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头,关系到整堂课的成败得失。成功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它使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整堂课的展开定下基调。导入的方法很多, 主要有回顾导入、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激疑导入、板书标题“留白”导入、对比导入等。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导入方法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作为一节课的起点,导入承载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学习目标,实现知识衔接等任务。它就好比一台戏的序幕,如果设计安排得有艺术性,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牵引整个教学过程,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巧妙地设计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在此,向大家介绍六种常见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回顾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对学习的继续巩固,对旧知识加深印象,这样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尊严》时,这样设计导语: 在这组课文里,我们走进了虽然贫困,但却坚信“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的普通工人家庭。认识了一位真诚地为人、实在地做事、做生意的父亲。知道了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将了解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个人尊严,赢得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前两篇课文的主旨,也交代了新课的主要内容,引起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情境导入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夸美纽斯)。情境导入法通过创设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学生如临其境,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被激发,学习活动就会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根据课文特点,情境导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图画再现情境导入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图画来导入。在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看图,提问“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看到了沙滩上有许多幼龟,而许多食肉鸟在竞向啄幼龟,还有一些人在来回奔跑救幼龟。教师紧接着提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惨剧呢?同学们学了《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后就会明白了。”
  (二)音乐渲染情境导入
  音乐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歌曲,作为导入新课内容的一种方法。像《找春天》这篇课文,我选用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学生很快进入角色,陶醉其中,随着优美的旋律跟着唱了起来。唱完之后,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余音缭绕中水到渠成地很快进入课文。
  (三)语言描述情境导入
  通过语言的描述,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唤起其注意,激起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就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时,有位教师用语言描述:一提起西藏,人们一般想到的是雪域高原上的牦牛、金碧辉煌的寺庙和载歌载舞的藏族同胞。其实,这块号称世界屋脊的土地有异常丰富的景观,它不但有世界最高的山峰,还有世界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它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惊叹。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雅鲁藏布大峡谷,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三、故事导入
  故事人人爱听,它可以缓解压力,提高和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课堂上教师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故事引入,能很快把学生引进正课,并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尊严》一课时,首先讲了个齐人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这时,有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过来,只见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褴褛,将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他一边用破旧的衣袖遮住面孔,一边摇摇晃晃地迈着步,由于几天没吃东西了,他已经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走起路来有些东倒西歪了。黔敖看见这个饥民的模样,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着这个饥民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傲又叫道:‘嗟(jiē),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突然精神振作起来,瞪大双眼看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也不愿吃这样的嗟来之食!’……听了这个故事,学生兴趣大增,都迫切希望了解《尊严》一课的主人公是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的。
  四、激疑导入
  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去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鼓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积极的联想、思考后进入课文,一定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中心。如我在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时,首先出示两组句子:“他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他是举世闻名的发明家,有人做过统计:他一生约有两千多项创造发明。”让学生读句子后猜猜这两句话写的是谁。当学生答出这是爱迪生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老师眼中的低能儿却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对了,这也正是老师想要问你们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到《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中去找答案吧!”这个问题紧扣课文中心,直奔主题,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领着学生很快进入课文。
  五、板书标题“留白”导入
