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梦”凝聚了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憧憬和期待,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引导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之中,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路径
【基金项目】2015—2016年度广州医科大学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T1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09-02
当代大学生生活和成长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国际国内形势变得错综复杂而又变化多端,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以及多元化的社会思想等都在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迫切要求。为了在高校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必须充分了解大学生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认同的程度,精细琢磨大学生对引导其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的现实评判与未来期许[1]。为此,我们抽取了广州地区部分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旨在为建构“中国梦”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提供一些客观的科学依据和有益的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取广州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两所高校的在校本科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便利抽样方法,共选取300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300份,收回272份,回收率90.67%,以完整填写无缺项视为有效问卷,有效问卷245份,有效率达 90.07%。
(二)调查方法
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查,问卷是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并经专家审核修订而成。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个人与梦想、对“中国梦”的认知情况、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途径,以及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及践行因素等几个方面。
(三)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经 Epitada3.1 数据库双人录入,核查后导入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分析采用卡方检测,以P<0.05 有显著性差异。
二、调查结果总结
(一)对“中国梦”的认知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针对“‘中国梦’与个人梦想之间的关系,您认为以下哪种描述更为恰当”的问题,53.47%的人认为“‘中国梦’实现了,我的梦想也就实现了”,43.27%的人认为“我的个人梦想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仅有2.04%的人认为“没有什么关系”。 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梦”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关系,较小部分的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有偏差。
(二)对自身价值观的认识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针对“您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吗”的问题,70.6 %的人选择“明确”,20.8%的人选择“不明确”,8.6%的人选择“不清楚”。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观有明确的认识,小部分的大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观认识不够明确,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与结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还需持续提升大学生的认识。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针对“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情况”的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五个方面的了解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只是了解一些,少部分学生很了解,极少完全不清楚。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有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多数是停留在听说过,对实际的了解不够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有待加强。
(四)对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原因的感受
在调查过程中,针对“您认为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的原因”的问题,根据不同选项人数的不同,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分别是:“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反差非常大”影响最大,“学校价值观教育效果不好”影响次之,“其他”最小。
三、结合“中国梦”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究
(一)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之中,能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针对“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增强课程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案例进行专题讨论和分析,开展师生互动,将单一的传播转换为双向的交流,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同时,在针对“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结合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丰富和深化教育内容,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生活,将教育教学工作融入大学生在自我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积极引导并协助他们解决他们在实际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困难,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深化职业精神,分门别类开展教育
高校在对大学生教授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加深对职业精神的深化,培育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在突出自身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同时, 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水平, 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 注重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新形式[2]。如在师范生的专业实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起其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使其进一步理解“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精神内涵。在医学生的专业实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其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神圣职责,升华“医学仁心”的职业精神。
(三)加强文化导向,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特点、体现时代的特征和高校自身的特色,有力推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打造优秀体现“中国梦”的优秀文化,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高校要积极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活动,要在整个高校掀起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热潮。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举办相应的专题培训讲座,如以“中国梦与大学梦”、“中国梦与成长梦”,以及“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持续广泛举办党员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班团干部培训班和团员青年培训班等等。通过这些专题培训讲座,升华大学生对“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了解。高校还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实现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作主题,组织策划如辩论赛、书画摄影比赛、歌舞比赛和各种体育竞技比赛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使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接受教育。
(四)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在实践中践行“中国梦”
社会志愿服务对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引导功能,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存在内在的一致,因此,高校要借助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在为志愿服务过程中,培养友善、诚信的优良品质,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如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会福利院关爱活动、贫困地区支教计划、拥军拥属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关爱群众、服务社会,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奉献,进而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层次的认知和认同,帮助大学生逐步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借力新媒体,开辟网络培育新营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的使用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网络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网络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具有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内容丰富和使用便捷等优势,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使得教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全面,教学方式也更易被学生接受。如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和主题交流论坛等大学生时常关注的网络平台,打造原创优秀教育素材,开展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教育,占领校园网络育人新营地,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六)建立“社会-家庭-学校”联动教育体系,形成培育合力
新形势下,要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必须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即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形成教育合力[3]。在优化社会大环境方面,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广泛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大力发展先进的文化事业,为大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建立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从深层次上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保障。在家庭教育方面,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行,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发挥亲情力量感化大学生,在家庭文化氛围、家庭生活习惯、家庭对外交往等待人处事方面为大学生树立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与高校一同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力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小芹,夏继春.关于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第1期:29-33.
[2]顾鑫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与培养途径[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第3期(3):52-55.
[3]毛诗焙,周炳.高校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3; 12( 5):99-101.
