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能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然而现在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上音乐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让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便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愉快的学、快乐的唱便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课堂 教学模式 学习状态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238-01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能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然而现在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上音乐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让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便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愉快的学、快乐的唱便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情感
1.环境突出氛围
优美的环境是情感的载体,在课前,教师可根据音乐的主旨理念,适当的布置教室,造成一种美的背景冲击听众的视觉,从而引发美的联想和愉悦的情感。
2.情感烘托氛围
音乐的表现语言是静态的,为了创设形象兼备的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感觉,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我还充分利用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领会音乐内涵。
3.语言优化氛围
课堂上用来交流情感的纽带便是语言。生动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是师生用来传统信息的主要工具。形象生动的语言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它可以引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师要从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内涵的情感和意境入手,利用富有激情和变现力的演讲,讲学生的兴趣引导到主动寻求知识的境地。让他们愿学、乐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營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放下架子,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感到宽松、愉悦,给学生自由想象、创造的空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名伯乐,要看每个学生的长处,要用慧眼去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欣赏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有信心、有兴趣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使师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主人。
1.角色定位
一直以来教师都处于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许多教师已进入教室就板起一张脸,刻意的与学生保持距离。以为这样就能树立威信,其实这根本没有必要,我认为要让孩子真正信服你、喜欢你,教师必须善于创造一种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做一名参与者,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与自己是在一条线上,从而产生共鸣,才能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起良好的合作精神。
2.学会宽容
适度的宽容是必要的。宽容能使教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心平气和的风度。教师对待学生,只要做到严厉又不失和蔼,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忍让,才能与学生融洽相处。
三、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和谐高效是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其出发点是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而要做到这一点,毋庸置疑,课堂教学设计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对于一节课来说,其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由于音乐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所以它的教学设计也就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就拿教学目标来说吧,教学目标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教学目标反映国家的意图和要求,由国家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予以体现。它是相当理性化、原则化的。微观教学目标反映音乐教师一节课(或一单元)的教学意图和要求,这些目标通常在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中予以体现。在平常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两个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那些宏观的、理性的、原则性的目标内容,有许多化为隐性目标融化在脑海里,还有一些化解在当堂课的具体目标中。通常情况下,隐性目标不以文字的形式写在课时教学目标中,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只有那些具体的、显性的,便于操作、执行和检验的目标内容才以文字的形式写在课时教学目标中。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该认清教学目标的层次,认清各个层次的目标内涵及要求,尤其要认清微观教学目标的内涵及要求,以避免将微观目标与宏观目标等同的现象发生。至于教学设计的其它方面,要求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地制宜,但必须围绕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好三维目标。
四、精心实施教学过程,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如果说教学设计是一张建筑图纸,那么教学过程则是实地建造了,对于一节课来说,设计固然重要,可最关键的还是实施过程。本人也曾听过许多公开课,一些老师的课堂设计形式多样,重难点突出,新理念也体现的相当好,可真正一落实到课堂上,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很简单,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要受学生的兴趣、状态、学习环境等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是不能预设的,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除此之外,在教学时要注意方法的‘度’与‘量’。
五、始终如一的课后反思,是教学有效性永恒的主题
