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我国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学校体育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教育价值和思想精髓方面,有选择地借鉴与吸收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来推进学校体育自身的改革,进而增强学校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奥林匹克 文化传播 学校体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b)-0210-01
1 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是教育
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是教育,“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友谊比竞赛更重要。奥林匹克运动依靠自己所具有的科学、合理性特点,通过竞赛的方式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向现代化教育方式的转变,进而又对举办国的整个文教科技事业乃至政治形象和经济发展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当年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在为我国出版的《奥林匹克运动》教材作序时说:“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目的。”在《奥林匹克研究》中以《论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为题作序说:“我们绝不可以忽略对今日体育道德方面,以及文化与体育运动和谐一致的深远意义的检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及其后继都主张通过体育文化及教育的结合,使人们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维护人类尊严的社会服务。
简言之,奥林匹克主义提倡以教育为手段改革社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奥林匹克运动最有代表性的一句名言就是“重在参与”。揭示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可以看出,这对人生来说是一种境界升华。之所以这样认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第一,现代化大机器生产的劳动强度以及社会生活快节奏运转的要求,现代的青年人必须具备全面、完善和协调发展的健康体魄,不仅体形上要匀称美观,而且整体身心都适合生产和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正是这一点,只有通过体育运动对人的塑造才能实现。第二,做为一种生活追求,人们有意识地参加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使自己身体得到塑造,更加完美、协调,在精神上也是一种享受。
教育从恢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至今都是它的主线,也可以说是其出发点和归宿。对于这一点做为恢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有贡献的顾拜旦以及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都有所指。顾拜旦认为,人类追求完美的这种体育活动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它所具有的高度的教育价值。罗格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在广大年轻人中间传播,其中体育冠军有如梦想一般成为吸引年轻人热心投入的魔力,他们走入体育世界,得到的教育和收获颇多,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证明自己的能力,还从中学习到许多社会经验和知识。因此,要使奥林匹克运动如梦想一样永续存在下去,这也是国际奥委会的神圣职责。
奥林匹克理论包括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理想和奥林匹克精神,其核心内容所具有的文化教育价值的独特功效,就在于它传播世界优秀文化,同时通过道德、伦理及社会规范方面能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正如当年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所说的那样:奥林匹克运动之能够起到不同文化联系点以及世界各国青年的汇合点作用,关键在于现代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所具有的文化性质在认识上越来越深刻,也就是她的魅力所在。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二者互有促进,也是本世纪双方发展,有效结合的共同需要。做为中国应以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为契机,从普通高校到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围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大力加强、全面推进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方面的传播,这对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 普及奥林匹克运动
2.1 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和普及推动和促进了学校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
人们参与到具有国际性的体育运动即奥林匹克运动中来,必然生活在古代与现代、东西方文化汇集一起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氛围的精神世界里,他们在跨越文化障碍,同时又借鉴和欣赏外来文化,通过世界性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又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在新的世纪里,东方体育文化应从奥林匹克的源头西方体育思想、价值观和运动形式中不断地吸收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体育事业发展更加有益的成分,在不断丰富自己体育事业的过程中,努力使奥林匹克运动为我所用,又是跨越不同文化和不同国度那样一种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体系。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全球化的体育活动,同时具有世界性和开放性两大特点。各国之间的体育交流和竞赛运动,不仅具有本国高水平,更有属于国际上的高水平,无论在国内队内,还是参加国际间的体育竞赛,都要讲究体质与健康、体育与科学以及全民健身的宣传活动,高校学生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必然受到竞争、创新、拼博、友谊等奥林匹克文化卓越品质的影响,受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高度一致的锻炼,在同社会的接触中,自然地会把社会价值、体育价值与自身认价值联在一起,使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自觉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使自身健康形象得到了完善,在社会上也为自己确定了应有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所具有的人类崇高的理想境界,得益于奥林匹克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性和开放性两大特点。青年学生是学校体育文化的主体,通过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这种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必然会促进学校体育文化上的发展。在校园内体育文化节、健身健美协会、武术、太极拳、球迷协会、足球、兰、排球、跆拳道、棋类俱乐部等各项活动的广泛开展过程中,学生做为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学校体育文化开展的创造性活动,使他们在参与过程既是体育文化的接受者,又是该文化的传播者,同时还是体育文化的创造者。
2.2 奥林匹克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大批奥运会青年志愿服务者的出现至今,这支颇有影响力的义务服务大军,不能不引人深思。他们自愿为奥运会服务,为的是人们之间的友谊和比赛和顺利,尤其是充实了人生。
青年自愿者投身于奥运会的组织准备工作,是奥林匹克精神力量的展现,他们所得到的满足不是金钱可衡量的。奥运会的国际性,为民族意识的展露提供了最佳的契机,而民族意识则是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感情的最大精神力量。与此同时,通过友谊竞赛,“为国争光”,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多做贡献,成为了广大青年学生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这是实践证明了的一种历史的必然。让我们更高地举起奥林匹克旗帜,继续前进,2012年英国伦敦夏季奥运会正在向我们招手。
参考文献
[1] 任海.运动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样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2(1):81~83.
[2] 孙葆丽.奥林匹克文化和教育的多元化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3(4):24~26.