作者简介:
龙杰,男,汉族,重庆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团委副书记,职称:药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路径
【基金项目】2015—2016年度广州医科大学共青团青年工作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T1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09-02
当代大学生生活和成长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国际国内形势变得错综复杂而又变化多端,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以及多元化的社会思想等都在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既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实现“中国梦”的迫切要求。为了在高校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必须充分了解大学生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认同的程度,精细琢磨大学生对引导其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的现实评判与未来期许[1]。为此,我们抽取了广州地区部分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所有有效问卷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旨在为建构“中国梦”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提供一些客观的科学依据和有益的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取广州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两所高校的在校本科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便利抽样方法,共选取300位在校本科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300份,收回272份,回收率90.67%,以完整填写无缺项视为有效问卷,有效问卷245份,有效率达 90.07%。
(二)调查方法
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现场调查,问卷是在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并经专家审核修订而成。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个人与梦想、对“中国梦”的认知情况、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行途径,以及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及践行因素等几个方面。
(三)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经 Epitada3.1 数据库双人录入,核查后导入 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分析采用卡方检测,以P<0.05 有显著性差异。
二、调查结果总结
(一)对“中国梦”的认知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针对“‘中国梦’与个人梦想之间的关系,您认为以下哪种描述更为恰当”的问题,53.47%的人认为“‘中国梦’实现了,我的梦想也就实现了”,43.27%的人认为“我的个人梦想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仅有2.04%的人认为“没有什么关系”。 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中国梦”有一定的认识,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关系,较小部分的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有偏差。
(二)对自身价值观的认识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针对“您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吗”的问题,70.6 %的人选择“明确”,20.8%的人选择“不明确”,8.6%的人选择“不清楚”。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观有明确的认识,小部分的大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观认识不够明确,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与结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还需持续提升大学生的认识。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针对“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情况”的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五个方面的了解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只是了解一些,少部分学生很了解,极少完全不清楚。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有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多数是停留在听说过,对实际的了解不够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有待加强。
(四)对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原因的感受
在调查过程中,针对“您认为影响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主要的原因”的问题,根据不同选项人数的不同,可以看出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分别是:“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反差非常大”影响最大,“学校价值观教育效果不好”影响次之,“其他”最小。
三、结合“中国梦”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究
(一)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将“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之中,能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在针对“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说教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增强课程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案例进行专题讨论和分析,开展师生互动,将单一的传播转换为双向的交流,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同时,在针对“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结合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丰富和深化教育内容,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学习和现实生活,将教育教学工作融入大学生在自我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积极引导并协助他们解决他们在实际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困难,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二)深化职业精神,分门别类开展教育
高校在对大学生教授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加深对职业精神的深化,培育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在突出自身专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同时, 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水平, 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 注重探索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新形式[2]。如在师范生的专业实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起其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使其进一步理解“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精神内涵。在医学生的专业实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其救死扶伤、关爱生命的神圣职责,升华“医学仁心”的职业精神。
(三)加强文化导向,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体现社会主义建设特点、体现时代的特征和高校自身的特色,有力推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打造优秀体现“中国梦”的优秀文化,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高校要积极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教育活动,要在整个高校掀起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热潮。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举办相应的专题培训讲座,如以“中国梦与大学梦”、“中国梦与成长梦”,以及“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持续广泛举办党员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班团干部培训班和团员青年培训班等等。通过这些专题培训讲座,升华大学生对“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了解。高校还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实现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作主题,组织策划如辩论赛、书画摄影比赛、歌舞比赛和各种体育竞技比赛等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使感性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自觉接受教育。
(四)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在实践中践行“中国梦”
社会志愿服务对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引导功能,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存在内在的一致,因此,高校要借助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使大学生在为志愿服务过程中,培养友善、诚信的优良品质,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如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社会福利院关爱活动、贫困地区支教计划、拥军拥属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关爱群众、服务社会,帮助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会感恩,学会奉献,进而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层次的认知和认同,帮助大学生逐步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借力新媒体,开辟网络培育新营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的使用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受到了广大学生的青睐。网络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网络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库,具有信息更新速度快、信息内容丰富和使用便捷等优势,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开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使得教育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而全面,教学方式也更易被学生接受。如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和主题交流论坛等大学生时常关注的网络平台,打造原创优秀教育素材,开展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教育,占领校园网络育人新营地,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
(六)建立“社会-家庭-学校”联动教育体系,形成培育合力
新形势下,要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必须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即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成长的每个阶段,形成教育合力[3]。在优化社会大环境方面,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广泛弘扬社会正气和时代精神,大力发展先进的文化事业,为大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建立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从深层次上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保障。在家庭教育方面,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行,树立良好的家风家教,发挥亲情力量感化大学生,在家庭文化氛围、家庭生活习惯、家庭对外交往等待人处事方面为大学生树立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与高校一同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力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小芹,夏继春.关于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的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第1期:29-33.
[2]顾鑫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与培养途径[J].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第3期(3):52-55.
[3]毛诗焙,周炳.高校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3; 12( 5):99-101.
作者简介:
龙杰,男,汉族,重庆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团委副书记,职称:药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