家文化,即客家文化。其实质是在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不同时代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借鉴,对梅州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极为重要的软实力支持。在本文中,通过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梅州客家地区近代以来的传承与发展历程,为近代以来的梅州客家文化做出概述性的论述,得出梅州的历史文化特征变现为:勇于闯荡、重视乡情、着眼大局的特点。  【关
期刊
【摘要】 《反杜林论》中恩格斯的平等观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恩格斯的平等观对于解决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深刻批判了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两个人”的“平等公理”以及暴力是不平等起源的思想,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平等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是驳斥西方“普世价值”思想的有力武器,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期刊
【摘要】 费尔巴哈在人本主义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哲学进行了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论断,虽然超越了前人,却并不算彻底。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践为研究对象,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阐释,提出了“人的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而实现了对费尔巴哈的扬弃与超越。  【关键词】 费尔巴哈;马克思;人本主义;实践  【中图分类号】A8
期刊
【摘要】 本文阐述了当代区域民俗题材雕塑创作的概念、创作思路方法以及当代价值与意义,并以岭南民俗题材雕塑创作为例,从岭南文化背景、民俗特点及当代语境下试析岭南民俗雕塑创作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区域民俗;岭南民俗;当代雕塑;创作实践  【中图分类号】J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1-0094-02  民俗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是千百年
期刊
【摘要】 谷文昌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理论与实践意蕴。从文化层面分析,谷文昌精神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从理论层面分析,谷文昌精神对加强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文化建设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及生态价值观。从实践层面分析,通过创新内容与形式、实践养成及机制保障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