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双层螺旋CT检查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onw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双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全肋骨图像。结果:45例均经多层面重建(MPR)和表面遮盖法(SSD)技术重建满意的显示出三维重建图像。结论:双层螺旋CT肋骨三维重建能够直观、立体以及多角度的显示肋骨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诊断价值。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双层螺旋CT CR(計算机X摄影) 肋骨骨折
  
  肋骨共有12对,起于胸椎两侧,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走行形成肋弓,肋骨解剖形态不规则呈半球形。前段肋骨较宽且薄,后段肋骨较细且厚。由于肋骨的解剖特点,肋骨的腋侧缘是骨折的好发部位。由于胸部结构重叠较多,肋骨结构单薄以及膈下肋骨与重叠的软组织缺乏对比等原因,故肋骨CR片不易清楚显示细微的肋骨骨折。普通CT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及横断扫描特性,无重叠,发现肋骨骨折不难,由于普通CT一个断面层可以显示几根肋骨的部分断面,肋骨的连续性和立体感不强,定位是第几肋骨骨折比较困难。2007~2010年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定位肋骨骨折,在空间定位上取得较为肯定的结果。体会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0年行螺旋CT检查和三维重建并诊断肋骨骨折的患者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10~8l岁,平均45岁,均有外伤史。
  方法:使用飞利浦双层螺旋CT机mx4000型,层厚5mm,螺距1.0,120~140kv,120~140mA。
  扫描范围从第1肋上缘至第12肋骨下缘。扫描完成后,对原始数据进行一系列包括对图像重建,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容积成像及曲面重建等图像后处理及各种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到全肋骨三维重建图像,结合临床要求,调整角度,使图像显示最佳效果。按照三维重建图像光标标记点所定位点确定肋骨骨折究竟是第几根,如是多发肋骨骨折,可在图像逐层定骨折部位,在图像定位。后肋骨折有肩胛骨掩盖的,可先用处理软件切割,除去肩胛骨,以便更好显示和定位。
  
  结 果
  本组45例肋骨骨折病人中,单发肋骨骨折9例,>2根骨折33例,3例为肋软骨骨折。三维图像能直观明确显示骨折的部位、数量及骨折错位情况。经MPR及CPR曲面重建可清晰显示出肋骨骨皮质的不连续处。
  
  讨 论
  肋骨骨折在CR片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容易定位,前后数根肋骨相互交错重叠易漏诊。CT片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及横断扫描特性,无重叠,容易发现骨折,对创伤的程度、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CR,但不容易定位,胸部外伤如车祸等急诊病人常无法站立而多行胸部CT检查,CT优势。①可观察到肋骨骨折成角及其断端向胸腔突入损伤胸膜、肺的情况,肋骨骨折往往伴有肺挫裂伤、创伤性湿肺、气胸、胸腔积液等并发症,CT同样可显示得更全面,更细致。②可显示胸片无法显示的肋软骨骨折;③在下胸部及隐匿部位肋骨骨折的显示上优于CR。CT的高密度分辨率与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已逐步被影像医生所认识,螺旋CT机通过设定扫描方式行连续扫描后,采集所获原始容积数据,经重建后处理输入后处理工作站,再应用不同软件制作图像。由于图像层厚薄,无间距,具有高分辨率及连续性,又能够多方位立体观察。螺旋CT三维成像所显示的肋骨骨折的图像近似于解剖结构,诊断有明显优越性,而且检查无创伤性。实现一次检查多种目的的作用,能够直观地显示整个骨性胸廓的所有结构;在观察图像时可随意旋转、剪辑,有利于多角度观察骨折情况。曲面重建可完整的勾画出肋骨形态,它将一根肋骨充分展示在一幅画面上,使骨折的形态、程度、位置清晰,准确。因此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显得非常重要。普通CT平面图像可较好地显示肋骨骨折。但要确定是第几根肋骨骨折比较困难,螺旋CT的后处理肋骨三维重建技术已经是一种较成熟的影像学技术,它能够客观、立体空间、清晰、多角度地显示全肋骨的解剖结构和细微的损伤,弥补了CR和常规CT的不足,随着螺旋CT的普遍应用。其检查技术不断完善及图像重建软件对扫描原始图像后处理,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检查方法,为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于频,于恩华,杨琳,等.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
  2 李果珍,苏学曾,等.临床体部CT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1.
  3 周康荣,严福华,张志勇,等.螺旋CT[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21.
  4 王绪,主编.放射诊断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杜,2001:127-129.
  5 王淑丽,王林森,孙鼎元,等.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12):129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研究尼美舒利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退热疗效。方法:选择1~6岁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1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尼美舒利颗粒,对照组给予复方锌布颗粒治疗,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1、6小时体温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使用尼美舒利颗粒在1小时内体温下降幅度较复方锌布颗粒大(P<0.05),维持时间长。结论:尼美舒利颗粒治疗儿童高热与复方锌布颗粒相比,具有退热起效快,持续时间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是由脱毒核心种苗经组培快繁后通过两个途径得到的,一是在试管苗中诱导成薯,二是试管苗整株移植或剪取带叶茎段插入塑料大棚温室中栽培收薯。因为试管薯太小
目的:分析高原社区中老年人健康体检者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方法:来社区体检的中老年人均在安静状态下平卧,采用日本光电十二导心电图记录仪,采集心电图。结果:共计546人次,其中正
以硝酸铋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Bi和Br源,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辅助溶剂热法首次成功制备了多孔纳米片聚结的柿饼状溴氧化铋(BiOBr)。通过多种分析技术对分级微
1繁殖地的选择微型薯繁殖原种因没有网纱做屏障,故繁殖地的选择与建设对种薯的生产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下几代扩繁的种薯质量。
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种先进科学的技术逐步融入到我国农村建设进程中,给其带来了极大的发展前景,其中沼气发酵残留物在农作物病虫害方面的预防和治疗占有巨大的优势
摘 要 目的:探讨本地区哮喘儿童的过敏原,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对我科收治的99例哮喘儿童采用皮肤点刺过敏原测试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一患儿多种过敏原皮试同时阳性比例明显高于单种过敏原皮试阳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以尘螨的阳性率最高,其中屋尘螨阳性率84.8%,粉尘螨阳性率69.7%,狗毛阳性率34.3%。结论:尘螨是本地区引起儿童哮喘的主要过敏原,哮喘患儿往往多种过敏原同时
摘 要 目的:观察评价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6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给氧浓度为30%~40%,氧流量为1~3L/分,鼻导管给氧法),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0.4mg/支),首剂负荷量0.8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以后