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反思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体系、课堂上的成功之处和败笔之处等。就拿闪光点来说吧,每一堂课都有其闪光点,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是巧妙的教学设计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或是精心安排的教学方法效果最优化地帮助了学生掌握新知与技能等,这些无疑都是教学的成功之处,都是以后教学可借鉴的。整理归纳,日积月累,为自己的教学夯实基础。那么如何反思呢?从教学实践来看,反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札记式,就是用随笔的形式记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记录新的发现,有感而发,以总结教学经验;再如评价式,就是根据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价。这是一种自我评价的极好方式,便于教师扬长避短,不断提高。由于每一个老师对问题的认识不同,所以采取反思的形式也不一样。笔者平时就喜欢札记式,经常把自己的一些教学反思写下来,有时发表成论文,有时放在博文中与同行交流。但不论是哪种形式,都要遵循以下原则:及时性、持续性、实效性、自主性。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实效,贵在自觉自愿。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乐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技能;不同的人在音乐艺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关键词】音乐课堂 教学模式 学习状态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0-0238-01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能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更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然而现在很多学生都不喜欢上音乐课,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让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压抑的学习状态,长此以往,便丧失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因此,在音乐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愉快的学、快乐的唱便成了首要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激发情感
1.环境突出氛围
优美的环境是情感的载体,在课前,教师可根据音乐的主旨理念,适当的布置教室,造成一种美的背景冲击听众的视觉,从而引发美的联想和愉悦的情感。
2.情感烘托氛围
音乐的表现语言是静态的,为了创设形象兼备的音乐情境,唤起学生的审美感觉,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我还充分利用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领会音乐内涵。
3.语言优化氛围
课堂上用来交流情感的纽带便是语言。生动的语言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激情,是师生用来传统信息的主要工具。形象生动的语言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它可以引起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师要从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内涵的情感和意境入手,利用富有激情和变现力的演讲,讲学生的兴趣引导到主动寻求知识的境地。让他们愿学、乐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營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放下架子,努力创设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要让学生感到宽松、愉悦,给学生自由想象、创造的空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名伯乐,要看每个学生的长处,要用慧眼去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欣赏的美好,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有信心、有兴趣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使师生共同成为学习的主人。
1.角色定位
一直以来教师都处于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许多教师已进入教室就板起一张脸,刻意的与学生保持距离。以为这样就能树立威信,其实这根本没有必要,我认为要让孩子真正信服你、喜欢你,教师必须善于创造一种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做一名参与者,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与自己是在一条线上,从而产生共鸣,才能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起良好的合作精神。
2.学会宽容
适度的宽容是必要的。宽容能使教师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心平气和的风度。教师对待学生,只要做到严厉又不失和蔼,多一分宽容,多一分忍让,才能与学生融洽相处。
三、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和谐高效是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其出发点是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而要做到这一点,毋庸置疑,课堂教学设计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对于一节课来说,其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手段等,由于音乐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所以它的教学设计也就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就拿教学目标来说吧,教学目标有宏观与微观之分。宏观教学目标反映国家的意图和要求,由国家制定的《音乐课程标准》予以体现。它是相当理性化、原则化的。微观教学目标反映音乐教师一节课(或一单元)的教学意图和要求,这些目标通常在课时教学计划(即教案)中予以体现。在平常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两个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说那些宏观的、理性的、原则性的目标内容,有许多化为隐性目标融化在脑海里,还有一些化解在当堂课的具体目标中。通常情况下,隐性目标不以文字的形式写在课时教学目标中,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只有那些具体的、显性的,便于操作、执行和检验的目标内容才以文字的形式写在课时教学目标中。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该认清教学目标的层次,认清各个层次的目标内涵及要求,尤其要认清微观教学目标的内涵及要求,以避免将微观目标与宏观目标等同的现象发生。至于教学设计的其它方面,要求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地制宜,但必须围绕新课标的理念,落实好三维目标。
四、精心实施教学过程,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如果说教学设计是一张建筑图纸,那么教学过程则是实地建造了,对于一节课来说,设计固然重要,可最关键的还是实施过程。本人也曾听过许多公开课,一些老师的课堂设计形式多样,重难点突出,新理念也体现的相当好,可真正一落实到课堂上,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很简单,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要受学生的兴趣、状态、学习环境等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是不能预设的,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除此之外,在教学时要注意方法的‘度’与‘量’。
五、始终如一的课后反思,是教学有效性永恒的主题
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反思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体系、课堂上的成功之处和败笔之处等。就拿闪光点来说吧,每一堂课都有其闪光点,也就是成功之处。或是巧妙的教学设计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或是精心安排的教学方法效果最优化地帮助了学生掌握新知与技能等,这些无疑都是教学的成功之处,都是以后教学可借鉴的。整理归纳,日积月累,为自己的教学夯实基础。那么如何反思呢?从教学实践来看,反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札记式,就是用随笔的形式记下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记录新的发现,有感而发,以总结教学经验;再如评价式,就是根据新课标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价。这是一种自我评价的极好方式,便于教师扬长避短,不断提高。由于每一个老师对问题的认识不同,所以采取反思的形式也不一样。笔者平时就喜欢札记式,经常把自己的一些教学反思写下来,有时发表成论文,有时放在博文中与同行交流。但不论是哪种形式,都要遵循以下原则:及时性、持续性、实效性、自主性。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实效,贵在自觉自愿。
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乐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技能;不同的人在音乐艺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