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北京电视台受天安门广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制作《北京颂》和《劳动改变中国》两部专题片,“五一”期间在天安门广场大屏幕上放映,这也是首次为这两块超宽幅大屏幕制作节目。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屏幕上播放的视频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技术要求,为此我们采访了天安门广场大屏节目制作技术指导、北京电视台制作部特技制作科艺术总监贺文林先生。
在天安门广场上左右各有一个巨型超宽幅LED电子显示屏,播放着异彩纷呈的节目,震撼的视觉效果引得游人竞相驻足观看。和过去相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多了科技元素,更在游客心中增添了一份爱国之情。
在天安门广场上左右各有一个巨型超宽幅LED电子显示屏,播放着异彩纷呈的节目,震撼的视觉效果引得游人竞相驻足观看。这两个总面积达400平方米(单个宽约40米,高5米)的LED的屏幕是在2010年“五一”前安装的,主要配合一些重大活动,播放专题片及国家、地区形象宣传片。
由于这两个LED的位置非同寻常,形状也十分特殊,在初次为它量身定制节目时,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艺术上,对于北京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团队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贺文林告诉我们,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解决技术难题,不仅要靠高水平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他们最初收到的制作要求和后来是不一样的,而且是几经变化,很多方案和参数都需要测试。根据屏幕的形状,最初的节目需要制作成1.5倍于高清10:1构图的影片,两个屏幕的像素点数分别为3060×320和3072×320,视频文件切割成两个文件,由两台高清播放机同时送到LED显示屏幕上显示,且要满足MPEG2压缩格式30多个参数。后来,大屏幕位置变更,由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挪到北侧,并且缩短大屏幕长度,构图由10:1变成了8:1,左右两块LED屏的实际像素点变成了2520×320和2560×320,于是许多已经完成的制作需要从头再来。现在的天安门广场大屏幕像素点数已经升级到3360×400。对于北京电视台的制作团队来说,不仅挑战技术难点,而且要集中人力加班加点,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由于制作周期只有短短的两周,接到任务后的第一时间,他们就把设备需求进行了精确计算,通过制作部领导的协调和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设备调配到位。因为要在8:1超宽幅的大屏幕上播放,对机器的选择和构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贺文林说,当时前期拍摄采用了RED Epic摄影机加10mm UP镜头,按照所要求的宽高比构图取景。但是摄像机没有8:1的提示框,而摄像师都习惯于16:9构图对8:1构图毫无概念。于是他们就采用了最老土的方法,在监视器上贴黑卡纸,不管是摄像师的小LCD屏还是后面导演的24寸监视器统统贴成了8:1,中间留出一条缝来构图。前期拍摄要考虑后期剪辑,否则会给后期工作带去很大的麻烦。尽管如此,依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贺文林回忆到,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素材,关于人民大会堂会议中的主席台全景,按照16:9构图非常完美,但是8:1就坏了,要么人卡一半,要么旗子卡一半,天地不可兼得,最后只好采取从上向下摇来处理。
当时,国内能拍4K的机器还很少,而高清摄像机拍出来都得抻,画质肯定不能保证。他们也尝试了一些别的方法,比如拿五台高清摄像机拼接,当然这种动态画面在后期调整上有很大难度。照相机是能够达到这个像素的,他们利用好天气抢拍一些满足8:1构图的逐格素材。还有就得在镜头上做文章了,有时候限于拍摄空间,退无可退,必须要使用超广角的镜头甚至是球形鱼眼镜头,虽然有变形,但好在只取中间那一条,上下畸变倒影响不大。
贺文林说,RED Epie摄影机拍摄的R3D文件需要大量的转换时间,且转换后文件体积超大,所以处理这些素材,最好是先挑选再转换。后期剪辑他们使用Final Cut Pro,但剪辑手法和常规剪辑不太一样,需要控制节奏,一定要慢下来。因为它的观看环境是在车水马龙的户外,分散人们注意力的因素很多。贺文林回忆道,“有时候审片的人感觉镜头时长已经足够了,放到天安门大屏上还是觉得短”。另外,天安门大屏的对比度指标相当出色,在正午顶着阳光都非常清晰,而刷新速度就不理想,拖尾严重,因此横摇的镜头尽量避免,否则观众注意力不集中的话无法辨识内容,要是盯着屏幕看会头晕。后期合成调色采用SMOKE,主要处理三种类型,一是宽容度达不到的,暗部和亮部就分别调色并合并类似HDR手法;二是擦去影响画面美观的元素和所有广告牌,因为天安门大屏是不允许有任何广告的;三是实际拍摄不能实现8:1构图的画面,需要通过分次拍摄,截取元素进行空间重构。当然,后期监看也是采用上下遮盖的方式,留出8:1的超长画面进行上下挪移来剪辑,不过合成、调色就要点对点了。
最后,统一压缩成MPEG2的格式,推荐的码流是35Mb到50Mb,尽管播放器厂商建议使用50Mbps码流以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但北京电视台提供的35№的居多,因为他们经过多次测试发现50Mb的视频在播放时,有时候两段影片中间衔接会出现问题。为了整体播放效果考虑,留一些冗余给服务器更安全。制作精良体现了整体技术与艺术水准,而播出安全的考虑更体现了技术人员的责任。
据悉,这两块巨型LED每日从国旗升起后开屏,直到降旗方结束。频率为每小时五到六部专题片,一天播足十二个小时,中间插播少量口号和标语。北京电视台每年都会为一些特定节日和重大会议制作相关主题宣传片,贺文林说,“现在已经常态化了,也有了基本的模板,只是每次把内容换一下,用不同的创意去实现,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当初的技术创新。只有技术领先才能更好的服务艺术,在我们眼前呈现精彩!”
