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类正在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快速转变,知识也在飞速地增长。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使知识不再单一,而是融入了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多媒体技术是指把音频、视频、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数字化采集、获取、压缩/解压缩、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再以单独或合成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技术。”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因为具有栩栩如生的画面,极具震撼力的表现形式和穿越时空的表现力,使人们对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变得更加容易,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开始不断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但是,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时候还存在一些偏差,使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出现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误区之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主体地位
目前教学改革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地被应用于教学中,学生可以动手参与实践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把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设计成了让学生课堂放任自流,这样就把教师的作用过度弱化了。
误区 现在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误区,以为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说多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造成学生主体出现绝对化的倾向。
整合建议 在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应该不断地训练和引导学生在很少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提炼主要观点的能力,评价分析综合表达的能力,下载发布信息的能力。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放任学生而不监控(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化)是非常不妥的,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应有的主导作用了。
误区之二: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的误区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并没有充分照顾到每一个科目的特点及与课件有关的教学内容的实情,只是为了做课件而做,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课件的优势。而且要明白一点,新技术的出现也不会完全替代原有技术,提倡使用多媒体,但也不能完全放弃传统教学方式,要使两者有机整合,相得益彰。
误区
1)制作喧宾夺主。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所有的课前准备工作以及教学过程中都要紧密围绕学生以及这堂课的主题而展开。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明白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课件不是主角,更不能让课件上无关教学的内容喧宾夺主。如果这些内容变成主角,那这个课件的设计就是失败的。笔者在听一些教师开的公开课时,发现这些教师所设计的课件色彩漂亮,声音动听,场面宏伟,非常吸引人,但是课件里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反而有些黯然失色了,这样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被课件的外观吸引住了,而对课件里的教学内容忽视了,这也是很多教师制作课件的一个误区。
2)制作课件时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点。使用计算机制作的课件要能够发挥计算机的特点:人机对话、网络互联、超级链接功能。但现在很多教师制作的课件并没有体现出计算机的这三大优势,只是把各种多媒体素材简单地整合在一起,借助电脑系统演示而已。
3)课件专为公开课及课件比赛而制作。现在很多学校有这样一种不好的现象:只有公开课上使用多媒体教学,而在平时教学中却将其束之高阁。这样课件成了仅仅用在公开课上的堂件了。因为笔者本身就是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一些课件比赛中,经常有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找笔者帮忙做一些技术指导工作,在指导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制作课件的目的纯粹是满足比赛的需要,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名次,经常加班加点,花费很长时间(少则一月,多则半年)用在一个课件上,因此,这个课件的命运就注定了只能用在某一次比赛上,其他场合很难用上。公开课或比赛结束,课件也就可以束之高阁了。
整合建议
1)精心制作课件。教师制作课件时应该以服务学生为设计理念,将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三个特征有机地结合在课件中,同时要把教学目标融合在课件里,最终制作出一个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课件。
①巧选题材。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所有的章节都适合制成多媒体课件。许多知识,通过模型展示、幻灯投影、录像录音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题材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
②精心制作。一个成功的课件,应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并且要注意提高课件的交互功能和界面的人性化设计,使课件能够很好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合理地使用。
2)另辟蹊径,化难为易。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使用率不高的因素有很多种,一方面是现在很多学校多媒体硬件配备还不充足,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学校还普遍缺乏适合的课件以及掌握制作课件技术的相应人员。那么,是否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到一些适合当前条件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①在选择软件的时候不一定非得用“高、大、全”的制作软件,老话说得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只是一般上课使用的话,完全可以用Office软件中的PowerPoint来制作一个PPT课件。
②课件内容要简练。常说上课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个说法用在制作课件上也是适合的。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个课件的内容也不一定非得把整节课的内容都包含在内,只要利用课件的优势把一些比较难懂的地方讲清楚就达到目的了。
③采取“拿来主义”。学校可利用电教经费适当购买一些优秀的课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地下载,然后通过自己掌握的软件技术重新组合与加工,使之成为适合自己授课的课件。
误区之三:没有多媒体的技术支持就难以上好一堂课
误区
1)对各种技术依赖太重。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技术的依赖达到了过度的地步。这种现象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硬件的过度依赖;二是对于计算机教师的过度依赖。这样的想法也是一种误解,现在的软件大多都是开发在Windows系统上的,属于“傻瓜型”软件,应该说掌握这些软件的基本操作并不难,因此,笔者认为这个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对一些常用软件的掌握能力。
2)对精品软件太过重视。计算机教学软件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词,现在也在教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发现在很多场合都出现了重视精品软件,而对经常使用的教学软件忽视的倾向。
3)技术特色组合不当。目前这个时代,什么发展最快?答案应当是科技。一款现在最流行的手机,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就会发现到了快被淘汰的地步。平常使用的软件也是一样,现在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软件涌现出来,像电子白板技术、Moodle远程教学技术、微录播技术等。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然而发现在使用这些技术的时候,有的教师并没有熟练掌握。
