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段一] 《木兰从军》一课教学片段
新课伊始,老师先谈话导入: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女子能顶半边天,他们和男子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古代可不是这样的。
师:出示“男”,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从字形上看,男人是做什么的人?
生:男人是在田地里出力干活的人。
生:男人是在外面做事的人。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写一写“男”字。(分析字形,师范写“男”字,生描红)
师:出示“”(篆书的“女”字),从字形上看“女”字是一个女子双手抱于胸前,双膝着地,上身挺直,臀部坐在小腿肚上的长跪姿势,你们知道古代女子的地位怎么样?
生:从字形上看,古代妇女的地位不高,她们一般都在家做家务。
师:是啊!古代女子从属于男子、家庭,只能在家做家务,不能像男人一样出门工作。随后揭示课题“木兰从军”,开始学习课文。
【反思】 运用汉字字形,激发阅读兴趣
案例中,教师运用“男”“女”字形中蕴含的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导入新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对阅读课文充满期待。我们知道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它是学生阅读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学生阅读的“凝聚力”。它赋予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使其阅读和学习变得主动、愉快而又有效。只有学生积极投入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
[片段二] 《大禹治水》一课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课文中都说的是“禹”,为什么题目却是“大禹”呢?你认为课文的哪些地方突出他很“大”?
生:人们都觉得他非常了不起,很伟大,所以加了一个“大”字。
生:人们都尊敬他,喜欢他,所以加了一个“大”字。
师:让我们满怀深情地称呼他——
生:大禹。
师:崇敬地称呼他——
生:大禹。
【反思】 渗透以汉字字义为抓手的阅读方法
教师和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发现:“禹”是他的名字,课题却在“禹”前加上“大”,这里的“大”是敬语,是尊称对方的意思,突出“禹”的伟大、了不起,以及人们对他的尊敬。透过“大”字,可见我们汉民族自古就把“礼”看作社会道德标准的印记。循着这条线索,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大”字字义中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情味感,通过抓关键词句,品味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知道他是为民造福的大英雄,激发学生对大禹敬仰的情感。
[片段三] 《燕子》一课教学片段
师:老师也能背。听好,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看看老师能不能背下来,好吗?(师示范背诵,故意漏了“小”字)
生:是“小燕子”!
师:漏了这个“小”字,不要紧吧?
生:要紧!
师:谁说要紧的?
生:因为漏了那个“小”字就不可爱了。
师:“宝贝”可爱吗?
生:可爱!
师:“小宝贝”可爱吗?
生:更可愛!
师:这个“小”字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什么感情啊?
生:喜爱。
师:现在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背一背可爱的小燕子。(生很有感情地背)
【反思】 运用汉字情意,提升阅读情感
“小燕子”中的“小”字可谓意蕴丰富。有文采,有韵味,令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从“燕子”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称谓,到对“小”燕子充满怜惜、喜爱、欣赏,尽在一个“小”字中。教师扣住了“小”字,机智地运用“故漏法”,引领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发现“语言的秘密”,领会汉字“小”的独特意蕴,体悟其蕴藏的“情意的魅力”,从而真正解读汉语言的密码。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
新课伊始,老师先谈话导入: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女子能顶半边天,他们和男子一样工作学习和生活,但古代可不是这样的。
师:出示“男”,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从字形上看,男人是做什么的人?
生:男人是在田地里出力干活的人。
生:男人是在外面做事的人。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写一写“男”字。(分析字形,师范写“男”字,生描红)
师:出示“
生:从字形上看,古代妇女的地位不高,她们一般都在家做家务。
师:是啊!古代女子从属于男子、家庭,只能在家做家务,不能像男人一样出门工作。随后揭示课题“木兰从军”,开始学习课文。
【反思】 运用汉字字形,激发阅读兴趣
案例中,教师运用“男”“女”字形中蕴含的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导入新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对阅读课文充满期待。我们知道阅读兴趣是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它是学生阅读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学生阅读的“凝聚力”。它赋予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使其阅读和学习变得主动、愉快而又有效。只有学生积极投入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
[片段二] 《大禹治水》一课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课文中都说的是“禹”,为什么题目却是“大禹”呢?你认为课文的哪些地方突出他很“大”?
生:人们都觉得他非常了不起,很伟大,所以加了一个“大”字。
生:人们都尊敬他,喜欢他,所以加了一个“大”字。
师:让我们满怀深情地称呼他——
生:大禹。
师:崇敬地称呼他——
生:大禹。
【反思】 渗透以汉字字义为抓手的阅读方法
教师和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发现:“禹”是他的名字,课题却在“禹”前加上“大”,这里的“大”是敬语,是尊称对方的意思,突出“禹”的伟大、了不起,以及人们对他的尊敬。透过“大”字,可见我们汉民族自古就把“礼”看作社会道德标准的印记。循着这条线索,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大”字字义中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情味感,通过抓关键词句,品味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知道他是为民造福的大英雄,激发学生对大禹敬仰的情感。
[片段三] 《燕子》一课教学片段
师:老师也能背。听好,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看看老师能不能背下来,好吗?(师示范背诵,故意漏了“小”字)
生:是“小燕子”!
师:漏了这个“小”字,不要紧吧?
生:要紧!
师:谁说要紧的?
生:因为漏了那个“小”字就不可爱了。
师:“宝贝”可爱吗?
生:可爱!
师:“小宝贝”可爱吗?
生:更可愛!
师:这个“小”字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什么感情啊?
生:喜爱。
师:现在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背一背可爱的小燕子。(生很有感情地背)
【反思】 运用汉字情意,提升阅读情感
“小燕子”中的“小”字可谓意蕴丰富。有文采,有韵味,令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从“燕子”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称谓,到对“小”燕子充满怜惜、喜爱、欣赏,尽在一个“小”字中。教师扣住了“小”字,机智地运用“故漏法”,引领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发现“语言的秘密”,领会汉字“小”的独特意蕴,体悟其蕴藏的“情意的魅力”,从而真正解读汉语言的密码。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