在天安门广场上左右各有一个巨型超宽幅LED电子显示屏,播放着异彩纷呈的节目,震撼的视觉效果引得游人竞相驻足观看。和过去相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多了科技元素,更在游客心中增添了一份爱国之情。
在天安门广场上左右各有一个巨型超宽幅LED电子显示屏,播放着异彩纷呈的节目,震撼的视觉效果引得游人竞相驻足观看。这两个总面积达400平方米(单个宽约40米,高5米)的LED的屏幕是在2010年“五一”前安装的,主要配合一些重大活动,播放专题片及国家、地区形象宣传片。
由于这两个LED的位置非同寻常,形状也十分特殊,在初次为它量身定制节目时,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艺术上,对于北京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团队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贺文林告诉我们,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解决技术难题,不仅要靠高水平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他们最初收到的制作要求和后来是不一样的,而且是几经变化,很多方案和参数都需要测试。根据屏幕的形状,最初的节目需要制作成1.5倍于高清10:1构图的影片,两个屏幕的像素点数分别为3060×320和3072×320,视频文件切割成两个文件,由两台高清播放机同时送到LED显示屏幕上显示,且要满足MPEG2压缩格式30多个参数。后来,大屏幕位置变更,由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挪到北侧,并且缩短大屏幕长度,构图由10:1变成了8:1,左右两块LED屏的实际像素点变成了2520×320和2560×320,于是许多已经完成的制作需要从头再来。现在的天安门广场大屏幕像素点数已经升级到3360×400。对于北京电视台的制作团队来说,不仅挑战技术难点,而且要集中人力加班加点,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由于制作周期只有短短的两周,接到任务后的第一时间,他们就把设备需求进行了精确计算,通过制作部领导的协调和各科室的大力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设备调配到位。因为要在8:1超宽幅的大屏幕上播放,对机器的选择和构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贺文林说,当时前期拍摄采用了RED Epic摄影机加10mm UP镜头,按照所要求的宽高比构图取景。但是摄像机没有8:1的提示框,而摄像师都习惯于16:9构图对8:1构图毫无概念。于是他们就采用了最老土的方法,在监视器上贴黑卡纸,不管是摄像师的小LCD屏还是后面导演的24寸监视器统统贴成了8:1,中间留出一条缝来构图。前期拍摄要考虑后期剪辑,否则会给后期工作带去很大的麻烦。尽管如此,依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贺文林回忆到,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素材,关于人民大会堂会议中的主席台全景,按照16:9构图非常完美,但是8:1就坏了,要么人卡一半,要么旗子卡一半,天地不可兼得,最后只好采取从上向下摇来处理。
当时,国内能拍4K的机器还很少,而高清摄像机拍出来都得抻,画质肯定不能保证。他们也尝试了一些别的方法,比如拿五台高清摄像机拼接,当然这种动态画面在后期调整上有很大难度。照相机是能够达到这个像素的,他们利用好天气抢拍一些满足8:1构图的逐格素材。还有就得在镜头上做文章了,有时候限于拍摄空间,退无可退,必须要使用超广角的镜头甚至是球形鱼眼镜头,虽然有变形,但好在只取中间那一条,上下畸变倒影响不大。
贺文林说,RED Epie摄影机拍摄的R3D文件需要大量的转换时间,且转换后文件体积超大,所以处理这些素材,最好是先挑选再转换。后期剪辑他们使用Final Cut Pro,但剪辑手法和常规剪辑不太一样,需要控制节奏,一定要慢下来。因为它的观看环境是在车水马龙的户外,分散人们注意力的因素很多。贺文林回忆道,“有时候审片的人感觉镜头时长已经足够了,放到天安门大屏上还是觉得短”。另外,天安门大屏的对比度指标相当出色,在正午顶着阳光都非常清晰,而刷新速度就不理想,拖尾严重,因此横摇的镜头尽量避免,否则观众注意力不集中的话无法辨识内容,要是盯着屏幕看会头晕。后期合成调色采用SMOKE,主要处理三种类型,一是宽容度达不到的,暗部和亮部就分别调色并合并类似HDR手法;二是擦去影响画面美观的元素和所有广告牌,因为天安门大屏是不允许有任何广告的;三是实际拍摄不能实现8:1构图的画面,需要通过分次拍摄,截取元素进行空间重构。当然,后期监看也是采用上下遮盖的方式,留出8:1的超长画面进行上下挪移来剪辑,不过合成、调色就要点对点了。
最后,统一压缩成MPEG2的格式,推荐的码流是35Mb到50Mb,尽管播放器厂商建议使用50Mbps码流以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但北京电视台提供的35№的居多,因为他们经过多次测试发现50Mb的视频在播放时,有时候两段影片中间衔接会出现问题。为了整体播放效果考虑,留一些冗余给服务器更安全。制作精良体现了整体技术与艺术水准,而播出安全的考虑更体现了技术人员的责任。
据悉,这两块巨型LED每日从国旗升起后开屏,直到降旗方结束。频率为每小时五到六部专题片,一天播足十二个小时,中间插播少量口号和标语。北京电视台每年都会为一些特定节日和重大会议制作相关主题宣传片,贺文林说,“现在已经常态化了,也有了基本的模板,只是每次把内容换一下,用不同的创意去实现,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当初的技术创新。只有技术领先才能更好的服务艺术,在我们眼前呈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