整合建议 如果有技术支持,教师就要尽力做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如果因为某些硬件环境的制约,导致出现无法按既定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实施,这时候需要提高的就是教师自己。作为一名当今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以及多媒体硬件简单问题处理的能力,从而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下去。
以上三点是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常见的误区,提出的建议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和更多的教师多多交流,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邓才宝.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2]徐红.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误区之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对主体地位
目前教学改革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地被应用于教学中,学生可以动手参与实践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把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设计成了让学生课堂放任自流,这样就把教师的作用过度弱化了。
误区 现在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误区,以为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说多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造成学生主体出现绝对化的倾向。
整合建议 在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应该不断地训练和引导学生在很少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提炼主要观点的能力,评价分析综合表达的能力,下载发布信息的能力。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放任学生而不监控(即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化)是非常不妥的,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应有的主导作用了。
误区之二: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的误区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并没有充分照顾到每一个科目的特点及与课件有关的教学内容的实情,只是为了做课件而做,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课件的优势。而且要明白一点,新技术的出现也不会完全替代原有技术,提倡使用多媒体,但也不能完全放弃传统教学方式,要使两者有机整合,相得益彰。
误区
1)制作喧宾夺主。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所有的课前准备工作以及教学过程中都要紧密围绕学生以及这堂课的主题而展开。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明白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课件不是主角,更不能让课件上无关教学的内容喧宾夺主。如果这些内容变成主角,那这个课件的设计就是失败的。笔者在听一些教师开的公开课时,发现这些教师所设计的课件色彩漂亮,声音动听,场面宏伟,非常吸引人,但是课件里与教学有关的内容反而有些黯然失色了,这样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被课件的外观吸引住了,而对课件里的教学内容忽视了,这也是很多教师制作课件的一个误区。
2)制作课件时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点。使用计算机制作的课件要能够发挥计算机的特点:人机对话、网络互联、超级链接功能。但现在很多教师制作的课件并没有体现出计算机的这三大优势,只是把各种多媒体素材简单地整合在一起,借助电脑系统演示而已。
3)课件专为公开课及课件比赛而制作。现在很多学校有这样一种不好的现象:只有公开课上使用多媒体教学,而在平时教学中却将其束之高阁。这样课件成了仅仅用在公开课上的堂件了。因为笔者本身就是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一些课件比赛中,经常有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找笔者帮忙做一些技术指导工作,在指导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制作课件的目的纯粹是满足比赛的需要,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名次,经常加班加点,花费很长时间(少则一月,多则半年)用在一个课件上,因此,这个课件的命运就注定了只能用在某一次比赛上,其他场合很难用上。公开课或比赛结束,课件也就可以束之高阁了。
整合建议
1)精心制作课件。教师制作课件时应该以服务学生为设计理念,将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三个特征有机地结合在课件中,同时要把教学目标融合在课件里,最终制作出一个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课件。
①巧选题材。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所有的章节都适合制成多媒体课件。许多知识,通过模型展示、幻灯投影、录像录音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题材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
②精心制作。一个成功的课件,应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并且要注意提高课件的交互功能和界面的人性化设计,使课件能够很好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合理地使用。
2)另辟蹊径,化难为易。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使用率不高的因素有很多种,一方面是现在很多学校多媒体硬件配备还不充足,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学校还普遍缺乏适合的课件以及掌握制作课件技术的相应人员。那么,是否可以因地制宜地找到一些适合当前条件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①在选择软件的时候不一定非得用“高、大、全”的制作软件,老话说得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只是一般上课使用的话,完全可以用Office软件中的PowerPoint来制作一个PPT课件。
②课件内容要简练。常说上课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个说法用在制作课件上也是适合的。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个课件的内容也不一定非得把整节课的内容都包含在内,只要利用课件的优势把一些比较难懂的地方讲清楚就达到目的了。
③采取“拿来主义”。学校可利用电教经费适当购买一些优秀的课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地下载,然后通过自己掌握的软件技术重新组合与加工,使之成为适合自己授课的课件。
误区之三:没有多媒体的技术支持就难以上好一堂课
误区
1)对各种技术依赖太重。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少教师对技术的依赖达到了过度的地步。这种现象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硬件的过度依赖;二是对于计算机教师的过度依赖。这样的想法也是一种误解,现在的软件大多都是开发在Windows系统上的,属于“傻瓜型”软件,应该说掌握这些软件的基本操作并不难,因此,笔者认为这个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对一些常用软件的掌握能力。
2)对精品软件太过重视。计算机教学软件是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词,现在也在教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发现在很多场合都出现了重视精品软件,而对经常使用的教学软件忽视的倾向。
3)技术特色组合不当。目前这个时代,什么发展最快?答案应当是科技。一款现在最流行的手机,用不了一年的时间就会发现到了快被淘汰的地步。平常使用的软件也是一样,现在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软件涌现出来,像电子白板技术、Moodle远程教学技术、微录播技术等。技术在不断地发展,教师也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然而发现在使用这些技术的时候,有的教师并没有熟练掌握。
整合建议 如果有技术支持,教师就要尽力做到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如果因为某些硬件环境的制约,导致出现无法按既定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实施,这时候需要提高的就是教师自己。作为一名当今时代的教师,必须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以及多媒体硬件简单问题处理的能力,从而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下去。
以上三点是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常见的误区,提出的建议也只是一家之言,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和更多的教师多多交流,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邓才宝.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9).
[2]徐红.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