  板书标题时,适当“留白”,师生补白,可以引导学生从高处、大处着眼把握全文。如教学《蝙蝠和雷达》时,可先板书“蝙蝠”“雷达”,留白“和”字,然后设疑:“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课题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通过对比思考,学生就可以明白,这样写“蝙蝠”和“雷达”,一个是动物,一个是电子设备,两者之间毫无联系,根本不能称其为标题。而“蝙蝠和雷达”限定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飞机上装的雷达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留白一个“和”字,为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六、对比导入
  对象的强烈反差往往会给人心灵带来震撼。对于具有鲜明对比性质的课文,在导入时如果顺势引进对比,则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位教师在教学《军犬黑子》时是这样导入的。师出示黑子图片,问学生,“你会用预习中哪些词语形容它?”生:“威风凛凛、目光如电”。师:“可惜在一次训练后,它变成了这样(师再出示图片),现在你会用什么词形容它?”生:“精神委顿、目光呆滞”。师:“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学生马上提出:“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训练,导致黑子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至此,学生已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迫不及待地走进课文,走近军犬黑子。
  当然,语文课的导入方式还有很多,有时候多种方式可以综合运用,同时渗透在一节课的导入中。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从哪一个角度导入,都必须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导入具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引路作用。作为一线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设计更精彩、更有效的课堂导入。
其他文献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是一个学科最交叉、学科跨度最大的学术平台,其中还包括了艺术学理论和艺术实践的交叉。研究方式不是学科导向而是问题导向,通过问题的讨论来凝聚学科的力量和学术平台的力量。不少学者在有关艺术民族志的研究对象、写作方法、写作视野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未来艺术人类学的艺术民族志的写作是否可以采用多种写法,还有艺术人类学家是否可以参与当代艺术的创作活动,都是值得探索和拓展的研究领域。同时,对于什么是艺术的研究谈论,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想法和见解。在田野工作中,寻找新知,在回顾以往的历程中,展望未来,对我们
随着社会变迁中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作为蒙汉杂居的少数民族地区,其城镇化问题有着区别于其它地区的特殊性.文化大院是一种自娱自乐、非营利性的群众组织形式,通过民众日常音乐实践活动将传统音乐形式与社会文化联系起来.作为浓缩城乡关系、蒙汉关系的载体,承载着特殊的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化大院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如今已发展成为政府组织管理并被纳入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之中的重要场域.文章从蒙汉杂居民众音乐实践现实状况出发,考察城乡不同类型文化大院及组织方式,力求将现实问题与国家政策联系起来,进一步完善公
天人关系问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关键问题,当前国产神魔改编动画电影,不仅体现出与传统天人关系问题的内核联系,而且反映出封建社会不同阶段天人观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关系脉络。传统文化并非单调、古板的一块,而是不断发展脉动的实体。动画电影改编传统故事,不仅要把握传统文化元素特征,更应深入把握其发展变革的精神。
成吉思汗祭词祭文是蒙古族祭祀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研究蒙古族早期祭祀文化的主要文献依据。通过文献,我们探究成吉思汗祭祀大殿中经常使用的祭词文本的诗歌样式,即哪些是口诵文本,哪些具备音乐性质,通过每个文本的使用场合和对象,并阐释祭词祭文所蕴含的文学思想和结构意义。该研究项目基于作者长期深入的田野考察基础上,首次探讨了成吉思汗祭祀仪式音乐中的诗歌传统与口头叙事文本在音乐层面所体现的文化特征,进一步对祭词祭文的诗歌韵律、程式以及音乐性进行分析与阐释。
不论是表现题材的关注与选择,图案造型的组织与构建,还是图案颜色的选取与搭配,蒙古族图案无不流露出与自然表象及内在规律的紧密联系,同时还表达着蒙古族对于自然生态的深刻理解与虔诚信仰.万物皆美、平衡循环、原始单纯不仅是蒙古族图案中自然世界的具体审美表现,同时也是蒙古族生态观的核心内涵所指.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美育工作重要指示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而有效地进一步推进美育工作,我校成立“美育研究中心”.2021年7月8日上午,“美育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学校行政楼三楼会议室举行.学校领导及相关党政职能部门与各教学单位、研究机构负责人、教师代表出席.揭牌仪式由副校长孟显波主持.
期刊
本文聚焦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艺术人类学,该阶段是人类学领域动荡且发生重大转型的一个时期.艺术人类学领域在这一时期的变化,可以理解为是对“艺术”范畴本身不稳定所作出的回应.这一转型时期随着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而拉开帷幕:1984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展览“20世纪艺术中的\'原始主义\'”(“Primitivism”in 20th Century Art)所引起的反响,日益增长的表述危机,“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以及不断增长的去殖民化和全球化趋势,这种趋势以1984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中国北方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是艺术的“民俗化”倾向,它有其内在原因,也有外部条件.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民俗的形成,多借助艺术的形式加以包装完成,而定格化的民俗活动,又依靠艺术“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而日渐程式化,并最终使艺术成为民俗活动固定的标配.艺术的民俗化,是以中国北方草原民族天人互益的生产、生活为载体,以多种艺术形式为媒介,从物质到精神,再从精神到物质的一种程式化、符号化的浓缩、固化过程,也是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发展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本文以蒙古族艺术中的若干实例,来印证并分析这一文化现象,以
滇东北次方言老苗文,是1905年左右由英国传教士柏格理为传教的需要,在滇东北汉族传道员李斯提反和苗族知识分子杨雅各等人的协助下,根据拉丁字母和苗族服饰图案,以石门坎苗语为标准音创制的拼音文字。这套拼音文字其字母形状和发音与拉丁字母近似,称“柏格里苗文”或“石门坎苗文”,亦称“滇东北老苗文”。基督教仪式有大量的赞美诗,为了让苗族信教群众尽快学会唱诗,柏格理参照英国首调唱名法的原理,采用这套苗文的声母和韵母创制了一套苗文字母乐谱。七个基本音阶是在老苗文的24个单音声母中选用了七个发音接近简谱的声母。韵母代表音
本文立足历史与当下,以审美共同体视角,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新的传播语境和媒介环境下对审美范式的共同期许解析出发,从新媒体动漫与“三少民族”非遗审美范式的现实存在分析入手,以新媒体动漫审美属性对该非遗审美范式的转型与提升路径解析为重点,详尽梳理了该动漫对“三少民族”非遗审美范式的转型与提升所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