关键词:奥林匹克 文化传播 学校体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b)-0210-01
1 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是教育
奥林匹克运动的核心是教育,“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友谊比竞赛更重要。奥林匹克运动依靠自己所具有的科学、合理性特点,通过竞赛的方式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向现代化教育方式的转变,进而又对举办国的整个文教科技事业乃至政治形象和经济发展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当年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在为我国出版的《奥林匹克运动》教材作序时说:“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目的。”在《奥林匹克研究》中以《论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价值》为题作序说:“我们绝不可以忽略对今日体育道德方面,以及文化与体育运动和谐一致的深远意义的检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及其后继都主张通过体育文化及教育的结合,使人们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维护人类尊严的社会服务。
简言之,奥林匹克主义提倡以教育为手段改革社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积极意义。奥林匹克运动最有代表性的一句名言就是“重在参与”。揭示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比取胜更重要,可以看出,这对人生来说是一种境界升华。之所以这样认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第一,现代化大机器生产的劳动强度以及社会生活快节奏运转的要求,现代的青年人必须具备全面、完善和协调发展的健康体魄,不仅体形上要匀称美观,而且整体身心都适合生产和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正是这一点,只有通过体育运动对人的塑造才能实现。第二,做为一种生活追求,人们有意识地参加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使自己身体得到塑造,更加完美、协调,在精神上也是一种享受。
教育从恢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至今都是它的主线,也可以说是其出发点和归宿。对于这一点做为恢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最有贡献的顾拜旦以及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都有所指。顾拜旦认为,人类追求完美的这种体育活动最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它所具有的高度的教育价值。罗格认为,奥林匹克运动在广大年轻人中间传播,其中体育冠军有如梦想一般成为吸引年轻人热心投入的魔力,他们走入体育世界,得到的教育和收获颇多,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证明自己的能力,还从中学习到许多社会经验和知识。因此,要使奥林匹克运动如梦想一样永续存在下去,这也是国际奥委会的神圣职责。
奥林匹克理论包括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理想和奥林匹克精神,其核心内容所具有的文化教育价值的独特功效,就在于它传播世界优秀文化,同时通过道德、伦理及社会规范方面能对青年一代进行教育。正如当年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何振梁所说的那样:奥林匹克运动之能够起到不同文化联系点以及世界各国青年的汇合点作用,关键在于现代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所具有的文化性质在认识上越来越深刻,也就是她的魅力所在。当前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对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二者互有促进,也是本世纪双方发展,有效结合的共同需要。做为中国应以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为契机,从普通高校到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围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大力加强、全面推进奥林匹克文化教育方面的传播,这对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2 普及奥林匹克运动
2.1 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和普及推动和促进了学校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
人们参与到具有国际性的体育运动即奥林匹克运动中来,必然生活在古代与现代、东西方文化汇集一起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氛围的精神世界里,他们在跨越文化障碍,同时又借鉴和欣赏外来文化,通过世界性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又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在新的世纪里,东方体育文化应从奥林匹克的源头西方体育思想、价值观和运动形式中不断地吸收对于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体育事业发展更加有益的成分,在不断丰富自己体育事业的过程中,努力使奥林匹克运动为我所用,又是跨越不同文化和不同国度那样一种具有世界性的文化体系。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全球化的体育活动,同时具有世界性和开放性两大特点。各国之间的体育交流和竞赛运动,不仅具有本国高水平,更有属于国际上的高水平,无论在国内队内,还是参加国际间的体育竞赛,都要讲究体质与健康、体育与科学以及全民健身的宣传活动,高校学生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必然受到竞争、创新、拼博、友谊等奥林匹克文化卓越品质的影响,受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高度一致的锻炼,在同社会的接触中,自然地会把社会价值、体育价值与自身认价值联在一起,使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自觉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使自身健康形象得到了完善,在社会上也为自己确定了应有的位置,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所具有的人类崇高的理想境界,得益于奥林匹克文化所具有的世界性和开放性两大特点。青年学生是学校体育文化的主体,通过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和奥林匹克精神教育,这种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必然会促进学校体育文化上的发展。在校园内体育文化节、健身健美协会、武术、太极拳、球迷协会、足球、兰、排球、跆拳道、棋类俱乐部等各项活动的广泛开展过程中,学生做为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学校体育文化开展的创造性活动,使他们在参与过程既是体育文化的接受者,又是该文化的传播者,同时还是体育文化的创造者。
2.2 奥林匹克精神增强了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大批奥运会青年志愿服务者的出现至今,这支颇有影响力的义务服务大军,不能不引人深思。他们自愿为奥运会服务,为的是人们之间的友谊和比赛和顺利,尤其是充实了人生。
青年自愿者投身于奥运会的组织准备工作,是奥林匹克精神力量的展现,他们所得到的满足不是金钱可衡量的。奥运会的国际性,为民族意识的展露提供了最佳的契机,而民族意识则是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感情的最大精神力量。与此同时,通过友谊竞赛,“为国争光”,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多做贡献,成为了广大青年学生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这是实践证明了的一种历史的必然。让我们更高地举起奥林匹克旗帜,继续前进,2012年英国伦敦夏季奥运会正在向我们招手。
参考文献
[1] 任海.运动的全球化与文化的多样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2(1):81~83.
[2] 孙葆丽.奥林匹克文化和教育的多元化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3(4):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